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譯文] 愛護百姓,推行王道,就沒有誰能夠阻擋。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
注:
1. 【譯文】一切為著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這樣去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
2.《孟子》是一部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經典著作,也是關于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實錄。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滲透著仁政、王道的思想,蘊涵著和諧的理念,“發政施仁、保民而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標明確,民本觀、憂樂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翔實,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探究其理論必將在歷史長河中感受其偉大,也必將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
3. 孟子一生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在國家統一、太平基礎之上,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類似于“大同”社會的“王道”社會。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思想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張推行仁政,施行王道。孟子作為戰國時期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能夠貫徹施行堯、舜之道的發政施仁、保民而王的大政治家。”
4. “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體現,“保民而王”是建立在仁政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保民而王”、實現王道是施行仁政的目的,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最終落腳點。
5.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春秋戰國之際,中原列國已全面進入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劇烈變化引起意識形態的變更。地主階級開始把人民地位、民心向背看成是自身統治是否穩定牢固的關鍵。
6. 孟子更明確地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希望統治者“以民為本”,“保民而王”。可以說,“保民而王”是一條關系一個國家命運的大戰略。雖然這種“保民”無法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人民地位高于一切”同日而語,但不能不看到,在歷史上,軍事戰略家、政治戰略家們,能認識到民眾是致勝的根本,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7. 縱觀歷史,我們不能不說,“保民而王”是歷史上形成的統治術中的瑰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為歷史上明智的帝王將相所接受。
8. 吳起在給魏文侯進諫治國之策時,提出了“先教百姓而親萬民”,以新興封建階級的“道、義、禮,仁”去引導、治理和安撫民眾。“四德”修好,國家興盛、強大;廢棄“四德”,國家衰敗、滅亡。“四德”修好,可和于國、和于軍、和于陣、和于戰,就可以進行兼并戰爭,爭奪霸權。要求做到“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發展生產,保持國家安定。《六韜》對這一問題有更明確的論述。呂尚說,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