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野花開放得十分雜亂,令人眼花繚亂;野草生長得相當茂盛,已經可以遮住路過的馬蹄了。
[出典]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注:
1、《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2、注釋: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云腳低;指云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7、暖樹:向陽的樹。
8、云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里指下垂的云彩。
9、沒(mò):隱沒。
10、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3、譯文:
春天行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春天來了,湖面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譯文2: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這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
春天是一個永恒的題材。春天,萬物復蘇,氣象更新,燕舞鶯歌,百花吐馥,歷代詩人騷客留下了數以萬計歌詠春天的詩作。而白居易這首《錢塘湖春行》,以西湖勝地的春天為背景,截取云雨、湖水、動植物等幾個富有典型特征的細節,生動傳神地將西湖初春勝景展現在讀者面前,成為歷代同題詠作中的佼佼者。
據清人俞曲園《虞美人》詞前小序,杭州有一句諺語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實,西湖景色,四時皆麗,宋人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道出了這一點。
雨天的西湖,輕煙繚繞,如罩薄紗,遠山隱現,若蒙輕綃,無異于一幅絕妙的淡墨山水畫,極富朦朧之美。而湖上看云,湖平如鏡,云氣蒙在水面上,水天相接,更有一種飄忽迷惘的情趣。白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即是詠此。孤山寺:南朝陳時所建,在里外湖中間的孤山上。賈亭:賈全在貞元年間任杭州刺史時所造,又名賈公亭。大雨剛過,潮濕的云氣尚存,西湖經雨水沖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開闊。于是鶯爭暖樹、燕啄新泥,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當然也不甘落后,面對如此勝景,詩人情不自禁地出來踏青了。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詩人抓住了早春時節的典型特征,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現出初春的氣息和生機,以此預示著一個繁花競放的季節即將來臨,以此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含蓄蘊藉的美能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和無窮的回味。你看,暖樹上追逐嬉鬧的是“早”鶯;西湖邊啄泥筑巢的是“新”燕;參差凌亂的小花“漸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剛剛長出綠葉,僅能覆蓋住馬蹄。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是“新”的,“稚嫩”的,剛剛發韌著,而埋藏在這種景象底面的是無窮的力,是發展的源,是未來的主宰。高明的詩人就是運用這種精妙的藝術構思讓讀者與自己一道徘徊于更為豐富的美被發現之前的片刻。不是嗎?“馬蹄”仿佛也是輕盈的,詩人正在湖東柳蔭里往來漫步,或許他以為,絢爛的時刻轉眼就到來了呢!
5、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蕩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里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于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于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后,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里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為他不但善于觀察,而且更善于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艷?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游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并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于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后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并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欲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后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并不會因為只有幾只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特點: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6、這首詩作于長慶三年(823)。白居易時年五十二,任杭州刺史。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此之前,白居易的這首《錢塘湖春行》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湖詩。盡管此前有關西湖的題詠很多,但惟有這一首能夠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在孤山寺北、賈亭之西,春水新漲,湖面剛剛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水波連成一片,云彩顯得是那樣的低。“孤山”,在西湖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突出的標志。“賈亭”,一名賈公亭。《唐語林》卷六云:“貞元中,賈全為杭州(刺史),于西湖造亭,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廢。”白居易作此詩時,賈亭尚在,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上句的敘述,下句的“水面”自然指的就是西湖湖面了。“水面”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有幾處地方,黃鶯爭著棲身在向陽的樹枝上;誰家剛飛來的燕子正忙于啄泥銜草,營建新巢?詩人對西湖景物的選擇是典型的,用筆亦細致入微。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相互生發,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黃鶯啼聲清脆悅耳,燕子剛剛越冬歸來,它們都富于季節的敏感,是春天來臨的象征。詩人從鶯歌燕舞的動態中,把大自然從冬睡中蘇醒過來的早春活力生動地描繪了出來,給人一種清新明快、駘蕩歡悅的感受。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樹上、地上,各種各樣的花兒,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爭芳吐艷,漸漸地有讓人眼花繚亂之勢;遍地的小草,綠綠茵茵,剛剛能沒過馬蹄。“亂花”,顯出蓓蕾初綻,并非極盛。“漸欲”,反映了花兒將盛未盛之時、使人欲迷未迷之狀。這一句透露出的消息是,這里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春色滿湖山。“淺草”,狀其細嫩。馬踏淺草,舒而不礙,徐徐前行,點出游春之意。唐時,到西湖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不例外。 這一聯描繪精細生動,是構成全詩清新明快風格的主要一筆。寫的雖是一般春景,卻和下一聯的“白沙堤”有著緊密的聯系。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我最愛的還是湖東,在那白沙堤上,楊柳吐翠,綠樹成蔭。徜徉其間,總讓人留連忘返,怎么游也游不夠。尾聯即景抒情,直接吐露詩人對西湖的由衷喜愛。“最愛”,潛臺詞是所有的景物都很可愛。“白沙堤”,即通常所說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此堤并非白居易倡導修筑。白居易在杭州時,曾在錢塘門之北修堤蓄水,灌溉民田,后人常常誤以西湖白堤為白氏所筑。
評 解 這是一首寫景的七律。前四句寫湖上春光,范圍寬廣;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是先點明環境,再寫景;后面是先寫景,然后再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正如清代薛雪《一瓢詩話》所說那樣,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 清代方東樹《續昭昧詹言》評價說:“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這首詩的妙處不在于窮形盡象的刻畫,而在于即景寓情。不僅寫出了西湖早春景物之美,而且傳達出內在的生機與意態,寫出了自然美景帶給人們的美好、愉悅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金代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7、“漸欲”、“才能”等字眼的運用非常講究,因為花只有到了盛春,群芳爭研,萬紫干紅的時候,才會感到亂而迷人眼,而此時錢塘湖畔的百花,只是蓓蕾初綻,含包待放;“漸欲”二字,一方面點明初春時節,花未盛開,同時還將花擬人化,顯示它們茁壯成長日新月異的無限生命力。在早春天氣,和花比較起來,草就長得慢一些,如今還是“淺草”,剛能夠“沒馬蹄”。“淺草才能沒馬蹄”一句,從具體概念講只不過說明初春天氣,草還長得不高。但詩人不說明他們到底有多高,說它“才能沒馬蹄”。這就不僅表明了草的高低程度,而且增添了濃郁的詩情畫意。試想,在青青的草地上,一匹高大的駿馬緩步而過,綠茸茸的小草隨風擺動,將馬蹄掩蓋的無影無蹤。這是一幅多么清新、幽雅的畫面,它遠比用具體的尺寸表現草的高低,給人以多得多的美感享受。 花草是靜止不動的,而詩人仍不肯作靜止的描寫。他反客為主,讓自身動起來,走馬觀花,于是不動的花草也動了起來。不了解詩人與景物之間這一動與不動位置的變化,就不能理解花為何是“亂花”,花怎能迷人眼;為何是“淺草”來“沒”、“馬蹄”,而不是“馬蹄”踏“淺草”。其實花并不“亂”,也沒有有意來迷人眼,這只是詩人騎馬一路穿行而產生的主觀感覺。前四句畫面中的景物都是動的,但整個畫面本身沒有動。這一聯則畫面中的景物基本不動,而整個畫面快速切換,構成一種動靜交錯之致。同時,“漸欲”、“才能”與“初平”等相呼應,再次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特點。
8、自然是“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的清幽高雅之景; 自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生機勃勃之景; 自然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純樸清新之景; 自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偉壯觀之景…… 自然包羅萬象,孕育萬物,蘊含著美。走進自然,便能體驗到美。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回望中國的環保風云,腦海里忽然跳出白居易的這兩句詩。 行進了30多年的環保航船,終于找到了正確的航向,豎起了鼓漲的風帆,開始積聚劈波斬浪的能量;而環顧傷痕累累的神州大地,我們也沒有理由盲目樂觀:發達國家在數百年間逐步暴露、漸次解決的污染問題,正伴隨著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而集結匯聚,不僅考驗著政府的執政理念和施政能力,也考驗著廣大民眾的素質與品格。 滿載著13億人口的諾亞方舟,正在保護與破壞的較量、污染與治理的博弈中,尋找平衡的支點,校正前行的方向…… 每個人都有力量,每個人都能改變。站在新年的門檻上,您是袖手旁觀、依然故我,還是伸出援手、改弦更張?是一味伸手索取、密于物欲,還是適當節儉、親愛自然?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和諧社會、美好中國的未來,期待著您的選擇與行動!
10 、讀書是為了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常常翻閱古典詩文,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元曲。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體會出愛國者那追求真理的情懷;在“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欣賞到了早春的美景;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懂得了離別友人時的那種深情勸慰;在“大江東去,浪滔盡……”中領略到了古人的悲壯豪邁;在“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中想象到了詞中主人公那種臨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 這些女人本身就是一首詩——一首精美、清新、別致、優雅的詩。 愛讀書的女人絕不會沾染任何的俗氣,她們也不人云亦云,更不口是心非。 讀書吧!多讀書,讀好書;讀書,會讓你保持永恒的美麗!
11、煙雨江南,忘了世間所有的紛爭,我們來了。 “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初春季節剛過,江南正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江南,現在是花的世界。在如酥的細雨里,牧童的笛聲里,杏花綻開,爭春的桃也夭夭。走下去,漫山的油菜花,遍野的嫩黃,在氤氳的霧氣里,格外嬌艷。“海棠鋪秀,梨花飄雪”,馥郁的梔子,幽香的玉蘭,清雅的薔薇,讓人薰薰欲醉的丁香、、也不必費買花錢,那香早已熏了衣,入了肺。 牽著手,湖邊散步,柳舞動著曼妙的腰肢,畫舫里琵琶響,吳儂軟語唱著千古風流。黃鶴樓上看東逝水。看看江花是怎樣的紅似火,江水怎樣的綠如藍。 握你的手,看著天上的點點繁星,聽響了千年的鐘聲。那一刻一定有淚落下,感嘆時間的永恒,我們擁有的生之短暫,古老的寒山寺外,我們都是過客,我們最后擁有的,或許只是那亙古不變的虛空。能這樣的牽著你的手,又是幾世修來的緣分? 想,就這樣與你走一遍,我們兩個人的江南。 1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花無善惡,惟心是用。“迷人眼”者,非花之過,乃貪花之過也。 貪為三毒之首,亦為煩惱之根,煩惱如雜草。“才能沒馬蹄”時應連根拔起,否則,聽之任之,以為這樣才是順其自然,等到荒草沒頂時才思鏟除,恐怕就很難了,非花大力氣不可。 只要是花園,就會滋生雜草,四處蔓延。對此我們不能放任,要及時除去這些占用花木營養的野草。而最好的除去雜草的方法,就是積極播下真理和愛的種子。心靈花園也是如此。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4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