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將以怎樣的姿態步入21世紀,也是我國職教界共同關心的話題。研究這個課題的基本前提是回顧過去,認清現在,抓住機遇,重點突破,從理論和實踐上為未來高職教育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軌跡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孕育于80年代初期。從孕育到整體發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1.高職教育的孕育與發展(1980—1984年)
  為了適應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后經濟發達地區對應用型高等職業人才的迫切需求,無錫市最早提出了創辦地方職業大學的設想,以緩解經濟發達地區當時的人才緊缺的矛盾。 基于這種要求, 國家教委于1980年批準建立了我國首批職業大學13所,無錫職業大學就是其中之一(現為江南學院)。這批職業大學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開始,它代表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雛形。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人才匱乏的矛盾日趨突出。1982年,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要試辦一批花錢少,見效快,可收學費,學生盡可能走讀,畢業生擇優錄用的專科學校和短期職業大學。”根據這一精神,國家教委在1983年批準建立了33所職業大學;1984年、1985年又分別批準建立了22所。職業大學規模的擴大,預示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第一個高潮的到來。
  這一階段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從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入手,實行收費走讀,不包分配。這是對傳統高等學校辦學體制的嚴峻挑戰。
    2.有益的探索和實踐(1985—1993年)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要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1986年,李鵬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高等職業學校、一部分廣播電視大學、高等專科學校,應該劃入高等職業教育。在此期間,我國的高等職業學校數已有了較大發展,職業大學從1980年的13所一度發展到128所;專科學校到1989年,招生數占高校招生總數的50%, 在校生數占36%;在原上海電機制造學校的基礎上批準成立了上海電機高等技術專科學校、在西安航空工業學校基礎上成立了西安航空高等技術專科學校、 在國家地震局地震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防災高等技術專科學校;1990年,國家教委在邢臺軍需工業學校基礎上批準成立了邢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現更名為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前三所學校實行招收初中畢業生,四、五套辦的(四年畢業為中專、五年畢業為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邢臺職院則實行初中后五年一貫制的辦學模式。
  從上述三類學校的辦學實踐分析,比較成功的應該說是在原中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技術專科學校(院)。成功之處就在于五年制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受到了行業、企業的普遍歡迎。以上海電機高等技術專科學校為例:1989年,該校首屆畢業生供、需之比為1∶19, 即使在專科層次的畢業生出現分配困難的近三年,該校的畢業生仍很暢銷,位居上海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前列。
    3.高職地位的確立(1994年至今)
  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通過“三級分流”建立初、中、高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確定了“三改一補”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方針。在1996年召開的全國第三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李嵐清副總理再次提出,現在已是研究、解決發展高職教育問題的時候了。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1996年9月1日實施的《職業教育法》則更加清楚的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高等職業學校教育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在我國教育結構中第一次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學校的法律地位。職教法和全國第三次職教會議進一步系統地、全面地回答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從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級技術員類人才的迫切要求,從教育自身發展對職業教育高層次的迫切要求,從廣大高中生、職高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遍需要,從分散就業壓力的需要及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等五個方面,闡述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明確規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是屬于高等層次的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征。培養目標:主要培養高中后接受兩年左右學校教育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優先滿足基層第一線和農村地區對高等職業人才的需要;服務方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專業設置:必須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社會有需求就辦,而不應看學校有學科帶頭人就辦;教學內容:成熟的技術和管理規范,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基礎課按專業學習要求,以必需、夠用為度;培養標準:在校期間完成上崗實踐訓練,一畢業就能上崗,無適應期;辦學模式:企校結合,實行雙證書制度。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面向基層、辦出特色,積極試點、逐步規范”的原則,“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途徑。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與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業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通過改革、改組、改制,辦出高職教育特色。在不能滿足需要時,可利用少數具備條件的國家級重點中專舉辦高職班或轉制作為補充,即“三改一補”。
  ——發展高職的政策措施。今后國家每年新增的高校招生計劃,主要用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1997年起,在普通學校招生計劃中將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的招生合并統計,在成人高校招生計劃中將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計劃單列;部分省市舉辦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將對口招收中等職校應屆畢業生;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及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正在加緊制定。
  應該說,1994年以后我國的高職教育進入了一個有序快速發展時期。現在有七所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等技術專科學校,74所職業大學;在276所專科學校中,國家教委已批準27所學校和135個專業進行示范性建設,示范性建設的重點是教育教學改革,通過改革辦出高職教育特色;45所成人高校在試辦高等職業教育;18所中專辦高職班;民辦高職學院也在有序發展。“五路大軍”并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
    1.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與規格、專業結構與功能、發展的前景與趨勢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相適應性。發展速度不是同步于經濟或者趨前于經濟發展,而是呈現出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兆頭。
    2.規模小、效益低
  高職教育在發展初期,考慮局部利益多,考慮全局利益少;考慮數量推進多,考慮效益規模少,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了盲目發展,結果造成學校布點多、規模小、效益低、專業重復現象嚴重。
    3.經費投入不足
  十幾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幾經起落,一方面與當時的政策支持不夠有關,另一方面,經費投入不足,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教育經費是發展高職教育的根本性問題,不妥善解決好這個問題,“積極發展高職教育”這一方針就難以落實。
    4.高職教育的理論研究重視不夠
  回顧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實踐,高職教育理論研究的先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研究的深度、廣度也不夠,特別是對一些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沒有突破。由于研究不深,產生認識上的誤區,結果導致行動上的不統一,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三、未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走向
  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時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與規模、布局與結構、質量與效益都必須適應未來發展的要求,適應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1.速度與規模
  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展速度和規模。到2000年,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規模不斷擴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有較大社會影響、有較明顯特色并能與國際高等職教接軌的教育層次。
  根據國家教委統計公報,1996年我國普通高校(含專科)在校生為302.11萬人,成人高校(含電大)在校生265.57萬人,合計567.68萬人。按照《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00年,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專科應達到630萬人,與1996年相比凈增62.32萬人。 根據今后新增高校招生計劃主要用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這一要求,短期內發展速度會加快,規模會逐年擴大。如果到2000年,僅以高等職教占高教總規模的15%推算,再加上國家每年新增招生計劃指標主要用于發展高職這一因素,到2000 年, 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將達到120萬人以上。
    2.布局與結構
  布局也是一種結構。高等職業教育的地區、行業布局和專業結構,直接影響著整個高等職業教育的功能和產出。布局和結構是資源配置狀況的直接反映。
  從地域分布看,高等職業學校將較為廣泛地分布在各中等城市,而不是像重點高校那樣,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這是由高職教育強調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農村、邊遠地區培養人才這一因素決定的。當然,經濟發達地區對高職教育的需要相對更迫切些,高職學校的密度也相應大一些。國家教委已確定在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試點,這些地區的高職教育一定會發展得更快一點。
  江蘇是試點之一,這對江蘇高職教育發展來說,是一個機遇,其速度會更快些。
  從層次看,現階段主要是專科層次。但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們完全可以預測,到2000年,將有少數本科層次的高職院校和本科層次的專業出現。到2010年左右,將會出現高等職業教育碩士、博士,但這種人才仍然屬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從專業分布看,目前,仍以與第二產業相對應的專業為主,這是由歷史和現狀所決定的。但從發展的趨勢來看,與第三產業相對應的專業將有很大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應與國家和區域生產力布局,產業政策的調整,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我國已確定的產業政策是,大力加強第一產業,調整提高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李鵬總理1994年的政府報告說:“特別注意培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迫切需要的財稅、金融、工商管理等各類應用人才。”人才需求調查也表明,中等職業教育已不能滿足金融、管理等職業崗位需要,這將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重要領域。
    3.質量與效益
  沒有速度,規模不行,沒有質量,效益也不行。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是高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的關鍵要素。面向21世紀,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應樹立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于一體,融職業技能開發與素質教育于一體,融教學與科技開發于一體的辦學思想,培養和造就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高等應用型職業人才,以適應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
  保證人才質量的關鍵是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衡量辦學效益的關鍵是學校規模和辦學形式。國家教委規定,到2000年,高等學校平均規模達到3500人,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起步較晚,其標準可低一些,合理規模應在2000人以上。
  辦學模式如何體現,筆者認為,高等職業學校應當成為本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中心,承担綜合性的職業教育的辦學任務,既辦職前教育,也辦職后教育,充分發揮高職學校的多功能作用。這既是終身教育思想在高等職業學校的體現,也是高等職業學校義不容辭的辦學責任。
  
  
  
教育與職業3京4~6G53職業技術教育王明倫19981998 作者:教育與職業3京4~6G53職業技術教育王明倫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30

[新一篇] 高考的素質教育導向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舊一篇] 魂兮歸來  ——試論當代語文教育的價值取向與教材建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