相關閱讀 |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 簡體 傳統 |
英文原文:Multitasking Gets You There Later
作者:Roger Brown 譯者:鮑央舟 發布于2010年8月31日
現代商務依靠多任務來完成工作。評價員工也基于的他們多任務能力。IT業人員會被例行指派到多個項目中去。我們是經常在這樣做嗎?多任務起作用嗎?多任務的真正影響是什么?有別的選擇嗎?
這里老詞重提一下“單任務”,它代表了我們在多任務之前所習慣的軟件工作方式。在這里的“多任務”,指的是“工作在很多項目上”。現代商務把它稱作“多任務”,認為它是一種更有效提高工作輸出的策略。其實,不止工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小規模地多任務。這兩者在做法和后果上都有相似性。
一個不同的角度
當我們向新人介紹敏捷(或Scrum)時,最大的絆腳石是讓他們理解團隊成員在全職專注于團隊工作時,工作效率要高得多得多。這并不是新聞。多年來,我們通常召集“飛虎隊”和“特警隊”,在危機的時候解決特殊問題。然而,我們的組織更喜歡把“技能筒倉”中的人同時指派到多個項目中去。現在,這是同時處理大量事情的真實解決方法。人們認為這是最有效的“稀缺資源”使用方式。也就是人數不夠,但都有專長。
敏捷模式與之完全不同。我們組建團隊,在同一時間專注在一小組事情上。我們并不是先創建工作然后轉移人手到不同的工作中,而是先創建團隊然后轉移工作到不同的團隊中。我們是拉動而不是推動。
改變是困難的。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做事需要一個清晰的目的、對獲益的遠見以及勇氣。所以抵抗是自然的,人們在周圍事物開始改變時感到不安全。如果我們可以轉換到精益思想,就可以借用“尊重他人”和“持續改善系統”來定義目的,期待收益,并走出改進的第一步。很多人聽說過“精益”,也想過如何改進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其實,精益也告訴我們,如果停止做一些低價值的事情,可以消除更多浪費。
多任務的成本
工作在多個項目的人,在每次切換任務時都需要額外成本。主要的成本是切換上下文所需要的時間。我們知道像接電話這樣的小中斷也需要15分鐘的時間來恢復。任務越復雜,切換所需要的時間越多。
如果你工作在超過兩個項目上時,成本會更高。可能你上次工作在某個項目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就需要費更大的勁來回憶起離開的那一點。而如果你頻繁切換,那轉換環境的時間就會占掉你大部分的工作時間。
有研究顯示人們對切換小任務很在行。在短時間范圍內的切換,似乎和我們的兩個大腦半球有關。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并行處理兩個獨立任務。對大的切換,我們應該考慮切換成本。Jerry Weinberg展示了逐步上升的上下文切換成本。這個模型假設每次切換會有10%的損失,事實上成本常常比這個更高。
圖 1
當一個人屬于一個團隊時,無論是松散連接的傳統項目團隊,或者是有重點的敏捷團隊,都會有復雜的切換成本。當一個團隊成員離開去做和團隊工作無關的工作時,團隊都會遭受那名成員缺席的困擾。當那名成員回歸時,團隊需要花時間來幫助他趕上他缺席時的開發任務。
敏捷也多任務?
你可能會說:“但是……等一等……”敏捷團隊是跨職能的,團隊成員每天都忙于各種活動中。這包括詳細描述需求、分析、設計、測試、編碼。那不是多任務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考慮上下文的范圍。在問題和技術間的大范圍跳躍需要更多的切換時間。大腦在一點一點切換活動時不會有問題。作為一個有聚焦重點的團隊,所有的每日活動都以一小部分功能和技術為目標,在一個時間只工作在少數的故事上。即使活動的范圍多樣,上下文的變化也是有限的。另外,敏捷有一些實踐來保持聚焦:協作、任務板、自動化測試、回顧。上下文的大跳步才會產生問題:比如轉至其他項目、其他合作人、其他干系人。
多任務神經學
人類大腦對內部多任務很在行。其實它每天都在這樣做。甚至晚上也一樣。很多大腦部件一直在交互或單獨工作。不然,我們就不能應對復雜的環境。大部分多任務是下意識的:過濾掉感覺輸入、綜合相關信息、把短期數據轉化為長期記憶、保持心肺運轉等等。
而且我們也在對外多任務:開車時聽著交通報告想著行車路線,做晚飯時講電話,為花園除草時計劃假期。 一些類似疊衣服、走路等任務是機械性的,不需要切換成本。其他任務像敲擊鍵盤瀏覽文檔、重命名一個方法,經過一段時間也會變成機械性的。但是軟件開發工作不是那么簡單的。雖然很多自動性多任務運作良好,它也會有限制。
現代的多項目任務分配造成的上下文切換,產生了潛在的重復精神勞動。人腦有兩種記憶:短期(工作記憶)和長期。雖然,有機制使信息在兩者之中轉換,但是不能保證所有東西都被轉移了,也不能保證進去的信息和以后出來的信息是一樣的。我們每次重播記憶的時候,都在不斷編輯它們。而新信息必須在短期記憶中存儲一段時間才能被轉移到長期記憶。比如說,考試前的填鴨式復習可能會給你更好的成績,但是兩周以后你幾乎不會記得那些材料。與此相似,你可能不會記得上下文切換前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而這應該會是你回到項目后最想要知道的。
研究顯示很多多任務的方式是低效的,甚至有害的。考慮以下信息:
敏捷團隊的單任務
在敏捷環境下,如何減少個人的多任務量呢?我們之前提到了一些方法。更多肢體運動的環境可以使大腦中更多的部分參與其中,致使更快速更完整的信息綜合。更專注的工作使上下文范圍狹窄。人際交互,以及ScrumMaster推動的一些交互可以幫助保持這種專注。
一些現代的技術實踐能幫助增強專注力:
組織中的單任務
反對多任務的意見已經存在很久了,然而現代企業文化已經習慣于這種形式的“負載平衡”,以獲得對人力“資源”的最有效使用。我們從一些松散的技能團體中召集一個團隊,每個人在一個時間在幾件事情上兼職。你能構建一個高效的兼職人員團隊嗎?或者,是不是我們已經認為讓每個人都很忙才是更重要的?
學習中最難的部分之一是忘卻當前的行為。這一點對組織和個人都成立。跳出我們現在所做的行為,思考哪些行為可以讓我們工作得更好,這一步精神飛躍,是很難做出的。這里有一個簡單的論點也許可以幫助引導改變,不止使人的改變更容易,而且也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圖2中顯示了4個人工作在3個短期項目中的簡單場景。更多的人或者更大的項目,也是同樣的動態。在第一個場景中,人們在4個項目上多任務。
圖 2: 多任務的個人
圖3中顯示了第二個場景,一個團隊中同樣的人順序完成所有的項目。這個場景保守地假設了成立團隊沒有生產率的提高,減少上下文切換的數量也沒有生產率的提高。注意到所有3個項目都在同一時間完成,但是這個場景中2個項目更早地完成。想象一下由此產生的經濟利益。
圖 3: 成立一個團隊順序做項目
考慮上下文切換的減少,以及由于團隊協作而獲得10%的生產率提高,我們可以期待所有3個項目都能提前完成,如圖4所示。
圖 4: 由于單任務和團隊協作而縮短的時間表
Johanna Rothman在“管理你的項目組成”中具體介紹了這個話題。
多樣性是生活的調味品
所以,很清楚,多任務是有害的,我們永遠不應該這樣做,是嗎?那我們如何調和“多樣性是生活的調味品”這一思想?腦部研究顯示,新奇性是有吸引力的。它會產生多巴胺,這是一種神經傳遞素,會使我們想要更多。對此的解答與專注力和范圍有關。如果上下文的切換很大,多任務會對個人和他們的合作者造成代價。如果切換比較小,可以順應思路,那就會工作得比較好。在敏捷團隊中,我們可以通過彼此學習來得到足夠的新奇性,也會從完成項目和成功中得到其他好感覺的神經傳遞素。
總結
項目間的上下文切換需要時間,這對組織來說是成本。涉及項目越多,或者項目越復雜,那成本也會越高。如果在一個時刻專注在一件事,堅持一段時間,工作效率就會提高。通過組建團隊來順序處理項目,我們可以減少上下文切換成本,也可以從團隊協作中獲得更多收益。
InfoQ 2012-06-12 01:57:2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