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史的課程與教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提要 心理學史課程應該屬于心理學專業教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培養中應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歷史中自然地包含著重要的心理學意義,心理學的歷史是所有心理學發展的必然基礎。本文結合作者對于心理學史教學的經驗和體會,探討心理學史課程的發展與改革。
  關鍵詞 心理學史 理論心理學 核心課程
      *      *      *
  歷史的意義是深遠的,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如此。但是,在心理學學科中,歷史的意義尤為特殊,并且有著雙重的意義。首先,心理學的歷史是所有心理學的基礎,是心理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次,歷史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學,或者說在歷史中包含著一種心理學。對此,根據我自己對歷史的理解,以及我本人的教學體會,擬對心理學史的課程和教學,對心理學史課程的發展,提出以下的思考和建議。
      一、心理學史的課程地位
  對于心理學史的課程地位,不同的學者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就我自己的態度和理解而言,心理學史應該屬于心理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實際上,在國際心理學界,心理學史課程的這種地位,早已得到了較為充分的論證,并且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承認。美國心理學會曾經在1987 、1989和1991年,專門組織討論心理學的課程改革,其中引人關注的便是提出了心理學“核心課程”的觀念,并以此為中心來討論心理學的課程改革。
  當前心理學界之所以提出心理學的核心課程,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慮:心理學自身的發展,正面臨著一些重大的挑戰。在這些挑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心理學的發展傾向,我們的心理學是趨向一種統一的發展,還是正在趨向于分化與分散。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通過他本人所做的一個夢,來形容他對于心理學發展的担憂。他的夢境是這樣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心理學最終被分化了,或者說被肢解了,變得不再有心理學了。比如,認知心理學是當今心理學發展的一種主流,但是隨著發展,認知心理學最終被認知科學所取代,只有認知科學,心理學只是隸屬于其中的一個部分,于是就不再有獨立的認知心理學了。同樣,管理心理學被管理科學所取代,環境心理學被環境科學所取代,教育心理學被教育科學所取代;此外還有行為醫學、行為科學、工效科學,甚至人學、人生哲學和精神科學等等,都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與其相關的心理學的分支。于是,心理學最終被分化了,被肢解了,變得不再有心理學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或者說只是一個夢。但是,它卻是關于我們心理學發展的一個不祥的惡夢。那么,如何才能夠避免這一惡夢成為現實呢?如何才能夠保證或促進心理學有一種健康和充滿希望的發展呢?答案便在于要促進心理學的統一。那么如何才能夠促進心理學的統一或統一的發展呢?答案之一,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便在于要確立心理學的核心課程。
  就目前心理學的現狀來說,確實是相當分散,也表現出了很大程度的分化。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學的分支更加龐大,甚至是更加龐雜,各種各樣的心理學競相出現。于是,無形之中已經是給心理學的教學增加了一種新的情境,或者說是一種新的考驗。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應該教給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什么樣的心理學基礎課程呢?或者說,到底哪些課程屬于心理學的基礎課程呢?也就是說,哪些課程能夠成為心理學的核心課程呢?所謂的心理學核心課程,也即意味著,若是將這些課程作為基礎課程教給我們的心理學專業學生,就能夠保證為他們打下一種心理學專業的真正基礎。
  基于以上這些考慮,以及通過許多心理學家的專門研究和論證,“心理學史課程”已經被公認為屬于為數不多的心理學核心課程之一。這是心理學史課程應有的地位。實際上,在國際間許多國家的心理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心理學史一直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經典的波林《實驗心理學史》,也被普遍譽為“心理學的航標”。但是,不無遺憾的是,在國內,即尚無這種核心課程的意識和觀念,也并不重視心理學史的內涵,不重視心理學史教學的意義。在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心理學系中,竟然有的心理學系至今尚沒有開設心理學史課程。如果心理學史真的具有“心理學的航標”的意義,那么沒有航標,又怎樣能夠保證有一種正確的航程呢?所以,心理學史的課程與教學,不僅僅只是一種專業教學的問題,而且關系到了我們心理學的發展。對此,我希望能夠通過論述心理學史的課程內涵以及學習心理學史的意義,來促進國內心理學界對于心理學史和理論心理學的重視。
      二、心理學史的課程內涵
  在一般的理解中,似乎歷史就只是關于過去的事情,或者是近似于古董。但是實際上,歷史不僅僅是關于過去的事情,而且其中還包含著未來。此外,在我的理解中,心理學的歷史,正是心理學的精華所在。于是,在我的心理學史教學中,也就側重于將這種心理學的精華部分,介紹與傳達給學生。
    (一)心理學的東方傳統
  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期曾經說過,心理學有一簡短的歷史,但是有著長期的過去。實際上,心理學的過去也是心理學歷史的必然組成部分。幾位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史家,如布雷德和墨菲等,都曾表達過這樣一種信念,“心理學的第一個故鄉在中國”。因而,中國心理學、中國的心理學思想傳統,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心理學史(包容東方和西方的心理學)的重要內容。在我的教學范圍中,從人類學和考古學研究的資料,來分析中國神話與中國人的原始心靈,以及中國原始人對心理的認識和理解;從三部經典——《易經》、《黃帝內經》和《詩經》以及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論述,來體會中國文化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從一個“心”字入手,并以其為主要線索,來分析與理解儒、道、釋三家的心理學思想精華,并且在宋代理學和心學對儒、道、釋的融會貫通中,總結出中國文化心理學的主要框架。就我自己的教學體會而言,這樣的教學內容和課程內涵,應該具有以下的意義:
  首先,在我看來,中國文化本身是一種充滿了心理學意義的文化。因而,通過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可以加深對心理學的歷史與發展的理解。其次,正是由于中國文化是一種充滿了心理學意義的文化,因而,從心理學入手,以及通過心理學的分析,也可以加深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傳統的理解。再次,作為一個中國的心理學專業學生,無論如何都應該熟悉自己的文化,熟悉自己的文化歷史,這對于其理解心理學,理解中國人的心理學,或者是通過心理學來理解中國人,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價值。
    (二)西方心理學的淵源
  在對于西方心理學之西方文化傳統的介紹中,我所突出的是古希臘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傳統。而在這種思想傳統中,所注重的是蘇格拉底,他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位西方心理學家。在蘇格拉底的思想中,體現著西方神話中斯芬克斯的故事和精神,一種促使人類認識自身,以及鼓勵人類認識世界的精神。蘇格拉底身體力行,用其畢生的精力,以探求人類認識自身的知識為己任。盡管蘇格拉底像我們中國的孔子一樣,平生述而不作,但是通過他的學生,尤其是柏拉圖,我們可以重見其豐富的心理學思想境界。而柏拉圖,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同樣屬于西方心理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思想對于當代許多重要的心理學研究,如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研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以及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研究等等,都有著內在而實在的影響。柏拉圖也有一位出色的學生,那就是亞里士多德,他擁有西方科學始祖的地位,并且曾經出版過其心理學研究的專著——《論靈魂》,對于我們心理學的科學性發展,永遠都具有無限的啟迪。
  離開了古希臘,西方所進入的是黑暗的中世紀。但是即使是在那黑暗的中世紀,也有一盞照亮心理學航程的燈,那就是奧古斯丁及其心理學。奧古斯丁是西方第一位內省心理學家,其著名的《懺悔錄》,不但是宗教信仰的表白,而且也是深刻的自我心理分析。而這種自我心理分析和內省,不但是整個精神分析心理學的主要內容,而且即使是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威廉·馮特,也認為心理學的科學方法是在內省基礎上的實驗研究。結束中世紀的是西方的文藝復興,盡管文藝復興本身并不組成心理學的歷史內容,但是文藝復興的主題是對人和人性的發現,而在這種對人和人性的發現中,也在呼喚著心理學。更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文藝復興為近代心理學的誕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就西方社會發展的歷史而言,17與18世紀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近代的科學以及近代的哲學,都有了全新的創造,或者說是具有了全新的開端。而我們近代的心理學,也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得到了醞釀和孕育。西方近代心理學的發展,有著兩大直接的基礎:其一是17與18世紀的哲學,其二是這同一時期的實驗科學。在科學方面,我所注重的牛頓和伽利略所奠立的實驗科學基礎,以及他們及同時代科學家所一起造就的實驗科學氣氛。然后,是與實驗心理學研究直接相關的實驗科學家及其研究,其中包括以韋伯和費希納為代表的物理心理學家,以及以約翰內斯·繆勤和赫爾姆霍茲等為代表的生理心理學家。在哲學方面,笛卡爾、萊布尼茨、洛克和斯賓諾莎,都是我教學的重點。這主要是根據波林的總結,他說:“我這部歷史(《實驗心理學史》),把實驗心理學看作起源于笛卡爾、萊布尼茲和洛克的哲學,而在十九世紀初期的新的實驗生理學中得到發展。實驗心理學即由于這兩種運動的結合。”(《實驗心理學史·緒論》)而墨菲也曾做過近似的評論,他認為:“通過笛卡爾的交互作用,斯賓諾莎的一元論和萊布尼茲的平行論,十七世紀勾劃出三大心理學理論,支配著十八和十九世紀的思想。”(《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緒論》)這是我選擇教學重點的主要理由。但是,我自己之所以強調笛卡爾、萊布尼茨、洛克和斯賓諾莎對于心理學發展的意義,不但是因為他們的哲學思想對于當代的心理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出色的心理學家。他們四人的主要代表作,如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萊布尼茨的《人類理解新論》、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以及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實際上都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學著作,真的是直接影響與支配著18和19世紀以至我們當今20世紀的心理學思想和研究。
    (三)當代心理學的精華
  我自己這樣認為,凡是被寫入歷史的,都是人類的思想精華,都有其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因為我相信,在歷史中也存在著一種類似于達爾文所描述的“自然選擇”的過程。但是,作為心理學歷史的教學,以及作為心理學史課程的教師,也應該盡力體現歷史的精華所在,將這種精華及其意義傳授給學生。
  馮特是近代心理學的創立者,他以創立者所特有的氣質,充分吸取了相關學科研究的精華,促成了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因而,馮特不但開創了實驗心理學的傳統,而且將心理學作為統合其他相關學科的一種整體,或者說將心理學的相關學科也作為心理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當馮特利用其最后的20年來進行民族心理學研究的時候,馮特所賦予的這種心理學的意義,也就更為明顯和突出。
  實際上,或者嚴格地來說,我們當代的心理學有著三種獨創的傳統,除了馮特所創立的實驗心理學或意識心理學之外,還有威廉·詹姆斯所創立的美國適應心理學的傳統,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心理學體現,是美國本土心理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代行為主義心理學乃至認知心理學的基礎。同時,在馮特的創立之外,還有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無意識心理學的傳統,其中的潛意識觀念,是所有心理學理論中最精華的部分之一。
  我把精神分析的“潛意識”、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條件反射”,以及格式塔心理學的“格式塔”,不僅僅是作為三種心理學的概念,而且作為三大心理學的觀念、三種基本的心理觀。在這種意義上,它們不單單對于心理學的研究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于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與發展,乃至對于我們現實的生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不僅僅是其整個精神分析的基石,影響到了整個心理治療和健康心理學的發展,而且影響到了哲學、文化學和人類學,以及文學、藝術、繪畫和建筑等等相關學科和領域。行為主義的條件反射不僅僅是行為主義的基石,影響到了行為矯正、程序教學和許多種學習理論,而且同樣影響哲學、社會學、認知科學,以及當代的控制論等等學科和領域。格式塔心理學的格式塔,不僅僅是整個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石,影響到了感覺和知覺的心理學、團體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同樣,也影響到了當代的哲學、文化和藝術,并且直接影響到了當代的系統論和系統科學。
  當然,在精神分析的潛意識、行為主義的條件反射和格式塔心理學的格式塔之外,在我們心理學的歷史中,還有許多精華的成份,其中包括當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以及勒溫的心理場論、海德的歸因理論、費斯汀格的認知不協調理論等等。它們共同組成了我們心理學的歷史,共同形成了我們當代心理學的精華。
      三、學習心理學史的意義
  波林曾經說過:“心理學家只有學了心理學史,才算是功行完滿。”(《實驗心理學史·緒論》)在我的理解中,對于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心理學史是一種真正的基礎;而對于任何一種心理學的研究來說,對于任何一個真正的心理學家的發展來說,心理學史也都是一種真正的基礎。
  縱觀心理學的歷史,凡是對于心理學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心理學家,也即出色或杰出的心理學家,都無不熟悉或精通自己的歷史。在心理學史的教學中,我是以對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杰出的心理學家作為教學典范的,也作為影響學生學習心理學和從事心理學事業的一種目標。擁有了心理學的歷史的基礎,也就擁有了心理學發展的一個真正的起點。
  學習歷史可以培養學生一種基本的歷史態度和歷史意識,這是我所注重和強調的。歷史的態度和歷史的意識,應該表現為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歷史的態度和歷史的意識應該表現為對歷史的尊重,而尊重歷史也是尊重別人的勞動,同時也是尊重自己的勞動。對此我的體會是,別人已經有的,或者說歷史中已經存在的,就不要再去“發明”或“創造”。而實際上,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或者說重復歷史,也不能夠稱其為發明或創造。
  歷史的意識和歷史的態度,同時也表現為一種思考問題的深度,表現為能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在心理學史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要求是重在理解,通過對于歷史的學習和體驗,不僅僅獲取知識,而且能夠感受歷史的智慧。在我們中國,曾經將做學問的最高境界概括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而這其中也就包含了學習歷史的意義和價值。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一種思路,在心理學學科中,歷史的意義尤為特殊,并且有著雙重的意義。首先,心理學的歷史是所有心理學的基礎,是心理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次,歷史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學,或者說在歷史中包含著一種心理學。這正如著名的歷史學家柯林武德所說,“歷史告訴我們人已經做過什么,因此,也就告訴我們人是什么。”而唯有知道了人是什么,那么才能夠有一種完整的人的心理學。此外,在我的理解中,我們心理學的最根本的宗旨,也就是對于人自身的認識和理解。
  因而,在這種意義上,我自己把心理學理解為一種非常特殊的學科,或者說,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是十分特殊的。作為這種特殊的表現之一,是其理論的意義和價值。在當代心理學的分支分配中,心理學史往往是與理論心理學聯系在一起的。對于心理學的理論,實際上包括對待心理學的歷史,人們也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偏見。學生甚至包括教師,往往會認為歷史屬于“理論”,而理論是“務虛的”、是“空洞的”、是“不實際的”,尤其是在我們國內的心理學界,尤其是在目前“市場經濟”對學術研究的影響和沖擊之下。但是我不這樣認為,相反,我相信“好的理論最實際”,或者說“好的理論最實用”,庫爾特·勒溫的這句名言,也是我的一種共識和信念。而心理學的實踐與發展,也充分證實了勒溫的論斷。正如我們在前面分析當代心理學的精華時所提到的,像精神分析的潛意識理論、行為主義的條件反射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的格式塔理論、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需要層次和自我實現理論,以及庫爾特·勒溫本人的心理學場理論等等,它們都不但為心理學的理論發展,而且為心理學的實踐、為心理學的職業性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在另一種意義上,若是我們能夠對心理學的本質和宗旨,作一種認真的理解,那么心理學之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要增加人類對于自身,以及每個人對于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那么,若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就既要通過心理學的實踐,同樣也需要心理學的理論。或者說,心理學的理論本身,當然應該是一種好的心理學的理論,也就是心理學學科所發展的目標,所努力的方向。而作為我的教學,也希望學生能夠在這種心理學史課程中,打下一種實在的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心理學的歷史意識,能夠使人獲得一種統一和整合的意識。在這種歷史態度、歷史意識和理論的基礎上,或者說在一種心理學的歷史感的基礎上,能夠對當代形形色色的心理學作出一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正如墨菲所說,當代心理學的發展,“從行為主義或完形心理學到精神分析或性格的測量,無究無盡的試驗、測量、假設、教條,互不相關的事實以及體系嚴謹的理論使人眼花繚亂。……而所有這些川流不息、多種多樣的研究和議論都發源于一個豐富多采的歷史。”墨菲充滿信心地說:“在種種心理學學科中要找出統一性不論有多少困難,至少有一種統一是我們可以賴以確定方向和透視,進行鑒別和綜合的,而這就是歷史的穩定的統一。”(《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第15頁)每次讀到墨菲的這段評論,我都會油然獲得一種莫大的鼓舞,也總是希望能夠將這種鼓舞傳達給學習心理學史課程的學生。
  對于心理學來說,歷史中具有無限的蘊含,具有廣泛的意義,實際上也應該具有無限的啟迪。作為心理學專業的教師,我為自己擁有心理學史的知識,以及能夠承担這樣一門課程的教學而感到由衷的欣慰。但同時也希望國內的同行,包括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也都能夠重視心理學史所具有的這種意義,對其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作者: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心理學博士 責任編輯:林利藩)
      參考文獻
  1.波林:《實驗心理學史》,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2.墨菲:《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3.利黑:《心理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版。
  4.高覺敷:《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5.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6. 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 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7.申荷永:“關于心理學史的理論問題”,《心理科學》,1990年第3期。
  8.申荷永:《心理場論》,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9.申荷永:《心理教育》,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0.Fowler R.D. Psychology:The Core Discipline. AmericanPsychologist 1990.1.
  11. Fowler R.D.Train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forthe Twenty—First Century.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4.3.*
  * 本文1996年4月收到。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廣州111-116B4心理學申荷永19961996 作者: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廣州111-116B4心理學申荷永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1:27

[新一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不快樂的時候(中大班幼兒適用)

[舊一篇] 心理教育學的未來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