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26)——庚子國變(III)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月9日

李鴻章奉旨北上,5天后抵達上海,但他卻就此在上海停下來不走了。李鴻章駐足上海的原因有二:其一,慈禧的態度出現反復;其二,李鴻章向各國發出的和談請求尚未有任何回音。

慈禧下令停止進攻東交民巷使館后,北京的局勢出現緩和,清廷和各國使館之間關于和談的通信往來日益頻繁,聯軍此時也沒有進軍北京的跡象。這時,清廷長江巡閱水師大臣李秉衡進京勤王,并向慈禧言明“既已開戰,不能言和”,隨后各路勤王之師陸續抵京,慈禧的態度又重新強硬起來。8月1日,慈禧下令恢復對東交民巷的炮擊。

與此同時,聯軍方面則在各自兵力對比的問題上發生爭吵,7月25日,聯軍收到來自北京的美國使館的密信,信中說他們在北京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希望盡快派來援軍。無奈之下,聯軍同意讓日本增兵,7月底,日本在華兵力達到1萬3千人,超過俄國,位居聯軍之首,其他各國也都盡力擴充自己的兵力,聯軍在天津的總兵力已經達到3萬4千人。隨后,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究竟由哪個國家軍隊的指揮官來担任八國聯軍總司令,各國為此爭的不可開交,聯軍的進軍計劃也因此一拖再拖。8月1日,聯軍最終確定了進軍北京的日期,但因德國堅持要等到自己的遠征軍到達后再前進,所以此時的聯軍實際上是“七國聯軍”。

8月4日,聯軍以部分兵力留守天津、大沽,主力則從天津出發沿運河兩岸向北京挺進。為了阻止聯軍北進,清廷在京津之間構筑了兩道防線,以精銳部隊駐防,而且還派當時因等待李鴻章抵京而尚未卸職的直隸總督裕祿親自坐鎮指揮京郊防御。8月5日,聯軍攻破清軍北倉防線,清軍被迫退守楊村;8月6日,聯軍再攻楊村,清軍全線向通州方向敗退,直隸總督裕祿在逃跑時進入一處民宅,不料竟發現房子里擺著許多棺材,這時聯軍士兵已沖入大門,裕祿在絕望中舉槍自殺。次日,慈禧授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各國議和停戰。隨后,李秉衡率軍趕到前線,怎知他的軍隊還不如裕祿的軍隊戰斗力強,許多將領甚至遇敵不戰,一路潰逃,8月11日,已退到張家灣的李秉衡吞金自殺;次日,聯軍攻打通州,守軍棄城而逃,聯軍不費一槍一炮占領了北京的門戶通州。

8月12日,在占領通州的當日,聯軍除留德、法軍一部駐守外,其余部隊直撲北京;清廷方面則向南方各省發出急電,要求其火速北上勤王,一時間,被部署在北京的清軍達到了七、八萬人。8月14日,日軍抵達北京朝陽門外,俄軍抵近東便門,英軍到達廣渠門,美軍隨英軍之后,法軍隨俄軍之后,另有數千聯軍從天津出發以為后援。當日凌晨,俄軍首先進攻東便門,不料遭到清軍和義和團的激烈抵抗,一時難以得手,急忙求救日軍,日軍遂在朝陽門、東直門外開炮攻城。不久,英軍攻入廣渠門,搶先進抵東交民巷使館區,占領天壇;美軍隨后跟進,配合俄軍從東便門進城,日軍也占領了東直門,接著又攻破安定門和朝陽門;隨后,法、奧、意軍隊也進入了北京城。至此,被圍近兩個月的使館區及西什庫教堂解圍。

到8月14日夜,北京內外城的攻防戰結束,聯軍開始著手進攻皇城和紫禁城。8月15日凌晨,美軍首先對皇城發起進攻,隨后,聯軍部隊一擁而上開始攻打東華門,慈禧挾持光緒帝著便服倉皇從西華門逃出,經德勝門出內城,沿頤和園、居庸關一線向太原方向出走。15日當天,聯軍攻入皇城逼近紫禁城,最先到達紫禁城的美軍已經在午門外架炮,準備炮擊皇宮了,然而就在此時,聯軍總部卻下達了停止進攻紫禁城的命令,原因是担心攻入皇宮將激怒中國人,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某一個國家獨占或先占皇宮,把中國的珍寶據為己有。8月16日,清軍在北京城內與聯軍展開巷戰,死傷慘重,當晚聯軍占領北京全城,并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中國的皇宮、官邸無一幸免。

8月17日,在經過了幾個月的激烈爭執后,聯軍方面勉強同意由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担任聯軍總司令,不過瓦德西直到9月底才到達天津,10月中旬才抵達北京,等于是錯過了所有的主要戰斗,當時聯軍在華兵力已逾十萬,駐京部隊則超過三萬。

咱們再說慈禧太后方面。在出逃后的第五天,8月19日,慈禧發出兩道上諭,第一道發給了軍機大臣榮祿、大學士徐桐和戶部尚書崇綺,令他們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然而在北京城破不久,榮祿就率軍敗退到了保定一帶,另外兩人相繼上吊身亡;第二道上諭發給了身在上海的李鴻章,再次要求他火速北上,與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次日,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布《罪己詔》,實際上是在向外國人道歉,并且表示對外開戰的責任在于義和團和部分無知的王公大臣,至此,慈禧太后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8月23日,慈禧起駕前往山西,次日電令李鴻章可“便宜行事”,同時,清軍也在北京周邊展開部署,防止聯軍進犯山西。

面對清廷的求和,俄國首先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因為他們急于想解決1896年中俄密約所未能解決的東三省國境問題。經過列強們內部的反復協調,最終確定了“先議和后停戰”的策略,而不是如清廷所希望的“先停戰后議和”,同時,為了遏制俄國,英、德兩國提出:在議和問題上,各國不得瓜分中國領土,中國沿海、沿岸應全部向各國貿易和經濟活動自由開放;對此,自知無瓜分中國能力的法、日、美等國均表示贊同。接下來,列強開始爭論“是否接受李鴻章為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的問題,李鴻章得知此事后,特意給慈禧去了電報,要求朝廷增派慶親王奕劻、榮祿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為全權議和大臣,以平衡列強對自己的爭議。不久,奕劻被授予“便宜行事”的全權,劉坤一、張之洞也成為了議和大臣,即便如此,列強中除俄、美明確表示接受李鴻章為全權議和大臣外,其他國家依舊沒有表態。

在各國還沒有就議和相關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之前,各國軍隊依舊按照自己的意志在繼續著戰爭。從9月初開始,聯軍以清剿義和團為名開始對京郊和直隸各地進行掃蕩。9月7日,慈禧發出上諭,宣布義和團是一切罪惡的源頭,下令對其嚴加剿滅,第一次明確宣布開始鎮壓義和團。

9月10日,慈禧抵達太原,15日,她再次致電李鴻章,敦促他馬上北上。看到時機已經成熟,李鴻章在接到電報的當天便乘船北上,3天后到達了天津。不久,慈禧得到消息說,由于山西巡撫毓賢所轄之太原城是當時殺死外國人最多的地方,因此聯軍要大舉進攻山西,找毓賢復仇。為此,9月20日,慈禧再次頒布上諭,要求加力剿滅義和團;同日,慈禧還收到了李鴻章請求懲處載漪等人的密折。9月25日,慈禧宣布要懲處載漪、載勛等主戰派大臣,6天后,又下令將山西巡撫毓賢以義和團事件禍首之罪革職。10月5日,由于害怕聯軍進攻山西,慈禧下令離開太原前往西安。

9月下旬期間,聯軍還不斷攻城略地,先后攻占了北塘炮臺,山海關和秦皇島,控制了從大沽至山海關的各個海口。同時,李鴻章的外交工作也有了進展,英國已經承認了清廷提出的議和人選,法國等其他國家也隨后表示贊同奕劻和李鴻章担任中方議和人選。這樣一來,清廷與列強之間的和談總算可以開始了,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竟然持續了1年。

關于和談之事,這里先不介紹,單說聯軍方面。10月初,聯軍分別從北京和天津派出軍隊,分兩路進攻保定,并與20日前后占領保定,大肆燒殺搶掠,屠殺義和團。11月,德、意軍隊攻占居庸關、宣化和張家口。1901年1月底,法軍進犯井陘,被守軍擊退,但李鴻章担心影響議和,遂下令守軍退入山西境內,不許東出。3月下旬,法德聯軍再度進犯,李鴻章又下令撤軍。4月下旬,法德聯軍攻打娘子關,清軍敗逃,聯軍再下固關,后因英、法担心山西成為德國的勢力范圍,從中加以阻撓,故侵入山西的德、法軍又很快撤出。就這樣,經過七個月的攻掠,聯軍控制了北京周邊的各處要隘,在其占領區內義和團、百姓均慘遭劫難,死傷、被侮者不計其數。

民國百年

三鑒齋 2010-07-20 14:58:33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25)——庚子國變(II)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27)——庚子國變(IV)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