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被遺忘的女性美學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有人說,在當今社會,沒有比旗袍更為尷尬的服裝了。的確,提起旗袍,許多人只能淡然一笑,然后是無奈地搖頭。旗袍,這曾經被譽為國粹的民族服裝,曾經風靡一時的東方女性美學的典型代表,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被時代無言地遺忘了。如同一楨背景斑駁的黑白照片,只能應和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灘十里洋行的輕歌曼舞,留給今人一絲半點不成樣子的回憶。現實中那些已經異化成職業意義的制服旗袍,只能給這樣的回憶涂上一層更為慘淡的色彩。
  現代的年輕人,了解旗袍如同了解民國的歷史,大都是從影視作品或書本畫冊中得到或深或淺的一點感受。影視作品中,最為經典的要數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那部風格別具的《花樣年華》了,在燈光迷離的街頭,在飄蕩著爵士樂的咖啡館,張曼玉近乎本色的表演,把那一件件不同質地、不同款式的旗袍演繹得搖曳生姿,風情萬種,使得那些原本追求劇中那種若即若離的小資情調的時尚男女們,在心理補償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深深記住了作為故事年代載體和標識的旗袍。他們驚訝到,上世紀的都市小資生活中,竟然可以把旗袍穿出這樣的高貴和典雅,這樣的得體和婉約,比較起來,似乎遠遠好于現代聚會時那種袒胸露背的晚禮服,更適合東方女性嬌小苗條的身段。這種關注,雖還不至于讓她們第二天就旗袍加身,但至少在面對現實中旗袍出現的時候,會有一個內心中自覺不自覺的品味評判。在這個意義上,王家衛在宣揚小資情調的同時,倒是為現代女性做了一次面向大眾的不折不扣的旗袍啟蒙。
  其實,就像歷史上的其他東西一樣,旗袍決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一件服裝。它在充分展示東方女性柔美內斂的性情的同時,還映射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和文化,甚至是那個時代的國人心態。記得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在一戰和二戰間隙,身著旗袍,端著酒杯,操著熟練的英語,風姿綽約地在各國權貴的酒會上到處游轉的宋美齡,讓那些大鼻子的外國佬不禁發出驚訝,說中國的旗袍是世界上最性感的服裝。不僅如此,在那個烽煙四起卻英雄輩出的年代,那么多著名的女人都和旗袍有關,比如宋美齡、林徽因、阮玲玉、張愛玲等等,而那時的著名男人身邊也都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人,顧盼生輝,欲說還羞。如同那個年代的歷史注腳,從來沒有一種服裝,能夠像旗袍這樣如影隨形地見證中國的興衰榮辱。
  民國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特殊的階段,終結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使在專制統治下生活了那么久的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民國的男裝經常是長衫和西服混雜,充分體現了那個年代的特色,而女裝則直接繼承了清朝的旗袍,加進去現代元素,逐漸成形,直至成為一種經典。其實,旗袍的歷史是很長的,有人認為最遠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之后,旗袍伴隨著歷史,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逐漸演化成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的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流動的款型、瀟灑的畫意和高貴柔順的做工,完美無遐地契合了中國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成為中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
  鳳冠霞帔,母儀天下。如果說幾千年來,中國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把婦女的期望值定到這兒,那么最能把這種渴望與期盼表現出來的媒介就是服裝。霓裳羽衣也好,鳳冠霞帔也罷,除了對那種繁華尊貴的追求之外,無論如何也剪不掉女性那段渴望美麗,渴望美麗背后的閱己者的情結,旗袍的出現,或許就是應和了那一個階段社會的風氣和女性們的心情。
  當然,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存在,否則再美的服裝也只能是標本。旗袍也一樣,在欲說還羞的含蓄中,把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和足,構成了眾多柔順完美的曲線,這是世界上任何服裝都不能比肩的。西方的禮服、東方的和服也許能夠或夸張或含蓄地表現出一部分女性的優美,但也僅僅是一部分。
  在這個世界上,走得最快的往往是最美的東西。旗袍在經歷了長遠的發展,到民國達到美的極至以后,如同夜空中絢爛的煙花一樣,短暫的綻放以后便不可抑制地走向隕落。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過去,如今回頭守望,被冷落了三四十年的它,在開放的中國國土上已經顯得有些土氣或者落伍了。近些年來,時裝展示中重新出現了旗袍,霓虹與閃光的裝點下,T型臺上,風姿綽約猶勝當年,并被當作一種民族意味的代表,在重要的國際社交禮儀場合出現,張藝謀甚至把它帶到奧運會的閉幕式演出中,也許所有的推崇本身都沒有錯,但當目光漫過熒幕投向現實的時候,總會泛起一陣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式的悲涼與酸楚。
  作為那一個時代的特定標志,旗袍的繁華已經和百樂門的午夜笙歌一起煙消云散了。除了那種特定意義上的時裝展示,我們看到的是街頭宣傳和促銷小姐,酒店里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所、賓館餐廳里的服務員身上那種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卻粗制濫造的所謂旗袍,有人用一句“現在的旗袍上長滿了虱子”來形容他憤怒的心情,我不知道那些職業旗袍上有沒有虱子,反正我經常可以看到它們粗糙面料上磨起的小球球。
  曾經的女人們盛裝在旗袍里,如同花枝盛裝在花瓶了,那種相互映襯的美麗,在時空中演繹了一曲空前絕后的絕唱。正如以為學者所說的那樣,這個時代的女性服飾應當是磨白的牛仔褲、輕悄的超短裙、松身的休閑服、露火的網眼衫。但我總是固執地以為流行并不一定合適,正如那些西方女性肩寬體龐的身材穿不出旗袍原有的韻味一樣,中國的女性也很難適應牛仔那種對身體某部的過于夸張的表露。
  正如一切其他的東西一樣,自然才是最美的,堅守住民族特色才能真正站到國際的前臺,這方面正是我們這些年比不上日韓的地方,因為我們在拿來與舍棄中,總是喜歡走極端,文化、影視、服裝等等,莫不如此。
  真的希望,在一個月朗星稀、涼風習習的夜晚,憑窗而望的年輕女孩們都能做這樣的一個夢:華燈初上的街道,青春的你著一襲米色的絲綢旗袍,香風細細,婀娜搖曳,在都市的陌陌紅塵里,婉約到極點,含蓄到極至,卻在經意不經意間傾瀉著無比大膽的春光……
 
 


苦海聽濤 2011-02-22 20:29:31

[新一篇]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舊一篇] 致中國憤青公開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