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創造 第二十一章:不要再自憐了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二十一章:不要再自憐了

有些人實難察覺自己生活中有何不對勁之處,另外有些人自認為知道,但其實他們也是不怎么清楚。
漢克逢人就解釋:“我被迫在十七歲時為了供養弟弟而輟學,因此我從來沒交過什么好運。”
艾莎老跟你說;“我從小就患小兒麻痹癥,不能象別人走得那么好,所以你不能期望我獲得良好的工作。”
瓊恩則自認:“我已老了,要是我的生活一片空白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你不能期望我……”及“假如..…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以上話很明顯地含有自憐成分在內,另外也表示說者對自己的問題談得過多,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自己的困擾,希望引起他人的同情。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世上只有我才能了解困苦之所在。”
日常生活里,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遭遇到麻煩——有些人則更是禍事連連境遇不佳。例如纏綿病榻、失去愛人、沒有住屋、工作不順,或是身有殘廢。這些人為自己難過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對一個經常為其境遇悲傷的人,你的反應又是如何呢?你真能同情他嗎?我想每個人的反應都會是過不了多久就會厭煩他。最后,你或許是勸他對環境妥協,不然就是不再理他。
自憐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別人剛開始可能會同情你一陣子,但不久后,他們就會被你激怒了。親戚或好友或許還會繼續同情你,不過他們也終將會覺得沒有義務再理你。一天到晚光談自己有多不幸的人,沒有人喜歡跟他在一起,跟這種人交談總令人挺不起興致,而且也找不出什么方法可以幫他忙。
其實那些厭倦于傾聽自憐者大訴其苦的人,并不是沒有憐憫心,而只是證明自憐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這項事實罷了!自怨自艾只會使你站在原地大問:“我為什么會這個樣子呢?”若不去尋求出路,而只一再地自認無望,悲觀地認定凡事都已安排好了,你根本就無從改善。這樣的想法不但錯誤,而且于誰都無益。如果你能不再自憐,還是有辦法得救的。
想發覺你的問題有多嚴重,可以先試試下面的三個測驗。
在三個星期之內:
1.不要對任何人提起你的問題。
2.不要因你的處境而責怪別人或任何事情。
3.不要說別人的處境較你為佳。同時要盡量加入或大談自己喜歡的活動。
如果你能輕易地做到上面的三點,你就不必担心自己有自憐的傾向。倘若你發現自己沒法或很難堅持三星期之久,即表示你有自憐的傾向。
一個人為什么會產生自憐之心呢?通常都是由于孩童時期造成的。如艾莎七歲時染上小兒麻痹癥,當時病得很厲害,終于成了跛腳,父母、 兄弟姊妹、老師,幾乎人人都為她難過,她常聽到他們大嘆:“可憐的小孩!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呢?”
上學時,她總比其他的同學受到更多的同情,由于她既不能跑,路也走不快,所以別人都不讓她一起玩游戲,父母為了補救這一點,特別為她購買別的小孩會想跟她一起玩的昂貴玩具,生日時也替她舉行別開生面的慶祝會。
于是艾莎不知不覺地就歸納出兩個結論來:第一,只要她提及自身的殘廢,就永遠可以獲得家人的愛;第二,唯有別人替她難過時或她擁有別人想要的東西時,別人才會愛她。
艾莎所患的小兒麻痹癥雖改變了她的生活,然而她內心的創傷,卻是她自己及父母造成的,因為他們都相信一個女孩要是跋腳了就無法過正常的生活,一切做法都在逐步加深這種想法。造成艾莎在三十年當中,一味地執著于唯有表現得很無助的樣子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自憐之情可能起自象艾莎這種真正的不幸,但也可能出于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象朱蒂因未獲得全年甲等,于是,便放棄原來想當律師的計劃,認為找個秘書的工作也就行了。泰德不善于運動,他總覺得別人一定在偷偷地笑他這點,于是干脆決定自己也加入笑自己的行列中,他變成了班上的小丑——而且每當他譏笑自己時,他就更覺得自己一無所長,除非他能表演得很好,否則沒有人會喜歡他。
藍斯每次生病時,即使是不怎么嚴重的病,他的爸爸媽媽總是小題大作,而且担心異常,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藍斯不但喜歡父母替他準備的點心,更期望得到他們的同情,于是他就開始夸大病情,最后他變成了憂郁癥病患,而且善于自憐。每次要做什么事時,就推說身體不太舒服,最后導致他唯有得到別人同情才會滿足。但是他卻覺得無法完全滿足自己,別人對他的關懷好似永遠不夠,而每次他制造理由去引起同情,卻更使他覺得需要同情,于是他的需要變得無法滿足。同時,他一直不愿去追求同情以外的東西,其實他是在浪費生命。
以上那幾個人——艾莎、朱蒂、泰德、藍斯,皆認為自己有個悲劇性的弱點,破壞了他們走向幸福及成功。其實我們說一個人有沒有殘障,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假如說你真有缺陷——如瞎眼啦、跛了一腳啦,或長期纏綿病榻啦——別人就會更加時常地同情你,于是你可能會自憐起來,但是你也不必一定要有這種反應——因為這不是最佳的反應。
如果你是個自憐者的話,要找出你自認為可憐處。很可能你早就知道,而且還時常向人提起呢!趕快停止.在三星期之內不向人求取同情,然后想想看什么事情令你害怕?當你看清楚了自己的缺陷后,就明白這些缺陷不會毀了你的一生。首先你需盡可能地表現出,你沒有什么缺陷的樣子,如果你不這么做,反而每次都現出一副無助或一無所長之狀,就更會相信自己有差勁之處而覺得羞恥。
下面的六種行為你要特別注意避免,尤其在你困難無法克服時!
1.不要讓別人攻擊你或利用你。假設你失業了,一天到晚待在家中,這時千萬不要讓你的配偶或雙親提醒你這種生活有多不好,或說:你有他們養你真是太幸運了。
你或許會說:“有一天要是我真生病了,或是真成了他們的負担,我是不是就該聽他們的呢?”其實也不必,他們應該都很關心你才對,所以你可以要求他們不要以你的處境來侵擾你,尚且目前的處境只是暫時的,而且錯也并不在你。如果他們不答應你的要求,你可以另做打算,但別用各種方法,討好他們,否則的話,你便是在讓自己相信,發生的事情是件降低你的人格的大不幸,而這種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
2.不要降低你的熱望。或許你早已認為自己家境不夠寬裕或者你有一耳聾了,因此不敢期望成就會有多大,于是從未真正地去努力過——也就更加深自己能力不足的想法。
下次你可以采取相反的步調,一想到要做什么或學什么,或到某個地方去,或尋覓一份上好的工作,就強迫自己盡力而為,這也可能是把你從自憐中轉變為自尊的第一步。
3.別為你的缺陷覺得抱歉。貝絲因臀骨摔傷了,躺在床上好幾個月。在此期內,她一再地對她的先生、孩子、探病者表后抱歉。她因太多的醫療費用及無法照料家庭而大感不安,這些舉動使她覺得意外會毀掉她的整個生活。當然我也不是說你不該表示感激之情,但是不必花太多時間或精力去表示,否則不但傷了自己,也破壞了你與他人間的關系。
4.不要成為家務事的奴隸。如果你認為應該不斷地煮飯、洗衣、縫補、照顧小孩等,那你的潛意識一定是相信自己沒什么長處。能夠不被趕出門外已夠謝天謝地了,所以你每次愈是在做那些家事,就愈是有這種想法。
5.不要自認有缺點而攻擊自己。我認識一位長得很矮的男士,他總是叫自己“矮子查理,”我第一次跟他說他這種習慣反而會比他的身高更對他不利時,他還半信半疑的,但是他糾正了幾個月后,不再叫自己是“矮子查理”就開始不再為他的身高担心。而活得更加愉快。
6.不要因你的缺陷而受不必要的罪。在尚未發明隱形眼鏡之前,很多女人因為不愿意戴眼鏡.于是整個世界在她們眼中就成了一片朦朧。這樣不但使她們原本近視的眼睛看起東西來更如吃力,而且還貶損了她們的身價,因為她們一直相信一種無稽之談,以為如果男人看到她們戴眼鏡的話,就很可能不會愛上她們。
你不妨好好地靜下來想想你的缺陷使你失去了什么,看清楚你的弱點是什么,況且那些根本就不是你的弱點。一方面別限制自己去追求合理的目標,但也別把心放在不可能的事上,就象你有口吃,就別一心只想當個播音員,不愿面對事實比事實本身更可怕,而且會使得不能做的事變得比其他能做的每件事更重要。當你花很多的心力補償自己的缺陷時,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說,你告訴自己:“要是我沒有這個弱點,那真不知道該有多好!”于是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克服這個弱點上。結果呢?或許你真能除去一個形體上的缺陷,但卻比從前更不喜歡自己了。
爾文就是這種情形。他是個長得瘦高的少年,但他一直深為其外表所苦。于是他決定唯有增加體重才能免去心中的困擾,一天到晚都在實施這計劃。最后,他終于變成一個身強力壯的人,以前認為的“缺點”已不存在,但是正如所料,他更加担心起自己的外表及體力,他害怕會變老、生病或受傷。因此他以前只是担心自己不夠健美,現在卻害怕更多的事。
不過也不是說你不該努力以求改進,如果說你能克服口吃的習慣,或使自己看來更年輕、更迷人,那又有何不可呢?只是別把它看成能把你從一個比死亡更糟的命運中解救出來,也別期望它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唯一的辦法是把你的精力同時發揮在其他目標上,另把整個生命投在一件事情上。
要把自己想成沒有什么不對勁之處。不要對你的缺點做任何補償——除非是能帶給你快樂、力量及成就的積極事情。除去某些有明顯規定不能做的事之外,不要假想有些事是自己做不來的,而且要去尋求你能做得好的事去做,如果你表現得很有能力,那么你對自己就會更有信心了。


獨眼易龍編輯 2013-08-26 14:46:33

[新一篇] 自我創造 第二十章:你的善舉是真慷慨呢?

[舊一篇] 自我創造 第二十二章:如何歡度老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