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頗具特色的語文新教材    ——廣東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介紹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廣東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經濟比較發達的社會需要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出發點,以語文水平一般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發展需要為教材內容安排的依據,充分利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思想比較開放、信息技術較為普及、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創建了自己的教材特色。
      一、以活動為載體進行聽說讀寫
    首先,確立了語文教學的體系。以“活動”帶動“文體”(“語體”),“活動”帶“閱讀”;“活動”中有“文體”,“文體”中有“活動”,“活動”中有“閱讀”,“閱讀”中有“活動”;“活動”與“閱讀”相結合。活動層次分明,有活動單元、單元活動和課后的思考探究活動。活動單元似五個人文主題組元,并且放在各冊第一單元,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全新的學習天地。這個活動,規模大,綜合性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探究性。活動與本單元或與前后單元的課文有密切聯系,有的還與其他冊的內容有聯系,如第五冊的活動與第三冊的知識短文的聯系。所有單元中都有活動設計。這個活動,是表達交流(寫作和口語)的專項學習活動,目標較單一,規模較小。活動與本單元的主題或課文有密切聯系,是課文學習的自然延伸與拓展。課文后的活動性思考探究,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生活體驗,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這樣就將語文知識和課文內容融合在活動中,活動也滲透到了教材的各個方面。
    第二,實現了活動與語文的有機結合。一是活動與語文知識技能的結合。如“走近經濟”活動,讓學生在了解經濟,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運用語文本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如聽、說、讀、寫和搜集、觀察、體驗、調查、訪談、編輯等了解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培養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盡管有時注重把自然、社會、人類歷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其落腳點都在語文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二是活動與寫作的結合。每一個活動單元,都有寫作安排,而且與活動探究有機統一。如“認識自我”單元要求結合探究寫自述文,“體驗情感”單元寫情感散文,“關注社會”單元寫議論文,“感悟自然”單元寫游記,“走近經濟”單元寫調查報告、訪談紀要、新聞報道或經濟小論文。在所有單元活動中,也都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寫作實踐,1-5冊分別要求學生結合探究活動寫自傳、記述性散文、廣告詩、填歌詞、議論散文、科學小論文、產品說明書、解說詞、微型小說、新聞、小小說、導游詞、讀書札記和改編課本劇。在這里,寫作成了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學習活動的自然延伸和總結升華。
    第三,構建了語文“活”和“動”的機制。過去一些語文教科書也強調活動,但實踐時卻“活”不起來“動”不起來。廣東版教科書吸收中外語文教科書編寫和語文實驗研究的成果,學習的對象、內容和環境、方法都是“活”的,師生可根據自身實際和學習內容等,選擇靈活多樣的方法:學習過程是“活”的,可在生活中考察、采訪,也可走進網絡世界去討論、交流;學習資源是活的,教科書、報刊、影視、廣播、網絡、圖書館、標牌廣告等都可成為語文資源。這種學習活動,又是“動”的,學生要調查、走訪,要動手收集資料、篩選信息、研究問題,要與合作者進行口頭交流,向全班作出匯報與書面展示;要走進生活,要在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與體驗中去學習語文。語文學習真正“活”“動”起來了,就打破了師授生受的模式,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二、以閱讀為杠桿提高語文水平
    首先,構建了閱讀的體系。教科書圍繞閱讀,安排聽、說、寫的實踐活動,構成了“以閱讀為主線,聽說讀寫有機結合”的體系,把閱讀、寫作、語言、活動等項內容整合在每一個單元。寫作、語言、活動等其他內容都與課文閱讀有機結合,有的在課后的“思考探究”設置中直接體現,有的在內容上與課文有密切聯系。閱讀分了層級,有文本閱讀、擴展閱讀、推薦閱讀和網上閱讀,重視了精讀、略讀、快速閱讀、研究性閱讀和欣賞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第二,加強了閱讀指導。為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提高閱讀效率,5冊20個單元都設置了“點擊鏈接”欄目,介紹了閱讀“三到”、誦讀、熟讀、略讀、精讀、快速閱讀、研究性閱讀、欣賞性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了“精要、實用”的語言知識如演講、辯論、訪談、熟語、修辭方法、語感、結構復雜句子的理解與分析、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格律詩詞等。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碰到問題時,可以閱讀“點擊鏈接”,有針對性地活學活用。教科書的每個單元還設計了導語,提出了閱讀建議。這樣,可以改進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益,并通過閱讀來提高閱讀水平、寫作水平以及口語水平。
    第三,加大了閱讀量。針對不少學生因課內外閱讀量不足,造成語文水平低的實際,教科書提供了比較豐富的閱讀資源。一個模塊編成一冊,一冊設立四個單元,四個單元中三個單元作為閱讀單元。閱讀單元里又將閱讀分成三個層級。最重要的一個層級是“基礎閱讀”,這是放置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課文的地方。這是學生必讀的,甚至是需要精讀的課文。每一冊兩個現代文單元,每個單元3課,古代詩文單元每個單元4課,共10課。5冊教科書必修課一共50課。第二個層級是“擴展閱讀”,這是與“基礎閱讀”同類內容和體裁的課文,5冊一共30課。這是為讀完“基礎閱讀”還嫌不夠,需要增加閱讀量的學生準備的。與此相同層級的還有“參考閱讀”,5冊一共有15課。針對不少學生因閱讀量不足造成語文水平低下的實際,教材提供了比較豐富的閱讀資源。必修課教科書每冊約14萬字,5冊共70萬字左右。第三個層級是“推薦閱讀”,這是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的地方。5冊共推薦了15部(套)著作。中學生僅僅閱讀課內的東西是不夠的,語文水平提高快的學生也得力于課外閱讀。“推薦閱讀”的設計想引導學生自覺地增加課外的紙上閱讀和網上閱讀。
    第四,強化了閱讀思考的力度。為使學生能進行有成效的閱讀,教科書把練習變為“思考·探究”,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能聯系生活實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文本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能揣摩語言,積累語感;教材常用“發揮聯想、想象補寫有關內容”“談談自己感動的”之類的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感受和體驗”,并“對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列舉一些對課文的精彩評價或名家的不同見解,甚至相反高論,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供一些對課文相關的索引,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文言文單元設題也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歸納總結古今詞義變化的一般規律;說說自己對“忠孝”的看法。把背誦和理解結合起來,并且設計了知識競賽、成果展覽和經驗交流活動,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
    第五,突出了閱讀的人文性。廣東版教科書的選文,都具有較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較多的人文情懷,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如《荷塘月色》《拿來主義》《雷雨》《哈姆雷特》是經典名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新增加的課文如《呼喚生命教育》,讓學生珍惜生命和關愛生命;《我的母親》親情濃郁,清新有趣,特別真實感人。不僅如此,大多數課文的字里行間還洋溢著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品讀這樣的文字,學生將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熏陶,語文學習的過程將成為人文積淀的過程。
      三、以創新為目標構建教科書新體系
    首先,創建了新的教科書框架。我們必修課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可以概括為“三線四單元”。
    依照《課程標準》提出的必修課程5個模塊,分編5冊。每冊按活動、文體、語體三條線索,安排4個單元。即:每冊第一單元是活動單元,第二單元是文體單元,第三單元是文體單元,第四單元是語體(古詩文)單元。具體安排如下表。
冊別        活動          文體          文體           語體語文1      認識自我        傳記          散文         古典詩歌①語文2      體驗情感        詩歌         議論文①      文言文①語文3      關注社會      議論文②        小說①       文言文②語文4      感悟自然      科學小品        小說②       古典詩歌②語文5      走近經濟        新聞          戲劇         文言文③

            

網載 2013-09-10 20:49:1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