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  普天下的都是親密兄弟。

      [出典]  《論語·顏淵》

      注:

      1、原文: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2、譯文:

       司馬牛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業而不犯錯誤,對人恭敬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担心什么沒有兄弟?”

      3、故事:

        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向孔于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 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 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 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么可 憂愁、可害怕的呢?” 司馬牛告辭孔子后,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 “人家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 子夏聽了安慰他說: “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 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 合乎禮節。那么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憂沒有兄弟 呢?”

     4、“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論語》里所記載孔子的學生子夏說得話。可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之一。中國古代的先民們認為,中華民族所賴以生息的土地居天下中,四面都是海。《西游記》里就有四海龍王。中國的東部和南部臨海,是自古以來眾所周知的。然而西面和北面的海指的是什么?學術界一般認為,先秦時期,西海指青海湖,北海指貝加爾湖。在四海之中的中華神州,居住著華夏民族以及四周相鄰的其他民族,先秦古人稱之為東夷、西羌、北狄、南蠻。公元前二世紀,漢王朝建立。在長達四百多年的兩漢時期(公元前206-公元220),漢代的學人整理、繼承和發揚華夏的歷史文化,對漢朝國民精神文明的凝聚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由此華夏人就開始自稱為漢人了。數千來來,不論是華夏還是漢人,都不排斥和周邊各少民族的融合。這種融合,不僅是各族通婚的血緣融合,也是各族人民對漢文化精神理念的認同,最終形成今天占中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漢民族。所以傳統概念上“四海之內兄弟”,不僅僅是指華夏人或漢人內部,也包括接受華夏和漢文明的周邊各族人民。

今天中國境內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除漢族外,超過1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土家、彝、布依、哈尼、朝鮮、滿、侗、瑤、白族。在改革開放時代,特別是20世紀末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以及最近海峽兩岸關系的良性發展,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中國各兄弟民族,共創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展示出令人歡欣鼓舞的前景。由此可見,繼承傳統文化對于凝聚國民的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另外,全世界還有五千多萬海外華人。他們雖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也是中華民族的同胞兄弟。根據當今地球村的新潮概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應賦予新的含義,即全球各國人民都應該親如兄弟,和平共處。從這一點講,“四海之內皆兄弟”最為接近西方基督教思想。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迄今已有多種外文譯本,有的直譯成《發生在水邊的故事》,有的意譯為《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所有譯作中,翻譯得最為準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還當數它的第一個英譯本——《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這個英譯本便出自賽珍珠的筆下。

     5、同體大悲就是一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間一切眾生看成人我一體,休戚與共、骨肉相連。

  儒家所說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又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可表現‘同體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愿深心,更是同體大悲的極致。

  最后要加以說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現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平等的觀念,并不只局限于萬物之靈的人,佛教反對“人類以外的一切動物都是被創造來給人飽享口腹”的論調。一切動物臨死時的悲鳴哀號,真是慘不忍睹,慟不忍聞,連孟子都要慨言:‘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進一步地肯定,這些被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濫捕亂殺的動物,無不具有佛性——一種來日可以成佛的潛能,縱使人與其他動物之間,在形體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權利上,在佛性上卻是平等的。就像一個窮兇極惡或是愚蠢無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樣,我們要以‘人道’來對待他,用‘人道’來教育他、感化他。古人說:‘天有好生之德。’又說:‘萬物與我并生。’都是一種視萬物為一體的平等思想。只是沒有佛教說得如此透徹罷了。

    6、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擁有其獨特的智慧。中國的智慧主要表現在儒道禪(佛)的思想當中。儒家主要是主張仁愛天下。它要人如同愛自己的親人一樣而愛天下大眾,因此就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之類的箴言。仁義道德成為了中國人做人的基本規范。與儒家不同,道家強調道法自然。它認為文明壓抑了人的天性,因此希望回歸自然,讓人性得到自由成長。作為外來的文化,佛教在中國卻生根、開花和結果。佛教宣揚的悲智雙運就是要求人們通過心靈的覺悟獲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薩情懷不僅渡己,而且渡人。唐宋以來,中國知識分子都行走在儒道禪(佛)之間,他們的思想也影響了一般大眾的生活、思考和言說,從而陶冶中華民族的氣質、性格和精神。因此可以說,中華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愛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雙運。這使中華民族不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東方的其他民族。

     7、    鳥巢巨大的舞臺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簡高聲吟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鳥巢巨大的舞臺上,手持竹簡高聲吟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0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