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壞脾氣 別把詩人的話當真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別把詩人的話當真    
  詩人的話當不得真,據說這是古訓,說是唐朝一位詩人做詩云:“舍弟江南沒,家兄塞北亡。”上司見了,很是哀憐,說:想不到君家不幸如此。不想此公答道:沒的事,我只是做詩而已。后人嘲笑這位仁兄,說:既然是做詩,何必把兄弟全搭上,為什么不寫“嬌妻伴僧眠,美妾入禪房”?  
  唐朝畢竟是唐朝,皇帝雖然把詩人的話當了真,也不過是担心詩人光顧著下棋耽誤了公事。可是到了宋朝就不一樣了,王安石變法,大才子蘇軾寫了幾句詩發牢騷,結果被御史摘出,說他誹謗新政,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反對改革,于是逮捕下獄。好在宋朝祖制不殺大臣,蘇軾最終得以保全小命,發往遠惡潮濕的黃州做團練副使。詩人的話,撞到了政治的槍口上,終于惹出禍來。  
  轉眼到了明朝,朱元璋一做了皇帝就大興文字獄。不過,倒霉的大多是些地方上的小知識分子,上書寫什么“生民作則”之類的話拍馬屁,不幸拍在了馬腿上。朱元璋用鳳陽話把“作則”誤會成了“作賊”,結果拍的人紛紛掉了腦袋。真格的詩人,因為做詩丟命的好像還沒有。大概是因為明朝采用特務統治,錦衣衛、東西廠特務密探神出鬼沒,詩人的詩興未免稍減,大家一哄而起寫小說去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剛剛興完大獄,殺了宰相胡惟庸并三萬余大小官員,廢了宰相,自己既當國家元首,又做政府首腦,天天累得半死,不得已從翰林院找來幾個老儒,幫他處理公務。其中一個名叫錢宰,年事雖高,但辦事寫東西還算讓皇帝滿意,算是最得朱元璋寵愛的一個“秘書”。一天散朝回家,忽然吟詩一首:“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見過皇帝,朱元璋說:你昨天做的好詩,不過,我并沒有嫌你呀,何不改“嫌”為“憂”呢?老錢宰嚇得一個勁地磕頭,余生估計一個字的詩也寫不出了。  
  到了清朝,皇帝進步了,自己就有愛詩如命的,像乾隆一個人做的詩傳下來的據說就有四萬余首。不過他一愛詩不要緊,詩人的腦袋可就有點危險了,幾十上百的文字獄出來了,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樣的風月詩句,也被上綱上線為惡毒攻擊清朝皇帝的“盛世修書”。詩人的話,還就是被真真切切地當了真。  
  詩人的話被當真,詩也就沒了。  
 


張鳴 2013-08-22 16:35:17

[新一篇] 歷史的壞脾氣 中華帝國:制度的斷想

[舊一篇] 歷史的壞脾氣 由哭而惹出的案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