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怎么了  ——從教育學的視角分析“新的性別差距”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
  看過一篇報道,里面描述的場景,教育者也許并不陌生。
  場景一:愛打抱不平的女中學生
  喜歡和男生一起談論體育競賽,對政治“高談闊論”,興起時還會在綠茵場上飛起一腳遠射……在江漢區一所中學,祝燕安(化名)告訴記者,她小學時練過跆拳道,很多同學對她都敬而遠之。而祝燕安的打扮也像極了男孩,性格也很豪爽。
  班主任劉興老師說,小祝做事不認輸,只要她認準了,再辛苦也會做好。有一次,學校組織野外拓展訓練,條件很艱苦,男生都受不了紛紛退出了,但小祝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在班上,小祝是個“正義”的學生,雖然有時帶著霸氣,分配做清潔、維持課堂秩序的時候,她確實很有威信。平時看到有人受欺負了,小祝也愛打抱不平。“不能總那么溫柔善良,誰怕你呀?我媽媽說太溫柔的女性,事業上很難取得成功!”面前的女生雖然還一臉的稚氣,但她已不是那種傳統上的乖乖女了,她更有主見和魄力。
  場景二:課堂上溫和的男孩
  江漢區另一所初中課堂上,“小朱同學,你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好嗎?”老師對一名男生點名提問。那名叫小朱的男生慢吞吞地扭著身子站起來,頭壓得很低,臉漲得通紅,回答問題的聲音細若蚊虻。
  這時,不少女生已暗暗捂著嘴偷笑起來。“他的膽子怎么這么小啊,像個女孩子似的。”初中女生小雪坦言,自己不欣賞扭扭捏捏的男生,“我們班的女生比男生可‘狠’多了”。女生的學習成績不僅要比男生好,體育活動也比男生強。
  據介紹,該班共有52名學生,其中29名女生。這次期中考試,班上的前10名,女生就占了8名,而且前3名還都是女生。再如勞動課、體育課等傳統男生占優勢的學科,女生們的表現甚至比男生還要出色。
  對此,武漢某初中校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曾在班干部競選中看到有趣的一幕:參加候選的女生個個大膽潑辣,口若懸河。相反,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參選男生卻畏畏縮縮、膽怯拘謹,缺少應有的豪氣和勇敢。以至于許多男生連聲抱怨——現在的女生真厲害,頭腦靈活聰明,個性風風火火,班里幾乎都是女生的天下了。
  當我們承認在教育的某些領域中,仍然存在女生處于不利境地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近年來,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尤其是在城市學校里,性別差異發生了驚人的逆轉——當被認為“聰明有潛力”的男孩和“用功但能力差”的女孩從同一起跑線上出發后,人們發現:男孩掉隊了。
  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在教育領域中女生的成功度和發展度要比男生大得多,也要優越得多。這種成功度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獲獎方面,而且體現在升學競爭和基本素質的全面發展方面:這些年來,不僅男女生的成績差距以讓人吃驚的速度拉開,而且男生與女生在發展的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在日益加大。在許多方面,大部分女生都要比男生表現得自信、大方、主動,能力突出,個性明顯,而男生們則表現得相當“低調”和“平庸”,與女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筆者將這種現象稱為“新的性別差距”。這種現象在城市的中小學中表現得較為明顯,主要表現是男生在學習成績上低于女生,在班干部、隊干部、團干部等學生干部中所占比例較小,在三好學生、各種活動獲獎者中所占比例較小等。而且,這種現象從小學階段開始向上延伸,有資料顯示,從2004年以來,在城市中普通高中階段,男生的毛入學率已基本低于女生的毛入學率,而2005年男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低于女生。
  二
  “新的性別差距”導致校園出現新的問題,如男女生關系緊張、某些男生在班級中處于“邊緣”地位等。這既不利于男生的發展,也阻礙了女生的發展;同時,從學校的角度來看,這些新的教育問題也對學校日常工作提出了挑戰。
  為什么說“新的性別差距”會阻礙女生的發展呢?筆者曾經訪談過一些女生。其中,Z同學的情況很具有代表性。她是一位初三的女生,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的前3名,同時也是班長。在訪談時,她給我們說了下面一番話:
  從小媽媽就像要求男孩子一樣要求我,教我要有自信,做事情要有條理、有始有終,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寫在臉上。開始的時候不太適應,后來慢慢地我也就習慣了。由于我在學校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好,組織能力也比較強,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得也大方,從上學以來我一直是班干部,現在是我們班的班長。
  可是我知道,一些同學其實并不喜歡我,特別是一些男生經常找借口取笑我,對我做惡作劇。我的朋友越來越少,很多同學和鄰居家的孩子都不愿意和我玩。當一名優秀的女生太難了!怎么才能有很多好朋友呢?我一直都在想,但到現在也沒有想出來。
  可以看出,“新的性別差距”導致了男生和女生的對立,并影響了男女生的正常生活。學校不僅是向青少年傳遞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體系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青少年學習性別文化、性別態度和性別行為,實現其性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男女生之間關系緊張以至于決然對立,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性別社會化,這對男女生未來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男女生之間的性別關系緊張會使班級組織不能形成,這又將進一步阻礙男生和女生的發展。
  一般說來,班級組織有如下條件:有一定的職能機構,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有威信的骨干力量;形成了自己的輿論并依據此調節班級成員的行為和班級成員彼此間的關系;班級成員共同確定目標開展活動,并通過班級成員間的協同完成任務。但現在,“新的性別差距”導致班級成員按照性別分成兩個派別,進行班級活動也是“性別壁壘”森嚴,并且各自“力挺”同性別的同學進入班級組織結構。這就導致班級組織趨于瓦解。
  班級組織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學生在求學期間練習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的主要場所,從這個角度來看,班級組織不能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班級組織趨于瓦解無疑既不利于女生的發展,也不利于男生的發展。
  因此,如何妥善解決“新的性別差距”及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亟需我們進一步思考。
  三
  要解決“新的性別差距”帶來的問題,首先需要我們認清導致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就教育內部來說,教師性別生態失衡、課堂關注的性別差異、日常教育評價的女性化傾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導致了“新的性別差距”出現。
  (一)教師性別生態失衡。
  我國的教師性別生態失衡問題在城市的中小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城市中,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女教師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就是在高中階段,女教師也已基本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在農村,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在中學階段,女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都沒有超過50%。
  教師性別生態失衡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影響,這一點人們基本沒有太大的分歧。由于男教師和女教師存在著性別差異,“教師在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自然而然也把自己不同性別的心理體驗、情感形態、思維方式輸送給了學生。久而久之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學生的體驗方式和思維模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進而決定他們的行為和人生發展”。誠如Z老師所說:
  男老師和女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常常表現出較為鮮明的性別色彩。比如,在回答問題時男老師往往更欣賞有創意的回答,而女老師則喜歡“循規蹈矩”的答案;男老師對調皮的學生并不排斥,而女老師則大多喜歡聽話、安靜、有事情向老師匯報的學生;就是同一篇作文,男老師和女老師也往往具有不同的關注點,男老師往往看重的是學生的思路,對字體是否工整等往往并不多加留意,女老師則注意到的可能是是否有錯別字,字體是否工整等。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男教師和女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不盡相同。C老師就認為,教師數量的陰盛陽衰使得小學男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女性化傾向,如愛哭、愛撒嬌、內向、陽剛不足等。
  那么,是不是教師的“陰盛陽衰”就一定會導致男生女性化呢?恐怕問題不是這么簡單,因為在兒童性別社會化的過程中,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對其都有著重要影響。在這個問題上,南京龍江小學校長朱照明的觀點較為辯證:
  我們不能一味地說,女教師多是造成孩子“陰盛陽衰”的主要原因,男老師可能在開闊視野、培養勇敢品質等方面起到女老師不能發揮的作用,但男女教師還是要有一定的比例才比較合理。
  (二)課堂關注的性別差異。
  在課堂上,支配教師思想和行為的仍然是傳統的陳舊性別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新的性別差距”現象的形成并進一步加劇。
  通過調查發現,在對學生未來的期望和角色定位方面,無論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都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即男生有著發展的無比優越性和天然的統治地位,而女生則只能服從于服務的角色要求。這實際上在教育世界造成了雙重不平等,因為這不僅是對女生的一種歧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男生的優越性和惰性,并阻止了教師去探索更有效地幫助男生發展的方法和措施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以至于封殺了男生健康成長的空間。
  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男教師和女教師明顯地具有“因性施教”傾向,即對男生期望高而要求比較寬松;對女生期望較低而要求比較嚴格。教師運用不同的方式對待男生和女生,這一點在國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史密斯(W.Smith)的研究顯示,女教師實際上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性別的學生,男生較女生更多地受到女性教師的批評;女教師在批評男生時更多地使用嚴厲的語調,而在批評女生時則使用平和的語調較多;在女教師教授的課程中,男生和女生的課業相當,但女生卻有更多機會獲得較高分數;女教師的課堂組織常常使男生疏遠教師。實際上,這樣一種傾向使得教師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幾乎完全忽略了對男生發展方面的關注,從而導致了學校教育中新的性別差距現象。
  (三)學校日常教育評價的女性化傾向。
  學生干部基本上是男生少于女生,這在我國的中小學中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值得思考的是,這一結果多是來自于學生自己的民主選舉,換言之,無論是男生和女生,都認為符合學生干部標準的男生較少。原因是什么呢?難道是男生出了問題?這似乎缺乏足夠的依據。因為,就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有些男生組織能力挺強,也希望做學生干部為同學服務,但最后往往不能如愿。如此看來,問題可能出在我們的學校日常教育評價上。那么,學校實際運用的教育評價標準是什么?
  事實上,在目前的班干部選舉中,班主任老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班主任是如何看待學生干部數量性別失衡的呢?我們就此訪談了一些老師。L老師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老師,担任班主任工作,她認為:
  女生往往比男生聽話、懂事,語言表達能力更強些,更討人喜歡。聽話的孩子往往是更受到老師青睞的。女生比男生成熟要早些,比同齡的男生可能要高多半個頭,成績比男生要好些,在班級中管事也管用。小男生太淘氣,不喜歡受約束,他們連自己都管不住,又怎么能當班干部管好別人呢。
  這位老師的看法,代表了目前的教育評價標準。現在的學校中,實施的評價標準強調乖巧、服從、遵守紀律、行為規范、要可以起到模范作用。這個評價標準不僅被老師們運用,而且也被學生們所接受并將其運用到了學生干部的評選之中。這個標準有問題嗎?從有利于班級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個標準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問題在于,這個標準對于男生和女生具有不同的意義。
  研究表明,從嬰兒時期起男孩和女孩就具有不同的行為模式。男孩從幼兒階段就具有競爭性、專斷性、支配性、攻擊性、興奮性和活躍性,這些特性會貫穿于男孩學校生活的始終。而現有的教育評價強調服從、行為規范、遵守紀律等更接近于女性的行為模式而背離于男性的行為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的學校日常教育評價具有一定的女性化傾向,并導致了“新的性別差距”的出現。
  當然,我們不能說“新的性別差距”全部原因都在于教育內部,它是與社會因素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比如說,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女性面臨的挑戰比男性更嚴峻,如果缺少比男性更高的學歷或專長,就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得到了反映:相對于男孩的家長,女孩的家長往往對孩子具有更高的教育期望值,在家庭教育方式上也更為嚴厲。而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也讓家長常常把女孩當作男孩來培養。
  面對這種改變,我們的教育應當如何調整以促進男孩和女孩平等的發展?這成為我們亟需關注的問題。
  四
  有人提出,可以通過單一性別教育來解決“新的性別差距”問題。但從全球研究結果及教育效果的角度來看,單一性別教育和男女混合教育的教育效果孰優孰劣還難以確定。從教育實踐的角度來看,不少國家對是否大規模實施單一性別教育都采取了極其謹慎的態度。
  事實上,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單一性別教育。在男女合校的框架內探索對策,或許是較為現實的選擇。
  (一)重性施教。
  在某種意義上,“新的性別差距”出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無性別教育,這種教育忽略了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把他們視為了“同質”的個體。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認為,重性施教是一個應給予重視的對策。
  重性施教,即在重視、尊重學生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學方面的性別差異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如設計符合男女生發展規律的不同學習方法,使男孩和女孩都可以從中獲益;開發能夠引起男孩興趣的課程等。除此之外,下面兩點也應當給予重視。其一,在教育評價上,應重視男生和女生在性別方面的差異。其二,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對男生期望高而要求松、對女生期望較低而要求嚴的做法;在課堂互動中,應給予男生和女生平等的機會。不能因為男生和女生的性別差異對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具有不同意義而“厚此薄彼”,甚至忽略、回避男生,甚至于把男生視為“麻煩”。
  (二)平衡教師性別。
  從“均等”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城”、“鄉”教師都存在教師性別生態失衡的問題,但表現形式截然不同:在城市是教師數量“陰盛陽衰”,而在“鄉”中則是教師數量“陽盛陰衰”。教師的“性別”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性別角色發展等。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男女生的受教育機會均等,“城”、“鄉”都應當平衡教師的性別生態。當然,男教師和女教師的比例是“多少”才既有利于男生的發展也有利于女生的發展,才可以保證性別教育平等,這也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在城鄉應具有不同的關注點。
  就學習成績這個指標來看,“城”、“鄉”的男生和女生的情況是不同的:在城市男生的學習成績要低于女生;而在“鄉”中,男生的學習成績要高于女生。現在,在我們的一些學術研究及政府的文件中往往不加區分地認為女生在教育中處于不利地位,是“關注”、“拯救”的對象,這樣做并不完全符合事實,至少從學習成績的角度來看城市中的女生要優于男生。或許,我們應該區別對待“城”、“鄉”中的男生和女生,在城市男生已經成為了應該被“關注”的對象;而在“鄉”中,女生仍然是應該被“關注”的對象。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區別對待才可以真正地做到男女教育平等。
  (四)高考考試科目設置應具有性別視角。
  現在,高考實行以語文、數學、外語作為統考科目的“3+X”方案,這種科目設置較好地兼顧了共性和個性之間的統一,對于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担、培養創新人才等具有積極意義。
  不過,從性別的角度來看,這種把語文、數學、外語放到突出的位置,而相對降低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等地位的高考科目設置,對于男女生具有不同的意義。研究已經表明,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女生的閱讀或語言成績優于男生,這在世界范圍內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現在的高考科目設置,使男生相對處于不利地位。
  所以筆者建議,在高考考試科目上進行若干調整。當然,把語文、數學和外語作為全國統考科目是高考改革不斷完善的結果,在目前的情況下貿然改變這種科目設置也不現實。我們或許可以在目前的高考考試科目設置框架內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目前在“3+X”方案中,各門考試科目的分值是相同的,現在可以考慮改變各門學科分值相同的做法,調整語文、數學、外語和X的分值,以求男生和女生在考試中能夠相對公平。當然,如何調整、按照何種比例調整各門考試科目的分值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以上主要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提出的建議。此外,有鑒于家庭因素在“新的性別差距”出現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家長在教育男孩時應避免用過于陰柔的方式教育孩子,減少對男孩的嬌縱溺愛、給男孩多提供和創造一些鍛煉能力的機會。
人民教育京8~11G3中小學教育胡振京20082008
胡振京,天津市教科院校長研修部主任、教育學博士。
作者:人民教育京8~11G3中小學教育胡振京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2:37

[新一篇] 申報課題中的幾點體會

[舊一篇] 略論《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理論基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