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譯文]  一個人獨自守著窗兒,要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啊!

[出典]    李清照   《聲聲慢》

 注:

1、《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注釋:

  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乍暖還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氣。

  息: 休養,調理。

  敵:對付,抵擋。

  極。表示程度極高。

  堪:可。

  怎生:怎么,怎樣。

  次第:情形,光景。

  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3、譯文1:

  我苦苦地尋覓著,在這孤獨的世界中,滿心悲戚這將要轉暖的寒冷天氣,最令人難以休息。三兩杯淡酒怎么能抵擋得住這寒風?看到雁飛過,更讓我傷心,這大雁是以前的相識呀

 曾經那么繁盛地開在枝頭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誰還有興致把它摘來戴在頭上?守著窗戶,獨自一個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樹上飄下一片片走完生命歷程的黃葉,細雨一點一滴打在梧桐葉上,如同苦淚滴在心頭。此情此影,哪是一個“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譯文2:

 我到處尋找,尋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慘。乍暖還寒的季節,最難忍受。兩杯淡酒,怎能壓住心頭的悲傷?大雁飛過,我正傷心,卻發現它正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只。

 滿地黃花堆積著,十分憔悴,有誰忍心去摘?我守著窗,獨自一人,一個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細雨敲打著梧桐,此正是黃昏,一點一滴落著。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

 譯文3:

  如同是丟了什么,我在苦苦尋覓。只見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熱的氣候,最難保養身體。雖然喝了幾杯淡酒,也無法抵擋傍晚時秋風的寒氣。正在傷心的時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飛去。那身影,那叫聲,卻是舊時的相識。

   滿地上落花堆積,菊花已經枯黃隕落,如今還有誰忍心去摘?守著窗戶獨坐,梧桐葉片落下的水滴,聲聲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個愁字概括了得?

  譯文4:

  空空蕩蕩無主張,冷冷清清好凄涼,悲悲慘慘好心傷。一時覺暖一時覺涼,身子如何得休養?早起淡酒三杯,怎把寒風來抵擋?北雁南飛飛過樓,不認當年舊同鄉。

  菊花委地盡枯黃,人花共消瘦,有誰來憐賞?守著窗前挨時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聽見黃昏細雨打梧桐,點點滴滴淋透我心上。這一天樁樁件件怎么能一個愁字表明呢!

4、李清照生平可見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李清照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丈夫已經去世了,本來丈夫的去世對她就構成了致命的打擊,因為她夫妻兩感情至深,在事業和追求上又是難得的同志。可現在不只是她丈夫的去世,動蕩的時局使她連孤獨悲涼但是總還安穩的生活都過不上。她一個弱女人家獨身一人無依無靠卻又四處奔逃,這對她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摧殘。可以說在經歷了那么多苦難之后李清照活著就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了,她沒有了快樂和希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著日子的流逝。在這種情況下日子是多么難過啊,俗話說不怕錢少就怕沒事做。沒錢可以少吃點吃苦點還能活下來,可是沒事情做就會把人給無聊死了,所以在現實中很多無所事事的富家子弟都有酗酒吸毒等對身體不負責任的愛好。于是我們可以這樣說,李清照為了能活下去她現在能做的事就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和打發無聊。于是又恰恰在一個乍暖還寒滿地黃花堆積細雨飄灑的黃昏里,《聲聲慢》這首詞誕生了,是在多種外界因素偶然集中到一起而造就的。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這首詞,它是一首以作者打發無聊寄托思念為功利的作品。下面就來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兩種感情——思念和無聊——交替抒發的,產生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開篇第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就把全詩的感情基調奠定下來了。“尋尋覓覓”一句讓我們感到作者似乎在尋覓什么但又什么也尋覓不到我空虛心境。為什么會給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呢,因為她在這用了疊字的手法。“尋覓”本身就是一個動詞,這個動詞的賓語應該是主語動作的目的。尋覓什么,它必須得有一個表目的的賓語緊跟其后。但現在成了疊詞變為“尋尋覓覓”,這本身已經是一個新的詞組了,像一個成語一樣,可以沒有主謂賓等句子成分而單獨代表某種意義。正因為在它后面無法加入賓語,所以在這里我們讀著這個詞的時候就可感受到作者終日徘徊而又無所收獲的心情。那么作者又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尋尋覓覓”的呢,接下來它用了第二組疊詞“冷冷清清”做了說明。“冷清”這個詞通常是表示環境清凈但人卻感到孤獨的心境,它是一個修飾內心的形容詞,但在這里除了表內心外也表環境的寒冷,后面一句“乍暖還寒時候”是對這句的的解釋。這組疊詞不同于第一組是它加深了詞義的程度,表達了內心孤獨和氣溫的冰冷。可見作者在如此的環境下去“尋尋覓覓”是怎樣的狀況呀,這對于我們讀者來說當然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幸好作者在接下來說出了我們想要表達卻又無法表達的感受,這就是第三組疊詞“凄凄慘慘戚戚”的出現,它是前面兩組疊詞共同糅合而產生的結果,它在這里表達了作者的心聲也是讀者的心聲。在這一句里又包括了三小組疊詞,從意義上看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的結構是遞進的結構關系,“凄凄”、“慘慘”、“戚戚”,一個比一個加深了程度,到最后終于把作者那種內心的情感推向了及至。  
  全詞的基調鋪好了就可以開始敘述了,從結構上看我認為這是一篇以敘述為主的抒情詞,因為全詞真正直接抒情的句子只有兩句,一是“凄凄慘慘戚戚”,在她前面的兩組還算不上是,第而就是詞尾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間的一大段都可看做是對前一句抒情的陳述同時又是給再一次——最后一句——抒情所做的敘述鋪墊。我們可以這樣看待作者的感情線索,悲——愁,全詞就兩詞抒情,第一次是對實在空虛的生活的感慨,接下來是敘述自己的為什么這樣,這樣的敘述累計到了最后終于看清的生活的本質——愁,于是再次宣泄了一次內心的感情,這一次要比前一次更深,因為知道了愁的原由,便顯得更理直氣壯了。在這里難得的是作者的再一次爆發給人的感覺是恰倒好處,作者的敘述和事情配合得恰如其分,就算作者沒寫出最后一句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在這個地方應該加入什么,對了就是喊上那么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可以看出作者詞作的功力,也可看到《聲聲慢》這首詞牌是抒發作者此時心情的最適合不過的形式了,可見感覺好的詞人都能選擇最合適的詞牌進行表達。  
  在詞的敘述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雁過也”和“如今有誰堪摘”以及“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前面兩句寫的是懷念丈夫,其中“雁過也”涉及到一個典故,是作者早期寄給丈夫的一封信中提到過大雁,是這樣寫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歸時月滿西樓。”而“如今有誰堪摘”就得調動讀者的聯想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作者曾經和丈夫一同賞花摘葉的情景,那是多么平淡但又甜蜜的經歷啊,然而一切都不見了,如今雖然花葉依舊但人不在了,這種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了。“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句是間接抒發對無聊生活的感慨。從這一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婦人整天倚著窗戶觀望的情景。為什么是整天呢,一個“守”字做了說明。現在的生活對于作者這樣的人是多么無聊啊,除了守在窗邊還能做什么呢,她的生活節奏緩慢得令人害怕,那么多的時間怎么度過呀,于是有了一句“獨自怎生得黑”,作者在盼望著黑夜的到來。可見此時的作者的多么消沉的一個人,因為如果是換了一個激情洋溢充滿希望的人,那么他盼望的就是黎明的到來了。  
  這雖然是一首抒發個人狹義情感的詞作,在那個時候不但不被看重反而被排斥,根本不能與蘇軾、辛棄疾他們那樣的大作品相提并論,這里說的大作品指的是他們那些題材大場面大氣勢大情感大的詞作,但在今天李清照被我們接受并且熱愛了,她的詞作有另一種意義上審美價值,而且也符合當今的寫作趨勢即寫個人的東西。只有真正作到挖掘自己的內心才能得到新的發現和深的體驗,排斥個人一味地追求大題材就沒有新意和味道了,幸好蘇軾他們的作品也很優秀,但是蘇軾這樣的人能有幾個呢。《聲聲慢》這首詞無疑富于唯美意識,一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就足以成為描寫黃昏的千古名句了。進一步講,這種美是一種頹廢美,可以在日本的川端康成那找到連接,因為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孤獨。

  此詞在今人王兆鵬、郁玉英、郭紅欣的著作《宋詞排行榜》排名第3名該排行榜以“歷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唱和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互聯網鏈接次數”五個指標為統計分析,反映一千多年來的綜合影響力。其中歷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17名,歷代評點次數排名第2名、唱和次數排名第6名、當代研究文章篇數第5名、互聯網鏈接次數歷代評點次數排名第10名。

6、中國古代文人們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價值取向、心靈歷程和人生追求給后代讀者帶來了有益的思索。其中文人的孤獨心態就是令我們正襟危坐、肅然面對的話題之一。

心態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產生的內在心理建構和生活態度,所以首先應當明確,孤獨不是孤僻。孤獨是文化意義上的,孤僻是性格上的,心態上的孤獨和性格上的孤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性格孤僻之人,絕交往而少友朋,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封閉著,他們屬于生活的弱者;而心態孤獨的人則一定是在追尋著什么,堅守著自己的情操而不移,他們真正屬于生活的強者。孤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和文化性格,顯示了文人對現實不屈的抗爭。

其次,心態孤獨和生活孤獨也不能劃等號。李清照“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朱淑貞“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這是生活層面上的孤獨。心態孤獨的人可能交游甚廣,但身邊眾多的人并不能排遣內心的苦悶,耳邊的嘈雜熱鬧與心靈深處的孤寂截然相對。心態孤獨的人并不是孤高,孤高是自負而小視他人;心態孤獨的人是求同仁而不得,既不容于世俗,又不向世俗妥協,因而這孤獨便成了他們冰雪情操和高潔人格的標志。

孤獨心態既是古代文人擺脫不了的精神困境,也是文人獨立不倚的精神品格的寫照,這是古代文人最為寶貴的性格,是中國文人幾千年來最為優秀的傳統之一。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在中國歷史上聽到清醒的聲音和警世的吶喊,同時,我們在閱讀古人時,心靈才能一次次得到蕩滌。

古代文人堅守著節操,在艱難困苦和孤獨寂寞中,他們痛苦、哀怨、言行怪異,但就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就是不降低人格以求容,從這點上來講,孤獨是偉大而神圣的。千百年之后,當我們跨越時空與古代文人進行精神對話,既是在審視社會歷史,同時也是在拷問我們自己的心靈。一部古代文人的孤獨心態史,既是古代文人跋涉人生求索理想的歷史,也是古代文人心中神圣之燈長明的歷史。

7、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誰矗立在孤寂、悲凄、抑郁、憔悴、愁怨的生命征程里,把酒當歌,陶醉得“凄凄慘慘戚戚”?是誰漂浮在中華民族悲壯而屈辱、浩淼而深邃、遼遠而幽明的歷史夜空上,用一首《聲聲慢·尋尋覓覓》濺射出中國女人才華熠熠閃爍的時代光輝?是誰洋溢在清麗醇美、淚水洶涌的韻律中,綻放出一個孤苦女子如此遼闊如此真摯如此細膩的情感之美?李清照,這個醉依在華夏苦難歷史上的中國女人,在物欲橫流、“嫦娥奔月”、信息化主宰的今天,依然將無盡的憂愁迸濺出醇香四溢的光芒。

8、“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又是一個生活在懷念里的人。李易安曾經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也是個幸福的小女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但此時她只是個國破 家亡的居士,想著那個已經離了她再也回不來了的丈夫,“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已經不敢再獨自面對黑夜了。當時明月在,而一起共享明月的人已經不在了。

月,照了千古的興衰,也照了無數人的相思夢。當初相誓執手攜老的人,已經離開了。也許那月還記得曾經有過的幸福和溫暖。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午夜夢回,依稀還會看見當年的她分花拂柳翩翩而來。

9、血脈中流淌的是中華民族賜予的光榮,長江、黃河交織成幾千年歷史的經緯。

  我們的文明,以漢語為載體的中華文明便是這樣地沖出了宇宙與變遷,綿延了中華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橫跨千年的時空,為我們世代所傳承,所發揚。

  漢語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邁很大氣,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約,它可以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式感慨,亦能傳達“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風情。這是無論多優秀的外文譯制品所無法企及的高度與深度。

  因為,漢語承載了中華兒女的魂呢!它不僅是“母語”兩個字那么簡單,我們的母輩,祖輩經歷泛黃的歷史所賜予我們的,是“母語”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樓蘭古國消亡了,瑪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倫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為語言的覆滅,語言喪失了載體便漸漸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與幽幽的嘆息。

  漢語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責任,在西方文化無止境地涌入街頭巷尾時,在“三國”與“論語”相繼被戲說時,在全球化的呼聲下學英語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時,小學課堂內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反而顯得彌足珍貴,英語培訓機構滿街遍是,可怎尋不到一個國學教授機構?

  這是前進中的市場化快餐,還是,一個大國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斷層出現的民族悲哀?

  母語——漢語教給我們的,怎又僅僅是與人溝通,交流。母語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失卻的民族的骨氣與精髓!

  讓我們重拾古文的經典吧!讓我們運用漢語所真正給予我們的扁担,去挑起歷史的竹簡一捆捆,真正進入原味的古籍,去尋找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之道,一個大國的崛起之途。

10、透過窗看外界,你可以隱蔽于一角,窗戶就像一只放大了的眼睛,這有點類似孩子的舉止。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利用這一點提升了窗戶的原有價值。山海關箭樓的窗頁外部那些形似鷹眼的的圖案,就是用來嚇唬弱小的飛鳥,防止它們在此筑巢。寥寥數筆,不僅美化了建筑,更體現出人類智慧的一面。
在詩人的筆下,普通無奇的窗戶被賦予了靈性,傳情達意,深入人心。“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深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絢麗;“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的凄涼愁慘;“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陶醉……句句深邃撼人心魄。曾給自己起過一個網名,叫“四月的窗外”,頗為得意它有那么一點點讓人遐想的意境。澳大利亞泰格特的名篇《窗》,以病房里的一扇窗作為心靈的顯示屏,刻畫出人性的善與惡,寓意深刻,耐人回味。
這一個清晨,站在窗前,我想到那個曾經困在閣樓里的千金小姐,如果她能有那位高尚者的生命熱情,或許她的生活尚可有點色彩吧。

11“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是一千年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句慨嘆。今天,只想借這個句式,表達另外一種意思:守著道德,獨自怎生到死?或者,守著死理,獨自怎生應變?

“農夫和蛇”里的農夫,是守著“善”生活的。卻不想他的“善”錯施了對象,被他施救的蛇反而將他咬傷了。現實中,好多人是守著一定規則生活的。這些規則常常成為他的宗教,使他看不清事情的本來面目。當然,憑著規則很快就有對事情的判斷,省去了許多費神的思慮,但是,事情畢竟千差萬別,用一個公式去套,有時難免出錯,因此說,守著死理,獨自怎生到死?

正如沒有永動機一樣,沒有萬用的法則。所有的法則都有局限,絕對不變的只有變,最高的原則是沒有原則。所以不能奢望永恒,每遇一件事,都要認真思考。

對于生活,必須用到一個詞——每下愈況,如同從山頂走下來,越往下,山溝的花鳥草蟲越真切。生活越深入,明白的道理也就越多。可以說,一開始,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或者庇護傘下生活的,感覺不到腳下的坑洼和頭頂的風雨。伴隨著成長壯大,担負的責任越來越多,也就漸漸化為支撐別人的骨骼和傘蓋,而支撐與被支撐的感覺和認識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應該守著什么走完一生?美?善?真?道德?法律?機巧?人類的舒適生活?個人的舒適生活?凡此種種,只能是各取所需,因時而化,具體提問題具體分析。千萬別死守,死守的結果也許是守死。

12、古往今來,似乎只有纏綿凄楚的情愛才美麗,似乎只有曲折離奇的愛情才動人。無論是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東方的梁山泊與祝英臺。都在創造情的完美的同時,表現了愛的凄苦。這難道就是人們向往的愛情結果嗎?難道愛非要在期盼、等待、猜疑的火焰煎熬中,然后鳳凰涅盤,得以飛升?這問題自古就沒有答案,然而美麗的愛情故事似乎又都是這樣的結局。那么在中國人眼里,真正的愛又是什么?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分忠貞?是“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的那分“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還是“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一分思念?似乎都是,又似乎又都不是。

13、夜半時分,又下起了雨來,隔個窗兒,卟卟簌簌,竟似相思的滋味,深深淺淺地爬滿心底。梧桐夜雨,好夢時節,“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掀開窗簾,盡收雨的世界,滿目的飄落,竟似水中花的夜語,向我溫柔涌來。純潔的水中花語,晶瑩的水中花語,你喃喃的相思起起伏伏,掀動芬芳的海洋纏綿的潮汐。而潮汐的黑色淋淋漓漓,帶著無端的痛楚,徘徊在我心的兩岸,一邊是溫柔,一邊是憂郁。
  
  風寒冷雨,簾卷琴聲,香熏一案清愁。錦被尤涼,誰共枕上溫柔?輕彈落寞淚影,怎禁得、夢里孤秋。如何寫,雁字聲聲慢,難下眉頭。這夜雨的世界,這相思的夜晚,這相約的時候,流不盡許多淚,寫不盡許多憂,道不盡許多怨,訴不盡許多愁。
  
  記得我們有約,下雨的時候,我們一起聽雨。靜寂的相思在雨的歌聲里緩緩流淌,有一點感傷,有一點憂郁,也有一點笑意。那一刻我心里想著的,卻是慶幸著我仍舊與你念在一起,即便是天涯海角,相思依然牽著我和你。我知道生活是一場無休止的旅行,但你卻是我永恒的風景。從這一處到那一處的遷徙,分隔了我們的相聚,卻無法分割我對你的銘記。走遍千山萬水尋找你的蹤跡,只不過是有一天,想你明白,我是這樣的愛著你。
  
  親愛的,我們一起聽雨。站在雙眸之中,隔個窗兒,聽那梧桐的三更“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曾幾何時,我獨枕寂寞,一遍一遍地吟哦,燕來時,疏雨細,覺去一階梧唳。多少落花夢里,沒個人堪倚。如今,請讓我用文字烹調音符,煮一杯零零落落的雨夜,與你和淚共飲,不要說分離,不要說送別,不要說來生相聚。
  
  我們一起聽雨。在天的下面,雨的那端,河的對岸,心的中間,聽一場生命中的宿緣,義無反顧奔赴懷抱,融化成生命最原始的雨水。你將會忘記時間的約定,你將會打開心底的痕跡,你在子夜的落花中,拈數片淚兒,浸制了黑夜的憂郁。于是,當你不眠時,我卻沉醉。天亮之前,還能擁有那一杯嗎?那一杯醉我靈魂的甘露,我叫她:紅顏!我知道,你恨不能把我所有的文字掰開,看看文字中深藏的我,是如何的憂郁成疾。你知道嗎?掰開文字,就掰開了我的心,你將那一杯紅顏,寧靜地傾入吧!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窗外,有花沉默在夜里,飄著暗香,幽幽殘損,風過的時候,便兀自在雨中無奈的沉落。沉落的一瞬間,我聽見雨一般的輕嘆,糾纏在那最后的眼神里,成就一樽孤獨的美。風過雙肩,風過雙肩,一地落花更無言。雨來漫漫,雨來漫漫,聚散離合亦天邊。
  
  風來之時,雨兼落花,又有許多的聚散離合在無言地更替。此時,我從窗口望出去,想那一格一格的窗戶里,在同一個時刻,都關著燈,關著溫暖,關著寂寞。同一時刻里有人重逢,有人別離……時時刻刻,時時刻刻,每一個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今天的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會不會偶爾在深夜里想起被自己遺失的時光?會不會突然感傷,然后流下眼淚來,湮滅那有過的純真?那曾經鋪天蓋地的憂傷,那曾經于流轉的摩天輪上刻下的簡單誓言,會不會是記憶里最深重的雨呢?
  
  世間輾轉的情感,總是伴生遺憾。而追求完美的人,卻不愿看到缺陷的美。于是抬望眼,舉愁眉,且行且尋,這樣的尋覓,卻苦了時間,黯了光影,淡了歲月,讓人等到心痛直至心碎。此時,讓我們摒棄遺憾,一起聽雨吧,你將聽到我的呼吸,與風兒一樣纖細;你將聽到我的心跳,與雨滴一起共鳴。
  
  春江吩咐蘭舟夢,千里無人送。風鈴寸寸遠重山,唯有此時今日憶闌珊。天涯不與檀郎便,幾度柔腸斷。橫吹玉笛借清風,只是人生長恨此情中。有誰明白夢著的愛,是穿行在無奈之中的痛?有誰懂得幻著的情,是交織于執著之中的傷?讓我們一起聽雨,平淡之中感受著神奇,簡單之中感受著天意。你聽見雨的呼吸,舞動在愛的鼓點上嗎?那些霎而風,霎而雨的節拍,是心打芭蕉的旋律;你聽見雨的親吻,隱匿在字里行間的溫情嗎?那些彈跳若逗點的雨珠,是情愫起舞的前戲。
  
  昨夜有雨,那是流經城市的河流,有誰在河邊,側耳傾聽呢?今夜有雨,卻是黑暗淹沒憂傷的潮汐,又有誰在漲潮之時,捉取歲月的浪花呢?“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親愛的,記得我們有約,下雨的時候,我們一起聽雨,直到天明。

14、今夜無月,那邊窗欞上,誰在駐足守望,守望心中惆悵,瞬間心跳的感覺;守望內心彷徨,接近死亡邊緣的窒息;守望心中的他,情意繾綣的情感……今夜,注定無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千年前,李清照在守望,守著她和丈夫的最后誓言。她是那么肝腸寸斷,刻骨銘心,好似赴湯蹈火,奮不顧身。她為何義無反顧,因為丈夫答應過她,他會回來。然而一年又一年,遙遙無期。  

 辛棄疾在守望。“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他在守望邊關,盼望上場殺敵,守望祖國統一,守望內心男兒自強之心,只可惜,他始終沒有盼來。   

李煜在守望。一生把自己交給藝術,“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守望靈魂深處的自由,內心角落的平靜,可又怎容他,只怪自己身不由己,一輩子在遙望,卻始終望不到彼岸的自由境界。   今夜無雪,那片草地上,誰還在守望?守望使人心碎;愛人的一聲承諾,望冬日早些過去,春暖花開,望宇宙無垠,神秘莫測……今夜,不同尋常的夜。   

今夜寂寞,失戀的人在守望。內心柔軟的角落在滴血,在經歷了相識—相愛—分開后,內心最初最純潔的地方已布滿灰塵,心已不再為誰動,守望的人最終還是沒有來,是愧疚,還是正和另一個人在另一片草地上相望?今夜,注定心死。   

曾經是誰在唱“洛陽城旁的老樹根”,這像回憶般延伸;是誰在唱“前朝記憶度紅塵,傷人的不是刀刃”;是誰在承諾和你在一起,是誰在愧疚“對不起,我愛你”。時間沖不走回憶,就像漏斗從不因為外界阻撓而停止流動的步伐。   

今夜,誰在窗兒上守望?

15、假設:太陽好吝嗇,她不愿把陽光與人類分享,那我們的世界豈不一片黑暗?空氣好吝嗇,她不愿把自己流動的秘密展現,那我們的天空將再不會出現風云雨雪;愛迪生好吝嗇,他不愿將燈泡的制作奉獻,那我們只好“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了;歌唱家們好吝嗇,不愿把美麗的歌喉與人分享,那我們豈不少了一種別樣的快樂?

你一定會說,如果假設都成立,那世界該有多可怕。然而,我們在埋怨別人“小氣”的同時,是否也悄悄把自己的心門打開。

……

太陽永遠不是吝嗇的,它把七色光與我們分享,我們的天空便一片明亮,風兒不是吝嗇的,它不斷地奔跑,我們的世界便有了“云銷雨霽”;當然我們的心靈也不是吝嗇的,我們會與他人把美好創造,人人都不是吝嗇的,我們將會擁有一方碧水藍天――因為,我們的心兒已破繭成蝶。

16、走過了繁華,納蘭在西風蕭瑟的季節“沉思往事立斜陽”,而易安在梧桐夜雨的時刻“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情到深處無怨尤,每次在心中回味這些詞句的時候,都有一種柔腸寸結的感覺。

      也許,在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了身邊的一切,以為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當然,直到失去了才覺得彌足珍貴,“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句詞,現在讀起來,我們還能體會到詞人的那種無言的痛楚和深深的懊悔。

       讓我們都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天涼的時候,給自己所愛的人多一些呵護。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52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