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B-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 —8862(2000)04—0010—03
主題一:哲學該關注那些問題
在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哲學最應該做的工作是什么?”對于我們提供的選項,其中有80個同學選擇了“將智慧運用于生活各個領域”;62個同學選擇的是“認識人自身的存在”;17個同學選擇的是“揭示思想運動的內在邏輯”;15個同學選擇的是“反思人們概念框架中最基本的觀念”;6 個同學選擇的是“哲學就是關于思維形式規律的科學”;有3 位同學選擇的是“追問世界的本質和本原”。第二個問題是“你希望哲學能夠幫人解決哪些問題(可選多項)?”對于我們提供的選項,有131 位同學選擇的是“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行動”; 120 位同學的選擇的是“追求智慧的生活境界”;106位同學選擇的是“明確人生的目的與意義”;72 位同學選擇的是“提供一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71位同學選擇的是“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與技巧”。第三個問題是“你對哲學功能的基本看法是什么”(可選多項)?”112位同學的選擇是“哲學本該是有用的, 但實際上確有許多無用的哲學”;另有106 位同學選擇的是“人人都需要哲學思考”;有33人選擇了“哲學只是少數人(哲學家)的精神操練”; 有9位同學相信“哲學于現實生活是無用的”。
這個主題其實就是哲學的本性問題,對于哲學該關注的問題的認識,其實就決定了他們對于哲學所應該具有的本性的認識。我們熟悉的哲學定義是這樣的: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人們關于整個世界(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體系;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雖然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實質是一致的。而同學們所理解的或者他們所希望的哲學則似乎集中于人生和生活領域,希望是通過哲學來“追求智慧的人生”,而并不愿意“追問世界的本質和本原。”
主題二:哲學的社會影響
對比20年前,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有149 位同學認為降低了,另有11位同學認為沒什么變化,只有8位同學認為提高了。 對于哲學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有127人認為是縮小了,有27人認為沒有什么變化,只有12人認為有所提高。對于哲學研究的水準,有82位同學認為是提高了,不過也有48位同學認為研究水準降低了,另有48人認為研究水準沒什么變化。令人感興趣的是對于研究者的素質,相比較于20年之前,有67人認為是降低了,有66人認為是提高了,另有33人認為沒什么變化。
對于哲學在社會上的影響的下降,這大概是有目共睹的,另的調查也已經指出了這一點,因此哲學研究的成果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自然就會下降。不過后兩項的結果似乎有點矛盾,雖然有更多的人認為哲學研究的水準提高了,但同時更多的人卻認為研究者的素質下降了,難道是說更低水準的人創造了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都覺得目前哲學工作者的人數過多,但調查中有81人認為哲學工作者的人數太少了,有49人認為不多不少,只有47人認為人數太多了。
雖然被調查的學生多數認為哲學工作者人數太少,但多數自己并無意加入研究者的行列。在被調查者中有130 人進入哲學系學習是被分配的,而只有35人是自愿的。有124人畢業后不愿意繼續從事哲學研究,只有39人愿意繼續從事哲學研究。
《中國青年報》1999年1月23 日的一篇報道說:今年碩士生報考和招生人數均創歷史最高,但是哲學是最冷門的專業,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比例不足1∶1。據有關人士的介紹,往往是成績較差的學生被安排進哲學系學習,而許多學生在進入哲學系之后往往不安心學習,忙于修第二專業,以便為畢業后找工作作準備。許多人報考研究生的原因是因為暫時找不到工作,而勉強上的。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面,即許多哲學工作者是非自愿的,這對于哲學的發展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而長久未能出現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反過來又會影響哲學的社會影響,最終使哲學走向死亡。但愿這只是“盛世危言”。
主題三:20世紀中國哲學的過去和現在
在這個主題下,設計了下述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20世紀中國哲學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是什么?”對此,71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傳入中國并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62人選擇了“各種思潮大量輸入中國”,37人選擇了“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有5人選擇了中國傳統哲學退出意識形態領域,另有4人作出了各自的說法。
第二個問題是“1978年開展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20世紀中國哲學界的重大意義?”33人選擇了“起到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有14人選擇了“理論上有重大突破”,有3 人提供了自己的認識。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評價以‘蘇聯模式’為藍本的傳統哲學原理教科書體系?”有121 人選擇了“對于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某些具體觀點有貢獻,但整體上卻未能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所實現的變革”,有24人選擇了“沒有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應該徹底改造”,16人選擇了“基本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但需要進一步完善”,另有8人自己提供了答案。
第四個問題是“你認為,哲學原理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有84人選擇了“嚴重脫離生活實踐和時代發展,使智慧的哲學變成僵死的教條”,13人選擇了“過分意識形態化,變成政治的工具和政策的注解”;嚴重脫離哲學的歷史,喜發蹈空之論。對于哲學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有127人認為是縮小了,有27人認為沒有什么變化,只有12 人認為“嚴重脫離哲學的歷史傳統,喜發空泛的議論”,另有6 人提出了自己的說法。
第五個問題是“如果你認為哲學研究陷入了困境,其原因是什么(可選多項)?”有113人選擇了“與政治聯系太密切”,有77 人選擇了“社會不需要”,有66人選擇了“領導不重視”,63人選擇了“研究者素質低”,60人選擇了“經費不足”,另有40人認為原因復雜。
第六個問題是“在下列哲學家、思想家中,你有所了解的,或比較推崇的是哪10位?”學生們的選擇依次是朱光潛(112人)、 王國維(98人)、馮友蘭(97人)、梁漱溟(84人)、梁啟超(78人)、李達(78人)、金岳霖(77人)、蔡元培(74人)、張岱年(71人)、熊十力(66人)。
第七個問題是選出本世紀中國人寫的5本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學生的選擇依次為《中國哲學史》(馮友蘭)(116人)、 《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107人)、《中國思想史論》(李澤厚)(85人)、 《實踐論》(毛澤東)(70人)、《矛盾論》(毛澤東)(67人)。
主題四:中國哲學的未來
這個主題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請估計一下中國哲學在21世紀的前景(可選多項)?”有102 人選擇了“哲學的意識形態化將更加淡化”,100人選擇了“哲學將進一步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 76人選擇了“哲學真正指導現實的功能將加強”,75人選擇了“人們將越來越認識到哲學的重要”,57人認為“哲學自身將不會有大的進展與突破”,43人選擇了“中國哲學在整體上可望達到與世界哲學對話的水平”,另有10人選擇了“在科學技術與商業統治的時代,哲學只會越來越沒有。 ”第二個問題是“你認為中國哲學的發展方向應走哪條路? ”85人選擇了“走中西馬結合的道路”,42人選擇了“吸收西方哲學的方法”,27人選擇了“新儒家模式”,13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哲學動態京10~12B1哲學原理本刊記者20002000 作者:哲學動態京10~12B1哲學原理本刊記者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