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會心理學與素質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從本世紀70年代產生以來,一方面受到社會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等社會學科的影響,得到了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它的產生和發展又促進了上述學科的進步,為我們全方位研究教育問題,更好地認識教育規律,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擴大了新的視野與思路,提出了新的方法。
      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D·巴塔(Bar—Tal)在談到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時曾指出,它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自然狀態下,還未從母體學科中獨立出來、自發地研究教育的社會心理學;第二個階段是具有自覺的學科意識的、有系統理論的教育社會心理學。前階段是后階段的歷史準備,后階段是前階段的必然結果。
  一、教育社會心理學的準備階段。教育社會心理學的誕生,是與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共同作用分不開的。
  首先,教育作為社會的一部分,社會心理學必然要把它作為自己研究的一個領域,因為社會心理學把人的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揭示教育過程中對人的行為和態度的影響,把課堂中發生的社會行為(包括態度、動機、價值觀等)都用社會心理學給以解釋。社會心理學中有許多經典性的實驗與研究課題都是在學校里進行的。例如,1898年由推理普立特(Triplett)作的第一個證實團體影響的實驗,發現在簡單活動中,有許多兒童一起作比個別兒童單獨作要快得多;1939年勒溫(Kurt-lewin)在學校環境中進行的領導方式對團體行為影響的實驗等。
  其次,在社會心理學研究教育問題時,也得到了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學家的支持與參與,因為如果排除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社會心理因素,許多教育問題就無法解釋與解決。40年代以來,在以認知發展為研究目標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結果證明,兒童的認知發展始終是在社會情感和社會道德的影響下進行的。另外,大量的實踐也表明,現有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理論,尚無力完全解決學校中存在著的許多棘手問題,如學生厭學、偏見、教職工之間的沖突以及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這些都促使教育者向社會心理學求取解決辦法。所以,社會心理學介入教育領域,至少作出了兩個方面的貢獻:一是提供可以利用的研究成果和知識,對教育中的社會問題作出適當的解釋;二是提供新的方法論及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了研究教育問題的新的視角。
  二、教育社會心理學的形成階段。社會心理學對教育的介入,給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一批有志于教育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借鑒社會心理學的概念和方法原則,深入研究教育問題,促進了教育社會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學科意識的覺醒。教育社會心理學的學科意識是從S·普萊西的《教育心理學》(1933年)開始的。該書列出了有關青少年兒童的社會心理學專章,其主要內容包括家庭環境、教師、學校的社會氣氛、學校、社會規范、成人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等。
  當時由于桑代克(E·Thorndike)的行為主義教育處于教育心理學的中心位置,普萊西的理論未能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40年代后期,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才高漲起來。并一致認為,學校教育是培養民主意識的重要途徑,其中關鍵又是在課堂中,要保持一種真正的民主氣氛。在這樣的背景下,勒溫等人所進行的領導方式與社會氣氛的研究,又受到普遍重視。一時間,課堂團體動力學成了一個研究熱點。
  (二)學科的形成。50年代由于蘇聯人造衛星的上天,美國教育界將注意力轉向了課程的改革方面,使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一度又陷入了低谷。60年代中期,美國掀起了反貧困運動,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貧困本身與人們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有關,因為貧困的人往往缺乏教育。于是美國政府有關部門開始大力資助那些愿意認真研究社會環境變量對教育有影響的學者,因而吸引了不少教育心理學家從傳統的認知與學習領域研究轉到對教育社會變量研究領域上來。
  經過長期的發展,教育社會心理學在概念、理論和研究發展上逐步走向成熟。最先一本以社會心理學觀點寫成的教育學教科書是在1968年由巴克曼和賽科德合作撰寫的著作《教育學的社會心理學觀點》(Backman and Secord);之后,1969年出版的《社會心理學大全》上刊登了格特澤爾斯(Getzels)的文章《教育社會心理學》,正式提出了教育社會心理學這個學科名稱。在70年代,又連續出版了幾本有影響的教育社會心理學教科書(古斯舍,1970;約翰遜,1975;巴塔爾,1978)。巴塔爾等撰寫的教育社會心理學一書分為14章,涉及教育社會心理學的歷史、任務、方法,學校中的個體、教室團體、學校團體,學校與社區等七大方面的內容,是一部系統地闡述教育社會心理學的最有影響的學術專著。
  上述著作以及眾多的理論文章及研究報告,闡明了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范圍、原理和方法。至此,教育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具初型并有了初步發展。
      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
  一、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教育社會心理學是一門介于教育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之間的綜合邊緣學科,也可以說是這些學科的一個應用理論學科。教育社會心理學強調用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與基本原則來研究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學生的心理活動發生、發展與變化的規律,其實質就是研究教育領域內人與人相互作用條件下學生的心理。
  第一,從教育實踐現狀看。廣大教師取得教育的成功,決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而是注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適宜的社會心理氣氛。相反,教師教育的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師生關系緊張。前者為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個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后者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第二,從目前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看。研究的重點已從孤立地研究學生的認識規律,進一步擴展到研究學生與他人交往所建立的人際關系上來,進一步探討學生能力發展與個性形成等心理素質的提高。例如,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的“愉快教育”、“激勵教育”、“成功教育”、“非智力因素”和“‘四有’行為”以及“心理適應性”等項研究成果,都有力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三,從系統論的觀點看。整個社會是由家庭、學校、企業、機關等部分組成的,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其獨立性,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學校就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學校的培養目標、培養途徑都有政府行為,培養的合格人才要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社會的傳統、風俗和習慣影響著校風、班風和課堂氣氛;社會生活中發生的群眾性的社會心理現象,如從眾、謊言、流行、暗示、模仿和輿論等都會滲透到學校中去;學校團體組織層次多,關系復雜,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到他人的影響,都是社會行為。我們應當看到,學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組織中生活和學習的。只有根據這樣的情況提出教育思想與教育措施,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成長更有成效。所以,應該根據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教育學生,使社會心理學的觀點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全過程中去。
  二、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教育社會心理學致力于學校環境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它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學校中的個體心理。主要研究作為一種社會個體的學生的心理行為規律,例如他們的個性差異、態度、需要、動機等。
  2.學校中的團體心理。主要研究作為一種社會團體進行活動的學生集體的心理與行為規律,例如集體中的人際關系、信息溝通、團體規范、團體壓力、團體氣氛、團體凝聚力、團體沖突及團體形成過程中特有的心理現象和行為反應。
  3.學校組織領導心理。主要研究學校領導者的心理素質,選配最佳組織領導結構和心理效應,領導決策、組織發展與改革、職業指導等心理問題。
  4.社區心理。社區教育是在一定區域內進行的,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它包括一定區域內的所有教育,是各種教育因素的集合、協調與互動。學校是社區中的一個社會組織。成功的社區教育,可以使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一體化。它的結構、功能和目標隨時都在塑造著學生的心理與行為。
      教育社會心理學對素質教育的作用
  教育社會心理學從不同的層面對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與闡述。這一理論的應用,可以給我們目前的素質教育打開新的天地,并使素質教育更加深入與具體。
  一、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素質教育。強調素質教育,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教育社會心理學在這方面的主要作用有:
  1.對學生認知心理的作用。教育社會心理學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欲望,重視其學習動機、行為的激發,使學生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有利于解決“為什么學”,并有效地克服“厭學”、“恐學”等問題。
  2.對學生社會化的作用。教育社會心理學認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的過程,就是其社會化的過程。學校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在學校教育中,充分利用互動模式、師生關系以及領導方式等社會心理變量,可以改變學生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好地促進心理成熟、社會成熟、職業成熟,并可以大大提高學校素質教育的質量。
  3.對培養學生適應能力的作用。當前中小學生中經常出現“厭學”、“恐學”現象。教育社會心理學認為,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學生適應環境能力差,不能與新的學校環境、復雜的人際關系、團體的心理氣氛相適應并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應用兩種社會化理論:即直接社會化(直接受學校行為規范)和參與社會化(通過集體活動接受學校、班級行為規范),使學生在學校一方面學習社會規范(學校的規章制度、組織紀律等),另方面更多地參與集體活動,達到盡快適應集體環境、更好地與集體保持一致,為以后走上社會,更好地把握人生、適應職業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礎。
  4.對提高學生成就動機的作用。研究表明,一個學生成就動機的強弱,直接影響他的抱負水平的高低與學業成績的好壞。只有那些成就動機較強的學生,才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與較好的學習成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哪個國家和民族、無論是哪個單位或學校,高成就需要的人數越多,就會越興旺發達,反之,就會衰敗。運用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從少年兒童起就對他們進行高成就需要與動機的教育,這樣就可以為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基礎,從而確保未來的現代化建設事業高速蓬勃發展。
  二、有利于學生團體的素質教育。團體心理是普遍存在于各個團體成員頭腦中,反映團體社會關系的共同的心理狀態與行為規律。研究團體活動內部機制的理論稱為團體動力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個體成員的思想、觀點、理想、信念、興趣、愛好等,都是在團體影響下產生、形成和發展變化的。一個人如果離開了團體,他的心理與行為就會失去源泉與動力。在這方面教育社會心理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團體規范與團體壓力的作用。團體規范是指團體所確定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的思想與行為的標準。例如,國家的法律與法規;學校的規章制度、組織紀律等。這些團體規范可以使其成員的心理與行為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這就是團體壓力。正是由于這無形的團體壓力產生的從眾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意識、理想、信念、行為等。
  2.團體凝聚力的作用。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成員的吸引力和成員對團體的向心力。它可以通過團體成員對團體的忠誠、責任感、榮譽感和成員間的友誼、志趣、態度表現出來。研究成果表明,學習運用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不但可以加強團體內部的團結,而且有助于團體成員成就感增強、工作效率提高和使團體朝著正確方向健康地發展。
  3.對課堂氣氛的作用。課堂氣氛是個體與課堂中各種小團體(包括班內非正式小團體)之間在認識、情感、行為和道德規范等方面相互影響所形成的一種氣氛。教育社會心理學從社會化過程和心理動力系統兩個方面來研究學生班內團體的學習。其中社會化過程包括共同目標、組織形式、學生間相互影響;心理動力系統包括學習活動、社會影響力和交往等。在課堂中存在的這兩大方面、六種因素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三、有利于學校組織成員的素質教育。任何組織都要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對其成員充當的角色,即職、權、責進行明確的分配。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還要以各種制度、紀律、守則來協調人際關系,采取措施增強組織的凝聚力。這一切都會引起其成員心理上的變化。組織對其成員心理上的這種影響作用,教育社會心理學稱之為組織的心理功能。教育社會心理學強調,學校組織的心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強制功能。學校中各種規章制度、組織紀律、行為守則等對學生都有強制作用。學校組織的這種強制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上。通過貫徹各種規定,目的是限制有害于組織功能發揮的各種行為,通過引起成員心理上的中度焦慮,自覺地矯正自己的行為,以利于實現組織目標。當然這種強制性是要以思想疏導為前提,它與法律制裁有本質上的區別。
  2.激勵功能。教育社會心理學強調,組織目標必須反映成員的共同利益,這種利益又是與每位成員的個人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學校組織為了實現既定目標而采取某些強化措施,例如引進競爭機制、實行聘任制等,都可以激發教師的成就動機與工作積極性。
  3.規范作用。學校組織在影響師生思想情感、理想、信念、道德準則上是有它特殊的作用的。教育社會心理學指出,學生的良好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在學校組織嚴格規章制度的約束下和良好校風、校訓的影響和教育下形成的。
  4.社區教育的作用。社區教育是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不是封閉系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改革都會對學校教育產生強有力的影響,只有將學校納入社區領域,才能正確理解和解決學校教育中的各種復雜的社會心理問題。
  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緊密聯系。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都證明,只有重視社區教育,密切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提高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的素質,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國的社區教育組織新體制是在80年代中期創建的。它打破了學校教育的封閉性,使其面向社會,主動爭取家庭、社會的支持與配合,促進了教育社會化與社會教育化。這無論對于學校的素質教育,還是對社會環境的優化和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加強,都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師大學報:社科版28~32B4心理學趙恒泰/劉繼茹19991999本文介紹了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的產生與發展,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以及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對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社會心理學/教育情境/素質教育 作者:天津師大學報:社科版28~32B4心理學趙恒泰/劉繼茹19991999本文介紹了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的產生與發展,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以及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對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社會心理學/教育情境/素質教育

網載 2013-09-10 20:51:59

[新一篇] 教育社會學研究對象新論

[舊一篇] 教育科學版高中英語教材編寫思路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