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 10.美國的進口貨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10.美國的進口貨

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進口商品。超級市場也好,百貨商場也好,貨 架上陳列的商品中進口貨大約占到1/4。視聽設備,包括電視機、錄像機、 磁帶、收錄機,至少有60%來自日本;馬路上跑的汽車大約1/ 5 是日本貨; 衣服多半是亞洲產品,其中中國貨近年來增加得很快;電器(熨斗、吸塵器、 電子表等)多半產自香港或臺灣。上面說的是大眾化的中低檔商品,它們的 價格都比相應的美國產品便宜,質量雖稍遜,但也美觀耐用。至于高檔商品 中進口貨更占重要地位。法國的香水和酒,意大利的首飾,瑞士的高級表, 西德的豪華轎車,都是整版廣告介紹的重點,也是中產階級向往的享受。美 國雖然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量的約15%,但食品中也有大量進 口貨。巧克力和奶酪來自瑞士,啤酒來自西德,中國的青島啤酒也日見其多, 許多水果來自中南美洲和東南亞。進口商品對美國各個階層人民的重要性可 以這樣來估計:如果停止進口,一般群眾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用品,富有階 級不能享受世界上最精美的產品。這會使他們支付更高的價格而又降低生活質量。

那么,是不是美國占了其他國家的便宜呢?不,這是一種交易,因為外 國同樣從美國進口商品。過去MADEINUsA(美國制造)是商品品質的標記, 各國都喜歡用美國貨。現在美國貨的市場很大一部分被日本、德國和港、臺 等產品擠占。MADEINJAPAN(日本造)成為大家追求的東西。但在某些領域里, 美國貨仍獨占鰲頭。譬如民航客機,大型電子計算機,這些大件頭商品一件 就值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美元。世界各國離不開美國的這些高技術產品。農產 品特別是糧食,也是美國大宗出口品,許多國家要靠美國糧食來吃飽肚皮。

美國從進口的商品得到利益,外國也從美國的出口得到利益。所以進出 口交易是同時有利于雙方的買賣。按說,這是一個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可是 流行的關于進出口貿易的不少觀點,卻并不符合這個道理。

發展中國家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常常對外國的制成品有濃厚的興趣。另 一方面,自己的產品又不大能吸引外國客商,出口發生困難。其結果往往造 成外貿逆差。這就給我們造成了一種印象,似乎是應當盡量爭取多出口,爭 取外貿有順差才好。于是創匯本身就成了一項國家任務,可是如果我們考察 一下外貿有大量順差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和臺灣,可以發現他們的巨額順 差也造成了國內的經濟問題,主要是資金外流,影響國內擴大再生產的投資。 所以逆差順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各出超國的順 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國的逆差之和。換言之,如果我們要爭取順差,必定要 逼迫某一國出現逆差。

美國從1976 年起外貿就出現逆差,而且逐年擴大,1986、1987 兩年達 到1500 多億美元的最高峰,以后逐漸降低,但仍有六七百億美元之巨。這里 很自然地出現這樣一個問題:進口商品是要拿錢去買的,從日本進口,就要 用日元支付。現在日美之間的貿易美國是逆差,這一事實證明美國有大量日 元購買力,那么日元是從哪里來的呢?

國際間支付手段(可以把它想象為鈔票)的流動,除了商品交換為一渠 道,還有資本流動的渠道。近幾年日本有大量資金流到美國。夏威夷島避暑 勝地整片的房地產都被日本人買走;紐約、舊金山許多著名建筑物成了日本 人的財產;日本人不但買了不少美國企業,還在美國開辦了新企業,汽車制

造廠是其中一個主要行業;日本銀行還在美國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以賺得利 息。日本人在美國投資先要將日元換成美元,因此美國方面就有了日元結余, 可以用它來進口日本貨。當然,獲得日元的人未必就是日本貨的進口商,這 里要靠銀行和外匯市場幫忙。

美國輿論界對于這種趨勢頗為心焦,由于美國的法律并不禁止將土地出 售給外國人,所以這樣發展下去,或許會有一天美國成了日本人的財產,這 還成何體統!所以輿論界號召要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平衡貿易,外國人就 不容易有多余的錢來美國投資。可是美國百姓對這種號召似乎反應冷淡。

美國人一般是很愛國的,這從幾件事情可以說明。1986 年挑戰者號航天 飛機墜毀造成 7 名字航員死亡。事故的第二天,許多美國民宅不約而同地掛 出下了半旗的美國國旗,以示哀悼。每年 7 月 4 日國慶日,城市鄉村都有許 多自發的紀念活動,晚上的煙火晚會都有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參加。其實, 煙火的色彩和數量都不及天安門放煙火的1/10,但人們一樣熱烈興奮。每次 發生美國人在國外遭到暗算或被綁架,全國同仇敵愾,比之非美國人遭遇類 似事件時要激動百倍。盡管美國人很愛國,但他們對外國貨卻照買不誤。在 這一點上華裔美國人就表現不同,多數60 多歲的華裔美國人拒絕買日本小汽 車,寧可買費油且可靠性也較差的美國車。一方面這是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對日本人的仇恨,另一方面他們幼年時在國內曾發生過抵制日貨的運動。 美國人對于買日本貨(或其它外國貨)有他們自己的解釋,他們認為如果美 國貨不及外國貨,為了愛國而買國貨,結果反而慣壞了美國的企業。要愛國, 就要讓美國企業到世界市場上去競爭。從這一點可以看到美國人對于愛國和 市場的看法。總的說來,美國人比較地認為市場是中性的,人們在市場上的 選擇應由市場來決定,這和愛不愛國沒有關系。我們從出入境的美國海關的 態度也可以看到這一點。不論是美國人或外國人,從國外買便宜東西進口, 或從國內買便宜東西出口,雖說超過一定限量也要上稅,但限量定得很寬, 而且海關從來不把旅客自用消費品進出口納稅當作認真的任務。他們主要是 查毒品和武器。

一個國家應該出口它具有生產優勢的產品,并進口它只能有生產劣勢的 產品,這稱為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原理。這個原理簡單明了,但在實踐上卻 遠不是簡單的事。首先,什么是一國具有生產優勢的產品,什么是生產劣勢 的產品,判斷起來就很不容易。我國就一直在發生同一種產品一方面在進口, 另一方面又在出口的怪事,甚至同一批貨放在倉庫里并未移動,卻首先賣到 香港,接著又買回國內,白給港商賺了幾十萬美元。我國的石油該不該出口 的問題已經討論了若干年,至今未有定論。其次,即使確定了某種產品應該 出口,可是應該出口多少最適當,則是一個更難口答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市 場經濟國家內是極容易解決的——出口能賺錢的產品就是具有生產優勢的產 品;進口能賺錢的就是只有生產劣勢的產品。其理由很簡單,在市場經濟內 錢能買到一切商品,因此,從實踐上錢可以作為商品價值的客觀度量(理論 上的證明可以暫時不問)。賺錢就是增加了一國的價值。但當錢不能購買一 切商品,還需其它附帶條件時,錢就失去了客觀度量價值的特性,所以在非 市場經濟國家內,賺錢的買賣未見得利用了比較利益。例如有的單位有外匯 指標,能以牌價購進外匯用來進口商品。此時進口賺錢未必真的為國家增加 了價值。另外一些單位沒有外匯指標,當他們需用外匯時不得不虧本出口。 上面提到的怪現象,都是由于錢失去作為一切商品媒介的屬性而引起的。除了依靠市場,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判定一國應該進(出)口什么產品,以及進 (出)口多少。在“‘金錢萬能’的經濟學意義”一文中,我們再來作進一 步的討論。

小結:迸出口交易的目的不是創匯,而是各方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劣勢以賺得經濟利益,一 國資金的流出流入不但與進出口商品有關,而且與相互投資有關。


茅于軾 2013-08-23 15:07:39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9.再談超級市場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11.喜歡旅游的美國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