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歡宴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現在中國人講究合餐,而西方人則實行分餐。有些學人還據此提出一些很高深的理論, 說西方人的民主自由就是“分餐”餐出來的,而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則跟合餐有關。大家一個盤子里夾菜、一個盆里舀湯,飲食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集體與個人的關系自然就擺得正。不僅于此,國人還通過餐桌上的體液(具體說是唾液)交流,而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

這種說法聽上去也滿有道理,但推敲起來,情形也并非一直如此。

西方歷史上,并非一直象現在這樣卑鄙地各吃各的。他們也聚餐,聚餐的時候也打成一片。

比如耶穌在最后晚餐中,使過一個酒杯。后來這個杯子被稱為圣杯。西方傳奇小說里騎士們拿著長矛騎著馬,滿世界殺毒龍,斗巨人,為的就是找這個杯子。

但是這個杯子里也有猶大的唾液。

大家看看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會發現:餐桌上只有一個杯子。13個人都用它喝酒。一個人喝完就把它傳給下一個人。這個原因也很簡單:那個時候杯子太過希罕。吃頓飯就拿出13個杯子,是件荒誕的事情。

當然,耶穌是窮人。在羅馬帝國上流社會里,宴會不會如此寒酸。羅馬富豪不僅能拿出13個杯子,還能提供各種希罕東西待客。他們能不動聲色地端出一大盤孔雀舌頭,拱拱手:“百十個小孔雀,不成敬意!”還有烤乳豬,拉開肚子里頭能飛出活著的畫眉鳥。最過分的還有600個鴕鳥腦子做出的大菜,以及一窩窩塞滿配料的熏老鼠。(記載里說是睡鼠。睡覺的老鼠也是老鼠,總之應該就是那種長小胡子的臟東西。)

最終羅馬人發展到喪心病狂的地步。他們不再以老鼠孔雀為滿足,而開發出了更昂貴的菜肴。一位羅馬皇帝在宴客的時候,居然往豌豆里攙雜金豆子。參加宴會的客人要十分小心,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象尤二姐那樣,落得個“覺大限吞金自逝”的下場。

羅馬人參加聚餐的時候,要操的心還不止于金豆子。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做客人的要注意:不要最后一個吃完,那樣很可能會早逝。要是中途退場,那就更壞了。此人一年之內多半就要死掉。進宴會廳的時候千萬不能先邁左腳,也千萬不能用右手拄下巴。否則的話也要倒大霉。反正一頓飯下來,總難免有幾個要糟糕的。

做主人也很麻煩,比如客人的數目就不好定。同一個酒桌上,客人不能少于三個,最好呢是九個。因為羅馬的繆斯女神有九位。客人不到九個,個別女神就難免有向隅之嘆。而超過九個,女神則不敷使用。

盡管有這許多麻煩,但參加宴會還是很值得的。一個宴會往往有成百上千賓客,美食羅列,酒漿雜陳,繁弦素管,一時極盛。酒酣耳熱之際,大廳中啟動機關,鋪天蓋地的玫瑰花自屋頂灑落。琥珀美酒,飄零艷花,宛如夢境。據說,甚至有被玫瑰花淹沒,以至窒息而死者。

在羅馬人邁著右腳,拄著左手,九人一組九人一組地歡宴時,中國人在做什么?

他們也在聚餐。

中國可考的大規模聚餐,最早發生在商朝。據說商紂王掛起一串串的肉,形成樹林的規模,又把大池塘灌滿酒。然后就請人到里面喝酒吃肉。宴會對客人的著裝有嚴格要求:與會男女客人一律要裸體參加。盡管這個宴會鄉土氣息撲鼻,居然也被載入史冊,作為失敗PARTY之典型,一直遭人唾罵。

后來的宴會就從鄉土一變而為嚴謹。大家從肉林酒池里退了出來,坐到了飯桌前。不過那些宴會里,大家聚雖然聚在一起,但卻各吃各的。抬起頭高朋滿座,低下頭還是自己的四菜一湯。這樣吃雖然衛生,但卻不夠熱鬧。說是盛大宴會,大家席地而坐,各守一桌,終究顯得形單影只。沒有同桌之人爭食,即便是鴕鳥腦子熏老鼠,吃到嘴里也未免有枯索寥落之感。

而且有時候還會有誤會。

孟嘗君是戰國有名的貴公子,最喜歡在家養活一群閑漢,尊之為食客。既是“食客”,食當然是頭等要緊的。孟嘗君深悟此理,所以經常宴請這些閑漢。一次夜宴中,有個對食物非常敏感的食客,注意到孟嘗君面前的蠟燭被人擋上了。他懷疑這是因為孟嘗君的伙食標準比他們高,因此怕被他們看見。這個食客自尊心很強大,當即要“輟食辭去”。孟嘗君不得已,拿著自己的飯菜跟他的比——完全一樣。該食客被孟嘗君不打偏手的高大形象所震懾,當即拔劍自殺。

這個食客就是早生了幾百年。唐宋以后,宴會改成聚餐形式,主人想打偏手,也是形格勢禁,萬萬不能。該食客自也就不必因多疑而喪命。

聚餐之后,中國宴會走上了康莊大道。由長桌而方桌,由方桌而圓桌,由圓桌而轉桌。規模也一發不可收拾,自小范圍的文人貴族聚會,一至千百人的大眾流水席。

當年無論西方中土,能被銘記的會宴聚飲多半跟上流社會有關。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宴集序》(即蘭亭序)就源于一次會宴。四十一個名流歡飲蘭亭,流觴曲水,吟詠諷和,論奢華繁富,固不足比肩羅馬,但雅致蘊集,實有過之。同樣,西方最有名的宴會也不是由羅馬皇帝舉辦,反倒跟希臘的精英有關。柏拉圖寫了一部《會飲》,記載了一次聚會。雅典的哲學家、文學家、政客會聚一堂。人如星,酒似雨,慢慢長夜,低斟淺酌。希臘最優秀的喜劇家阿里斯托芬講述著愛情:原本男人和女人是一體。天神撕裂了人的肢體,從此有了男人和女人。而他們也就永遠追尋對方,渴望彼此的融合。夜色漫漫,清酒長談,這份情懷,自不是肉林酒池可比。

但話說回來,風雅雋永固然可喜,但究其實際,恐怕還是大規模的聚餐歡飲,更得普羅大眾之心。

清朝乾隆六十一年,宮廷就舉辦過規模宏大的“千叟宴”。之前,清朝已經舉辦過三次千叟宴。這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上層樓,一舉網羅了5900個老頭子,坐了800個桌子,動用了1600個火鍋。規模之大,雖非絕后,亦屬空前。依我來看,實在算得上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歡宴。

我手上有一份當時的菜單,看了卻不免搖頭。大清朝廷雖有敬老之心,卻無養老之術。飯桌上一味用大葷之物,“醬燜鵪鶉、蠔油牛柳,香麻鹿肉餅”等等,油膩不堪,殊乖尊老之道。而且,飲食之間,還要磕頭頌圣,費心勞形,大悖歡宴本意。

什么是歡宴的本意呢?

埃里亞斯 卡內提在《群眾與權力》中描述道:“許多禁令和距離都不再存在,完全不合慣例的親近不僅被允許,而且受到了鼓勵。在這里密度極大,大部分人都是平等的,這是一種放縱和享受的平等。”一個群體,在歡宴找到了打破生活常規的手段,找到了自我放縱的理由。酒,釀出來是為了暢飲;肉,烹制了是為了朵頤。真正的歡宴是平等的聚會,狂歡的節日。

以此來看,倒還是民間的流水長席、千人饕餮,更近歡宴的本意。


網載 2013-09-10 20:55:38

[新一篇] 歷史上的五次合縱攻秦之戰

[舊一篇] 歷史文化意識觀照下的德性主體  ——錢穆人生價值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