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又安排我開始了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面對著講臺下的50多個孩子,我特別想從一個語文老師的角度給他們的成長一點有用的幫助。我選擇了作文,做為引領這群13歲孩子步入人生和文學的一條路徑。我想通過三年規劃性綜合訓練燃起孩子語文學習的興趣,點悟其思想和生命的靈性。我想,這也是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這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不管他們將來做什么事。
第一學年:走近寫作
1.導(1)寫日記:上第一節語文課時,我把50多本嶄新的漂亮硬殼本逐一發給了孩子們,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每個人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要把自己最想寫的東西寫在本子上。若寫不出,也可抄自己看過的最喜歡的文章片段,并談談自己喜歡的原由。
之所以選擇寫日記這個方式是因為考慮到寫作訓練需要的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氛圍。成人對孩子的教育首選“潤物細無聲”的方法,以求達到水到渠成之效。初一,是孩子們稚嫩人生揚帆的碼頭,從這時開始,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生活眼光、生活態度、生活領悟及審美能力,他們特別渴望將自己的體驗與人傾訴、交流。身為獨生子女,在這個以喧囂紛紜的社會里,孩子們正值青春的迷惘期,大多是孤獨無奈且急需傾訴宣泄的。因此,哪一位老師把日記本送給了學生,這位老師就成為了他們知心的朋友。而當這種心與心之間的表達、交流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是“走近寫作”的第一步。
(2)臨摹字帖:開學前一周,我到書市為孩子們選了兩本鋼筆字帖。一本是《唐詩楷書練習》,一本是《宋詞楷書練習》。計劃分上下兩學期用,每星期的二四六作為作業寫一頁,負担不重。
有這么一句話“字如其人”,說的是從字可以揣測人的品格和底蘊。而這恰恰是寫作的精神骨架,學語文的人還真得練練字。經常練練,心凝氣頂,還會在不知不覺中積淀下不少文學素養。字練下來往往有一箭雙雕的功效。
2.染 用名著、名刊感染學生,使之成為學生們的精神糧食。寒暑假時間長,我鼓勵學生去圖書館辦證,鉆進中外古今名著的海洋里暢游,做讀書筆記。平時學業緊張些,我就帶學生走進《讀者》和《文摘周報》中去徜徉。這是兩份既有余味又長見識的報刊,我自己就非常喜歡。常常我會被一些文章觸動心扉,不能自已地在早讀、課堂甚至班會課朗讀給學生聽,跟他們一起交流彼此的感受。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感到書籍中的佳作更是人心靈的補血劑。當我領著學生們沉迷于一篇又一篇令人怦然心跳的好作品時,我看見孩子們眼神逐日變得清澈、深情和睿智。書籍讓孩子們心靈豐盈。逐漸,他們的作文中開始跳躍出使人心悅的音符,不僅逐漸寫得出作文,而且還寫得出好作文。
3.評 對學生的每一次日記、每一次作文,我一定講評,而且及時講評。我把品評的標準和學生一起制訂出來后,順勢引導他們摸索出一些寫作的思維和技法。常常趁學生們興趣盎然之時,把一些課外佳作朗讀給他們聽。情到深處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效。在我的印象當中,語文教學的高潮往往在這時出現。這個時刻對老師、學生都是一種心靈碰撞的享受。此時,師生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熱愛作文課。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作為一個一線老師,我體會到:好作文也是表揚出來的!在品析作文的課堂上,那些得到評析的小作者和參與評析的小評者,都會日漸喜歡上寫作,鉆研上寫作。熱愛真是生命中最大的動力。在“感染訓練”中,我讓學生走近了寫作,也激發了心靈,為第二學年的學習寫作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第二學年:學習寫作
1.借 借,即借鑒課內外文學作品的創作手法用到自己的寫作練筆中去。每一個愛寫作的人都是從愛閱讀開始的,從作品中得到對生活和生命的領悟會產生交流、抒發的愿望。于是他們就會下意識地模仿自己喜歡的寫作風格,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上來。我引導學生在閱讀完自己喜歡的作品后,要在讀書筆記上歸納別人成功的寫作技法,以備后用。
我特別提醒學生:教改后的中考雖不直接考課內作品,但我們卻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即放棄或敷衍對課文的學習,一頭鉆進題海中去求分數上的立竿見影,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我們的課文是在歲月的大浪淘沙后提煉出來的精品,有著循序漸進的訓練思維和目標在其中。它是培養學生語文乃至人格的重要養分。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從課文中挖掘作品的精髓。所以我在講課文時經常對學生說:課文是我們寫作的重要示范,應學會就地取材,從中學習作者的創作技能。這樣,也能有效防止學生沉迷到課外小說中,畸形地欣賞甚至盲目模仿,難以形成扎實的文學基礎。
2.創 興趣是種子,方法是肥料。經過以上幾個環節,我開始讓學生“下海”:不僅寫日記,而且增加每周一次的堂上限速寫作。限速寫作課放在周五語文連堂課第二節(第一節是“佳作欣賞”)。作文時間1小時,當場審題,當場完成。這種做法,一是不讓學生養成拖拉、抄襲的習慣;二是能夠集中精力投入到寫作的情境中快速作文,為今后的應試作文做好演習。
寫作是一個耕耘的階段,教師一定要熱情地鼓勵,放飛學生的靈性,讓他們的真情實感、奇思妙想得以展示。我覺得這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每周的這節課,我都以一種深情來召喚孩子們寫作,燃起他們寫作的熱情。面對學生完成作文的不同層次的結果,我的理念是:只要他們在寫作中認真投入就是成功,他們現在還是學生不是作家。都說天道酬勤,我愛用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鼓舞學生們投入到寫作的勞作中去。
3.賞 賞析,這是教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保持寫作熱情、品嘗寫作快樂的一個重要環節。從第二學年開始,每周五語文連堂課的第一節,被命名為“佳作欣賞”課。事先,我把一周來有特色的代表作品(包括日記、上周五第二節的快速作文)匯集起來,讓這些作者自己上講臺朗讀后,由其他同學欣賞、評析、討論,最后我才和他們一起歸納這些文章寫作上的得失。應該說每一周的“佳作欣賞”課是我和學生們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都渴望每周的這一刻。有時因為學校一些活動沖掉了這一課,我便在孩子當天的日記中看到類似的話語:“今天,等待了一周的‘佳作欣賞’課因故被沖掉,心中頗為失落……”我每周安排這么一節課,既讓孩子們交流了作文技能,又展示了真誠的自我,還交換了彼此對生活的看法。“賞”促進了他們對寫作的熱愛、對語文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而心中有愛的孩子,筆下才會有愛,而有愛的文章就有了靈性。寫作訓練到了這個境地,就可以拾級“更上一層樓”了。
第三學年:展示寫作
1.磨 第三學年學生們雖面臨著緊張的中考,但我并沒有放棄或減少作文。緊張壓抑甚至多愁善感的初三氛圍,我反而覺得是對學生精神、心志的磨練,而這種磨練恰恰給他們寫作帶來素材上的充盈和情感上的沖動,此時寫作更成了學習和生活的必需。因此我堅持著初一、初二的寫作訓練方式:練字、寫日記、每周快速作文、佳作欣賞、月考作文等等,另外還增設了一個新講臺:讓學生們按學號每一節課上臺用3分鐘時間講述自己寫下的近期感觸。這樣既調節了孩子們的應考情緒,又磨練了他們的口頭及筆頭作文能力。
俗話云“要想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寫作訓練是一項積累性的活兒。要讓愿寫作、愛寫作的孩子們寫作技能嫻熟、文筆從容、風格鮮明,還需要從訓練角度、訓練頻率上進行更深的打琢,這樣才能有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我深知:做文如做人。寫作只有經歷“聞雞起舞”、“懸梁刺股”似的磨礪才會有“庖丁解牛”的從容之舉。實踐證明文學在初三這個特殊的時期使孩子們更睿智和堅毅,他們的作品從內容、風格、主題、手法上都日趨有型、豁達灑脫。
2.展 我認為孩子在學習中如果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那么他的熱愛就如縱然有種子卻沒有土壤一般。所以訓練學生寫作要注意時時給他們展示的平臺。在第三學年我嘗試著給學生們更多的展示機會,比如:成立了班級的“朝花文學社”、學習編寫自己的“作文冊”、給報紙刊物投稿、參加網上作文大賽等等。春華秋實,面對成功,學生們喜不自禁,他們在日記里寫下:“寫作讓我們成長起來!”
在這個平臺上,我扮演的只是一個陪伴的角色。孩子們像初飛的雛鳥,沉浸在一種叫“成長”的興奮和喜悅里。此時,教師的作用在于“授之以漁”,教師的享受在于看著學生成長自己也得以成長,這就是教育獨特的收獲。在這樣的平臺上會營造出一種樂學的氣氛,使學生意識到自我的價值并力求實現的快樂。在這種氛圍中我索性讓學生們瀟灑走一回。我也悟出這么一個道理:展示是人不斷進步的動力。
有了三年來的“層層鋪墊”,放手讓學生走向中考——人生此時最迫近的舞臺,可謂“三年磨一硯,筆墨香自現”。
3.煉 應試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提升,是讓外界發現自己、了解自己、挑選自己的一種挑戰。而在中考這個戰場上,作文考核占了很重的分量,它可以為考生的脫穎而出助一臂之力。由于中考作文是面對同一題材的群體應試,所以作為送學子趕考的老師,我覺得要特別注意在最后階段對作文進行點撥,如:題目亮麗化、文體單純化、立意鮮明化、細節生動化、題材靈活化、首尾圓臺化、詳略得當化、卷面整潔化等等。這些訓練,好似把三年的十八般武藝從頭到尾耍一遍,會有“臨陣磨槍,越磨越光”的效果。學生這樣走上考場,自然會胸有成竹。
三年,一個輪回;三年,一次業務的歷練,一遭生命的探索。我走得自信,也走得有些猶豫。在這里,寫出來,是錄下一段生命的歷程。更是希求同行們的熱情的點撥。
基礎教育研究南寧25~27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張蕾20072007
張蕾,柳州市十五中學。廣西 柳州 545001
作者:基礎教育研究南寧25~27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張蕾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