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 用影像沖擊心靈 感受事實的力量 我在臺灣畢業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胡俊峰,臺灣大學心理系就讀,第一批赴臺讀書的大陸研究生。他在臺出版的《臺灣,你可以更贊!》曾得到馬英九青睞,一度暢銷臺灣。如今,他和80多名首批赴臺陸生畢業在即,但由于國內對赴臺陸生還很陌生,他們成了兩岸之間的“特殊群體”。攝影/崔楠 編輯/鄒怡 合作媒體/南方人物周刊

http://news.qq.com/zt2012/living/taiwan.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胡俊峰畢業后,將會回廣州。在臺灣的兩年時光,讓他對社會工作以及NGO組織產生濃厚興趣,他希望可以繼續從事相關工作。目前大陸的NGO發展并不成熟,他或許并不會將NGO作為職業。

兩年前,220名大陸學生遠赴臺灣,成為第一批正式赴臺讀書的大陸研究生,其中不少是來自北大、清華、人大等大陸名校的佼佼者。由于兩岸規定限制,他們必須來自于京滬蘇浙閩粵6省市,且必須畢業于大陸“985計劃”高校或海外知名大學。

時隔兩年,其中80多名陸生即將畢業,但他們在大陸社會中鮮為人知,甚至是在放開陸生赴臺就學制度3年有余的今日,仍有許多大陸民眾對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出現感到驚訝,這也與他們在臺灣所受到的空前關注形成極大反差。

并且,受到臺灣“三限六不” 政策的影響,陸生無法留臺工作,所以大多數陸生畢業后選擇返回大陸工作。不過仍有部分陸生選擇留在臺灣繼續念書,或選擇以臺灣為階梯再赴海外深造。

雖然這批即將畢業的陸生都將擁有國際認可的正式學歷,但由于兩岸歷史、社會等多方面原因,許多陸生在返回大陸求職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質疑。大陸用人單位最担憂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他們特殊的身份是否會得到國家機關的認可。這一度讓一些即將畢業的陸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甚至有人認為自己可能會成為“試驗品”。

盡管如此,大多數陸生依舊對赴臺就讀持積極態度,他們認為臺灣的留學經歷,可以為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分不少;臺灣特有的與人為善、自由樂觀精神也時刻影響著他們。在臺就讀兩年時間,大多數陸生認為通過這種學習機會,可以體會兩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不同,見識更廣,而且了解過后能在兩岸互相不足的地方用對方的經驗來彌補。而這種了解,在陸生們看來,并不是簡單旅行或是交換學習就可以感受到的,必須長期學習之后才能了解。

隨著近年來更多臺灣企業開始進入大陸開拓市場,設立辦事機構,擁有臺灣高等學府求學生活經歷的陸生或將得到更多機會。有臺灣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臺企在大陸開設分支機構,作為“知臺派”的陸生將會成為他們選擇本地職員時,重點關注和挖掘的一類人。

鑒于今年兩岸進一步開放陸生赴臺的限制,此舉促使本年度赴臺就讀陸生呈現大幅增長。而隨著陸生在大陸留學生比重逐年增加,有陸生放言,這一特殊的群體終會如同當年赴海外、港澳留學的大陸學生一樣,被大陸社會逐漸接受和認可。

【拓展】臺灣的“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采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采認醫學和關系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后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

影像中的中國變革

——《影像中的國》《活著》出版論壇

《活著》欄目自2010年5月1日開辦以來,累計推出近300篇紀實圖片故事,備受廣大讀者擁戴。2013年7月,由騰訊新聞、中國國家地理圖書、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紙質同名圖書《活著》正式面世,面向全國發行。本書從往期故事中精選了23篇,涵蓋“尊嚴”、“母愛”、“貧窮”、“夢想”等主題,視覺呈現精良,題材真實感人,揭示當代中國的橫切面。

7月14日(周日)將舉辦新書發布會暨紀實攝影講座,傾聽幾位當代攝影家暢談影像與社會的命題。歡迎對《活著》欄目和紀實攝影感興趣的讀者參與。

時間:7月14日 14:00—15:30   地點:北京798 UCCA報告廳

嘉賓:王克勤(中國當代著名揭黑記者)、李舸(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文瀾(著名攝影家)、翁乃強(著名攝影家)、林克(獨立公益攝影師)、寧舟浩(獨立公益攝影師)

《影像中的中國變革》論壇詳情>>

《活著》豆瓣推薦>>

《影像中的國》豆瓣推薦>>


騰訊網 2013-07-10 08:37:10

[新一篇] 揭秘國軍抗日剿匪十大王牌軍

[舊一篇] 純粹的中國人:“本土化”與“國際化”的中國式碰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