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語言功能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個語文教師倘若能夠很好地駕馭語言,機趣橫生,活潑生動,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深思熟慮,有如清泉出澗,又如春風拂面,可以想象,這該怎樣攫住學生的心啊!相反,一個教師語言干癟無味,晦澀難懂,想來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誘發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師生情感共鳴的境界的。
  語言:“滋養”的功能
  美國傳播學家梅拉比提出一個公式:信息的表達=7%的語調+38%的聲音+55%的表情。可見在信息表達中情感占據著多大的比重。語言中注入情感,語言就具有了魅力。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他是直到學會了用十五種到二十種語調講出“走過來”這句話,學會了在面部體態聲音上表現出二十種不同的情調之后,才真正成為教育能手的。可見,要獲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必須尋求語言聲情并茂的最佳表達形式。語文教師必須講求聲、情、色、態等非語言系統的默契與配合,否則,師生的信息交流就變得不夠完全。具體地說,應該在語言的聲調,語言的情態,語言的感情、色彩上講求協調性。基調悲涼的,語調就要遲滯悲哀,語態就要沉穩凝重,感情就要悱惻動人,色彩就要灰暗無光;反之,基調是明快的,則宜選取暢快的語調,激越的語調、亢奮的情感,明亮的色彩。應根據文章的基調,選取得體的語調、語態、語言的感情色彩。
  語言的情態——動覺系統的符號,包括面部造型、手勢和全身體態的表情。人體各部分的動作反映著一個人的情緒,而教師的教學情緒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實踐證明,教師以高興、愉快的情緒教學比憂郁、低沉的情緒教學,其課堂效果要明顯好得多。原因是情緒這種非語言因素有著感染的作用。教師積極的情緒,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動力。所以,贊可夫說,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操作中,就應當直接依靠以至利用情緒體驗以便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巧。這就證明教師把握語態這個信息交流的間接手段就可以直接提高語言的有效度。
  語言的聲調、色彩——根據熔鑄在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因素選取最能夠表達這些情感的音強、音速、音色等副語言因素。教師的語言太高,學生聽了就會感到很吃力,就有一種壓抑感和窒息感;語音太低,學生又會昏昏欲睡。音速太慢,會抑制學生的興奮點;音速太快,學生接受不了教師發出的信息。只有課堂語言具有了頓挫美,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的教師聲音清亮、甜美,如“小橋流水”,淙淙流進學生的耳朵,流過學生的心田,學生就在一種輕快的語言情境中,愜意地汲取知識的養分。有的教師語言風格豪邁奔放,激情如大海奔騰,語勢如駿馬馳騁,學生就在老師的情感因素作用下流連于知識的宮殿。反之,教師如果不注意課堂語言的聲、情、色、態,學生聽久了平板呆滯的語調,沒有感情色彩的語態,只能使學生感官麻木,興奮不起來。久而久之,思維僵化,抑制了學生的智力發展。課堂上,學生的神經末梢是非常敏感的,教師語言的聲、情、色、調,都會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甚至于調皮的學生課后還模擬教師的那一聲、一調、一態。
  知識的信息通過語言輸出,學生主要依靠聽覺(也可轉化為視覺)接受,這就決定教師的語言要通俗、質樸。一忌佶屈聱牙,故作高深;二忌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三忌貧嘴惡舌,油腔滑調;四忌冗長蕪雜,拖泥帶水;五忌之乎者也,半文半白。教師的語言要從學生的可接受性方面考慮,落盡豪華;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文風這方面講,教師的語言也應該求質實,求真淳,學生的那種說假話、空話、大話、套話的不良文風,一定程度上受著教師說話的影響。我以為質實的語言風格是語文老師所應該提倡的。有人說,語文教師就應該追求點文采。固然,華美的文辭是好的,但也要從表達內容的實際需要出發,恰到好處地加以運用。我們反對的是那些不顧學生需要,不顧內容的差異,出口盡是些“珠光寶氣”的語言。有人懷疑課堂語言力求質實,則“虎豹無文,醇同犬羊”。其實,質實本身并不排斥語言的幽默感,生動性。那種盡用大眾化的敘述,不講求表達方式,不注意詞語選用,淡如白水,味如嚼蠟,學生是不會歡迎的。
  《學記》里面說:“能博喻始可為人師。”一個教師要能作廣博的比喻,他才能夠作老師。這句話既對教師的知識方面提出了要求,也對教師的語言方面提出了要求。知識廣博了,才有可能加強知識內部的橫向聯系,才有可能形成廣闊的聯想思維,才有可能巧譬連喻。現代發現法教學告訴我們,修辭學上的譬喻、諷喻,邏輯學上的類比推理,可以把學生的思維拓展到與正在尋求的事物相類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與之相接近的事物方面去,可以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發展學生的多維型思維。因此,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能博喻”,就能夠點燃學生心靈智慧的火花。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水欲流而道有阻”的狀態時,博喻可助學生去其阻而暢水流。鄒忌運用類比和比喻,成功地勸諫了齊威王多多聽取批評意見。戰國時代的韓非、荀子等諸子百家無不是“能博喻”的高手。一個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識和修養,做到“能博喻”。
  京劇演員說:三年練得好一雙腿,練不好一張嘴。讓我們的語文老師打好扎實的基本功,用語言的磁石去“磁化”學生吧!
  語言:“審美”的功能
  中國古代《學記》中對教學語言的藝術標準是:“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教師的語言,它能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到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更影響到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不是燈,卻能點亮心靈;不是鑰匙,卻能開發情緒記憶,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
  我們知道,教學語言,本色是它的基調,情感是它的色素,智慧是它的底蘊。課堂的氛圍,教師的身份,傳播的內容,受眾的特點,尤其是高期望值的教學效果,無不從各個側面,五指齊力地制約著規范著教學語言的基本屬性。因為教學語言,歸根結蒂,它負載著的是穿越時空的人類思想和文化,是知識,是科學,是智慧,是性格,是個性,是意志,是氣質。
  它敘述著,說明著,闡揚著,辨析著,辯駁著,界定著,喻說著,正說反說,解剖分說,簡單截說,剝筍層說,抽繭緒說……遠譬近喻,聯類無窮;擬聲摹態,動情傳神。
  造詣精深的教學語言,出口成章,脫口即秀,一如己出,全仗著爛熟于心,運用之妙。知識是他血液的血液,原理是他脈搏的脈搏,智性是他頭腦的頭腦,文化是他血肉的血肉,傳統是他筋骨的筋骨。“出其錦心揚為銹口”,“根情苗言”,“繃中而彪外”,每每臻于“氣盛言宜”、“弘韻致遠”之境界。而自然、和諧、流暢、翔實而又清通,素樸而又親切,機敏而又幽默,應是這等圓熟、圓融境界的顯著標識。聽者如坐春風,聽后春風化雨;即時印象既深,課后耳熟能詳,有時真是終身難忘,以至于多少年輪已轉,回思起來,仍然“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教學語言遭遇的最大挑戰,是傳授內容繁復艱深與受眾感悟猜解能力反差過大的關口,處于依違兩難的教師,最簡易最便捷的答案,只能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雍容和明智。這需要誠實和勇氣。短兵相接處,教師的知識和學養,反思和思辨能力,隨機應變即興發揮的悟性,都經受著考驗。或抓住要害,鞭辟入里;或分散難點,各個擊破;或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或遠譬近喻,化難為易;或旁征博引,比中悟理,理屈詞窮的尷尬懸在這里,撥云見日的風采也正在這里。教學的機智與語言的婉曲,將從某一個側面,檢測著教學效應的高低。
  最難以積淀成熟的是教學語言的風格化,藉以形成“這一個”的風格,進而幽幽悠悠地逸入某種言語格調的“化境”。或春雨瀟瀟、弱柳扶風、隨風潛入;或微風和煦、清風徐來、池水吹皺;或巧譬妙喻、曲徑通幽、豁然開朗;或弦高管低、訴慕隨情、婉轉流麗;或潮漲潮落、波消波起、載沉載浮;或風聲夾裹雨聲、云卷復又云舒、春溫聯袂秋肅。文言功底深厚者,鋪陳排張有雅趣;現實口語佳者,調侃幽默出俗韻;灑脫者,不拘一格求其細;嚴謹者,循規蹈矩務其實。如此等等,凡率性而為,凸顯生命本色,守法度而不唯法度,求公理而不失自我,隨性而發,一任才情。這種“風格化”的教學語言,有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有一個轉益多師的整合過程。
  最犯忌的教學語言,有不懂裝懂的囫圇語,裝腔作勢的官樣語,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霸道語,淺露平淡的蒼白語……它們跟富有感染力,富有智慧性,富有藝術美的教學語言大相徑庭。慧心秀言,則全憑教師的功力;厚積薄發,又賴教師的修養。
  語言是從血脈里流出來的精神血液,是從心底里噴涌而出的智慧之泉,是垂掛在天幕上的一抹彩虹。其本身就有著永久的審美功能。
  語言:“顛覆”的功能
  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必定是充滿親和力的教師,一個充滿親和力的教師必定善于運用充滿親和力的語言,而充滿親和力的語言應該視為凈化心靈的詩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假如在語言旁邊沒有藝術的話,無論什么樣的道德訓誡也不能在年輕人的心靈里培養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來”,“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言語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
  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交流的藝術。心靈的震撼不見得來自苦口婆心的喋喋不休,不見得來自引經據章的口若懸河,不見得來自貌似關心的諄諄告誡,更不見得來自暴風驟雨般的嚴辭厲色。教育者的語言應該像“潤物無聲”的細雨,應該像潺湲明澈的小溪。雖然不是狂濤巨浪,卻足以徹底“顛覆”一個人的情感。
  一位青年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手涂鴉,以此來打發心中的寂寥,他寫了一篇題為《童年》的小說,《現代人》雜志竟也將它發表出來,盡管如此,他也并無當作家的妄想。1852年秋,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獵時,無意中撿到這本皺巴巴的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竟為其中的《童年》所吸引,屠格涅夫給予他極大的同情和關注。這位青年的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子:“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說:‘這位青年如果能夠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收到姑母的信后,青年人驚喜若狂,由于得到了名家屠格涅夫的賞識,竟一下子點燃了他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于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了具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一句話就徹底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世界上還有什么比這句話更值錢的東西嗎?還有什么比這句話更具魅力的東西嗎?沒有!語言不是金子,可是它有時卻有超越金子的價值。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武漢72~73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張建兵20082008
張建兵,中學語文教師,現居江蘇通州。
作者: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武漢72~73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張建兵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3:44

[新一篇] 語文教師的使命

[舊一篇] 語文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