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渠道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當前深入研究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對于全面推進中小學的素質教育,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實踐證明,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也是多元的。概括起來,至少有以下8條基本渠道。
   一、上好每節課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上好每節課;而做到上好每節課,又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現代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能真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應該指出:目前中小學有些課還基本上是老一套:教師講、學生聽,強調死記硬背、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課堂教學,不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堅持改革,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引下的課堂教學,才可能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二、開好選修課
  對中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包括減少必修課程門類、精簡課程內容,還要特別重視開好選修課(對小學生,主要是開選修性的專題講座)。
  選修課程包括基礎型課程(主要是與開設的必修課程相關的具有基礎性的課程)與拓展型課程(如自然科學類、人文素質類、信息技術類、思想方法類、職業技能類等方面的課程);在高中階段,還應創造條件開設研究型選修課,以專家講座、教師指導、專題研究的形式進行,使學生獲得一點研究性學習的訓練,初步學會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培養創新精神。
  借鑒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經驗,建議教育部制定允許高中生選修大學基礎課程的規定。美國教育部允許部分高中的學生選修大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每年規定統一時間進行考試;考試通過的學生,如果升入大學學習,此科大學承認其學分,可以免修。我考察的紐約州伊薩卡市高中,大約有1/3的高年級學生選修大學課程,有的學生選修兩門到三門。
   三、成立興趣特長小組
  中小學成立各種興趣特長小組,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條寶貴經驗,它對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與興趣。但從面向全體來說,學校應對學生有要求、有引導,創造良好條件。比如要求學生會使用一種樂器、擅長某一項運動,這種要求就能起到引導作用,對培養學生的愛好與興趣,也是有益的。筆者參觀的有所美國小學,要求學生至少會使用兩種樂器。據“全美教育進步評估委員會”1997年11月對初三學生的抽樣調查,美國約有32%的學生能演奏樂器,33%的學生掌握繪畫技能。
   四、開展文體科技活動
  多年來,我國很多中小學堅持的一年一度的全校田經運動會和全校文藝匯演,是學生特別喜歡的。近幾年,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有些中小學創造了一年一度的學校“文藝節”、“體育節”、“科技節”。有的各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學生受到良好的鍛煉與熏陶。
  有的學校把初三與高三畢業班學生拒之于上述活動的門外,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即使對畢業班學生的學習,也是無益的。有位高三學生說:老師不讓我們參加學校運動會,怕占用我們的學習時間,其實,學校開運動會的那兩天,我身在教室,卻怎么也靜不下心來,學不進去。
   五、舉辦成果作品展示
  學生參加豐富多采的活動,一定會取得一些成果產生一些作品(包括繪畫、書法、工藝、小制作、小論文、樂器演奏等),學校應安排一定時間展示學生的各項成果、各類作品,如舉辦展覽會、演奏會、報告會等,給學生創造展示成果的機會。
  作者有次參觀美國一所中學的學生成果作品展覽會,除了看到琳瑯滿目的各類成果作品之外,還專門安排一個報告廳,學生可以自愿帶著成果到這里作5分鐘的報告,然后回答同學、 老師或家長提出的問題;有的還在成果作品展覽會期間,舉辦評獎活動:由教師和聘請的專家組成評委會,首先由各班推薦和自薦的參評對象,用5 分鐘時間作成果報告, 當場回答評委提出的問題,與會同學也可提問,在此基礎上, 評委會評出成果的一、二、三等獎。這種作法,生動活潑、見物見人,學生有極大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借鑒。
   六、指導課外閱讀
  目前,有些中小學對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其實,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不只是語文老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名篇名著,各科教師都要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有的學校,老師給有精力的學生出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關書籍或利用微機查詢資料,這也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一種好形式。
   七、開好主題班會(團會 隊會)
  多年來,中小學開好主題班會(團會、隊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小學的班會(團會 隊會)要注意防止形式主義、要講究實效;同時,要強調學生的參與,高年級應讓學生自主組織班會(團會、隊會),教師只起指導作用。
  中小學班會(團會、隊會)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與能力發展水平,開得生動活潑、內容充實。比如,利用班會(團會、隊會)時間,召開主題研討會、專題辯論會、命題演講會、信息交流會、讀書報告會等,都會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八、組織社會實踐
  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創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
  當前,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貫徹江澤民同志提出的“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思想,一是要從理論上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二是要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當然,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形式、內容與要求,不同學段、不同年級,應有所區別。
  現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美國的中小學生經常參觀工廠、農場、進行社會調查與服務,讓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增強責任感。德國規定:中學低年級和高年級階段(約等于我國的初中和高中)的學生每年都必須參加兩次社會實踐,每次不得少于三周。這對于我們組織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很有啟示的。
  我認為,上面提出的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八條渠道,是集十多年來我國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創造的經驗之精華,可以說,它是評價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八條具體指標。如果一所中小學,能夠充分利用上述八條渠道來實施素質教育,這所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會得到健康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中小學教學研究沈陽11~12G3中小學教育聶海清20012001作者系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作者:中小學教學研究沈陽11~12G3中小學教育聶海清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4:02

[新一篇] 談21世紀我國語文教育的走勢

[舊一篇] 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