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學素質結構是復雜的、多項的,每一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人文精神的修養。調查表明,現階段語文教師人文素質極其匱乏,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綜合起來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人的本質認識的偏頗
目前的狀況是,語文教師更重視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如何才能使知識體系更完整,而忽視了學生這個接受知識的主體,沒有真正明白為什么要將這些書本的抑或生活中的知識、經驗傳給他們,也沒有明確我們究竟要將這些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其根源就是沒有真正認清人的本質。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認識人的本質。一是作為自然存在物的客觀實體的人,二是作為社會構建者的社會的人。只有認識了自然的人與社會的人這雙重的人的本質,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教學對象,才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而現階段語文教師多沒有清晰地認識到人的本質。
1.忽略人的自然性。將人作為一種無生命、無情感的機器對待,經常注意不到人的永恒的本真的東西,當然,也不知道我們要順應人的本質,把人培養成為有血有肉、知愛知恨、情理健全的本真的人。“當代文學發展到新時期所突出的人,則是更多強調個性化的人,實實在在的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是卸卻各種面具與清除了各種標簽的人”。語文教師應盡早地認識到這一本質,以糾正語文教學的錯誤傾向。
2.忽略人的社會性。表現在教學上則是只重書本,只重知識點,將學校與社會、學生與其將來的生存環境完全隔離開來,關起門來教書,閉上眼睛說教,不管是淺易的文詞還是深奧的公理定義,不管門外又有了什么日新月異的變化,也不管所教內容對學生是否有用,只顧照本講來。如果這樣,教師將成為誤人子弟的千古罪人。
教育是憑借科學文化知識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遞生產和生活經驗即傳播和繼承科學文化的必要手段,是一種文化存在形式。可見文化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作為教育的執行者的教師應成為直接的文化傳播者,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是文化的承載者,只有具備雄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夠承担起教育的使命。而現階段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貧乏的事實已嚴重阻礙了語文教育傳承文化目標的實現。
二、文化底蘊的匱乏
1.知識結構類型不合理。這已使教學如井底之蛙,只見一隅,如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新世紀的知識結構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寬而不深的橫式結構、深而不寬的縱式結構和既深且寬的T式結構。對于教師而言,則要求具備T式結構,既要有橫向知識,又要有縱向知識。但現實表明,現階段語文教師的文化知識面還很狹窄,凡是教學中涉及到了文學以外的或更加深入的內容,教者無論從主觀出發還是從客觀出發其結果都免不了“敬而遠之”“躲嫌避讓”,這無疑剝奪了學生接受文化的權利與機會。這樣的教師是不達標教師,是不被學生歡迎的教師。
2.民族文化欠缺。這使語文教學舍本求末,如無源之水,抱殘守缺;如墻頭蘆葦,頭重腳輕。世界文化璀璨輝煌,我們理應涉獵;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我們更應用心鉆研。身為炎黃子孫,我們首先應該視為珍寶的則是我們的民族文化。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挖掘漢語言文字的民族內涵、品味文學作品的民族精神的能力。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語文教師能達到這一要求。我們應該牢記,“語文教育的民族化,永遠是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應有之義”。
三、豐富情感的遺失
情感是人們由感受所引起的較為強烈的心理反映。也就是對外界環境、事物的一種肯定或否定的態度,如憤怒、喜悅、高興、愛慕、恐懼等。心理學和教育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還有消除疲勞、激活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情感的教學使學習的主體往往樂此不疲,并且思維敏捷,富有創造性。教育過程需要情感,豐富的情感是語文教師的生命。
我們審視一下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幾經改革,今天一個教學模式,明天一個教學方法,變來變去教學效果仍然不佳,這其中不乏教師情感遺失的因素。
1.愛心不足,師生形同陌路。現階段一部分教師缺乏對事業、對學生的一片熱誠與真誠,因而不能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沒有情感的教師等于自己給自己筑了一堵墻,一堵阻隔教師與學生成為知己的墻。因為愛心不足,致使師生形同陌路,有如天塹鴻溝橫隔其間,使得學生無法“親其師,信其道”,使得教學氣氛不夠和諧融洽,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2.情感平淡,教學呆板。教師自身情感平淡,無論是教句逗篇章還是教詩詞曲賦,都用同一張面孔、同一種腔調,只起到一個傳聲筒或一臺知識含量較豐富的學習電腦的作用。這樣,無論他知識有多淵博,挖掘有多深刻,都不會營造合理的教學氣氛。久而久之,會引發學生的厭惡情緒,也會導致學生情感平淡,缺少激情,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3.認識膚淺,難以移情。“教學中的‘移情’,即把作者蘊涵在課文佳作中的思想情感和自己從課文佳作中所激發出來的真情實感有效地‘移’給學生”。現階段,受教師自身知識水平的局限或者感情特征的影響,許多教師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不能深刻地領會作品的底蘊,當然教給學生的也就很膚淺了。另外,有些教師雖然對作品進行了挖掘,但其感情消極,不能以正確的思想觀點、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劉勰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師只有以這樣的激情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才不愧為教育探索哈爾濱347~353G31中學語文教與學杜立書20042004本文為奧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凱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對情侶分別時的情景,文中對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畫描寫尤為出色。讀者可在閱讀過程中細細品味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對待愛情與聚散的不同態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研究項目(02JAZJD880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濮嵐瀾張增元 河北沙河市實驗LOSS AND GAIN杜立書 黑龍江哈爾濱學院初等教育學院,150080 作者:教育探索哈爾濱347~353G31中學語文教與學杜立書20042004本文為奧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凱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對情侶分別時的情景,文中對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畫描寫尤為出色。讀者可在閱讀過程中細細品味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對待愛情與聚散的不同態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研究項目(02JAZJD880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濮嵐瀾
網載 2013-09-10 2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