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譯文]  一心只把哥來想,頭痛難忍又何妨?

  [出典]  春秋  《國風·衛風·伯兮》

  注:

  1、《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2、注釋:

    伯:古代兄弟姊妹中長者為伯。婦女也稱丈夫為伯。女子對丈夫的稱呼。

    朅:音切,英武高大。

    桀:通“杰”,杰出的人。

    殳:音書,竹制兵器,古代杖類兵器 。

    膏沐:發油與洗發水。

    適:悅 。

  容:打扮。

    杲:音稿,明亮的樣子。

    愿言:思念的樣子。

    甘心首疾:形容思念的深切。

    焉:何。  

    諼草:萱草,忘憂草。

    言:動詞詞頭,一說是 代詞“我”。 

    樹:種。  

    背:北堂,即后堂。

    痗:音妹,憂思成病。

 3、譯文1:

     伯啊,伯啊,你真是我們國家最魁梧英勇的壯士了,你手持著兵器殳,作為王的勇士,沖鋒陷陣,是軍中的先鋒官。自從你隨著東征的隊伍出發,離開家,我就日夜思念,頭發亂了也沒心思理,更沒有心思擦脂抹粉——我打扮好了給誰看啊?下雨吧,下雨吧,可偏偏又出了太陽,總是事與愿違。我情愿想你想得頭疼,只希望我的思念能換回你的歸來。樹蔭之下生長的忘憂草,能夠消除掉記憶的痛苦,(我佩戴了忘憂草,卻仍不能忘記你)我甘愿相思成病,只希望你能夠快些回來。(只要你能回來,我情愿頭疼心碎。) 

   譯文2: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衛國數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為王打仗做先鋒。

  打從我哥東方去,我的頭發亂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為誰來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陽像火盆。一心只把哥來想,頭痛難忍又何妨?

  哪兒去找忘憂草?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來想,病到心頭化不開。

   譯文3:

    我的哥哥要離去,他是邦國的英杰。哥哥手持著長兵器,為王出征打先鋒。
    自從哥哥東走后,頭發不梳亂蓬蓬。不是沒有油脂粉,為誰梳洗為誰容。 
    盼下雨呀盼下雨,不料明明晃晃太陽出。心中念夫不能忘,想得頭痛無怨語。
    哪兒找得到忘憂草,找來栽在樹背后。心中念夫不能忘,使我心痛又悲傷。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為305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計40篇。《詩經》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搜集來的民間樂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對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制作樂歌。經過修改后,這些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秦代曾經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易于記誦,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東漢以后,毛詩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文化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放到現在來說,詩經在交際應用方面雖然沒有那么重要了,但對于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卻依然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5、此詩與周南的卷耳,都是有名的婦人思遠之作。卷耳以設想其夫行役之苦勝,而此詩以婦人自述其情景勝。從第一章開始,她就毫無保留地誇耀自己的丈夫是多麼傑出,多麼受器重;詩中流露著無限的驕傲和得意,使人彷彿看見她臉上煥發的神采,而感染到她的喜悅。對她丈夫「執殳」去「為王前軀」。她也並不覺得有甚麼感傷(感傷是之後的事);在當時,毋寧說她深引以榮呢!做一位英雄的妻子,她又豈能不感覺驕傲和光榮?

第二章的主題,是她對丈夫專注而深摯的愛。當他出征以後,這位小婦人竟無心梳洗,以致「首如飛蓬」。這四字把她那失去了生活重心,茶飯無心的懨懨情態形容了出來。緊跟著的兩句:「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更是畫龍點睛,一針見血。那種執著、深摯、無奈的神情,就呼之欲出了。「之死矢靡它」是「寧死不二」正面的否決,使人敬佩;「誰適為容」則用反問的語氣來表明自己專注不移的深情,使人感動,同時也可使人回味第一章對伯兮的讚美。

 

第三章盼其夫歸,如「大旱之望雲霓」,熱切的相思;「其雨」和「出日」都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心理的渴盼和掙扎。以字面來說,是全詩中最單純、最客觀的句子;其實卻是全詩最複雜、最難解的部分。難解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直接的敘述、描寫(如:伯兮朅兮,邦之桀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而是用象徵、暗示,這種象徵、暗示極強烈,卻又晦澀,極含蓄,可意會而難言傳;那種渴望、希冀,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中,才露出端倪;雖想到頭腦發昏,也心甘情願。

 

雖有第三章的「甘心首疾」,畢竟不堪其憂;所以更有第四章「焉得諼草」的希望遺忘,這比第三章又深了一層。人在極為情苦時會羨慕無情,同樣在思念到極點時,也會希望遺忘(不是真的希望忘掉,而是『能遺忘多好』的歎息)。「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然而諼草不可得,而她,也並不真的想遺忘,只是以此說明,她心中思念之苦,已到了需要遺忘的地步了。她還是「願言思伯」的,思到「使我心痗」,也就是積鬱成疾了。層層推展,以見征人離家之久,婦人思念之深。全詩無半語含怨,其感人之力,格外強烈,真是標準的好詩,開發出唐詩中多少閨怨一類的名作來。

〈伯兮〉是以一位居家婦女的口吻,傾吐對出征未歸丈夫的深切思念,語言直接中有含蓄,情深意濃,透過詩文的呈現,可以透視思婦的內心世界。第二章「誰適為容」的意思,和〈鄘風‧柏舟〉中「之死矢靡它」同樣堅決;可是在情致上,「誰適為容」就含蓄蘊藉得多了,「含蓄」也是詩經情感的最大特色。它既不同於〈白華〉的幽怨,也不同於〈卷耳〉的想像,它只是一個小婦人坦白率真地傾訴對出征丈夫的思念,感情是很真實、貼切的。那是雖苦猶甘之如飴的思念,雖病而矢志無悔的思念。

       其實她也很痛苦,很憂傷(甘心首疾,使我心痗),但沒有絲毫的懷疑和埋怨。她對自己和對方,都是極具信心的,極其執著的。從頭至尾,沒有一句怨言,沒有一聲責備。可知這位小婦人何等深明大義,又何等深愛她出征的丈夫。「情深無怨尤」,就是這首詩的精神所寄了,在直接的敘述之外,也有豐富的心靈世界及深刻的感情寄托,這點有些類似李商隱詩的味道。身處離婚率逐年攀升的現代社會,吟詠朗讀這首詩時,除了感佩於古人溫柔敦厚的民風,對於夫妻相處之道,有了不同的、更深一層的心靈體悟。

 

 

   6、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國風 衛風 伯兮》

    先秦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個女子思念遠方愛人的一點相思。愛而不能見,只能背靠著秋樹,對著失落的天空喃喃傾訴。詩經里的諼草,指的就是萱草。諼,乃忘憂之意。

   相思之愛,親子之愛的互通當中,萱草都是愛的使者。

 

 

   7、“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國風·擊鼓》) 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對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們花前月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離死別、天涯孤苦,豈能不淚眼朦朧、肝腸寸斷?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詩經·衛風·伯兮》)寫了一位女子自從丈夫別后,無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縈繞期間,苦不堪言。也許為國征戰是英勇豪邁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離死別,總是讓有情的人們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愿天下不再有戰爭,不再有硝煙彌漫。 

    

 

   8、“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明知道丈夫不得回還,想以物療憂,但終究不能忘憂,這首詩讀來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此詩與后來唐代詩人金昌緒的《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生動地反映了人們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9、愛情是人生命中最主要的成份,沒有愛情,人類也就不能稱其為人類。而且,古人還頗講究愛情的味道呢。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是不是有點苗寨的風情?“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會不會是如今大學校園里一道最靚麗的風景?“愿言思伯,甘心首疾”,這樣深切的思念又有幾人沒有過?“宴爾新昏(昏即婚,新婚謂丈夫另娶了一位新鮮女子),如兄如弟”,這樣的傷痛又有多少人在體驗著呢?

    看看這些也就不難明白,自古至今,盡管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變化,但情感的表達卻是一以貫之的。也就難怪人們會說“愛情是永恒的話題”了,這里的永恒既表示由來已久,又意味著傳之久遠。

 

 

    10、秋歌里。隔墻的花朵將次第落完。留下你的頻頻回首,卻已不見來時的芳菲。

     晨起的時候。我也和著梵唄,念著功課。
     心中有著連綿的情思。如清泉,還有滿月。光華之間似乎你的少年形象。藏著滿滿的喜歡。雪山的現在,是高潔的。一朵雪蓮花大概也在此刻可以完成開放和來臨的所有任務。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11、今時的夜晚,歲月的滄桑與流逝在此刻,竟成了醉意從思念的樹枝上墜落著的孤獨和迷惘。

  心紙潑墨.略微苦澀的液體醞釀著久違的歡快與少時的輕狂,漫卷出枯萎的豪情,思緒在和風麗日里獨翔在煙霞流火之中,記憶,翻開泛黃的書簽,跳躍著往日的激情縱歌狂放不羈,,那同樣的季節,同樣的酒杯,卻鐫刻投映著明月長風,流星焰火,我獨語著杯中夜的紫韻,心,流動著那個二胡的旋律,劃破這沉寂的寒夜,宛如蒼鴻的振翅投向那千古的皓月之間……

   如何面對曾一起走過的日子——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悔。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2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