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憲政民主道路 結 束 語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結 束 語
  中國人民追求憲政民主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了。
  在這一百多年中,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和解放獻出了他們的一切乃至生命,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我們應該永遠銘記住這些真正的人。
  我們要繼承英烈們的理想、精神、信念,致力于推進和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不管前面還有多少艱難險阻和曲折反復,我們都將矢志不渝,忠貞不貳。
  英烈們的鮮血澆灌出的自由之花已開遍祖國廣闊的原野,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結出憲政民主的豐碩果實。臺灣的政制轉型明白地昭示著大陸的明天。我堅信,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遠了。
  清代著名詩人張維屏的一首題為《新雷》的詩很能表達筆者此時的心緒,詩的內容是:“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謹以此詩作為全書的結束語。
  后 記
  本書寫作于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上半年,適逢世紀之交。寫作時間雖不到一年,但其內容卻是我十年來學習與思索的產物。十年來,世界形勢與中國時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全球化潮流勢不可擋,人權、自由、民主的呼聲愈來愈高,中國正在蹣跚地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所有這些事變都給我以深刻的影響。我受知識與思維的局限,大腦中時常縈繞著許多困惑與問題,內心自然希望尋找答案。因此先后讀了不少書,拜了不少師,也陸續將研習心得寫成一些文章。本書就是這一過程的產物,可以說首先是寫給自己用以明辨與解惑的。同時,在過去的十年中,經常與各方面的朋友討論國事與天下事,從中受到不少啟發,開闊了思路,增長了見識,對本書的寫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可以說是集體思考的產物(當然執筆在我,文責自負)。筆者寄望以本書來回報朋友們對我的幫助和教誨,也想籍此與更多的關心國事的朋友們進行交流、討教。我寫作本書的最大愿望是探索中國政治改革、政治制度創新和在中國建立憲政民主政體的道路。我深知這一課題遠非個人的學識所能勝任,然正所謂積水成川、集腋成裘,只要盡自己的良知和努力,忠實地履行公民責任,也就可以問心無愧。
  在此要說明的一點是,書中援引的數據全部采自已公開發表的文獻,這是為了論證問題所需要的。但令人深感遺憾的是,這些數據本身未畢確切,甚或還有不少水份。這里面的原因很多,如我國社會正處在快速變化之中、統計工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基礎數據不準確、普遍存在弄虛作假以及行政干預。即使是這樣,許多方面的數據仍難以查找到,或者根本就沒有。這是對本書造成的最大困擾之一。請讀者明察。當然不能排除由于作者的主觀原因產生的失誤,亦望讀者指正。
  在本書完稿之時,我首先要感謝包遵信先生花費了很多心血為本書作序,使本書增色生輝。還要感謝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主編程曉農先生、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陳小平先生、吳稼祥先生、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張倫先生對我的幫助,他們的一些中肯的意見已經被吸收到書中。國內的朋友給予我的幫助實在太多,故難以一一列舉,只有心存感激!最后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田原!沒有她的理解與支持,我的工作是難以完成的。
 

張祖樺 2013-08-22 22:10:20

[新一篇] 中國大陸的憲政民主道路 第十五章 注重政治策略

[舊一篇] 五胡錄 火焰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