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虛擬體驗的研究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概念的界定
  體驗是現代生活的一個熱點話題,翻開報紙雜志,體驗一詞滿目皆是:情感體驗、文學體驗、學習體驗、角色體驗、人生體驗,體驗運動、體驗科技、體驗文明、體驗歷史等。當然,這些體驗的概念都有各自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它們的詞性也不一樣,有的是名詞,有的是動詞。但它們都包含著“認識”或“經歷”這個含義。因此,我們不妨給“體驗”下這樣一個定義: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內心感受、體味或親身的經歷。
  課堂教學虛擬體驗屬于一種教育體驗或體驗教育。所謂教育體驗,具有“教育中的體驗”和“體驗中的教育”兩層含義。前者以教育為手段,以體驗為目的;后者以體驗為手段,以教育為目的。它們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即實現人的成長,使每個個體獲得充分的自由。所以教育體驗(體驗教育)目的在于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與實踐,形成獨特的生活經驗,并借此構建自己的知識,賦經驗以意義。
  體驗從其客觀性來劃分,可以分為真實體驗(直接體驗)與虛擬體驗(間接體驗)。所謂真實體驗是指體驗的對象與主體同時在場,其體驗的內容是現時的,真實可信的,體驗的空間是寬廣的,時間跨度較大,沒有什么限止。虛擬體驗,是指在一種虛擬的環境下的非真實的體驗,其內容是經驗的印象,是意識和情境的存留,更多的是經驗基礎上的一種想象和聯想。虛擬體驗總是局限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中,而且在一定的時段內進行,如課堂教學就是最典型的虛擬體驗。例如,一個深秋的夜晚,有位語文教師利用晚自習,讓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校園秋天的美。操場上一棵大梧桐樹一片一片飄落的葉子,這是葉落歸根,因為它愛生長的這片土地;辦公樓前那一排排燈光不正是教師額上涔涔的汗珠嗎?道旁的松塔,那是堅韌、剛強的哨兵;校園的林蔭道上,抬頭看月亮,仿佛看到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熱愛家鄉的情懷……盡管這個體驗活動發生在校園里,但它卻是真實的,學生與自然進行的是直接的真切的交流。另有一位語文教師,為了指導學生寫作,便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體驗性活動,他讓學生閉上眼睛,設想自己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坐在草場上,帶著泥土芳香的微風吹來,四處是小蟲的啼鳴……這個情境是非真實的,它存在于學生的想象之中,因此,學生的體驗自然也是虛擬的。總之,前者是客觀的、真實的、具體的,后者是主觀的、虛擬的、記憶的。兩種體驗對學生來說都是需要的,但由于學生多數時間在學校特別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課堂,學生不可能事事都去親身經歷一番。因此,學生在校園里的體驗,特別是課堂的教學體驗一般是在非自然(真實)狀態下進行的,其體驗的對象經常是某一文本或者某個概念,通過想象和聯想,喚醒體驗者心中的經驗的印象,從而達到一種情感的體驗。因此,對多數教師而言,更需關注的是教學的虛擬體驗。
    二、虛擬體驗的教學功能
  體驗有著認識論的意義,即以體驗的方式達到認知理解,或者促進并加深理解。所謂心領神會、內化,其實都是深刻體驗的結果。同時,體驗又有本體論和價值論的意義,即體驗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式。體驗的這一價值性,對于教育來說意義重大,它啟迪我們:教育,不僅僅要關心受教育者是否學到知識,學到哪些知識,而且更要關心受教育者是否獲得了體驗,獲得了哪些體驗。或者說,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關心自己的教育對象究竟在教育中體驗到了什么,他們在追求什么樣的體驗,他們如何感覺自己的體驗,以及他們體驗的深刻程度。總之,教育應當把學習者的主體體驗過程看作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強調學習中的體驗,體驗后的感悟。只有這樣,才能使原來靜態的知識經驗在個體的心靈中被激活,被催化,從而產生廣泛的聯系,獲得新的意義,由此才能產生新的創造。因此,每一個有責任心的一線教師,都必須關心體驗的教育功能。虛擬體驗的教學功能可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1.強化教學的生活特征 所謂教育教學中的生活化,實際上就是體驗在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反映。學校的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明顯的差別,或者說校內尤其是課堂上的體驗與外界客觀的體驗具有質的不同。但是,課堂上的虛擬體驗,同樣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準生活環境。換言之,強調課堂教學的虛擬體驗,可以促使教學的生活化,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激情與愉悅,從而激發學生追求生活的理想。
  2.促進教學的情感體驗 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應當具有豐富的情感因子。通過課堂教學,學生不僅僅可以掌握概念、判斷、推理和原則,更主要的是感受到各種知識中隱含著的全部人類的豐富的情感。而充滿體驗的課堂,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涵養與表達的需要,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在體驗世界中,一切客體都是生命化的,充滿著生命意蘊和情調。”也就是說,體驗是刻意營造的一種“情感共振”,達到融“我”入景,物我兩忘的藝術境界,達到主客觀的溝通與默契。
  3.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 我們知道主體(學生)與客體(教學內容)之間,需要有一座橋梁或者有一種媒介進行溝通,才能使客體作用于主體,并內化為主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體驗就是最重要的媒介。體驗常常表現為主體對客體的心靈感悟,而這種感悟又反映為對客體的美的發現、美的享受。無論客體多么的復雜或者表面看來是多么的枯燥,只要經過主體自覺主動的體驗的過程,主體或多或少能夠發掘出客體的美感因素。反之,如果缺乏必要的體驗,那么即使客體是多么地富有審美的因素,教師是如何賣力地推介,主體也會無動于衷的。這也正是學生不愛本該充滿魅力的語文學科的重要原因。
  4.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無論何種體驗,它都是人的內心世界的一種發展變化的過程,與主體生命的整體相關聯。因此,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無論是否有教師的引導參與,首先都必須是自我的融入與感悟,主體的角色在感悟中得到完全的認同,或者說凡體驗總是自我的,他人無法替代,否則就失去體驗的特性。另一方面,體驗總是根植于主體的精神世界,雖然外界影響可以干撓人的精神活動,但主體仍然是精神世界真正的主宰者,任何一個人,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適應自己的特點去體察,去感悟,獲得與眾不同的感受與見解。由此可見,強化體驗,實際上就是強化學生對教育的主動參與和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把握,使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主性和諧發展,從而生成新的主體。如此一來,學生就有可能從被動的接受者轉化為積極的創造者。
  5.發揮教學的娛樂作用 人們總是喜歡追求能夠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能夠使自己獲得快樂的娛樂活動。課堂教學體驗,就是要通過各種情境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參與到一種準娛樂性活動中,使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樂趣洋溢。可以說課堂的“娛樂性”一旦突現出來,那么學生將由過去對課堂的心理厭惡與抗拒,逐步走向親近、喜歡與熱情。
  6.加快學生的經驗轉換 在教育中,體驗是認知內化的催化劑,它起著將主體的已有經驗與新知銜接、貫通,并幫助主體完成認識升華的作用,它引領主體從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也就是說,通過體驗的綜合作用,使學生打破學習中機械孤立的學習狀態,突破知識之間“隔行如隔山”現象,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而不斷獲得新的認知結構與感受。換言之,舊有的知識與經驗在體驗中成功地實現了轉換。
  7.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體驗是相當個性化的心智活動,它總是與個體的自我意識、情感態度密切相關。在積極的體驗中,個體可以充分擺脫外界的束縛,不斷產生新的想象和新的聯想。也就是說,體驗可以幫助人養成創新的意識和創造的習慣。任何人,總是從方方面面、反反復復的體驗中成長、成熟起來的。沒有體驗,人就容易失去自我,沒有體驗,感知就不會深刻,沒有體驗就不會有自我的構建,沒有體驗就不會有創造的發生。
  8.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望 體驗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活動,在體驗中,人可以成為無所不能的超人;在體驗中,人可以獲得夢寐以求的成功。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就可以充分滿足每個學生的成功欲望。
    三、課堂教學虛擬體驗的實施途徑
  語文課堂教學實施虛擬體驗的途徑很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實驗中常用的也是比較成功的八大方法。
  1.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教師的語言必須要生動形象,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教師的語言還要有節奏感,根據教學的需要造成一種高低快慢、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相結合的情境。因為教師的這種藝術化的語言,才能為學生營造一種特定的心理氛圍,把學生帶入一種虛實相生,如幻似真的藝術境界,從而達到一種準體驗。總之,通過教師語言的渲染,來引起學生的心理體驗,是一種典型的課堂虛擬體驗,也是最便捷、最節省的方法,其效果也較為明顯。但要實施這種教學體驗的前提是教師應具有相當的語言設計與表達能力。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語言訓練,拓展自己的視野,能夠隨課堂教學的進程,隨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
  2.通過背景音樂的烘托渲染,使學生獲得如臨其境的氛圍體驗 音樂具有很大的情緒色彩,不同旋律的音樂通過不同樂器的演奏,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從而使聽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形成或深或淺的情感體驗。音樂的作用引起越來越多的教學工作者的重視。除了音樂教學外,其他各科教師特別是文科教師都在嘗試將音樂引入課堂教學,通過音樂渲染氛圍,形成一種特定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中,理解知識,接受知識,產生聯想,強化記憶。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更為普遍,也更實用,這主要因為:語文教學以形象見長,它應當通過一切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語文學科的文本語言特別是詩歌語言本身具有強烈的音樂性;在部編教材中有很多關于音樂的文章,因此,在教學中穿插音樂應當成為每個語文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
  3.通過圖片,特別是師生動手繪畫(圖),使學生慢慢地沉浸于文本的意境中,從而品味體驗文本的主旨,甚至文本的每一個細節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繪畫(圖)的手法,并不要求學生做到惟妙惟肖,一些復雜的圖形如人物肖像等,甚至可以用抽象的線條、幾何圖形來替代。此外,課上要求學生畫畫線路圖(如文天祥北行與南逃路線)、繪繪地貌地形(如雁蕩山的地貌地形)或者標一下方位(如威尼斯各種建筑的方位),都是一種良好的課堂體驗。
  4.通過讓學生動手表演,使學生在一種類實踐中,產生一種新奇的刺激,從而獲得切身的體驗 教育專家指出:“人的活動是社會及其全部價值存在與發展的本源,是人的生命以及作為個性的發展與形成的源泉。教育學離開了活動問題就不可能解決任何一項教育、教學、發展的任務。”動手表演,其實是一種將舞臺表演藝術移植到課堂教學中,通過組織課堂表演,把學生帶進課文意境,以保持學生課堂學習的激情,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其強烈的表達愿望,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與理解,調動其藝術想象力的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方法。這種教學活動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完全符合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想象豐富、自我表現欲強、在活動中感受理解等特點,使學生學得緊張而又輕松,主動而又有成效。
  5.利用偶發事件,把學生引入到一種生活情境中,從而化解偶發事件中的消極面,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體驗中 這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課堂就像一個小世界,每一天每節課都免不了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突發性事件,這往往會使一些教師失態,或勃然大怒,破口大罵;或停止教學,忙于維持紀律;或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但對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來說,他能敏銳地發現偶發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通過巧妙的處理,化被動為主動,使一些看來與教學過程毫無關聯的成分,有機地組織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使學生或會心一笑,或有所感悟,或產生聯想,或得到知識。總之,學生通過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教學機智,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6.利用師生對話,構建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在一種類似拉家常的環境里,體驗到生活的真理 我們知道,目前世界上各電視臺的談話節目特別盛行,這是因為談話類節目縮短了觀眾與主持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使觀眾參與其間,獲得最真切的體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類似于主持人,如果搞一言堂。學生很快就會厭倦,反之,如果引導學生加入到“主持人”的話題中來,就會大大加強課堂的交互性,使學生在與教師的對話中,獲得成人感和成功感。
  7.通過師生講故事,使學生融入故事所規定的情境中,跟隨著故事中的人物遭遇和事件的發展或喜或悲,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故事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通俗性、情節性、情感性和哲理性。人人都愛聽故事,對青少年來說尤其如此。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適當時機,講一個與文本具有密切關系的故事,就可以把學生導入到某種特定的情境中,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且故事的豐富的資源,可以保證教師能夠快速創建各種各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豐富的體驗。此外,故事與文本之間的聯系。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本,更加深刻地挖掘出文本所蘊含的意蘊,包括人生的真諦、人品精華、人情意蘊、人世滄桑等等。
  8.通過多媒體的綜合效應,充分營造出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達到身心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和諧統一 多媒體能展示仿真的環境,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視、聽覺功能,從而更有效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多媒體具有將字、聲、畫、光、色等完美地結合起來的優勢,能有效地渲染課堂氣氛,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我們前面所述的各種途徑,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得到最佳的表現。
  總之,在體驗的課堂里,不但具有人性化的課程計劃,也富有創新的教學方法,更擁有開放式的空間形態;它體現的是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反映的是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達成的是人格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月刊·中學版杭州G31中學語文教與學蔡偉20032003 作者:教學月刊·中學版杭州G31中學語文教與學蔡偉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49:37

[新一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之管見

[舊一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