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埔軍校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此附錄主要依據黃埔軍校史料檔案整理而成,并參考眾多黃埔畢業生的回憶文章加以修正補充,還主要參考了趙麗屏、陳以沛等先生的有關文章。
  (1924~1927)前期主要籌備工作1921年12月23日,由張太雷充當帶路人和翻譯,孫中山在廣西桂林會見應邀到中國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會談中,馬林向孫中山提出改組國民黨,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基礎和實行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等意見。孫中山同意馬林提出的這些建議。
  1922年4月27日,少共國際代表達林和張太雷、瞿秋白在廣州總統府與孫中山會談。達林向孫中山介紹了蘇俄紅軍的情況,孫中山對蘇俄紅軍的規模、組織和政治教育很感興趣。
  1923年8月5日,孫中山授意蔣介石在上海約會馬林及張繼、汪精衛、林業明等籌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俄考察軍事、政治及黨務。代表團成員有:蔣介石、張太雷、沈定一和王登云4人。8月16日,以蔣介石為團長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由上海乘“神田丸”輪啟程赴蘇俄考察。9月17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到蘇俄紅軍步兵第144團參觀。蔣介石稱其優點是在全團上下親愛團結,團長與黨代表權責分明;晚上,與馬林商議提案。后來的黃埔軍校實行黨代表制度,即淵源于此。10月25日,孫中山召開改組國民黨特別會議,以求加速改組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籌建軍校之進行。
  11月29日,孫中山主持召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次會議,通過創辦軍官學校決議。12月9日,孫中山在大本營對國民黨員發表演說,重新創造革命軍的思想愈加明確,他指出:國民黨“此次改組,乃以蘇俄為模范,企圖根本的革命成功,改用黨員協同軍隊來奮斗”。12月15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在俄國先后參觀紅軍陸海空軍事設施和各種軍事學校,歷時3個多月后返抵上海。12月20日,廖仲愷在上海密電蔣介石,要他從家鄉溪口來上海,同往廣州。此期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組織“國民軍軍官學校”,曾擬以孫中山為校長,以后方醫院和測量局為校址。12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幫助國民黨改組的《通告第十三號》,指示黨員“有國民黨組織的地方,同志們立時全體加入”。12月28日,廖仲愷與鮑羅廷研究,選定戴季陶等為軍校教職人員,并將結果通知正在上海的蔣介石,催他早日轉赴廣州。
  1924年
  1月16日蔣介石由上海到廣州,開始籌備組建“國民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彩門及對聯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林祖涵(伯桑)等出席大會,并當選担任中央領導工作,為國共合作、創立革命軍校奠定了組織基礎。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第1次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資格參加國民黨。
  1月24日“國民軍軍官學校”籌辦未成,孫中山改而下令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任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1月26日孫中山委任王伯齡、李濟深、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等為軍校籌委會委員。
  1月28日孫中山選定廣州黃埔長洲島原廣東陸軍學校與廣東海軍學校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黃埔軍校校名由此而來,后通稱黃埔軍校。
  1月29日孫中山委任廖仲愷為大本營秘書長,繼續協助籌劃軍校開辦事宜。
  1月30日國民黨“一大”閉幕。出席大會的國共兩黨成員受委托回原籍選拔革命青年來軍校報考,確保第1期錄取的學生為優秀的革命青年。
  1月底蘇聯第一個軍事顧問小組應邀參加軍校籌備工作,由鮑羅廷介紹與孫中山會面。顧問小組由4人組成,以切列潘諾夫(又譯契列帕諾夫)為顧問組長,以捷列沙諾夫、捷爾曼、波良克為顧問。孫中山要求按照蘇維埃的軍事制度來組織革命軍隊。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2)
  2月6日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籌備處在廣州南堤2號(今沿江中路第239號對面)正式成立,分設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5部,指定王伯齡、李濟深(由鄧演達代)、林振雄、俞飛鵬、宋榮昌為各部臨時主任,分部辦公。
  2月8日校務籌備會首次召開,決定有關軍校開辦事宜。繼后開會32次,決定實施各項創校工作的進行,規定全校員生必須加入國民黨。
  2月10日軍校確定分配各省區招考學生名額,擬定招生名額為324人。
  2月中旬黃埔長洲島軍校舊址因年久失修,荒草遍地,軍校籌備處組織力量進行大掃除,維修校舍,準備軍校的創建。
  1924年拍攝的黃埔軍校大門,校匾題為“陸軍軍官學校”。
  2月21日蔣介石突然向孫中山提出辭去軍校籌委會委員長職務,離廣州去了上海。
  2月23日孫中山在蔣介石辭職書上批復“不準辭職”,同時另委任廖仲愷兼理軍校籌委會委員長職務。
  2月29日孫中山電催蔣介石回粵復職,責問:“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
  3月3日共青團廣州地委發出第7號報告,稱將在廣州創辦軍官學校,擬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預備在將來參加軍人運動。
  3月10日廖仲愷電催蔣介石南歸,責令“毋負遠來考者,以損黨譽”。
  3月14日蔣介石復函廖仲愷,表示不相信國共始終合作。
  3月16日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孫總理勉勵同志文》,闡述聯俄、聯共的必要性。
  3月中旬共產黨人何叔衡在湖南長沙負責辦理軍校第1期秘密招生事宜,介紹趙自選、陳作為和郭一予等持函到上海見毛澤東。當時,毛澤東負責上海的招生工作。
  3月21日孫中山指定成立以蔣介石為委員長的入學試驗委員會,王伯齡、彭素民、鄧演達、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張家瑞、宋榮昌、簡作楨為委員。后因蔣介石辭職未歸,由李濟深代理委員長。
  3月24日軍校在廣州市文明路高等師范學校內舉行下級干部考試,對各方舉薦人員嚴格考察。各學生隊分隊長、副分隊長則從廣東警衛軍講武堂和西江講武堂畢業生中挑選。
  3月25日東路軍總部及其所轄各部隊之下的軍官數十人報考軍校。東路軍總部為慎重起見,特于是日在部中考試,合格者方送軍校復試。
  3月26日廖仲愷連日電催蔣介石南歸,最后詢其:“歸否?俾得自決。”表示作最后通知。
  3月27日軍校以廣東大學、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為試場,舉行第1期新生入學考試。各地投考的學生共1200余人,3天試畢,因考生學識較佳者頗多,故酌量多取。
  3月30日蔣介石致電廖仲愷,懷疑軍校經費不足。廖仲愷復電表示經費不乏,盡可安心辦學,惟請即來。
  4月1日建校籌備工作結束。
  4月21日蔣介石返抵廣州,謁見孫中山。
  4月26日蔣介石正式來校視事,并對下級干部作第一次講話。
  4月28日軍校第1期學生入學考試放榜。正取生350名,備取生100名,共產黨人蔣先云以優秀成績名列第一。
  5月1日軍校第1期學生開始報到。
  5月3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5月5日軍校第1期正取生350余人進校,編為第1、第2、第3隊,合組為學生總隊,以鄧演達為總隊長(兼),嚴重為副總隊長,先期開始新兵訓練。后第1期備取生120余人進校,編為第4隊,與先期入校的第1、第2、第3隊合稱為第1總隊,總計學生人數480余人。孫中山發表訓詞:“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國民黨能夠得到—個新生命!”
  5月9日孫中山委任廖仲愷為中國國民黨駐校黨代表,按黨代表制度規定,校長或各行政長官的文書命令,沒有同級黨代表的副署,不能生效。軍校舉行第1次校務會議,此為校務會議成立之開始。南堤陸軍軍官學校籌備處,改為陸軍軍官學校駐省辦事處。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3)
  5月10日軍校呈請任命李濟深為軍校教練部主任,王伯齡為軍校教授部主任,何應欽為軍校總教官。后繼委任戴季陶為軍校政治部主任、共產黨人張申府為副主任。
  5月11日軍校開始實行每天匯報制度,規定每日晨由各部派人匯集辦公廳,報告前一天所經辦事的情況,以加強互相聯絡。
  5月12日軍校開設政治課,特聘任汪精衛、胡漢民、邵元沖為軍校政治教官。
  5月16日軍校舉行首次清潔檢查,并對學生作講評,規定學校食物統統要經軍醫檢查,而且要軍醫負責。
  5月18日軍校召開行政會議,決議:挑選學生中已習軍事者充任隊長;設禁閉室。
  5月22日廣東財政委員會決議軍校經費、開辦費:財政廳撥186600元;經常費:財政廳撥5000元,市公安局撥15000元,市政廳撥5000元,籌餉局撥5000元。
  5月25日軍校發給全體學生每人—枝槍,并講述拿槍的意義,此為軍校師生正式武裝的開始。
  5月30日晚8時軍校召開行政會議,決議:政治部編譜校歌;總教育官繪校旗圖樣;嚴禁學生吸煙;印制出入證。
  6月13日軍校舉行教育行政會議。
  黃埔軍校師生在開學典禮大會上聆聽孫中山的演說
  6月16日陸軍軍官學校舉行盛大的開學典禮,校總理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乘“江固號”軍艦蒞校,所屬黨、政、軍高級官員及鮑羅廷顧問和師生500多人出席大會,孫中山發表開學演說。
  6月23日軍校召開行政會議,決議組織“革命軍事研究會”。
  6月25日晚,軍校召開行政會議,決議:招收工兵學生;編輯軍事雜志。
  6月28日因共產黨加入國民黨問題產生爭論,戴季陶離開軍校去上海,政治部幾個月內沒有主任。
  6月29日蔣介石對第1期學生講話,稱贊俄國共產黨員活動的方法及其成效。
  6月30日第1期學生預備教育期滿,舉行學生徒手教練檢閱,廖仲愷親臨講話。
  7月1日軍校成立革命軍事研究會。規定凡屬本校學生,皆為會員。設中央會于校本部,地方會于各處。其任務是從事國內外、各地方的軍事變化之研究。
  7月6日軍校國民黨特別區黨部正式成立,選出蔣介石、嚴鳳儀、金佛莊、陳復、李之龍等5人為第1屆執行委員,蔣介石兼監察委員。其中,嚴、金、李3人是共產黨員。
  7月7日孫中山委任蔣介石為長洲要塞司令,并贈軍校《二十四史》、《四庫備要》各一部,供師生在校學習研究之用。
  7月29日軍校在上海設立招募“教導團”兵士機關,陳果夫主持其事。軍校第2次考取下級干部。
  8月初經張申府推薦,廖仲愷邀請周恩來從法國返回廣州。周在軍校指導第1期中共黃埔支部,以蔣先云為書記,王逸常為宣傳干事,楊其綱為組織干事,許繼慎和陳賡為候補干事,歸中共兩廣區委領導。
  8月4日軍校舉行“俄顧問包和羅夫(巴甫洛夫)及毛宜、吳秉禮二生追悼會”。孫中山親臨主祭,并書“遺恨何如”以為悼念,包和羅夫致力于黃埔軍校軍事教育和武裝建設,7月18日在石龍不幸溺水身亡。
  8月8日軍校派出教練、教授、管理、軍需各部官長前往東圃、龍眼洞、白云山一帶實地考察行軍陣地,為軍校學生作戰演習做準備。
  8月9日發現挪威商船“哈佛號”私運商團槍械駛入白鵝潭,孫中山手令蔣介石派永豐、江固兩艦監押至黃埔,停泊于校門外。蘇聯“沃羅夫斯基號”巡洋艦在黃埔海面拋錨,軍校學生同蘇聯海軍舉行聯歡,同臺表演節目,各自用中文或俄文唱國際歌。
  8月12日廣州商團發動商人準備罷市。要求發還“哈佛”輪所運槍械,軍校全島實行戒嚴。
  8月13日廖仲愷電令軍校派出第3、第4隊學生開入廣州,準備對付商團罷市和陰謀暴亂。
  8月14日軍校新招收學生近500人,擬編為第5、第6、第7隊,合稱第2總隊。另有工兵隊、炮兵隊、輜重隊、憲兵隊,后除第6隊(湘軍講武堂學生)劃入第1期外,其余概屬第2期。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4)
  8月17日軍校舉行第1期甄別試驗,及格者447人;不能繼續修業,飭令退學者,計19人;尚可造就,留校察看者,計33人。
  孫中山、廖仲愷參加包和羅夫將軍的殯禮
  8月31日校總理孫中山到軍校視察。
  8月軍校增建校舍于黃埔長洲島上平崗、蝴蝶崗和海軍學校舊址等一帶,時稱為分校,實為學生分區駐地。
  9月1日第2期學生陸續由上海、廣州各地考取入校,學生隊第5隊及工兵隊成立。
  9月3日軍校委派何應欽籌備教導團,其組織形式和訓練方法均采用蘇聯紅軍制度,強調政治領導,團、營、連各級部隊均設黨代表,并賦予黨代表與部隊軍事長官同等領導權力。
  9月7日廣州民眾在第一公園舉行“五·七”國恥紀念大會,要求解除廣州商團武裝,軍校第1期第2、第3隊學生參加。
  9月11日軍校第1期第4隊學生首次在野外研習排戰斗教練,開始時在本島洪福地區進行。指揮官為第4隊區隊長詹忠言,對抗指揮官為副隊長嚴鳳儀,各部長官均到現場參觀。軍校收容四川送來的學生20余人,編入第6隊第1區隊。
  9月12日孫中山赴韶關督師北伐,蔣介石派教官文素松率領第1隊學生隨從護衛。
  9月13日軍校在操場舉行中秋宴會,勉勵師生打仗和求學是分不開的,號召師生隨時準備打仗,實際為鎮壓商團作初步動員。
  9月16日在軍校危急之時,蔣介石上呈中央執行委員會報告,請求辭去軍校校長職,但未獲批準。
  9月18日胡漢民派人偕商團代表來校,察看押存軍校的商團私運槍械,協商處理辦法。
  9月19日軍校教導團開始招收學兵,先取73人。其中68人由湘軍總司令部選送,多數曾充任軍官,后從投考學生中又挑選27人。
  1925年拍攝的黃埔軍校大門外景10月3日孫中山致函蔣介石,告以蘇聯運械船不宜在香山縣金星門內停泊,應“直來黃埔公然起卸為妙”。
  10月6日軍校召開行政會議,決議:教導團加入匯報;教導團團部設長洲要塞司令部。
  10月7日蘇聯軍艦運送山炮、野炮、輕重機槍和長短槍等槍械8000支和一批彈藥抵達黃埔軍校,師生親自起卸,隨后與蘇聯官兵在軍校舉行聯歡。隨從北伐的軍校第1隊學生因曠課日久,患病人員亦多,孫中山批準從韶關回校。
  10月10日軍校為紀念武昌起義舉行閱兵儀式,另一批軍校學生參加廣州各界人民慶祝“雙十”游行,遭到商團軍開槍射擊。
  10月11日孫中山復函蔣介石,指出:“新到之武器,當用以訓練一支決死之革命軍”;“其兵員當向廣東之農兵、工團并各省之堅心革命同志招集,用黃埔學生為骨干”。
  10月14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發布平定商團手令:“茲為應付廣州臨時事變,所有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飛機隊、工團軍、農民自衛軍、陸軍講武學校、滇軍干部學校、兵工廠衛隊、警衛軍統歸蔣中正指揮,以廖仲愷為監察,譚平山副之。”軍校第2、第3隊學生開進廣州作戰斗部署,準備平定商團,另由何其芳從廣州帶領贛軍新兵100人回校參加防守。
  10月15日軍校師生參加平定廣州商團聯軍戰斗,于晨4時開始發起攻擊,至本日晚間蕩平商團在廣州的總部及全部據點。黃埔軍校首樹軍威,使廣東局勢轉危為安。
  10月19日軍校第1期學生分發各團各隊任見習官。見習期間,每月薪水18元,食宿與排長同等待遇。
  10月20日軍校招募志愿軍于上海,年齡18至25歲,高等小學程度,6個月畢業后升任軍士。軍校呈請任命胡謙任總教官,后何應欽繼任。
  10月22日軍校特別黨部舉行第6分部成立大會,以第1期第5、第6隊及工兵隊官生組成。
  10月24日軍校組織炮兵隊。
  10月28日軍校招考教導團學兵隊青年學生,規定年齡在18至24歲,授以軍士和準尉必需的學術,培養革命軍的基層干部。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5)
  10月30日蔣介石編輯成《曾(國藩)胡(林翼)治兵語錄》,并作序言,要求軍校師生每人一冊。
  11月3日孫中山在馮玉祥電請下,北上共商國是,臨行前到軍校作告別演說,廣東大學全體教職員生也由廣州市區乘船來軍校參加聽講,孫中山勉勵學生“仿效俄國”。
  11月6日軍校輜重隊正式成立。
  11月7日軍校特別區黨部召集第2總隊全體新生,組織第5隊及炮、工、輜各隊區分部。
  11月8日軍校宣布第1期學生畢業考試。在魚珠圩村附近舉行戰術考試,何應欽任指揮,所有軍事教官一律參加。
  11月11日蘇聯運械軍艦啟程回國,軍校學生及軍樂隊在碼頭列隊歡送。
  11月13日孫中山為謀求統一,帶病偕夫人宋慶齡乘永豐艦離粵北上,與北京政府共商和平統一大業。船經黃埔時,登岸觀看第1期學生戰術實習,全體師生列隊到校門碼頭迎送。
  11月14日軍校學生第2總隊直轄教練部。
  11月19日湘軍講武學校學生正式并入黃埔軍校,時有學生158人,編為第6隊,該隊畢業生待遇同第1期。
  11月20日軍校教導團正式成立,實行“三三制”和黨代表制,以何應欽為團長。各級官佐主要由黃埔軍校的教職員和第1期畢業生担任。
  11月22日軍校炮兵隊成立。
  11月24日軍校舉行第1期學生及教官、隊長的品行考核。
  孫中山和鮑羅廷(前右)視察黃埔軍校11月27日軍校在廣州北校場原湘軍講武堂舊址成立陸軍軍官學校分校,簡稱省分校。籌編憲兵隊,由顧祝同草訂組織表。
  11月28日工兵隊學生遷往廣州省分校受訓,駐省城學兵隊遷駐長洲島上莊上課。
  11月29日軍校增設教育長一職,委胡謙担任,后由王伯齡、何應欽、鄧演達、方鼎英相繼接任。
  11月30日軍校第1期學生畢業考試完畢,及格者456人,分發見習。除部分留校工作,部分派往海軍、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出任政治工作和教練工作外,絕大多數派往本校教導團任基層干部。第2屆中共黃埔支部成立,以楊其綱為書記,余灑度為組織干事,周逸群為宣傳干事,王逸常、麻植為候補干事。
  11月軍校政治部代理主任邵元沖隨校總理孫中山北上,政治教官周恩來任代理軍校政治部主任。部內設指導、編纂、秘書3個股。教導團采用黨代表制。各級黨代表由廖仲愷、周恩來遴選教官和學生中富有政治學識者,呈請國民黨中央任命。除實施政治訓練外,凡軍隊一舉一動、一興一廢均須受其節制,以示軍隊黨化。陳炯明叛軍企圖竄犯廣州,軍校師生星夜過江布防。
  12月1日軍校政治部設政治訓練班,訓練各見習官和各見習黨代表,另設宣傳研究班,培養宣傳人才。
  12月2日軍校組織教導第2團,團長由王伯齡兼任。原教導團改稱教導第1團。
  12月5日軍校開始修筑瞭望臺于長洲東邊山腰,加強警戒,監視敵情。軍校始行每周星期六會議制度,討論本周學科、術科實施程度和下周課程。規定軍校領導、各部及教導團各營以上長官、黨代表均參加。
  12月10日軍校增設參謀處,委代總教官錢大鈞担任處長一職。第6隊學生在長洲一帶演習測繪。
  12月11日軍校集中教導團各級黨代表實施政治訓練。
  12月14日軍校以廣東方言編《愛民歌》,首次印發師生傳唱。
  12月16日軍校頒發《青年將校服務要覽》,每個軍官一冊。
  12月19日軍校特別區黨部召開全體國民黨黨員大會。蔣介石報告孫中山北上情況。
  12月20日軍校特別區黨部代表及炮、工、輜3隊學生赴省城,參加促進國民會議示威游行。
  12月26日軍校教導團第2團正式成立,士兵來源同第1團。翌日,委張靜愚為團黨代表,調金佛莊為教導團第3營營長。
  12月底軍校共產黨人秘密組織“火星社”,于東校場省分校正式成立。“火星社”用SM作代號,另有聯絡暗號,成員有李勞工、周逸群等100多人。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6)
  12月軍校第3期新生相繼陸續入校,共1200多人,編為1個入伍生學生總隊,下設3個營,后又改為3個大隊,進行入伍教育。從這一期開始,實行入伍生制。翌年初,委王懋功為入伍生隊總隊長,張治中為總隊副。1925年
  1月1日軍校正式提出“殺陳炯明”的口號。第5、第6隊學生前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宣誓。
  1月2日軍校學生首次表演新劇《革命軍》。
  1月4日軍校學生遷往廣州市北校場省分校,黃埔本校專住教導團,校政治部隨學生遷往省分校,設分部留校,經管教導團政治工作事。
  1月5日軍校政治部派余程萬等10人隨同鐵甲車隊赴廣寧宣傳。
  1月10日軍校成立第7隊,直屬第2總隊,同時又資遣第1期學生回原籍服務,策動軍閥所屬部隊靠拢革命,計河南13人,內蒙古1人,各給旅費100元。
  1月11日軍校始設軍法處。
  1月14日軍校特別區黨部改選第2屆執行委員,選出蔣介石、吳明、陳作為、羅振聲、周逸群為執行委員,王柏蒼、成恭寅、黃錦輝為候補執行委員。委員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
  1月17日軍校學生隊第5、第6、第7隊改稱步兵第1、第2、第3隊。
  1月18日軍校政治部在周恩來領導下組織成立“血花劇社”,直屬于校政治部。推蔣介石為社長,開始在校內外進行宣傳演出,極受師生和市民歡迎。
  1月20日軍校編成《立志歌》、《放槍歌》,在學生、士兵中教唱。鼓舞教導團官兵應命出征。
  1月23日軍校政治部實行政治實習討論,每周下午6時至8時舉行。
  1月25日校政治部奉命制發軍人坐立姿勢圖及感化圖。蘇聯顧問鮑羅廷發起成立“青年軍人社”,以廖仲愷為社長,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踴躍參加。軍校發起召開中國軍人聯合會代表大會,推舉蔣先云、曾擴情、賀衷寒、何畏能4人組織籌備會。
  1月30日教授部、教練部合并為教育部,政治部仍采原制,其他各部改為處。軍校準東征軍抵達汕頭,受到群眾歡迎的報道。備東征,校本部令胡謙留守軍校。政治部為東征制定對內訓練、對外宣傳的各項任務。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第1次代表會在廣州舉行,到會者有各軍官學校、各軍將領、校代表、各戰艦代表共20余人。黨代表廖仲愷致詞,望青年軍人抱定為國為民之宗旨,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以完成國民革命之偉業。
  1月31日軍校全體師生在大操場舉行東征誓師典禮。以校軍教導團第1、第2團組成東征軍主力,担任右翼作戰。校軍由校長、校黨代表領導,錢大鈞為參謀處長,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
  2月1日第1次東征開始,軍校教導團第1、第2團及建國軍、粵軍、滇軍、桂軍、湘軍等奉命出征,由黃埔長洲島乘艦向虎門集中。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廣東大學操場舉行成立大會并游行,發表《成立宣言》,主要負責人有蔣先云等。繼后出版《中國軍人》雜志,號召:“革命軍人聯合起來,打倒陳炯明”。入伍生隊第1、第2、第3連編為第1營,第4、第5連編為第2營,留校待命。
  2月2日校本部組成東征隊,以教導團炮兵營為主力隊,工兵隊、輜重隊及步兵第1、第2、第3各隊為總預備隊,另組織宣傳隊。入伍生第1連移駐北校場省分校。
  2月3日校部東征隊由黃埔長洲島乘福安艦出發。軍校成立入伍生隊總隊部,接收陸續到校的入伍生開展士兵教育,并組織入伍生輸送軍用品到東征前線。
  2月14日校軍作戰英勇,大元帥府致電嘉獎。
  2月15日東征軍攻占淡水城,營黨代表蔡光舉在是役中犧牲。
  2月17日校軍在蘇聯顧問指導下采取新戰術,用偵察部隊代替騎兵,在前衛的較遠前方搜索前進。
  2月18日校軍給進攻淡水的奮勇隊(敢死隊)頒發賞銀,每人30元,要賞牌、勛章者則少領賞金。
  2月25日軍校舉行第2批入伍生考試,派出教官張元祜等5人為閱卷委員。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7)
  3月1日軍校填發第1期畢業證書。證書上印有代表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和代表共產黨的“鐮刀斧頭加步槍”的圖案,反映了國共兩黨共同創立軍校的革命面貌。軍校第1批(后稱第3期)入伍生期滿,改編為學生隊。
  3月9日校本部派人前往潮汕,籌設黃埔本部辦事處。
  3月10日汕頭各界舉行歡迎東征軍聯歡大會。
  3月12日校總理孫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60歲。校特別區黨部從前線派吳明回省,從事后方黨務整理,另加派張元祜、張治中為組織委員,曾干廷為干事。
  3月13日軍校后方獲悉孫中山逝世,胡漢民令軍校下半旗,停止操課。留校學生一律臂纏黑紗,以志痛悼。為避免影響軍心,未告知東征軍前線,秘不發喪。校軍與陳炯明主力之林虎部在揭西棉湖展開決戰,以教導第1團1000余人,御萬余精悍之敵,大敗陳炯明主力3萬余人,奠定了第1次東征勝利的基礎。之后,校軍在東征前線節節勝利。
  3月21日校部行營在東征前線接胡漢民來電,始悉校總理孫中山病逝。
  3月25日校特別區黨部在前線召開常委會,作出多項決議。主要決定有:派周逸群、黃錦輝赴梅縣活動;出版《青年軍人》第4期,名為《中山先生追悼號》。校軍第1團官長17人奉命回黃埔本校訓練新兵,成立補充團;校軍第2團向大拓追擊殘敵。
  3月28日軍法審查委員會就文志文、彭干臣等3人因臨陣逃脫被撤職一事進行復查,經證明與事實不符,決定免除處分,并予復職。
  3月29日委任周恩來為軍校軍法處處長。
  3月30日校軍在興寧北門外刁屋壩舉行“追悼孫中山大元帥大會”。大會由何應欽唱禮,蔣介石讀誓詞,周恩來讀祭文。
  3月校軍第1次東征抵達潮汕后,為隨同出發之第2期學生補習課程,乃籌設潮州分校。后學生返校,分校亦同時結束。1926年拍攝的黃埔軍校大門,校匾題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4月5日軍校留守官兵召開總理追悼大會,赴會者還有長洲農民協會,“飛鷹”、“福安”、“舞風”3艦官兵等共4000余人。蔣介石返校主祭。
  4月6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根據廖仲愷的提議,通過建立黨軍案,以校軍教導第1、第2團成立黨軍第1旅,何應欽兼任旅長,廖仲愷為黨軍黨代表。本月29日委蔣介石為黨軍司令官。
  4月7日第3期入伍生第2連由五華調到興寧。
  4月8日軍校后方召開行政會議,決議入伍生期限縮短為3個月,入伍生入校升學定為6個月畢業。校政治部籌備興寧縣黨部。
  4月上旬“永福號”兵艦運送黃埔學生、憲兵和軍械開赴汕頭港時,被北洋海軍之“楚豫”、“水續”等艦搶去。兩天后,人員放回,其余盡被扣下。
  4月11日軍校軍法處第一次開審。
  4月13日廖仲愷提請由校軍教導第1、第2團組成的黨軍第1旅,歸蔣介石節制調遣。新兵連、獨立營、第1連、工兵隊、輜重連及特務連與第1、第2野戰醫院病愈新兵開赴前方。
  4月14日國民政府中央任命廖仲愷為黨軍黨代表。此后,黃埔教導團武裝從校軍改稱黨軍,到6月5日國民革命軍成立為止。
  4月18日軍校為建立陣亡將士公墓在黃埔軍校本島勘擇地點。
  4月19日軍校入伍生第1、第2營入伍滿期,升為第3期學生。計分騎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輜重科、機關槍科、航空科、步兵科。這天是第3期的開始。
  4月21日周恩來奉命組織“撫恤東征陣亡將士委員會”,調查各陣亡將士及其埋葬地點,照章給予撫恤金。軍校教導第3團成立,任命錢大鈞兼第3團團長。
  4月23日軍校第1期同學錄編成。第1期畢業生計635人。
  4月24日軍校由賀衷寒、繆斌發起成立“中山主義學會”,即后來成立的“孫文主義學會”前身。在軍校中,孫文主義學會與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形成兩個對立的組織。軍校派出學員監視“寶璧”、“江漢”、“江大”、“光華”、“江貞”等7艘軍艦,每艦10人。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8)
  4月28日軍校東征軍在汕頭總司令部召開會議,決議回師平定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廖仲愷先行返回廣州市。
  4月30日校軍運送潮汕戰利品至汕尾修理,由入伍生第2連担任保護警戒。
  20世紀60年代修復的黃埔軍校大門
  5月1日軍校第1次飭令頒發陣亡官兵家屬及負傷官兵撫恤金。政治部李漢藩、陳作為(共產黨員)兩人與管理處長林振雄因領取“五·一”游行標語用紙引起沖突。林向李開槍,李召集師生把林捆入禁閉室。他們分別為“青軍會”與“孫文學會”會員,此次沖突轉變成為兩會之間公開斗爭的導火索。
  5月4日校教導團副排長董治國率兩班士兵逃離軍校,營長金佛莊、連長李正韜等以管教失責受到降級和免職處分。
  5月6日軍校派參謀陳焯為潮汕校本部行營代理主任。
  5月7日軍校全體學生舉行“五·七國恥紀念會”,并參加廣州大游行。
  5月13日校黨代表廖仲愷從廣州趕到汕頭,與蔣介石、許崇智等具體商談討伐楊、劉計劃。
  5月14日軍校任命包惠僧為代理后方政治部主任。
  5月15日潮州分校步兵、輜重兩科開課。
  5月17日軍校再次頒令官佐士兵加佩紅領帶,以與其他部隊相區別。入伍生隊第2營入伍期滿,舉行升學儀式。
  5月18日駐防廣州的滇軍、桂軍發動叛亂,占領電報局、車站、北校場省分校靶場等。駐廣州市區的軍校分校入伍生暫時遷往黃埔島。
  5月19日軍校在梅縣東校場召開班師回廣州的動員會,號召官兵“為平定楊、劉軍閥叛亂作戰”。入伍生第2連護押“吉安”、“大有”2艦運軍械回廣州。軍校在梅縣給第1期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并說明打回廣州后再舉行畢業典禮。要求官兵在這次班師回廣州作戰中,要比東征作戰更加勇敢。
  5月21日黃埔長洲島宣布戒嚴。校軍回師平叛,留校師生配合回師東征軍待命作戰。
  5月22日為配合平定楊、劉之戰,加強黃埔長洲島本校的實力,軍校第2期工、輜兩隊學生及第3期入伍生隊第1營奉命返校。
  5月23日軍校潮州分校停辦,改設辦事處,在校全體學生即日啟程開回廣州。
  5月25日軍情緊張之際,入伍生第1營及第2營仍照原編制在本校開課。
  6月4日校政治部指令病愈新出院的步科學生,組織戰時宣傳隊,配合對楊、劉軍閥作戰的宣傳。
  6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改組大元帥府為國民政府,建國軍及黨軍改稱國民革命軍。校船在開返廣州途中,遭到河岸上滇軍叛敵的伏擊。
  6月6日校政治部印刷討伐楊、劉叛軍的宣傳品16種,由航空隊在空中散發。
  6月8日軍校特別區黨部舉行集會,歡迎滇軍干部學校和桂軍軍官學校投奔本校的學生。
  6月9日黃埔長洲島實行特別戒嚴,制定防御計劃,協同回師的東征軍作戰。
  6月10日回師的東征軍對楊、劉叛軍發起總攻。軍校留守學生隊和入伍生隊準備配合海軍渡河,攻占東山車站。第1期畢業生陳賡等化裝潛入廣州,為東征軍平定楊、劉散發傳單,遇險得脫。軍校航空隊飛機連日起飛,偵察滇桂叛軍陣地動態,叛軍也派飛機向軍校投擲炸彈共8顆,落于軍校后山,多未爆炸。
  6月11日軍校無線電隊成立,以韋兆熊為隊長。
  6月12日黃埔在校學生軍由獵德村搶渡珠江,會合回師東征軍向楊、劉叛軍發起猛攻。各路聯軍平息叛亂,叛軍即日瓦解,楊希閔、劉震寰躲入沙面租界。平定楊、劉戰事結束后,校本部奉命在黃埔島設立第3俘虜收容所。學生軍駐長堤肇慶會館,担任維護社會治安、巡查街道及守衛倉庫等任務。
  6月13日校軍官兵原是一律頸結紅領帶,因部分腐敗官兵借此為非作歹,真假難分,為正視聽,校軍正式頒令取消紅領帶的裝束。
  6月14日軍校入伍生第3營入伍期滿入校。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9)
  6月16日校務會議決議要項如下:(1)校本部及行營合并,駐省辦事處取消;(2)校本部設省城八旗會館;(3)學生隊及入伍生隊概駐黃埔島,7月1日正式開課。
  6月23日黃埔生800余人,參加廣州各界人民援助“五卅”運動的示威游行。當游行隊伍路過沙基時,突遭英、法帝國主義分子炮火襲擊。同學們就地還擊。我方軍民死傷500余人,史稱“沙基慘案”。是役,第1團第3營營長曹石泉(共產黨員)等27名軍校官兵、入伍生犧牲,52人被打傷。
  6月24日軍校舉行援助省港罷工工友大會,決議:凡本校同志,月薪在30元以上者,捐十分之一,愿多認捐者聽從軍需處扣除。軍校舉辦政治訓練班,培養黨代表及政治宣傳員,從第2期學生、第3期入伍生及其他兄弟部隊軍官學校學生中選出,計120人。
  6月29日軍校第3期入伍生及滇、桂軍來考學生編隊,接受軍校訓練,是為第3期學生正式升學之開始。
  7月1日軍校舉行第3期學生開學儀式。蔣介石、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周恩來等高級長官均冒暑演說。
  7月3日國民政府成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由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兼任,蔣介石、廖仲愷和胡漢民等任委員。軍校成員在軍委會中占有主要地位。
  7月8日以黃埔師生為骨干的黨軍,奉命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與軍校分離。蔣介石任軍長。此后,軍校與軍隊的政治工作亦各自分立。委任汪精衛、邵力子為軍校政治部正、副主任。國民政府其他所屬各軍也統一改稱為國民革命軍。
  7月10日軍校總結創校經驗,回顧開辦以來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并進,確有成效,又議設入伍生教練所于廣西桂林。
  7月11日軍校開設政治班,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甘乃光等高級黨政官員,均受聘為教官。訓練班設有“帝國主義解剖”、“三民主義”、“社會發展史”等8門課程。
  7月18日軍校召開教育行政會議,決議請病假者,由軍醫處會同教練部核辦,才能準假。
  7月19日軍校實行晨設面包,晚吃豆飯(赤豆三成、米七成合煮),作為最近發現師生多有腳氣病或水土不服的預防辦法。
  7月21日軍校以第3期學生文化程度不齊,不便施教,校令舉行甄別考試,根據考試成績榜示編隊。
  7月22日委任邵力子為軍校秘書長。
  7月26日第3期學生舉行文化素養鑒定。
  7月27日軍校教導第1、第2、第3、第4團、機關槍連各連長調集黃埔軍校,實習新式機關槍。
  7月29日在廣州的英國人陰謀斷絕軍校用煤,蘇聯軍艦首次運煤到達黃埔軍校,解決了燃料之急需。
  7月中共黃埔軍校第3期支部成立,楊其綱為書記。
  8月3日入伍生第3營期滿入校升學。
  8月4日軍校全體官兵學生及士兵代表在大操場召開追悼“沙基慘案”死難烈士、東征各役陣亡將士大會。由師長何應欽唱禮,蔣介石任大會主祭,周恩來讀祭文。徐象謙(向前)等5人向軍校請纓回北方,愿“服務于國民第2軍步兵第6混成旅教導團,兼充政治宣傳員”,受到軍校復函嘉獎。
  8月6日蔣介石以校款無人負責,呈請中央執行委員會,即日準予辭去所兼各職,不獲照準。
  本書作者在惠州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士雕塑前留影(2002年)8月7日軍校工兵隊試習水機關槍。
  8月13日軍校改編炮兵營,分為3連,官長在炮兵科畢業生中選任。
  8月14日軍校委任輜重隊隊長黃在璣、教官李卓元、胡樹森、第2師參謀長張治中編纂東征史及回師廣州戰史。
  8月16日軍校發出通告招考學生,報考文化程度限中等學校及相當程度之畢業生,入伍受訓6個月后升為軍校學生,一年后畢業。
  8月18日軍校向中原及沿海各省繼續擴大招生,派鄒競為河南省考試入伍生委員長,朱棠、俞墉為委員;朱毅為上海考試入伍生委員長。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0)
  8月20日校黨代表廖仲愷在廣州市越秀南路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口遇刺身亡,國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陳秋霖亦中彈遇難。周恩來聞訊趕赴醫院探望。
  8月21日長洲島因廖仲愷遇害,宣布戒嚴,第3期學生奉命担任沿海岸警戒,第2期學生為全島總預備隊。軍校舉行第2期學生畢業試驗。
  8月23日軍校炮兵營、憲兵營、第4團統歸第1師何應欽師長指揮。
  8月24日軍校教導團第2、第3營由沙角移駐校內,教導團第4、第5營由黃埔軍校開進廣州駐扎,以確保軍校與廣州的安全。
  8月25日軍校部隊出動搜捕“廖案”罪犯,嚴重指揮第3期學生總隊,協助第1師第2團將與“廖案”有關的粵軍部隊繳械。
  8月26日軍校派出學生20名,押解“廖案”嫌疑犯來校,周恩來親自審訊。“江大”等7艦,奉命警戒黃埔軍校江面,保障軍校安全。
  8月29日軍校教育處成立,嚴重兼該處處長。免去學生總隊長嚴重統馭各大隊的職責,規定各學生大隊此后直屬教育長指揮。
  8月31日軍校舉行追悼校黨代表廖仲愷大會,廖夫人何香凝攜子女參加。
  9月1日軍校師生赴國民黨中央黨部,公祭校黨代表廖仲愷,并護送靈柩到沙河駟馬崗安葬(后遷葬南京紫金山)。黃埔軍校本校及上海、漢口、開封各黨部分別同時招收入伍生。
  9月2日軍校下級干部及入伍生考試委員會成立。
  9月4日軍校舉行下級干部考試,錄取66人。
  9月6日軍校舉行第2期學生畢業儀式,畢業生449人。軍校長官和黨政軍領導親臨盛會。優等生前10名分別得獎:第1名容干,獎給金望遠鏡1架;第2名鄺鄘,獎給金表1只;第3名李士珍,獎給銀表1只,其余第4名至第10名各獎給皮帶1根,孫中山等名人著述12部。晚,血花劇社演劇助興。
  9月9日黨軍在廣州北校場舉行追悼廖仲愷黨代表大會,軍校師生出席參加,大會贊譽廖仲愷為“黨軍慈母”。
  9月10日改編第3期學生隊號,并編配各隊隊長,因第2期學生第1、第2隊已畢業,改第3、第4、第5、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隊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第9隊。
  9月11日軍校規模日益見大,原特別區黨部奉中央令改為校特別黨部,同時通令軍校各部處黨員準備改選下屆黨部委員會。
  9月13日校國民黨特別區黨部改選第3屆黨部委員,選出邵力子、王伯齡、焦啟鎧等5人為執行委員,蔣介石、嚴重為監察委員。各委員宣誓就職,本屆特別黨部宣告成立。軍校籌備校史編纂委員會,委任邵力子為主席,袁同疇為總編纂,毛思誠、魯易、曾擴情、楊其綱、賈伯濤、周逸群等11人為編纂委員,王伯齡、何應欽、周恩來、嚴重等8人為審查委員。
  9月14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推汪精衛繼廖仲愷任軍校黨代表。后委邵力子、魯易為軍校政治部正副主任,部內設秘書,下設宣傳、組織兩科。軍校派遣第2期畢業生15人,前往省港大罷工委員會糾察隊辦事,分別被委派担任工人糾察隊大隊教練、指導員、隊長或支隊長等職務,成為工人武裝的重要支柱力量。
  9月17日軍校設立下級干部訓練班,任命宋文彬為班主任,開始籌備工作。軍校招考經理班,入學資格要求受過軍事教育,年齡以30歲為限,教授輸送兵站及司務長所需學識。
  9月18日第3期第6隊學生梁天禮突然自殺身亡。軍校對此向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指出革命者自殺是犯罪行為,應引以為戒。
  9月19日委周恩來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本月中旬,委共產黨員熊雄、聶榮臻為軍校政治教官,聶兼政治部秘書。適逢第2次東征,熊雄調任東征軍總指政治部秘書,同時為第1軍中共支部書記。聶榮臻與魯易等成為周恩來領導中共黃埔支部的重要助手。
  9月25日孫文主義學會主編的《國民革命》周刊第1期出版,以后連續發表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思想上與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主編的《中國軍人》雜志形成尖銳對立。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1)
  9月28日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蔣介石為東征軍總指揮。任命周恩來兼第1軍第1師黨代表。
  9月29日確定第2次東征部隊分成3個縱隊,委任何應欽、李濟深、程潛分別為第1、第2、第3縱隊長,周恩來為總指揮部總政治部主任。以黃埔師生為核心骨干的第1軍是這次東征軍的主力。軍校第3期學生隊留校待命。
  10月1日國民政府下達第2次東征討伐陳炯明行動令,黃埔軍校東征部隊舉行誓師大會。其中第1師第2團、第2師第4團和第3師各部分任東征各路先鋒。
  10月2日軍校高級長官及蘇聯顧問,為預祝東征勝利舉行酒宴。第2次東征宣傳隊成立,共120人,分總隊部和第1、第2、第3支隊。隊員以能操廣州、東江、潮梅和普通話4種語言者為合格。
  10月3日軍校第3期學生第2、第3大隊開赴廣州、虎門駐扎,執行后方勤務。
  10月7日各省考取之第4期入伍生陸續到校編隊入學。
  惠州飛鵝嶺地堡遺址(2002年攝影)
  10月8日何應欽奉命率東征第1縱隊攻擊惠州城。周恩來在東莞石龍公園出席東征軍與各界人民聯歡會,并發表闡述東征意義的演說。
  10月13日東征軍開始攻打惠州城。是役戰況激烈,黃埔軍校出身的團長劉堯宸、副營長譚鹿鳴英勇犧牲,還有連、營黨代表20多人受傷,士兵死傷過半。
  10月14日蔣介石、周恩來進抵惠州城外飛鵝嶺督戰,陳誠調山炮一連猛攻北門,命中敵軍機槍陣地。第1期畢業生、連長陳明仁首先勝利登城,全軍一舉攻破素稱天險的惠州城。
  10月16日蔣介石與周恩來等在惠州出席追悼惠州陣亡將士大會,蔣介石主祭,周恩來宣讀祭文,并發表演說。會后,東征軍即追擊陳炯明殘部,經過1個多月的激戰,完全收復潮汕。
  10月20日蔣介石電告在校師生,攻克惠州之役,劉堯宸以下軍校第1、第2期學生,共傷亡300多人。
  10月24日軍校選送學生赴莫斯科孫文大學(即中山大學)留學,榜取15人,續取24人,合計39人。
  10月29日軍校下級干部訓練班訓練期滿,計畢業學生23人。
  10月30日軍校舉行公祭劉堯宸中將及陣亡將士大會。
  1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第62號通告,使用暗語通知各級黨組織,多選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左派前往軍校投考,強調“此事關系重大,各地萬勿忽視”。
  11月3日軍校第2、第3大隊學生到虎門担任警戒,第3期學生輾轉服務,直至12月中旬始回本校正式訓練。
  11月6日蔣介石電呈國民政府,說“出師以來,經將逆軍主力完全擊潰,計師行600余里,人民簇擁以觀,簞食壺漿以迎。先后繳械6000余枝,俘虜6000余人,東江各名城次第收復”。
  11月8日軍校第4次招考第4期入伍生。
  11月11日第3期學生從前線調回黃埔軍校繼續訓練,分為9個隊,另有1個騎兵隊,共1200余人。
  11月12日軍校潮州分校復校,開始招收學生和入伍生700余人,學生隊以第1軍第3師及獨立第2師下級干部編組。入伍生由潮梅各地青年學生編為學生隊。12月23日上課。1926年6月1日,潮州分校第1期348名學生畢業,與本校第3期學生同等待遇。入伍生升學,至1926年12月畢業380人,與本校第4期學生同等待遇。
  11月25日軍校第6次招考第4期入伍生。
  11月30日軍校第2期學生見習期滿。
  11月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葉挺任團長。該團以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干,以共產黨人為核心,團內建立了共產黨支部。該團后在北伐戰爭中被譽為“鐵軍”。
  11月底東征途中,蔣介石向周恩來提出要把軍中和校中的共產黨員以及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交給他。周恩來指出,此事是關系到兩黨的大事,需要請示中共中央,婉言拒絕了蔣介石的要求。
  廣東肇慶葉挺獨立團紀念地閱江樓(1998年攝影)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2)
  12月1日國民政府選派黃埔學生100人赴潮州、汕頭服務。
  12月6日軍校“血花劇社”在潮州演出《還我自由》,答謝潮州各界祝捷大會。
  12月10日委任何應欽為第1軍軍長兼潮州分校教育長、代校長。周恩來兼分校政治部主任。潮州分校校址設于縣城李氏公祠。
  12月15日軍校校務會議決定,在平崗修建東征陣亡將士及沙基死難烈士公墓,請政府撥款5萬元。
  12月18日潮州分校舉行開學典禮,學生隊和入伍生隊各編為3個隊,共分6個隊,計800余人。
  12月25日蔣介石在汕頭與蔣先云談調和內部事,要求解決校內國共兩黨之爭的問題。
  12月軍校特別黨部派人組織其他與本校有關部分之區分部,如長洲要塞司令部區分部、駐俄區分部(為留俄孫文大學學生而設)等。中共廣東區委與將被委任軍校教育長的鄧演達,商議在軍校設立政治科問題,并取得校長蔣介石的同意。
  1926年
  1月1日蔣介石、熊雄、邵力子等人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二大”開幕式。入伍生隊改稱第3期第10隊。
  1月4日嚴重代理軍校教育長,調任王伯齡為教導師師長。
  1月6日委任熊雄為軍校政治部副主任,軍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邵力子不能常駐校,政治部日常工作由熊雄負責。軍校舉行第3期學生畢業考試。
  1984年6月,黃埔校友在軍校大門前留影。
  1月8日委任鄧演達為軍校教育長。
  1月9日軍校教導團擴編為教導師,直屬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師中各級軍官多系黃埔第4期學生。
  1月12日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通過“改組陸軍軍官學校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提案”,為統一軍事教育機關和軍官的培養,決定取消廣東革命政府所屬各軍自辦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將其合并入黃埔軍校,仍由蔣介石任校長,汪精衛任校黨代表,李濟深任副校長。
  1月15日蔣介石向軍事委員會提出辭去第1軍軍長的呈文,要求專心致力于軍校事業,一心辦學。軍校長官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于樹德、惲代英、李濟深等當選為國民黨“二大”中央執行委員。
  1月17日軍校舉行第3期學生畢業典禮,畢業生1225人,舉行宣誓。蔣介石、汪精衛、宋慶齡、何香凝等黨政高級官員均參加大會。
  1月20日軍校第1團第5連返駐黃埔軍校,與第2團第8連換防,其防線東至虎門,西至廣州沿河一帶,停泊“江鞏”、“江固”、“江漢”、“江大”、“廣北”、“龍驤”、“光華”、“舞風”、“寶璧”、“北江”、“自口”等11艘兵艦。
  1月25日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代表500人來校參觀,贈給紅緞橫匾一幅,上書金色“革命前驅”4字。安體誠在歡迎會上致歡迎詞。軍校分發第3期畢業生赴潮汕第1軍第1師、第3師等所屬部隊見習,第2師官長奉調回校受訓。
  1月26日軍校開設政治補習班,訓練第3期畢業未分發的學生,計69人。
  1月28日軍校舉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會會議。
  惠州中山紀念堂前的孫中山像(2002年攝影)
  1月30日周恩來發表結束東征總指揮部總政治部布告,將惠、潮、梅所屬行政訴訟移交東江行政委員會公署辦理。
  1月31日軍校派繆斌組織獎敘審查委員會,徐桴組織經理委員會,王萼組織軍械委員會。自去年秋天起至本月止,各地送來受訓青年計7次,先后成立入伍生第1、第2、第3團。
  2月1日蔣介石、鄧演達、嚴重、邵力子、熊雄、陳公博、馮寶森等7人,受任為軍校改組籌備委員。周恩來在汕頭舉行各界代表招待會,宣布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會公署成立,并奉命担任東江行政委員職務。軍校成立考試委員會,組織第4期入伍生升學考試。入伍生考入新成立的政治科500人。
  2月2日軍校派出第3期畢業生赴瓊州第4軍見習。軍校舉行青年軍人聯合會、孫文主義學會聯席會議,蔣介石、汪精衛與兩會代表李之龍、周逸群、潘佑強、繆斌等11人參加。作出4項決議:(1)兩會干部準互相加入;(2)兩會在本校及黨軍須受本校校長及黨代表之指導;(3)團長以上高級官員,除黨代表外,不得加入兩會;(4)兩會會員,彼此有不諒解時,得請校長及校黨代表解決之。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3)
  2月5日軍校致函廣東海關,要求遷出在黃埔長洲島軍校范圍內的房舍,交軍校使用。稅務司答允遷讓。
  2月6日軍校擴展校舍,在舊營盤、水雷局、曾家祠等多處增辟房舍約200間。
  2月9日蔣介石呈辭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廣州衛戍司令職務,表示專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和黃埔軍校校長。
  2月10日軍校查勘平崗東征陣亡將士墓墓基、基向,全面檢查墓地工程。
  2月15日軍校駐漢口招生委員朱棠、陳重俊、周楫被湖北軍閥拘捕。
  2月2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訓練部派出朱代杰、蔣先云、袁同疇等組織籌備委員會,辦理改組校特別黨部事宜。
  2月26日蔣介石免除王懋功師長職務,原因是懷疑他與蘇聯顧問季山嘉“勾結”,“圖謀不軌”。
  3月1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易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歸屬軍事委員會領導。軍校舉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成立典禮。隨后鑄制新校徽,校徽上鑄有“青天白日”和“鐮刀斧頭”兩黨標志和步槍、地球圖,示以“世界革命”為軍校師生奮斗的方向。自此,軍校貫徹軍事與政治并重的教育方針,政治課多達26門。第4期新生開始入校,學生編制除步兵2個團外,還有政治、經理、炮、工等科。
  3月2日軍校舉行改組后的第1次校務會議,決定:新生于3月3日考試,6日公布考試成績,7日軍官班與預備班學生一律入校,8日開學。準備黑襪、草鞋各3000雙及政治書籍,分發每人1份。
  3月3日《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日刊》正式出版,5月25日改稱《黃埔日刊》。軍校舉行第4期入伍生第2團入校考試,設軍醫補習所。
  3月4日軍校舉行第2次校務會議,決定:(1)經理部籌3萬、至少2萬元作為學生發餉之用;(2)凡開除學生回原籍,旅途費用由各團清造名冊領取。每人準帶單衣1套,棉衣1件,衛生衣1件。其余物件一律繳回。
  3月5日第4期入伍生第1團由惠州返校,舉行升學考試。
  3月7日軍校舉行第3次校務會議,規定學生非經準假,不準出校門;有特殊情況者,必須由營長以上官長允許,并發給特別假條交給學生附帶,以便隨時檢查。
  3月8日軍校舉行第4期學生開學典禮,2650名新生和蔣介石、各軍軍長官長、黨政軍高級官員、軍校教職員及來賓數百人出席,盛況空前。
  惠州公園內的鄧演達像3月9日軍校軍官團學生正式開課。
  3月14日全校官長、士兵捐款援助省港罷工工友。
  3月16日委任政治部副主任熊雄兼潮州分校主任。
  3月18日李之龍所屬海軍局接到軍校駐省辦事處公函,傳達蔣介石命令,要海軍局速派得力軍艦兩艘開赴黃埔長洲島,聽候調遣。
  3月19日中山艦、寶璧艦奉命開赴黃埔碼頭。蔣介石以李之龍矯令中山艦駛泊黃埔,作出各項反共命令和措施。軍校舉行第7次校務會議,嚴格會議和官佐學生請假制度,規定:各官佐學生請假在24小時內由主任官核準,24小時以上須校長辦公廳批準方得離校,各部處主任如因公外出,亦須報告校長辦公廳。
  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爆發。蔣介石宣布廣州戒嚴,公開逮捕原中山艦艦長李之龍及各軍黨代表多人,并圍繳省港罷工委員會槍械,監視共產黨人和蘇聯顧問住宅。周恩來被軟禁了一天。軍校晚戒嚴,次晨始解除。
  3月23日蔣介石就中山艦事件向軍事委員會呈文,表示:“這次事件倉促,處置非常,事前未及報告,專擅之罪誠不敢辭,應自請從嚴處分。”軍校考試第5期入伍生500人,至7月15日前分批考試入伍,第5期共計3000余人。
  3月24日蔣介石為中山艦事件對第4期學生講話,會上政治科學生有多人提問,蔣對中山艦事件含糊其辭,回避逮捕李之龍真相。
  3月31日中共黃埔支部擴大為特別支部,仍以楊其綱為支部書記,另設黃埔黨團,以熊雄為書記,惲代英、楊其綱、安體誠為干事,中共廣東區委加派特派員協助工作。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4)
  3月蔣介石命令在廣西南寧籌設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1分校。
  4月2日軍校政治科500余人參加廣州討伐段祺瑞大會,聲援以軍校第2期學生王一飛(共產黨員)為總指揮的北京“三·一八”大示威。
  4月3日蔣介石提出《請整軍肅黨、準期北伐建議》,要求國民黨內和軍內的共產黨人“不能任黨代表”和暫時退出軍隊。周恩來和蘇聯顧問來會蔣介石,商討中山艦事件后的廣東政局,但蔣介石仍堅持排斥和壓制共產黨的主張。
  4月4日李濟深、黃紹雄、各軍長偕教育長鄧演達來校視察。
  4月5日軍校汕頭、汕尾、惠州等處無線電各隊及通信訓練班,撥歸廣州電報局管理。
  4月7日軍校安葬東征烈士于長洲島萬松嶺。軍校發布《取消校內派別小組織令》:“自本公布日起,除本校特別黨部各級組織應由黨部加意工作外,其余各種組織著即一律自行取消。”
  4月8日蔣介石對軍校官長講演,說“國民革命軍的黨代表要完全的國民黨員才可担任”,反對共產黨員担任黨代表,提出“第1軍的黨代表統統調回再訓練”。由此,第1軍中任職的共產黨員開始退出第1軍。
  4月9日軍校訓練部工兵科成立。
  4月10日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發布《解散通電》,表示“本會擁護革命而始,亦以擁護革命而終”。21日,孫文主義學會發表自動解散宣言,表示“誓必實現孫文主義而后已”。
  4月11日委任張定璠為校長辦公廳主任。軍校設副校長,以第4軍軍長李濟深兼任;校教育長鄧演達調往潮州分校任教育長兼第1軍政治部主任,第1軍軍長、潮州分校主任何應欽兼任軍校教育長。
  4月13日軍校舉行第5期入伍生考試。
  4月14日蔣介石發表《忠告本校同學書》,就共產黨被迫退出軍隊事作辯解,許愿以孫中山總理之志為志,之心為心。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大門(1986年攝影)
  4月15日軍校召開校務會議,蔣介石親自參加。這是自軍校改組以來蔣介石首次參加校務會議。
  4月16日何應欽回黃埔軍校。
  4月17日蔣介石與孫文主義學會干部談取消學會事。軍校附屬醫院由本島移設東山。
  4月19日入伍生部部長方鼎英兼代本校教育長。
  4月20日蔣介石為退出第1軍的黨代表及共產黨人官長200余人舉行晚宴,講述“中山艦事件”時說:如果要知道此回事變的真相,等我死后,看我的日記好了。還說:“如果殺共產黨無異于自殺。”
  4月21日魚珠炮兵隊移駐曾家祠。第5期入伍生800余人復試合格,合計本期招生人數共2260余人。
  4月24日廣西軍事考察團留下8人在本校學習,其余人員返回廣西。
  4月26日校特別黨部籌備改組委員會正式成立。上屆黨部宣布解職。
  4月27日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籌備委員會聘方鼎英、張定璠、張治中、張興仁、熊雄5人為籌備委員,并委任李文、共產黨員歐陽繼修(陽翰笙)、李卓3人為籌備總干事。
  4月軍校政治部始設政治主任教官,委任共產黨員惲代英為政治主任教官,至11月底調前方服務。
  5月3日軍官政治研究班畢業學生34人分發各軍工作。
  5月5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下令設南寧分校,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1分校。主要招收廣西青年,考選現役軍官,設學生班,分步、炮、工、政4科。委派俞作柏主持籌備工作,考選學生300余人為學生班;考選現役軍官400余人為軍官班,分步、炮、工和政治等科。
  5月9日軍校軍械庫改為軍械處。
  5月10日第3次全國勞動大會暨廣東全省農民協會、教育大會代表1000余人到軍校參觀。
  5月15日國民黨舉行第2屆第2次全體中央委員會議,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對共產黨人作出種種限制,目的在于取消和削弱共產黨的地位和清除革命勢力。第1分校(南寧)舉行開學典禮,正式授課。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5)
  5月1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第4軍軍長李濟深兼任本校副校長,委任嚴重為教授部主任,吳思豫為訓練部主任。
  5月22日軍校特別黨部實行擴大改組,選舉出第4屆特別黨部執行委員會及監察委員會,選舉結果:張治中、蔣先云等9人為執行委員,嚴重、方鼎英、熊雄等3人為監察委員。
  5月23日選舉本校第4屆國民黨特別黨部,張治中、袁同疇、蔣先云、賈伯濤等9人當選執行委員,嚴重、方鼎英、熊雄等3人當選監察委員。
  5月24日為醞釀成立黃埔同學會,繼之《廣州民國日報》刊出蔣介石命蔣先云、賈伯濤、李正韜、曾擴情、伍翔、余程萬、楊麟、梁廣烈、鐘煥群等9人為籌備委員的通告。
  5月25日《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日刊》決定改名《黃埔日刊》,擴大發行。
  5月29日軍校平崗火藥庫爆炸,死3人,傷50人。事故起因不明。
  5月30日軍校派出師生參加在廣州東校場舉行的紀念“五卅”運動一周年大會和游行。蔣先云在會上發表演說。
  6月1日潮州分校第1期學生畢業,共348人,因與本校第3期學生畢業相近,故與本校第3期學生同等待遇,畢業后即分發于第1軍及第2、第20師各師見習。
  6月6日國民政府任命校長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潮州分校第2期入伍生升學開課,并補考第1軍未受軍事政治教育之軍官50余人,入分校訓練,期滿畢業,為分校第2期,亦稱為本校第4期畢業生。此后,潮州分校即停辦。
  6月16日軍校舉行成立兩周年紀念大會及東江陣亡烈士墓落成典禮。全體師生在墓前舉行公祭,獻花。蔣介石在紀念會上發表演說,指出:自軍校創立后,經過歷次戰斗,不少學生死亡,計官長和士兵共516人葬在平崗。蔣先云在會上作《本校烈士事略》報告,何應欽作軍校歷史報告。
  6月21日軍校第3期補習班畢業。
  6月23日軍校于沙基慘案一周年紀念日,建議籌建沙基慘案紀念碑,鐫刻“毋忘此日”4字,以示不忘為死難者報仇雪恥之志。
  6月27日軍校師生舉行懇親會,宣布黃埔同學會正式成立。選出曾擴情、賈伯濤、楊其綱等23人為代表。蔣介石自任會長。會后舉行宴會、演戲。
  6月28日蔣介石在軍校紀念周上講話,再次提出:“軍校跨黨黨員退出共產黨,或者退出國民黨”。還強令“跨黨黨員限于星期三止,向各連連長聲明,由各連連長匯呈校長辦公廳來報告校長”。
  6月29日蔣介石在軍校駐廣州辦事處3樓召集黃埔同學會各籌備委員及代表開聯席會議及宴會。會上,蔣介石指定曾擴情為秘書,胡秉鐸為潮州分校秘書,李正韜為總務科長,楊引之為組織科長,余灑度為宣傳科長,蔣先云、賈伯濤為監察委員。
  6月30日軍校規定自6月份起,官佐薪餉自少尉以上搭有獎公債1成,金庫券2成。為了培訓隨軍北伐的政工人員,總政治部開辦特別訓練班,為期1個月,在黃埔學生中挑選300余人受訓,這個班的總負責人是鄧演達,周恩來等都應邀前來講課。
  7月1日中央軍事委員會頒發北伐部隊動員令,軍校師生精神奮發,紛紛整裝待命北上。
  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典禮在廣州東校場舉行。誓師大會總指揮、警備司令和司禮官等主要職責和活動都由黃埔長官和學生担任,確保大會順利進行。蔣介石在會上宣布就任北伐軍總司令。
  7月14日副校長李濟深出任北伐軍總參謀長,總司令部各處官長相繼由黃埔軍校的教官担任。
  7月19日軍校首設兵器研究處,委方鼎英兼任處長。軍校師生在本校大花廳為校長率師北伐舉行歡送會,蔣介石作臨別講話。
  7月22日軍校師生以軍校國民黨黨部名義發表宣言,擁護北伐。
  7月27日蔣介石自東山寓所赴黃沙乘火車北上,臨行發表《留別全體長官學生書》,勉勵師生“本黨使命為謀合全民革命,而必植基于農夫、工人,且與共產黨合作”。軍校教育長方鼎英,受委代行校長職務,并兼黃埔要塞司令。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6)
  7月29日軍校秘書長、政治部主任邵力子與政治部話別,之后校政治部工作實際由熊雄全面負責。
  7月31日自3月至是月底,軍校陸續招收入伍生1000余人,編為第2團,前后合計3300余人。校部正式規定:凡本年7月31日以前入伍者,為第5期,以后入伍者,為第6期。
  黃埔軍校大門(1998年4月攝影)
  8月2日軍校政治部改組。
  8月3日軍校發布校令,禁止不利于北伐的書報發行。
  8月4日軍校第5期政治大隊奉命北上湖南服務,進抵衡州。第6期新入伍生舉行考試,校迫擊炮隊出發北上。
  8月8日軍校訓練部指派官生500人,參加廣州各界為反對關稅會議重開舉行大游行。
  8月9日軍校成立憲兵團及補充團。
  8月14日軍校取消畢業學生證章,改為同學會新證章;公布遺失通行證罚則。
  8月15日潮州分校校刊《滿地紅》出版。
  8月16日副校長李濟深偕譚延闿、張靜江(人杰)、陳果夫、鈕永建來校參加紀念周。
  8月19日軍校舉行廖仲愷、陳秋霖殉國周年紀念大會,廖夫人何香凝赴會并講話。
  8月23日李濟深奉令軍校畢業生無必要職務者,一律開赴湖南總司令部行營候命。
  8月25日軍校舉行擁護省港罷工大會。全校官生2000余人齊集大操場,方鼎英教育長任大會主席并致詞,陳其瑗和全國總工會代表劉少奇等出席大會,并相繼報告省港罷工的經過。軍校還組織宣傳隊分赴市內各處演說,并派隊赴東校場參加大會巡行。
  8月29日軍校召開第4期學生野外演習籌備會議,定于9月6日開始演習,在演習地由政治部派人向該地民眾散發傳單,以示軍民合作。演習期間,學生每人每天獎賞2角,以資鼓勵。
  8月30日軍校召開黃埔地區軍民聯歡大會及歡迎北伐軍代表大會。
  8月31日軍校繼續招考第6期入伍生,并招到新兵500余人。
  9月2日軍校教育長方鼎英率第4期學生去前方學習。
  9月3日毛澤東應邀到軍校演講。在此前后,以社會名人身份來校演講的,還有何香凝、張靜江、吳稚暉、劉少奇、魯迅、鄧中夏、吳玉章、蘇兆征等。
  9月4日軍校考試第6期新入伍生。經理、炮、工、政治4個大隊駐北校場,舉行野營演習。
  9月6日入伍生炮兵團第2營奉電開赴南湖候命,準備強攻武昌城。
  9月7日第5期政治科副取生入校。
  9月8日第4期學生野營演習開始,并先期派出本屆四川籍學生葉德生、余靖方等18人回原籍做軍事政治工作。
  9月11日方鼎英奉令將軍校第4期畢業生首先分發到第1軍各師,奔赴北伐前線。
  9月13日方鼎英請準軍校成立軍士教導團。
  9月14日軍校公布第4期學生畢業試驗委員會組織條例。
  9月15日方鼎英奉命派第4期學生100人到補充師;另派100人到前線總司令部,其余在校補習。
  9月16日軍校第5期入伍生奉準開學。
  9月17日潮州分校在潮安協同第1軍準備進攻閩南。方鼎英奉命分發第4期畢業學生,要求除后方應用外,其余校內團長以上及學生皆整隊開赴前線候用。教官中確有經驗可任用營長者,挑選10人前赴總司令部行營報到。
  9月20日軍校決定截止招收外地入伍生。
  9月24日軍校繼續舉行第5期入伍生升學考試。
  9月25日“血花劇社”北遷,開展北伐革命宣傳演出活動。留校機構移交第5期學生接管。
  9月26日軍校舉行第4期學生各科隊畢業考試。
  9月28日軍校舉行軍官補習班畢業典禮。
  9月30日軍校舉行第5期入伍生升學考試。以廣東大學為試場,入伍生第1、第2兩團,政治第1、第2兩隊均陸續由防地開回廣州受試,試畢編隊。軍校考試第6期新招入伍生,并致電慰勞前敵將士。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7)
  10月1日“血花劇社”為慰勞北伐將士,演劇籌款得2000元,用以制造名譽旗,分贈國民革命軍各團隊以示表揚。
  10月3日中共中央向各地黨組織發出《通告》,督促各級組織選派左派青年前往投考黃埔軍校。
  10月4日軍校舉行第4期學生畢業典禮。各科畢業生共計2656人。
  10月5日軍校特別黨部等發起的黃埔農、工、商、學、兵聯合會成立大會,在新建俱樂部舉行,到會者3000余人,盛況空前。
  10月8日軍校完成招收第6期入伍生。除有本校入伍生部招收各省黨部與湘省保送外,尚有緬甸、越南、朝鮮、“臺灣”、南洋群島等處的革命青年自動來校投考。原限3000人,實錄4400余人,包括全國25個省籍(包括臺灣)考生及國外的革命青年。
  10月9日軍校成立軍士教導總隊部,任命入伍生副部長唐星為總隊長,學兵多招自湖南各地,學習期限為6個月。
  10月10日北伐軍攻下武昌,生擒敵軍守城司令劉玉春。獨立團營長、黃埔第1期畢業生曹淵等在此役中壯烈犧牲。
  10月14日軍校招考學生軍,資格以曾經投考入伍生為限,9個月畢業,報名期限在10月底截止,報名地點在入伍生部。
  10月15日方鼎英教育長奉命保舉本校能任旅長、團長的人才,送前方候用,并訓練無線電人才和購買無線電機器。
  10月16日軍校決定采納方鼎英的建議,籌備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并委派鄧演達為主任,郭沫若、董必武、包惠僧等委員進行籌備工作。
  10月17日軍校增設無線電科、騎兵科、交通兵科、工兵大隊及軍醫班、担架班和看護班。
  10月18日軍校第6期入伍生分編步兵2個團,騎兵1個營。委派郭大榮、李亞芬為第1、第2團團長,孫振亞為騎兵營營長。
  10月19日軍校奉令增設騎兵科和交通兵科。
  10月23日軍校為第4期漏考學生補行畢業試驗。
  10月25日校軍官政治研究班學生畢業。一批第4期畢業生由汕頭開往北伐前方。
  10月26日校政治大隊學生赴廣州參加反英運動大會,為萬縣案發表宣言。
  10月27日軍校政治科遷移至武漢后,今日移入武漢大學附中為臨時辦公處,乃開始籌備分校。時在武漢辦公者僅有包惠僧、包壽康、鄭強數人。
  10月28日蔣介石電告曾擴情,說黃埔同學會每月經費限于7000元,不再增加。教員、學兵準許加入同學會。
  10月31日軍校平崗學生宿舍發生火災,起火原因不明。軍校撥派第4期畢業生30余人,到新開設的農民運動干部特別訓練班學習簡要農民運動理論和方法,入學時間為2周,期滿后將分赴重要縣份訓練農民自衛軍模范隊。
  10月底軍校設立模型室,陳設一些模型圖樣,為直觀教學提供了條件。
  11月1日武漢分校招考委員會正式成立。軍校第5期學生編為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經理5科,總共6個大隊,17個中隊,53個區隊,學生2620人。
  11月6日軍校全體官生加入中國濟難會。
  11月7日校政治大隊學生參加廣州各界慶祝蘇聯十月革命9周年紀念大會。
  11月10日第6期入伍生第1營隨同蔣介石抵達江西九江。入伍生炮兵第2連奉命回南昌,張與仁奉命率所屬學生到南昌候用。
  11月11日軍校公布高級班、無線電科招考學生簡章,規定學生從本校各期畢業生中考選,修業期定為4個月。
  11月14日方鼎英奉令要求軍校購買通訊電線在300里以上、搬運便利的無線電機輸送前線。蔣介石分電軍校方鼎英和同學會曾擴情,派蔣先云回校,就軍校和同學會內部事宜進行接洽。
  11月15日軍校舉行第5期學生(2620人)開學典禮。張靜江、譚延闿蒞校講話。第6期入伍生相繼入校編隊。白崇禧奉令派員帶領炮、工科入伍生回校升學,并在出發前到九江面見蔣介石。至此,軍校擁有學生、入伍生、學員、學生軍和軍士教官隊兵士5類人員,以及直屬教職員工,共約2萬余人。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8)
  11月16日郭沫若奉命挑選進抵南昌的第4期政治科畢業生,担任黨代表和政工人員。
  11月17日武漢分校籌備就緒,發出招生章程。
  11月20日前線工兵、炮兵入伍生戰務完畢,奉命回校升學訓練。
  11月24日總司令部電令嘉獎軍校學生參加全國運動會取得優勝成績。
  11月26日軍校政治部派員參加廣州追悼農民運動死難諸同志大會。
  11月27日校特別黨部舉行校本部黨部執行委員選舉大會,選出吳思豫、熊雄、陳良為執行委員;李鐸、熬正邦為候補執行委員;以吳思豫為常務委員、熊雄為宣傳委員,陳良為組織委員。
  11月29日方鼎英奉令調第5期炮、工兩科學生、教官及教學器材,從速開往武昌。蔣介石復電方鼎英,準宋鶴庚所部到廣州,編入軍士教導團。
  11月30日軍校第5期政治科、炮、工科學生從即日起奉令陸續遷往武昌,途中一路散發傳單,貼標語,為北伐革命開展宣傳。
  12月1日黃埔同學會奉準會址遷往南昌。軍校高級訓練班231人舉行開學典禮。軍校主任教官惲代英奉命赴前方服務后,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孫炳文兼其職。
  12月2日軍校高級班無線電科開學。
  12月4日軍校官生參加歡送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北遷大會。
  12月6日本校第5期炮、工科奉令遷湖北,熊雄向其作臨別講話,強調繼續弘揚黃埔精神。
  12月8日軍校發出通報,報告校內選赴前方工作各期畢業生共有182人,已匯冊呈送校部核發旅費。
  黃埔軍校大門(2002年11月攝影)
  12月11日金佛莊請纓深入敵后,在路過南京時被孫傳芳部憲兵發現扣留。
  12月13日軍校“血花劇社”改隸黃埔同學會。
  12月14日政治部副主任熊雄代理政治部主任職權。
  12月15日軍校第3、第4(炮、工科)兩學生隊出發移駐武昌。
  12月16日軍校奉令增設軍官教導團,收編1300余名孫傳芳部中、下級軍官,進行革命化教育。方鼎英奉令將第4期畢業學生成績及籍貫表和前10名學生名字上報,要求將前10名學生調總司令部服務,如已分發別處亦下令調回。
  12月17日軍校設立高級班,選擇南堤江防司令部舊址為地址。學生名額暫定150人,修學期限為1年。
  12月18日金佛莊在南京被孫傳芳部殺害,鄧演達奉令將北伐軍俘虜的孫傳芳部所屬的軍長楊賡和王良田在湖北執行槍決,以示報復。
  12月20日第5期第1學生隊由燕塘移駐本校。
  12月22日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宣傳委員會成立。
  12月24日軍校特別黨部召開宣傳委員會第1次執行委員會議。決議:(1)聘請政治顧問6人,請熊雄、蕭楚女、張秋人、孫炳文、加羅覺喬夫、廖劃平担任。(2)聘請宣傳委員40人,請安體誠、楊道腴、何若谷、陳良等担任。長沙分校擬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3分校”,以石醉六為校長。
  12月25日遷湖北之黃埔軍校政治科學生400余人到達武昌。
  12月惲代英抵達武昌,任武漢分校政治科主任教官。
  1927年
  1月1日為慶祝新年,《黃埔日刊》出版增刊,發表方鼎英、熊雄、李鐸、吳思豫和安體誠等人專文。軍校第5期工、炮科學生從南昌到達武漢。為使武漢民眾對軍校有所認識,立刻籌備大規模的聯歡會。
  1月3日軍校學生宣傳隊在江漢關英租界附近演講,聽者甚眾。英水兵大批登岸尋釁,殺1人,傷10余人,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釀成漢口工人和市民數十萬人舉行反英大示威。游行群眾擁入英租界,驅逐英帝國主義者,收回英租界。軍校師生與武漢各界在武昌閱馬廠舉行隆重的追悼北伐陣亡將士及遇難民眾大會,參加團體100多個,軍校代表吳聲凱在會上講話。
  1月5日郭增昌、俞墉、劉宏宇3人發起組織“金佛莊同志追悼會籌備處”,并在《漢口民國日報》上刊登啟事,贊譽金佛莊為創造黃埔軍校“深資臂助,身殉主義,壯烈可風”。軍校舉行第5期第3次政治工作會議,方鼎英、熊雄等出席會議,預算經費16000余元,決定出版《紀念列寧特刊》、《政治問答集》、《蔣校長演講集》和《廖黨代表演講集》,各出3萬份。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19)
  1月6日軍校政治科在《漢口民國日報》上刊登啟事,說明招考男女學生手續業已完畢,嗣后無論為各軍師旅團及各級黨部或私人函件送來考生請求補考,一概謝絕。
  1月9日為籌建武漢分校,舉行政治教官第3次會議。出席者有惲代英、李達、周佛海、吳企云、董光孚、袁振英、包惠僧、李合林,會議主席惲代英。會議決定:學生必須實際參加政治工作和群眾運動,每周至少請中央委員或本黨各名流來校講演一次。
  1月10日軍校全體學生為1月6日英帝國主義制造“九江慘案”發表通電,表示為打倒英帝國主義,當努力為民眾后盾。軍校特別黨部宣傳委員會舉行第1次執行委員、政治顧問聯席會議,以鄒今海為主席,熊雄、張秋人、甘竹溪等出席參加,決定執行委員、政治顧問每兩周開會一次。
  1月12日蔣介石到達漢口。
  1月15日第5期炮、工、政治3科學生組織“漢口慘案”化裝宣傳大會,特借武漢血花世界劇場,連日為工農群眾表演新劇和各種游藝節目。
  1月16日蔣介石在武漢血花劇場對全體學生訓話。
  1月18日蔣介石指派鄧演達為武漢分校校長。
  1月19日張治中受任為武漢分校教育長。
  1月21日《黃埔日刊》出版《列寧逝世3周年紀念特號》。
  1月23日軍校舉行列寧逝世3周年紀念大會,方鼎英、熊雄和蘇聯顧問分別講話,贊揚孫中山、列寧是世界兩大革命導師,并派學生500人及宣傳隊12隊,分赴各地宣傳。
  1月24日本校遷鄂政治科教官在漢口舉行“校務整理會第1次會議”。張治中、惲代英等20余人出席,決定教學計劃由惲代英總教官等組織委員負責,以惲代英為主任。
  1月27日匪徒黃強偽造符號,于19日深入軍校陰謀不軌,經審訊供認不諱,由黃埔戒嚴司令部執行槍決,以警示奸賊。
  1月31日韓麟符在《黃埔日刊》上發表《中山信徒怎樣紀念列寧》一文,說明聯俄、聯共是中山主義的重要部分。毛澤東應邀到“兩湖書院”為武漢學生作特約講演,講述兩湖地區農民運動情況。
  2月1日武漢分校成立總隊部。
  2月2日陶鑄在《黃埔日刊》上發表《革命軍人的學識與人格》一文,認為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如無正確的學識與高尚的人格,決無成功的可能。
  2月3日軍校為第5期學生舉行第4次政治工作會議。方鼎英與熊雄、楊其綱、譚其鏡、韓麟符等出席。熊雄報告1月份政治工作概況。軍校已出版《黃埔日刊》22期共72萬份,畫報4期16萬份。
  2月4日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為英國水兵在漢口槍殺民眾事發表通電,號召國人宣告英帝國主義罪狀于世界,聯合起來加緊革命。武漢分校被錄取學生限于本日至12日到校報到。
  2月7日軍校為“二·七慘案”4周年發表《告民眾書》,熊雄、韓麟符、楊其綱分別為黃埔“二·七”紀念專刊撰文,號召“踏著‘二·七’的血跡前進”。日本東京朝日新聞社女記者竹中繁子等因久慕黃埔之名而來校參觀,熊雄出面接待。
  2月9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教授帕脫博士偕嶺南大學教授史磷書來校參觀,政治部張秋人作介紹與解答。
  2月10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長沙分校決定招收學生,以長沙小關外教場坪為校址,招收豫、湘、鄂、皖學生1000余人,編為步、炮、工、政治4科。擬名第3分校,學生修業期為1年,后并入武漢分校。軍校開會歡迎廣東鐵路工人第2次代表大會代表,該會贈送軍校“青天白日滿地紅”大旗一面,上書“東方的紅軍”,以示對軍校的稱贊。
  本書作者1986年11月訪問黃埔軍校留影2月12日武漢分校發布校令:本校校長職務由鄧演達代行,黨代表職務由顧孟余代行,張治中為教育長,惲代英為總政治教官。武漢分校和學兵團在武昌兩湖書院右院廣場舉行開學典禮,所招第6期男女入伍生6000余人、來賓200余人參加,鄧演達、宋慶齡、吳玉章、于樹德等出席,鄧、吳在會上訓話,蔣先云代表總司令部致祝詞。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20)
  2月13日武漢分校發布校令,委任一批教官,如徐象謙(向前)為政治大隊第1隊隊長,沈雁冰為政治教官。
  2月14日武漢分校成立軍醫處。武漢分校學生及學兵團正式上課,入伍期為1個月。
  2月15日駐湖北各期學生舉行集會,發表宣言,通過《駐鄂黃埔各期學生給蔣校長報告書》,推舉曾鐘圣(中生)等3人面交,報告書希望蔣校長“接受革命群眾之要求,表白革命態度于天下”,“以收通力合作之效”。武漢分校成立經理處。
  2月16日軍校擴大政治工作會議在官長室客廳舉行,30余人出席,熊雄、韓麟符、歐陽繼修(陽翰笙)分別報告政治教育工作情況,決議設立農村教員養成所,提高本島及附近各小學教員知識,首屆學生50人已開課。校政治部奉令精編“黃埔叢書”。校政治部接暹羅華僑來函,稱有位吳百足因銷售《黃埔日刊》、《革命畫報》,被當地反動政府派軍警搜查,吳亦被捕。
  2月17日軍校特別黨部主辦的平崗民眾夜校正式開學,男女學生70余人。
  2月20日軍校高級班舉行入學考試。校特別黨部發表《告民眾書》,表示擁護中央黨部,國民政府遷駐武漢,汪精衛從速復職。
  2月21日國際工人代表樂易、白魯德、多列士、湯姆等來黃埔軍校參觀,軍校舉行隆重的歡迎會。會場中間懸掛孫中山、列寧像,由教育長方鼎英致歡迎詞,英國代表湯姆等發表演說,最后由熊雄致答詞,參加歡迎大會的共有6000多人。
  2月26日國際反帝國主義大同盟大會開幕。軍校向大會致電祝賀,表示“當站在前線,以死力擁護國際反帝國主義之勢力”。
  2月28日軍校高級班學生入校。
  3月1日軍校高級班開學。《黃埔日刊》發表楊其綱《本校之概況》一文,詳述軍校執行工農政策、聯共政策和聯俄政策的情況,具體反映軍校執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革命特點。
  3月3日方鼎英、熊雄為《黃埔日刊》創刊1周年紀念題詞。方鼎英題:革命洪鐘;熊雄題:東方被壓迫民族的呼聲,革命軍人之道路。
  3月5日武漢分校女生隊對社會影響日見顯著,武漢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第3次籌備會決定,分校女生隊代表可選為大會主席團之一。
  3月7日蔣介石重新發布通令,禁止軍校學生組織同鄉會或其他小團體。
  3月8日軍校武漢分校為紀念“三·八”婦女節舉行大會,并發表《國際婦女節告全國民眾書》,指出“女子參加軍事運動是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開始”。
  3月10日武漢分校兩個政治派別的學生在漢口血花世界劇場為不同政見的論爭又起沖突,成為廣州“五·一”兩派學生沖突之后又一次嚴重的事件。從此后,武漢分校的分裂斗爭事態愈益激烈。
  3月12日軍校為孫中山逝世2周年舉行紀念會和出版紀念專號,強調三民主義不能離開三大政策,批評驅逐蘇聯顧問和排斥共產黨的種種舉動。
  3月14日熊雄與來校參觀的美國世界旅行家福賴奇女士共進晚餐。
  3月15日《黃埔日刊》定期每周刊登本校行動口號。本周口號是:(1)擁護總理遺策;(2)奉行聯俄政策;(3)奉行聯共政策;(4)奉行工農政策;(5)嚴禁妥協調和;(6)擁護革命領袖;(7)勿忘巴黎公社經驗;(8)為“三·一八”烈士復仇。
  3月17日湖北省總工會致函武漢分校全體學生,感謝“血花世界事件”的正確處理,表示今后要親切聯合,共同對付一切反動派。
  3月18日軍校為各部處官佐及學生隊官長舉辦外國文班,分別講授俄、英、日、德、法5國文學,計學生400余人,在俱樂部舉行開學典禮。軍校《黃埔日刊》為紀念北京“三·一八”慘案,發表《紀念“三·一八”告全國民眾書》,強調接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經驗,警惕敵人破壞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本書作者1998年4月訪問黃埔軍校留影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21)
  3月24日熊雄率領軍校慰問隊前往廣州第1醫院,慰問第4軍北伐負傷歸來治療、休養的官兵。
  3月26日武漢分校決定從校長制改為委員制,以譚延闿、鄧演達、惲代英、徐謙、顧孟余為校務委員,譚、鄧、惲3人為常委。
  3月29日軍校為72烈士殉難16周年舉行紀念會,發表《告各界民眾書》,再次闡述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4月3日軍校國民黨特別部舉行師生大會,并有廣州民眾團體參加,出席者15000余人。大會提出:擁護中央“四大”方案和改選國民黨廣東省黨部議案,以求有利于國共兩黨在廣東的團結與合作。
  4月4日武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公布“關于軍事政治學校決議案”,其中規定,“軍事政治學校及各分校為本黨培養黨軍將校之教育機關,此等教育機關須確在黨的指導之下”。
  4月7日汪精衛由上海抵達漢口,武漢分校師生和市民歡迎者30余萬人。
  4月8日魯迅由應修人陪同,應邀前來廣州黃埔軍校作《革命時代的文學》演講,論述文藝與革命的關系,特別談到了武裝斗爭的重要性。
  4月12日蔣介石實行公開反共,在上海開始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及工農革命群眾,史稱“四·一二”事變。《黃埔日刊》刊登武漢消息:“武漢分校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隸屬于(武漢)中央軍事委員會”。
  4月14日李濟深于下午6時在廣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實行“清黨”,委錢大鈞為戒嚴司令,指令教育長方鼎英在黃埔本校中進行清黨,方鼎英出于對共產黨人的同情,私下通知熊雄出走。晚間,李濟深與軍校負責人方鼎英商議處理軍校共產黨員的辦法。
  4月15日蔣介石先后發布《飭黃埔軍校不可妄有發言及越軌行動令》、《黃埔軍校停止開會令》,不準軍校學生開會和議論,說:“如敢違反,定予嚴辦。”李濟深奉命組成特別委員會下令廣州戒嚴。凌晨2時,廣州開始反共“清黨”,黃埔軍校師生蕭楚女、譚其鏡等被捕遇害。熊雄乘船出走時被捕,后囚禁于南石頭監獄而被害。史稱廣州“四·一五”事變。
  4月17日黃埔同學會奉會長蔣介石電令,會址由南昌遷往南京,設辦事處于成賢街57號,即日開始辦公。
  4月18日軍校集中黃埔長洲島師生在俱樂部開會,實行反共“清黨”,將200余名共產黨員和革命學生押解往中山艦扣押,分送虎門、南石頭監獄囚禁或殺害,史稱黃埔“四·一八”事變。
  4月22日委任第1期學生鄧文儀為軍校政治部代理主任,第2期學生胡靖安為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代理主任,奉行蔣介石“清黨”政策。武漢學兵團學生一部改編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入伍生,經考試成績評定就緒,分步兵、特務隊各1隊,并將華中師范之工兵學生,歸騎兵團之炮兵學生。即日遷入南湖開課。
  4月23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各期學生討蔣大會在武昌閱馬場舉行,30余萬群眾參加,蔣先云任大會主席,作討蔣報告。會后把堅持反共、破壞團結的楊引之、陳紹平游街后處決。
  4月25日李濟深派軍隊繼續搜查黃埔軍校,又捕去嫌疑左派分子數十人。郭沫若在武昌總理紀念周上作《蔣逆介石之罪狀》報告。
  4月27日黃埔同學會駐杭州辦事處在杭州湖濱路4號正式成立。辦事人員均是黃埔學生,作親蔣宣傳,聯絡黃埔師生。軍校宣傳隊開赴廣州作化裝宣傳,參加清黨示威運動和慶祝國府遷寧(南京)大會,宣傳反共。
  4月底鄧文儀到政治部就任副主任職,代主任。
  5月2日軍校將桃形證章改為鐘形證章。
  5月5日黃埔軍校在政治部主任鄧文儀主持下舉行會議,決定增辦《黃埔周刊》、《黃埔生活》、《黃埔軍人》和《黃埔武力》等刊物,開展反共宣傳。
  5月9日武漢成立新的校黨部,繼續辦公,組織營救被捕師生和援助脫險來湖北的師生。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22)
  5月11日武漢中央軍事委員會決議: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生連同學兵團編為中央獨立師,以侯連瀛為師長,楊樹松為副師長,宋漢英為參謀長,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惲代英。
  5月12日惲代英向汪精衛、徐謙匯報研究武漢分校的情況說:全校盡貼“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等標語。汪等決定每周中央派人作一次政治報告。
  5月15日黃埔同學會奉總司令部令:此后各地黃埔同學會會員,非經總司令部通知及本會介紹者,不得錄用。
  5月16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特別黨部籌備就緒,在武昌兩湖書院舉行成立大會,葉鏞、陸更夫、袁澈等為黨部常務委員。沈雁冰在《漢口民國日報》上發表《祝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特別黨部成立大會》社論,以示祝賀。
  本書作者2002年11月訪問黃埔軍校留影
  5月19日武漢各期軍校學生討蔣委員會為出征發表《送本校同學宣言》,號召同學們:“戰勝敵人的包圍,沖破白色恐怖戰線!”武漢師生組成的中央獨立師從兩湖書院誓師出發,在葉挺統率下分3路舉行西征,與進犯武漢的夏斗寅部隊展開戰斗。
  5月20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開赴武漢前線參加西征。“清黨”運動使軍校第5屆學生黨務停頓月余,又組織改選籌備委員會,吳思豫、陳禮文、邵均、邱河清、帥崇興、胡家驥、鄧文儀、張華輔、李繼新等9人為常務委員。
  5月21日長沙國民黨許克祥部制造“馬日事變”,長沙分校慘遭摧殘,分校政治部主任夏曦等共產黨員被迫轉移,革命校刊《火花》停刊,學生被迫逃散。中央獨立師首戰告捷,在擊敗夏斗寅的戰役中共獲大炮10門,各種槍900余枝,俘虜1000余人。
  5月24日駐漢口校特別黨部指揮所屬黨員,于武昌、漢口、漢陽3處分組向民眾宣傳。又將廣州黃埔軍校到湖北的入伍生80余人成立一直屬隊,直接受中央獨立師指揮,開赴前線。
  5月26日廣州黃埔軍校校部“清黨”檢舉審查委員會發出反共《緊急通告》,嚴令軍校師生有不忠于國民黨的言論行為時,按“清黨”條例細則處理。
  5月28日蔣先云在河南臨潁大戰中英勇犧牲。
  5月南京國民政府為軍校之發展,決定在南京籌設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而以黃埔本校為預科,是月成立籌備委員會。
  6月1日黃埔軍校各級黨部及組織紛紛改組,第6期入伍生人心惶惶,沙河軍校駐地逃散入伍生200余人。
  6月3日軍校選出第6屆特別黨部執監委,鄧文儀、林英、葉維得、喬家才、陳禮文、邢國福、劉鳳龍、刁本卿、胡邁當選為執行委員;方鼎英、吳思豫、胡靜安、張華輔、姜容初為監察委員。
  6月8日安葬蔣先云和追悼陣亡同學大會在武漢中央軍校大操場舉行。到會者除本校全體學生外,武漢國民政府黨政機關各地工青婦組織均派有代表參加,送葬者達數千人。方鼎英在紀念周上說:“軍校清黨共捕去官生400余人。”
  6月11日黃埔軍校發布《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出兵山東京津宣傳大綱》,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肅清中國共產黨徒”等口號并列。
  6月16日軍校出版《本校六·一六大會特刊》,紀念軍校創立3周年。
  6月22日方鼎英在紀念軍校成立慶典上演說:“3年來軍校以步兵一科到騎、炮、工、輜及軍事專科無不設立,從500學生到2萬學生,經費由3萬元到50多萬元,增加10多倍,人增加40余倍”。
  6月25日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集合被迫來湖北的師生300余人,向中央黨部請求迅速明令討伐蔣介石。
  6月30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央獨立師奉令調回武昌訓練,恢復學校舊制。武漢地區革命形勢逆轉。鄧演達在武漢發表《告別中國國民黨的同志書》,痛斥汪精衛集團曲解和背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
  7月4日黃埔本校高級班招收軍用化學研究班學生,以本校各期畢業學生為對象,限招40人。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23)
  7月5日黃埔本校第5期學生演習完畢返校。汪精衛、譚延闿和程潛在武漢檢閱作戰歸來的中央獨立師,3人仍強調要打倒蔣介石。
  7月8日南京籌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委派戴季陶、張治中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命令黃埔軍校第5期學生開赴南京舉行畢業考試。
  7月9日駐黃埔第5期畢業生考試完畢,奉命開赴南京舉行畢業典禮。
  7月11日軍校舉辦外國語班,因參加英、俄、日、法各外語班學生寥寥無幾,結果不得不取消。
  7月12日軍校準備改組學制,擬第5期學生畢業后,改定學制為3年,成立編制委員會,開始籌備工作。
  7月15日武漢以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擴大會議,公開宣布與共產黨決裂,實行正式限制共產黨,大批捕殺共產黨人,史稱“七·一五”事變。
  7月18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原黃埔入學的第5期第3(炮兵)、第4(工兵)、第5(政治)大隊學生共800人,在武昌兩湖書院舉行畢業典禮,惲代英致開幕詞,堅持討蔣。
  7月21日武漢中央政治學校改為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第2方面軍第4軍軍官教導團。惲代英、李漢俊等被國民政府下令免職,其他共產黨員先后被迫轉移或轉入地下工作。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實際結束。中央獨立師被取消。
  7月25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學生除第5期學生畢業外,其余改為“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第2方面軍第4軍軍官教導團”,分編為第1、第2、第3、第4營,規定全數駐南湖營房。
  7月27日汪精衛在武漢以國民黨中央名義發出通令,“嚴防共黨分子”。共產黨人與武漢國民黨人的合作,完全瓦解。
  8月1日以周恩來等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軍中有許多官兵是黃埔軍校師生。
  8月15日黃埔第5期畢業生共有2418人宣布畢業。其中第1、第2、第6大隊學生共1480人,于是日在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大操場舉行畢業典禮。會上,何應欽代表蔣介石發畢業證書,宣言反共。至此,黃埔軍校國共合作的性質改變,標志著廣東時期國共合作的黃埔軍校基本結束。
  廣東時期黃埔軍校本校第1至第4期,計培養畢業生4965人。到1929年底,第7期部分學生在廣州黃埔軍校畢業,黃埔軍校在廣州時期共招生7期13000余人,畢業生共有6349人(其余在南京畢業)。
 


網載 2013-08-27 16:18:59

[新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附錄1 黃埔軍校同學錄

[舊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附錄3 世界著名軍校簡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