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 26.美國如何對付經濟衰退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26.美國如何對付經濟衰退

我國經濟也有高速增長的年代和停滯倒退的年代,但除了三年災荒以外,這些經濟波動并沒有給百姓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因為農民的生活很大部分是自給自足,較少依賴于貨幣經濟。城市居民因為大家就業有保障,基本生活條件如住房、醫療、教育都由國家供應。一般百姓甚至并不知道國家的經濟是在增長還是在停滯。可是在美國則不然,每個人的收入直接從市場得到,經濟繁榮或衰退立刻給每個家庭帶來影響。所以經濟的榮衰是全國百姓最關心的大事。

衰退造成的第一個影響是失業,不但新畢業的幾百萬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已經就業的也被大量解雇。失業意味著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雖然不致立刻挨餓,因為過去有節余,國家有救濟,但貸款買的房子因付不出每月該付的款將彼趕出自己的住宅,貸款買的汽車則可能立即被沒收。1986年美國經濟還沒有衰退,但因世界石油價格猛跌,盛產石油的得克薩斯州的許多油田因無利可圖而停工,我親眼目睹失業造成的陰郁氣氛籠罩著街頭巷尾,出售舊汽車的停車場停滿了待售的汽車,一眼望不到邊。有不少經濟繁榮地區的人專程趕來買舊汽車。有140萬人口的休斯頓市內,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一張招人的廣告。青年人紛紛出走到外地謀生。過去10年內因油價猛漲而發了大財的公司蓋了許多在美國也算豪華的高樓大廈,閃光的大櫥窗下站著一堆堆神色萎靡、茫然失措的各種年齡的失業者。我雖然沒有品嘗過失業的滋味,但我非常理解失業給社會帶來的嚴重后果。

衰退造成的第二個影響是家庭資產的喪失。多數美國家庭存錢的主要方式不是銀行存款,而是買股票和房地產。在經濟衰退時企業預期的利潤降低,年終分紅減少,股票當然不值錢。原來值10萬元的股票到衰退時可能只值8萬元甚至5萬元。在衰退時房地產同樣要跌價,家庭資產因經濟衰退而大打折扣。受到這樣的打擊,當然要更謹慎地花錢,力圖恢復自己的資產。結果是進一步減少購買,使衰退更難恢復。

上文談到,衰退的原因是總購買量(用于消費的加上用于建設的)小于總生產量。要糾正經濟衰退就得想辦法增加消費或增加建設投資。可是在一個市場經濟中,消費和投資是由無數個體的家庭和企業家決定的,他們在衰退的大氣候下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去增加開銷。當然,幾年之后衰退會結束,經濟再次進入繁榮。改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陳舊的設備更新,促使了投資的增加。然而要用政策去扭轉衰退,當然不能坐等設備報廢,而是要主動尋求積極措施。這個辦法后來由著名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來,就是由政府來當一個大買家,政府出錢去投資。市場受到這個巨大的新主顧的刺激,就會終止不景氣,轉入興旺。現在看起來,凱恩斯的辦法很簡單。為什么過去的經濟學家就沒有看到呢?這里有幾層原因,首先是政府從哪里拿錢去投資?如果政府向百姓借錢,壓縮百姓的購買力,把借來的錢拿去投資,這并不能解決多少問題,因為購買力只是從百姓轉移到政府,總的購買力并未增加,不足以從根本上使總需求擴大到與總供給相等。凱恩斯提出來的辦法是政府把居民已經決定用于儲蓄的錢借來,或者說,向銀行借錢投資。這筆儲蓄原是準備借給企業家的,現在企業家不愿投資,那么政府就代替企業家作出投資的決定。另一個辦法是政府向未來借錢。主要是印發鈔票(事實是銀行在政府的賬戶上加一筆款子,政府給銀行出一張借據,即政府債券),用新鈔

票支付政府的投資開銷,待投資得到了效益,再將賺的錢收回來還債。

第二個問題是一般經濟學家認為要彌補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巨大差距,需要的資金太大。但凱恩斯發現,如果政府投資一塊錢,市場可以增加大約五塊錢的購買,所以一筆相對小的啟動資金就可以使市場活躍起來。因為政府投入一塊錢去搞基建,如果這一塊錢用于購買水泥,這錢最后發給工人作工資,一小部分成為資本家的利潤。工資也好,利潤也好,除了小部分儲蓄起來,大部分又投入到市場去購買商品。這筆拿來買商品的錢,又變為另外一批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他們儲蓄了一小部分之后,又將大部分錢用去買東西。如此周而復始,使最初的一塊錢產主出五倍以上的購買力,所以政府投資有啟動市場的杠桿作用。

第三點原因是經濟學家認為政府像企業家一樣,在衰退的環境中缺乏有利的投資機會。何況根據美國的法律,政府不得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經營與民爭利的實業,除非那是壟斷性的行業,如郵政、電力、鐵路(現在這些方面也變成非壟斷的民營企業了)。但事實上政府可以從事公共事業的投資,如公路、綠化、城市污水處理、水土保持、河流的區域治理和綜合開發。這種為社會所需要的工程,一般的私營企業不會去投資。退一步來說,即使政府投資于完全無效益的工程,例如雇一批工人去挖溝,再雇一批工人去填溝,雖然投資完全浪費掉,但啟動了經濟,防止全社會生產力的巨大浪費(工人失業,機器閑置)。所失甚小而所得甚大,仍是值得的。

凱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但這本書彼經濟學界抵制長達10年之久,直到1946年他去世之后才逐漸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現在已成為西方大學經濟系的必讀書。凱恩斯本人也被公認為繼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之后,作出了劃時代貢獻的經濟學大師。他的理論之所以不被同代人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當時大多數經濟學家過于迷信傳統的經典理論,所以他在該書序言最后一段中寫道:“本書之作,對于作者是個長時期的掙扎,以求擺脫傳統的想法與說法。”又說:“我們大多數都是在舊說下熏陶出來的。舊說已深入人心。所以困難不在新說本身,而在擺脫舊說。”

凱恩斯的理論創建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它仍用來作為西方國家制訂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理論指導。

當然,由于實踐經驗的豐富,加上幾代人的繼續鉆研,使得大家對這個理論的細枝未節以及相關的條件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推廣和應用凱恩斯理論,相反,倒是防止他的理論被濫用。如果一種經濟原來處于正常運轉狀態: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做,機器設備都在滿開工狀態,或者說,總需求和總供給大體上是均衡的。此時政府想使經濟進一步繁榮,再采用借債或發鈔票的辦法舉辦大的工程,造成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此時生產已無潛力可挖。更多的購買力尋求供應有限的商品,結果必然是導致物價水平全面上升,引起混亂。事實上美國經濟已經多次處于這種性質的混亂。由于經常在經濟繁榮時政府實行赤字財政,以后必然誘發通貨膨脹。作為一個有機體,經濟產生了“抗藥性”。即使在衰退時,需要政府注入額外的購買力刺激生產,由于“抗藥性”的作用,整個經濟的反應不是增加就業和生產,而是物價上漲,失業卻依然高居不下。這種經濟停滯加上通貨膨脹的現象稱為滯脹。它是70年代曾經困擾美國和不少其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問題。

美國還會不會再次發生30年代的大蕭條?90%以上的經濟學家都說不會。因為現在有了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政府和中央銀行不可能在衰退時再執行收縮經濟這種倒行逆施的錯誤政策。確實,經濟理論對于人類社會太重要了,不懂理論而去制訂國家的經濟政策太危險了。但是美國經濟是否永遠不會再出大的問題,照我看來,這是完全沒有把握的。當然,我也同意像30年代那種總供應大子總需求造成的大蕭條現在已經有了對付的辦法,但別的大問題不是不可能出現。最近發生的美國銀行的信用危機暴露了這種潛在的危險。

小結:蕭條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危險,它打擊每一個社會成員。凱恩斯的理論指出政府作為一個大買主可以制止經濟衰退的持續和擴大。但在繁榮時再增加政府投資,想進一步促進繁榮,結果適得其反,最后發生失業和通貨膨脹并有的滯脹現象。


茅于軾 2013-08-23 15:21:53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25.美國經濟為什么會衰退?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27.美國的通貨膨脹(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