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譯文]  雨聲啊,不懂得離人不愛聽,敲打著空階一直到天明!

[出典]  宋朝   萬俟詠  《長相思·雨》

注:

 1、 《長相思》   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2、注釋:
 萬俟:讀“末期”,復姓。
 一更更: 一遍遍報時的更鼓聲。
 道: 知。
 階: 臺階。

 3、譯文:
 一聲聲雨滴聲中熬過一更更光陰。窗外雨打芭蕉,窗內孤燈耿耿,此時此刻觸發起無限離情。
 美夢做不成,心情難平靜。  雨聲啊,不懂得離人不愛聽,敲打著空階一直到天明!
 4、  萬俟詠是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于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于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
 5、 這首詞寫聽雨失眠之愁情。全詞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聲,愁人之情見于言外,極盡含蓄蘊藉、深沉委婉之致。前一首中“一聲聲”見雨之稠密,“一更更”見雨不斷絕,而失眠者側耳傾聽、長夜難熬的意態就暗示出來了。“窗外芭蕉 ”因雨擊聲而顯其存在,又寫出雨聲之響亮呼應“聲聲”字 ;“窗里燈”點“夜”,體現“更更”意 。寫“燈”寫“芭蕉”,俱是寫雨之影響。“ 此時無限情”亦因雨而興發了“ 夢難成”,本來就愁苦,那堪風雨助人凄涼,平生心事一時百端交集,故覺“恨難平”。這雨不管“愁人”喜聽也罷,“不喜聽”也罷,只是下個不停,“空階滴到明”。階無人曰“空”,強調空,也是突出離人寂寞孤苦之感,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則怎會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6、這是北宋萬俟詠的一闕詞,全篇寫雨,卻不出一個雨字,但又句句不離雨意,極盡含蓄蘊藉、深沉委婉之致。紗窗細雨,滴滴答答,總是增人凄涼況味,令人魂銷腸斷,想起平生的心事,幽夢難成,孤恨難平。雖是如此,但這詩詞之中凄清的意境,卻又總為我們所愛。

  愛它的細如牛毛的淅淅瀝瀝,愛它的個大比豆的噼噼啪啪;

  愛它潤物無聲的溫柔細膩,愛它卷洗千山的恢弘氣勢;

  愛它風雨故人來的心靈慰藉,愛它阡陌別人去的寸斷柔腸。
  
  我們愛它是因為我們曾若有若無的體驗過相似感覺,然而卻沒有心思和時間去細細體味,只能從哪些遙遠的詩詞里借用,以便拷問自我,尋求自我,認識自我。
  
  在這一襲風雨里,有人凄愴欲絕,有人酩酊大醉,有人拍手狂笑,有人閑情逸致。不管他們如何,通過那些詩句總引得我們與之同歡同默,同哭同醉。他們通過不同情感的表達,把那些隱藏在喧囂塵世之后的風雅一覽無余的展現在世人面前,使勞頓麻木的心靈得以在其中遨游棲息,令我們在迷茫困惑時候有了一種美好的向往。那里面有愛情,親情,友情,溫情,這正是我們辛苦追尋卻在現實當中很難得到的東西,所以,我們對之愛不釋手。
  
  蕭蕭風雨若為情,靜下心來,忘記世俗的煩擾,才能仔細品味出那一襲風雨里的溫存與凄涼。
 
 7、自從杜牧在《雨》一詩中抱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以后,雨中的芭蕉,就成為中國文人詩詞中用以寄托寂寞憂愁的獨特的藝術形象,正如明人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所說:“書窗左右不可無此君。”唐人許凝《宿冽上人房》詩:“覺后始知身是夢,更聞寒雨滴芭蕉。”汪遵在詩《詠酒二首》里寫道,“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夢來。”宋人李清照曾寫過《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吳文英詞中也這樣寫:“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林逋《宿洞霄宮》:“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云。涼陰一鳥下,落晶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萬俟詠《長相思·雨》詞中寫道:“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這首詞明白如話,短小易誦,最后一句容易令人唏噓。不過最凄楚的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詞:“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含蓄之極,無奈之極!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還好,后來的許多文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雨打芭蕉”了,盡管有的還帶傷感,但也不再悲戚戚的。宋人汪藻在《即事》詩中說:“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與辛棄疾齊名的大詞人賀鑄(字方回)在《題芭蕉葉》詩里寫道:“十畝荒池漲綠萍,南風不見芰荷生。隔窗賴有芭蕉葉,未負瀟湘夜雨聲。”張镃在《菩薩蠻·芭蕉》詞里就認定雨中芭蕉有“索詩句”的功效:“風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煙和雨。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文箋舒卷處,似索題詩句。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芭蕉的身影已經變得“多情、風流”。特別是楊萬里在《芭蕉雨》中表現了淡定的心態:“芭蕉得雨更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鏗若山落泉。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簌不生秋夕靜,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更休。”
 8、風兒飄飄,雨兒瀟瀟,那芭蕉桿挺葉茂,巨大的蕉葉伸展開來,又漫垂下來,輕搖慢擺有如少女婆颯。雨點打在葉兒上,濺如玉散,滴如珠落……不容置疑,雨中的芭蕉是最美的。

“獨坐窗前聽風雨,雨打芭蕉聲聲泣。”這是李白寫的。他聽到的雨打芭蕉竟然如哭似泣……看著那亭亭玉立的芭蕉,我卻怎么也無法將她和憂愁聯系在一起。

“窗前誰種芭蕉樹?”李清照在問,原來她“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可能正是因為李清照的這首《添字采桑子·芭蕉》,后人才在清照祠種植了芭蕉,可怎么忘了清照根本就不愛聽雨打芭蕉的聲音呢?

李白不愛聽,清照不愛聽,這聲音也讓萬俟詠很不爽,他寫道:“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萬俟詠為李清照“不慣起來聽”找到了理由,這雨打芭蕉鬧得他情難消、人難眠、好夢難成,已經由愁到恨了……

雨打芭蕉人憂愁,也許李白、李清照、萬俟詠他們都有愁心事兒,本來失眠,再遇到夜雨打蕉,或臨窗徘徊,或輾轉反側,聽著那沒完沒了的雨打芭蕉的聲音,似隔窗有人細泣慢訴,能不愁上加愁?——看來都是下雨惹的禍!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或許說出了芭蕉與雨的緣分,沒雨的芭蕉缺失了靈性,沒芭蕉的雨沒有了詩情,詩人和芭蕉,芭蕉和雨,用憂愁連接著,誰能離了誰?……

對此,我卻不以為然,我喜歡芭蕉,也喜歡雨打芭蕉。“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在我看來,那雨打芭蕉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的,悅耳的,動聽的,也許芭蕉和我一樣,并不愛憂愁……

9、人有情,雨生情,秋雨飽蘸了中國文化的墨跡。“何當共剪西窗燭,卻道巴山夜雨時”,秋雨是相思的一種寄托;“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秋雨是英雄壯志未酬的一種悲涼;“若夫淫雨霏霏,連日不開,陰風怒號,濁狼排空……則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秋雨是政客失意的一種傾訴。


  秋雨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文化也離不開秋雨:它在《國殤》中吟唱過,在《楚辭》中低吟過;李白高歌過,李商隱低唱過;蘇軾嘆息過,辛棄疾傷感過。更有萬俟詠的“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把秋雨文化推向了鼎盛。


  余秋雨說過:“我是迷茫的雨霧中的一名旅者。”秋雨是迷惘的,令人傷感的,看到了秋雨就如同飲下一杯苦茶,一種令全身麻醉的酸楚油然而生。不如吧,在麻醉中沉沉醉去,讓酸楚洗遍全身,那或許是一種解脫,一種安慰。


  走吧,在秋雨中走走,或許有幾個同伴,到時別忘了把你的感受告訴他,也許他能揭開這份秋雨的謎底。累了,不如找個小店,找張靠窗的桌子,一個人,一壺酒,面對秋雨 ,細細地品吧……

10、我一直在惦記著,九月的金菊。幻想鋪一張菊花的眠床,在夢中與你相逢。

   難道你只能是我生命中的一名匆匆過客?你涉水而來,踏浪而去,來的瀟灑,去的從容。凝望你的背影,在煙波浩渺之中,我只能站成一棵守望的樹。

 也許你根本就不曾來過,我只不過是在編織自己的夢。

 也許你一直都在我的身邊,以氣息的方式,非云非霧。

 

 你來自何方?又去向何處?在虛實之間、在遠近之間、在有無之間、在醒著和夢著之間,我總不能看清你的真實面目。與你相隔一個塵世,你在山水之外,更有山水處;你在空靈之外,更為空靈。你蠱惑著我的思念。我尋你,踏著黃鶴歸去的云路,在無緣的路上擦肩而過。我已疲憊不堪,何不找一處半云半山的地方結廬而居?入禪境,練我千年之身,等你。

 多想用我的千種風情、萬般溫柔,為你舞出滿天的彩虹。用我顫動的心,彈出一首宋詞小令:“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也曾想,在你必經的路口,仰臥成一叢籬笆,用金色的薔薇,纏繞我的全身,讓盛開的花朵,開啟你的望眼。

也罷!而今,我的心己如蕭條庭院中的一株臘梅,凄苦如雨、寂寞如雪。即便是濟慈有詩:“它絕不衰殘,永遠,你在愛,它在吐艷,”如若你破門而入,我仍然會墜地而死,絕望成灰。灰飛煙滅,消失的無影無綜。

秋風瑟瑟,天氣很冷,滴淚成霜。心也很冷,血液成冰。再也沒有什么能把我冰釋溶化,我就這樣冰清玉潔,直到永遠。

 11、今夜。我怎么心如止水。

 無盡的思念,伴隨那皎潔的月光,肆無忌憚的穿透玻璃窗落在我的床上,使這個寂寞的人突然有了一種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的感覺!古人尚且被思念折磨成這個樣子。何況我輩一個凡人!
 無盡的思念,混合著淡淡的煙味,茫無目的在我的腦海四處奔流。讓我感受那深愛一個人的痛苦,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無盡的思念,怎能讓我心如止水,無處不在的是你的身影在盤旋,縱然有夢也是,

 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絕連珠弄

 今夜我無法心如止水,只因那無盡的思念!

  12、時光流逝,世事無常。曾經在風口浪尖沖擊的我,幾經波折,幾經分聚,在歲月長河慢慢的蕩滌中,逐漸回歸平靜的海面,找尋停泊的港灣。滄桑過后,才漸漸體味出“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道明”的個中味道。沒有離愁,何來別緒。

  13、喜歡雨,喜歡那種在雨簾穿梭的感覺。



 細數那些飄傾的雨絲.聽著雨點演奏生命的音符……我會有一種特別的寧靜和祥和的感覺.在我惆悵的時候它們會帶給我希望.而我也時常會在這樣的時刻站在窗前淚水瑩瑩...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澀在這時悄悄流淌……



 曾經走過的,或是現在的,抑或以后的日子……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命運的輪回.是我無法逃避和抗拒的……夜闌人靜時.寂寂無人處……現在唯有這雨滴的音韻在我耳邊低語……向我低訴說著一切的一切……



 一陣風兒吹過.我聽見“咔嚓”一聲.知道后窗的那棵果樹上的果子離開枝頭了……心里忽然有一種蕭然的感覺.逝者如斯.驀然回首.一個生命的歷程就在這個起著風的晚上結束了……我繞窗而去.在這樣落寂的夜里.撿起了這個被風吹落的東西.看著它.心里竟然有著一種隱隱的疼痛……經歷了多少個日子.經歷了多少的風吹雨打的日子呵……居然在這樣的午夜.瓜熟蒂落了……那樣的悄然無聲.那樣讓人心痛……用盡了自己最后的一絲生命.發出了清脆的"啪"的一聲……給自己掙回了所有的尊嚴!



  雨.依然在下.如訴如泣……風.依然拂撫著這個寂寞而又詩意的夜晚.窗紗在它的撥動下翩翩起舞.無聲地演繹著孤寂的心聲……我臨窗而坐.鋪開信簽.真想在這個晚上留下一點什么……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是誰在這個飄著雨的夜晚.淺唱著這樣的詞?


  凝墨擱筆,聚神細聆……憑空又添了許些憂傷……冷雨敲窗終為誰?誰在雨夜嘆?曲曲惹人心兒碎.情為誰醉?人又為誰而憔悴?

 寂夜無聲!

 無聲寂夜!

  14、高山的沉穩,給情感真實的依靠;海洋的寬廣,包容著涌動的潮汐;綠樹的純凈,帶來清新的氣息;白云的飄逸,把日子圈在夢里。掩上門窗遮上簾,點一盞燭光,伴我悠然無眠,任思念恣意渲染!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天明……
 

 濃郁的情思向天涯海角而去,虔誠的心境不知用怎樣的文字來描述。如果風兒將它吹散,那是情誼無基。思想里孕育出的綺麗,不會輕易被風刮走,了無痕跡。紅塵過往,心和心只是一根紅絲線距離。


 一顆真誠的心,不會因世事莫測而改變。如果時光真的輪回,我愿重新回到生命之初,像先人那樣,重新接受生命的洗禮……訴不盡的千言萬語,化作心底最真最美的祝福:愿你永遠健康平安!


 淡淡的季節里是一片淡淡的落英,想到的是心情的亮麗;淡淡的季節里是一絲淡淡的牽掛,渴望的是相念的清香;淡淡的季節里是一縷淡淡的相思,發出的是醉心的輕嘆。愿天空飄下的相思雨啊,溫柔地落在你的肩頭,灑在我的心里……


 有意無意間,帶著幾分想往,幾分依戀,把青綠的葉兒當作真情的音符,在藍色的心湖上點醒了相隨的樂章。情之所在,在之所依,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日子如歌,想你如歌……


 相念的日子就像初春里的雪,美麗而純潔,多希望飄落的陽光沒有溫度,讓雪永遠覆蓋著彼此柔美的心!我一定會用豐富而又睿智的文字描繪得如詩如畫,系在記憶的年華樹,當我們老去的時候,給你留下一份感動,想起一生有緣的遇見,想起一份癡情的靈動,想起:遇上你是我今生的緣,從見到你的那天起,特別的愛就已經給了特別的你。

 15、南方的早春二月,冰冷的氣溫與冬天對比,顯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寒風夾雜著細雨,天空陰沉的讓人感到郁悶、壓抑、寒冷。坐在古舊的藤椅,端一杯微溫的清茶,打開書房的窗戶,呼吸著略微潮濕、帶有寒意的空氣,傾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閉目遐想……斑駁布滿青苔的屋檐,為裊娜雨滴滋潤,泛著郁郁的春光。一滴滴晶瑩的甘露沿著輕靈的軌跡悠然而落,在石階一排排的小坑中,綻開一朵朵水花,錚然有聲,那是千百年的回響。


  然而,纖細的雨絲之中,醞釀的往往是最清晰的哀怨,氤氳的常常是最模糊的愁緒,所謂“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在那瀟瀟雨水中,不知孕育了多少濃得化不開的深沉情感與人生況味。


  而今,古人早已作古累世,只有那雨滴仍然不知疲倦地循環往復于天地之間。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斯時斯境,心情也會不知不覺蒙上一層雨霧,調和著“梧桐更兼細雨”的感覺,一絲淡淡的愁緒油然而生。帶著一屢感傷,輕輕體味人間百態,靜靜感悟世態炎涼。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15

[新一篇]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舊一篇] 不須浪飲丁都護, 世上英雄本無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