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向前劃啊,向前劃,槳聲驚起沙灘上的一片鷗鷺鳥。

    [出典]   李清照   《如夢令》

    注:

    1、《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臺。

  ②沈:同“沉”。沉(chén)醉:陶醉。

  ③興盡:游興得到了滿足。

    ④藕花:蓮花。

  ⑤爭渡: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爭:怎。

    3、譯文1:

  還時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譯文2:

  那是一個多么快樂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蒼茫,泛舟誤入蓮花深處,驚動了水鳥,撲哧哧全飛起來了。置身于這樣優美的情景中,詞人怎不滿心歡快呢?

 

   4、李清照生平可見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這首詞在南宋人黃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草堂詩余》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誤作無名氏詞,《古今詞話》、《唐詞紀》誤作呂洞賓詞。從“誤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詞之放逸已超出了“閨秀詞”的范圍,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黃昇的《花庵詞選》、曾慥的《樂府雅詞》都把它作李清照詞,應當是可信的。(侯孝瓊)

 

   6、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

  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

  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7、 這是女詞人李清照對在山東原籍一次野游所作的小令。關于它的寫作背景,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六歲之前女詞人是居住在原籍(六歲那年女詞人隨父親居住卞京),所以有可能是孩提時代的一次野游的記錄;也有人認為,從“沉醉”二字看,是因為喝酒而忘記回家的路,而六歲那么小的年齡不可能有“沉醉”的機會,所以推斷這里記錄的因該十五歲束發之后的某一次野游,而且是女詞人在十六七歲至二十三四歲這段時間,或者是在朋友的唱和中,或者是與丈夫呢喃時追憶往日的趣事,乘興而做的。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嘗記”是“曾經記得”或者是“記得曾經”,這說明是一首追憶往事的小令。“溪亭”是泉名,在山東濟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日暮”指天色已經很晚。“沉醉”二字,許多讀本認為是指女詞人喝醉了,所以誤了回家的時間,甚至有的朋友認為這里的“沉醉”二字與后面的“驚起”句,是一種男性的豪放,是女詞人與“須眉”匹敵的作詞風格的體現,更有的朋友認為這就是曾經有人誤將詞詞歸在蘇軾筆下和誤傳是呂洞賓所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設想來理解這曲小令,我覺得,女詞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實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試想想:不管是她五、六歲時的經歷,還是十五、六時的經歷,這兩個年齡段都還是屬于“孩子”的范疇,因為貪玩而忘記回家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何況女詞人生性就對美的東西有一份特別的敏感,看見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時間,“沉醉不知歸路”是意料之中的。作者僅僅是以這樣一種語氣,把讀者,或者是當時脫口吟出這些詞句時,用這樣的起筆引起“聽眾”對自己追憶的故鄉美景的興趣,讓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也是女詞人對家鄉景色的愛戀與懷想。也為了加重語氣對“年輕時期”或者說是“孩提時期”那一次難得的出游的描述,為下文的誤入荷叢做伏筆。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一個古代的女子,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有舟可搖,有荷可賞的美麗的湖中游玩,那更是難得的機會。看到蔚藍的天,碧綠的湖水,還有一湖的搖曳多姿、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麗的景色,是在閨門中無法體味的,于是女詞人“沉醉”,被景色沉醉,也沒自己快樂的心情沉醉了。這里我們做一下想象:女詞人在荷叢中搖著小舟,東看看西瞧瞧,眼睛里有好奇更有驚喜,或者還帶者幾分淘氣……當她不經意地發覺太陽快要下山了,才感覺自己似乎是在荷叢中迷路了,這時又多了幾分焦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爭渡”一句。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也許因為這次的晚歸而被斷絕以后出游的任何機會呢。心里一著急,手便加快了動作,漿劃得快了,“爭渡”一詞自然而形象,恰倒好處地寫出了女詞人當時的焦急心情與她動作的緊張模樣。豈知,緊張中又來了驚喜,作者用“沉醉”“誤入”已經告訴讀者,溪亭這個地方的迷人了。接著,“爭渡”驚起的一群水鳥,把整首詞的意境和氣氛都推到了頂點。那一群在荷花叢中突然驚飛四散的水鳥,給急著回家的“迷路游人”帶來突然的“驚悸”,驚悸之余又是欣喜與歡暢。讀到這里,我仿佛聽到女詞人“啊”的一聲驚叫,接著,又大聲歡叫:“哇!好多水鳥啊!”  
  少女的淘氣、貪玩、好奇以及詞人在追憶中流露出來愛自然,愛家鄉的情感在小令的寥寥幾筆中層層遞進,到最后的頂峰嘎然收筆,表現得如此的酣暢淋漓,叫讀者不得不拍案叫絕!

 

   8、一次郊游之后的黃昏,太陽已經落山了,河面上,一女子劃著船,帶著醉意而歸,卻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荷塘深處才發覺。盡管周圍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在荷花從中找到正確的路徑。她快速地劃動小船,驚動了已經棲息的水鳥。此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情趣橫生的畫面。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驚起的鷗鷺飛上了碧藍碧藍的天空打破了夜的寧靜。這些如詩如畫的鏡頭濃重地抹上了易安的記憶之幕。

    李清照的少女時光是一條歡悅的溪,充滿著粉嫩光陰里的不可思議。少女游蕩在水泊之上,看著驚起的滿灘水鳥。那時候的她,心里是極為干凈的:清澈透明,未經世事的一塵不染。易安的人生還只是一面尚未盛放的旌幟。只是搖曳出多麗的微微生姿,帶著最樸素的生活理想。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李清照《臨江仙》 

    在這首《臨江仙》的詞里邊,她表達了一種不平的鳴聲,她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很獨特。這個聲音,和以前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那個李清照有多么大的差別,而這個差別正是由于國家和社會的變故而造成的。

 

    9、第11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演出上,李清照的經典之作《 如夢令》被一位聲音極具魅力的女聲演唱,她的淺唱低吟,還原了李清照詞的千回百轉的情愫,打動全場更讓電視觀眾陶醉其間。這個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歌者是臺灣最具魅力之一的歌手蔡琴。

  蔡琴的這首歌為何美得醉人,還是古典詩詞和意境和當代流行歌曲元素的結合非常成功。蔡琴演唱《如夢令》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說明,流行歌曲唱響“中國風”,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時尚元素是可以實現古今對接,打通古今情愫密碼的。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夜色中,絢麗的燈光特效把奧體中心場地變成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鯉魚穿行其間。荷花燈亮起,九曲橋相連,白鳥飛過,舞者衣袂飄飄。《漱玉古韻》節目中,濟南女詞人李清照經典詞作《 如夢令》被重新編曲,再現古典意境。

     唯美古典詩詞元素的恰當運用可以極大提升流行音樂的文化品位和美感意境。

 

   10、在商業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本能合圍下,青年人首先擺脫傳統束縛,在玫瑰花、巧克力的浪漫中競相追逐,一時之間,“情人節”等洋節坐著商業的列車,煊赫一時。其實,用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似乎更能體現諸多社會成員的狂熱、浮躁和浮華———一擲千金、比富斗闊、天價玫瑰,令人目不暇接。而“情人節”的真諦———有情人一起踏實地呵護滋潤情愫,或愛情,或親情,或友情———卻在浮華中若隱若現,影影綽綽。

 

  11、九百年后,午夜夢回,魂牽夢繞,想你是如何千萬次捧書相思,剪燭而誦。清照,我已忘了是在何年何月,對你的清詞麗句只是不經意的一瞥,便陷入了你細膩如絲的心房,也種下了我對你深如潭水的思念。

蓮花純美人嬌。你那時還恰值少年,便展露了別樣風姿。在荷塘月間,幽香花叢中,你醉酒歡駕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詞飲酒,登舟撫琴,暢人生之快意,感少時不知愁。直到那次,月上柳梢,人約黃昏,你約見了他,那位趙公子,平靜的心湖被投石激蕩開來,圈圈層層,瀲滟起相思的微波。因此,花枝旁,枝梢上,你提筆研磨,化縷縷相思為淡淡清墨 ,書寫下流芳的篇章。你甚至登上了秋千眺望,本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卻沒想真看見了他。怎么辦? 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望,卻把青梅嗅。那時你已才華橫溢,名冠京華,他亦情深意重,聲名遠播。流水有意,落花多情,縱使雙方家庭有政治沖突,也難阻礙你們結為神仙眷侶。

 

從此云鬢斜釵,與花爭妒;品酒賞畫,綠窗紅燭。曾攜手,鳳凰臺上共吹簫,也登舟,煮酒作詞相游大明湖。你曾是那么快樂,那么無憂,明月高樓,在素箋上寫下了多少醉人迷想的日子。直到,直到那惱人的圣旨卷走了你的浪漫與邂逅,卷他出了溫暖相依的日子入了紛繁復雜的官場,從此,縱使心仍在咫尺,但人已相隔天涯。你站在長亭,唱盡陽關曲,也留不住離人的腳步。淚水煙霧般模糊了你的眼眸,望著他離去的方向,一腔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清風拂園囿,明月照幽閨,從此,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那輕解的羅裳,那獨上的蘭舟,那急盼的錦書,難道不是你心中的悲憤與哀怨?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你用你細膩的心化為相思豆,種下你悠遠綿長的思念。用淚澆灌,以墨添彩,相思樹,慢慢成長著。終于,盼到了它開花,錦繡滿簇,芳香滿園,那時他也回來。你歡喜,依偎他身旁,縱使已到中年,也流露出少女般嬌羞的神色。本以為從此不再分離,相伴相依,怎奈天意弄人,重逢不久,他又離你而去。而這一次,不是相隔天涯,而是天上人間。天上人間,便注定了你后半生的悲劇。

 

  他本是你心中的木塞,從此被無奈地拔去,徒留滿心的傷痛噴涌而出;他是你偉岸的相思樹,他的離去,那甜美的日子與滿樹的花瓣紛紛化為碎片,在眼前洋洋灑落,飄落地上,化為滿地的血紅。自此,你醉酒,你戀黃花,你獨登高樓 ,你漸漸多愁。獨臥庭院,聽雨打芭蕉,你黯然神傷,人比黃花瘦。 

還記得新婚燕爾時,人比花嬌嗎?如今我只看到你醉臥黃花叢中,花仍嬌美艷麗,你卻容顏慘淡。到底是離人的淚潤澤了這滿地堆積的黃花,還是這遍地不堪摘的怒菊引起了你眸中的洪流?哀嘆你的不幸,可更佩你的堅毅與勇敢。即使又連遭變故,可你仍撐了下去。護寶物,下杭州,把幽憤相思轉為巾幗熱忱,亦抒男兒豪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你該是怎樣一個奇女子,本担心雙溪蚱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可你曾知道,正是憂傷離愁造就了你, 歷史上爍耀至今的女詞人。你充盈了天宇的淚,譜下一首首令人潸然淚下的曲,領著千年后的世人在尋尋覓覓中穿越,在冷冷清清中沉思,在凄凄慘慘戚戚中渙然。一泓清涼泉水般,回蕩在歷史的星空。

 

合上書頁,淚眼盈睫,清照,而今月滿西樓夜,你又在哪兒吟誦呢?(鄧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4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