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譯文]  那勇敢的小伙子偏要在潮頭戲耍,手中的紅旗卻不沾一點水浪。

  [出典]  北宋  潘閬  《酒泉子》

   注:

   1、《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2、注釋:

     此詞又名《憶余杭》。

    長:通假字,通“常”,常常、經常。

  郭:城,滿郭即滿城。

  萬面鼓聲中:江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弄潮兒:指錢塘江上執旗泅水與潮相搏的少年。

  覺:睡醒。

 

 

   3、譯文1:

     我常常想起在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著向江上望去。潮水涌來時,仿佛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弄潮兒在驚濤駭浪的尖頭與波濤搏斗,手里拿著的紅旗卻絲毫沒被水打濕。在此后我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譯文2:

    長久地思念錢塘觀潮,大潮那天,萬人空巷,全城人爭先恐后地到江邊觀望。大潮洶涌沖來時,令人疑心大海變得虛空。潮水澎湃,好像萬面大鼓聲咚咚響。

    弄潮兒在波濤滾滾的潮頭站立,追潮逐浪,盡情玩耍,手里的紅旗竟然沒有被水打濕。離開之后,我好幾次都在夢中見到這驚心動魄的場面,夢中驚醒過來還覺得心驚膽戰。

    

 

  4、潘閬(?~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揚州(今屬江蘇)人。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潘閬是隱士,混跡在江湖之間,以賣藥為生,不過名聲卻震天響。年輕時他在洛陽、開封兩地奔波,賣藥。結交了很多名流,以至于太宗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聲,竟然召見了他。兩個人聊得很開心,皇帝一高興,就賜潘閬進士出身,授四門國子博士。

    潘閬名氣更大了,不過潘閬本性乖張,狂放不羈,在任期間作詞《掃市舞》云:“出砒霜,價錢可。贏得撥灰兼弄火。暢殺我。”詞中放蕩的行徑為當時士人所不齒。太宗非常惱怒,竟然追還詔書,削去潘閬一切職務,終生不用,這種事情在整個宋朝也極其罕見,潘閬的狷介孤傲乃至于此。

  還有一個說法,《湘山野錄》說潘閬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在秦王府里做過參軍一類的官,秦王是太祖和太宗的胞弟,秦王和當時宰相盧多遜欲謀帝位,潘閬被卷了進去。太宗繼承了帝位,秦王就倒霉了,被太宗一腳丫貶到湖北房縣去。據說官兵圍捕盧多遜的時候,潘閬正在他們家。在萬般危機中,潘閬覺察到了不對,倉皇翻墻逃到了鄰居家里,人家本來想把他供出去的,潘閬頗為機靈,威脅那人家說:“我已經犯事了,你們把我供出去,到時候說不清楚,你們也會被判罪的,隔壁幾家也可能被牽扯進去,到時候搞不好是上百口人都難逃活命。現在你們把我藏起來,一點事情都不會有,你們看著辦吧!”經他這一詐唬,就把別人唬住了,只好把他藏到夾墻里,他終于逃了一劫。

  此后,潘閬一路上,隱姓埋名,喬裝打扮,化妝成箍桶匠,狼狽地逃到朋友阮思道家中。阮思道也是個聰明人,這潘閬可是朝廷的要犯,留下來,肯定會引來災禍,不留,那是對不起朋友啊。裝沒認出來吧,就讓人把化妝后的潘閬領到庭中箍桶,自己拿了些錢扔到桌子上,騎馬出去了。潘閬心領神會,看看四下無人,拿了錢撒腿就跑。過了一會子,阮思道溜達回來了,問下人:“桌子上的錢和那箍桶匠呢?”下人當然不知道怎么回事,結果被阮思道痛揍一頓,讓他們四處尋找。可是怎么能找得到。潘閬拿了錢之后,一路狂奔,直跑到中條山里,才放下心來。沒別處去了,走投無路的潘閬索性穿起袈裟,出家當了和尚。

  潘閬當了和尚后,又開始賣藥。

  這潘閬確是非同尋常之人,超級能折騰,平日交友之廣,匪夷所思,甚至跟大太監王繼恩的關系很好。王繼恩深受太宗的寵信。王繼恩向宋太宗推薦潘閬,說:“潘閬這個人很了不起,現在江湖上名氣很大,您要是能見見他,給他個恩惠,讓天下人知道您的寬宏,好安慰一下讀書人。”太宗一琢磨,有道理。就把潘閬召來,聊了聊,覺得這人還是很有意思的,就賜了他個進士及第。

  結果,這潘閬本性難改。

  放蕩至極,毫不收斂。與錢易許洞為友,狂放不羈,甚至寫了這樣一句詩:“散拽禪師來蹴踘,亂拖游女上秋千。”拉禪師踢足球,在大街上隨便拉一個女人玩秋千,這哪里是高人隱士的作風?他還曾倒騎驢,以怪異之舉吸引別人的眼球:自華山東來,倒騎驢以行,曰:“我愛看華山,其實不喜入京也。”故當時有潘閬倒騎驢之語。

  種種事端,讓當時的君子們非常看不慣。

  皇帝被激怒。把潘閬趕了出去。他不得不浮浪江湖。繼續賣藥。

  太宗死前。準備讓太子繼位。潘閬也不知道胡思亂想什么,向王繼恩出了個餿主意,說:“太子是現在老頭子立的,他當了皇帝,不會感激你,如果你另立一個人,那他就會感激你,那樣你不就光榮了么?”王繼恩暈了頭,開始向太宗進讒言,不要立太子。不過這一次又失算了,真宗順利上臺。真宗上臺后,秋后算賬,把王繼恩和幾個反對他當皇帝的同謀抓了起來,潘閬當然也在逮捕之列。但是潘閬又逃掉了,這個潘閬真有點邪乎本事。

  一年以后,潘閬以為沒事了,又跑回到京城,結果被抓起來。這一次他的時運真不錯,真宗并沒有殺他,就把他放到滁州做了散騎參軍,也就一光吃飯不干事兒的活。

    公元1009年,被士大夫們瞧不起的潘大藥商兼詩人死在了安徽滁州參軍的任上,不知道他那時多少歲。

   無論如何潘閬都算是個不幸的人。

  我知道所謂的“狂逸”、“狂妄”說的就是志向高邁,不肯流俗的人的玉碎之舉。不愿意違心地活著。他寧可選擇自我放逐,也不想拘禁在權貴們的手心里。或許也不是,潘閬實在是一個異類,難以看清他的內心,雖然是個隱士,卻向往權力,雖然向往權力和名聲,卻又放誕不經。令人摸不著頭腦,也許正是這樣,他才有非凡迷人的魅力,以致當時的名流爭相趨之。

  無論是任何時代,任何情況下,這樣的人都必將生活在世界的邊緣地帶,收獲到的也只能是一份無奈的平凡人生。

 

 

   5、這首詞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江潮涌的壯美風光。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斗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

  上片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涌現制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涌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過片轉而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這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得有聲有色,富于動感,眩目驚心。結拍由回憶轉為現實,寫詞人雖離杭已久,但那壯觀的錢塘江涌潮仍頻頻入夢,以至夢醒后尚感驚心動魄。

  此詞對于錢江涌潮的描繪,可謂匠心獨遠,別具神韻。詞中“來疑滄海盡成空”一句采用夸張手法,濃墨重彩,大開大闔,感染力甚強。上片第二句的“爭”、“望”二字,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盼潮到來的殷切心情,從空間廣闊的角度進行烘托與大潮的壯觀結合得甚為密切。結拍言夢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壯意象。前后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當中的夸張手法配合緊密,使全詞的結構渾然一體。

 

   6、錢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觀。由于錢塘江入海口杭州灣的特殊地形,便形成了奇異的潮汐現象,每年秋天八月,海潮來時最高潮峰可達一丈多高,十分壯觀,尤以農歷八月十八最盛。

  一年一度的錢塘江觀潮又成了媒體追逐的話題。昨天的電視新聞中播報了八月十八觀潮的最佳時間和地點,并且預報了潮涌的高度分別為海寧鹽官0.9米,老鹽倉0.8米,依次遞減,到九溪時為0.4米。

  這使我想起了潘閬的《酒泉子•長憶觀潮》這首詞。潘閬字逍遙,今河北大名縣人,宋太宗時因他能作詩,被人推薦,賜進士及第并授國子博士(國立大學教官)。《酒泉子》詞共十首,《長憶觀潮》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是回憶觀潮盛況之作:“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上闕寫杭州人傾城而出爭看錢江潮水上漲,潮來時滄海成空,排山倒海,濤聲隆隆,像萬面戰鼓敲打。下闕寫“弄潮”奇觀,“弄潮兒”挺立濤頭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手把紅旗相互競賽,看誰的紅旗不沾濕,如此驚心動魄的壯舉,表現了“弄潮兒”的膽識與技藝,使觀者為之振奮。

  在傾心欣賞詩作和詩里表現出的自然奇觀,及人類征服自然的氣魄和膽識的同時,又使我產生了某些不滿足。在救生設備和手段遠不如今天的北宋初年,就有了大潮涌來時“弄潮兒”們的出色表現,而今天這一“弄潮”奇觀卻已湮沒無聞。從潘詞中可以推測弄潮兒或是赤身弄水,那水中的功夫定是十分了得,或是挺立于飛舟之上,那駕舟的本事自不待說。這究竟是古人(潘閬)的不實描寫,還是今人的缺少勇氣,這個疑問曾經多次叩問過自己,卻一直是個無解的謎。

  但愿有一天能在錢江大潮涌來時重現潘閬筆下的“弄潮兒”們的雄姿。作者 印嘉華

 

 

    7、潮水越來越近,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頃刻間,潮峰奔到眼前,傾濤瀉浪,勢如萬馬奔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壯觀場景,讓我們齊聲發出驚嘆。未曾回過神來,“返頭潮”又讓我們嘆為觀止。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返躥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我們撲來。當然,因為我們站的地方壘起了石墻,有驚無險,據《蕭山日報》社長孫煥林介紹,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幾年前的一次觀潮有幾百人遇難,后來就在這危險地段壘起了石墻,以后每年都會出點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壯觀。

    有關“觀潮”與“弄潮”的情景,北宋詩人潘閬有詩為證: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來,錢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種自然景觀,更有著其特殊的含義,那就是奮發圖強的精神,是錢塘江兩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實寫照。

 

 

    8、開闊的胸襟,深遽的目光,使晉江的企業家具有了大海般的深度與廣度。百川歸海是大自然的規律,但晉江的企業家并非只是簡單融入。“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才顯出他們把玩經濟大潮的氣度和水平。走出晉江,面向世界,把產品銷往五大洲四大洋,把晉江的經濟融入了怒濤激浪般的世界經濟潮流,是他們抒懷風志的目標追求。面對洶涌的大海,他們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駕馭企業之舟破浪而行。從晉江的彈丸之地走向廣袤無垠的藍色海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經過了數十年的資本和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練就了航行于大海的膽魄。
 

 

   9、“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寫出了不畏艱險,敢于斗爭,奮勇前進的英雄形象。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行業均涌現出了大批的“弄潮兒”,正是由于這些“弄潮兒”無所畏懼,堅韌不拔,奮力拼搏,不斷戰勝惡勢力,不斷征服大自然,不斷攻克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關,才推動人類社會從茹毛飲血的洪荒世界發展到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代社會。

    我國現在正處于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偉大時代,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弄潮兒”為之奮斗,不畏艱難險阻,敢于奮勇斗爭固然是“弄潮兒”的必備本色,但只有這種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戰勝艱難險阻的本領,俗話說“藝高人膽大”,這就是說,要善于學習,注意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做到高屋建瓴,勢如破竹。覺悟愈高,技能愈精,貢獻也就愈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沒有一定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愿望,是難以勝任艱巨任務的。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50

[新一篇] 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

[舊一篇]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