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譯文]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回首往昔,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

    [出典]    李煜   《虞美人》

     注:

     1、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注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3、譯文1: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回首往昔,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

  茍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望著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滅亡的故國。

  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

  問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過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走了。

    譯文2: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里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朱紅的顏色已經改變。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4、李煜生平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和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5、《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月明中。”茍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象征、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6、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應,流走自如的地步。

  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傳誦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將詞由花前月下娛樂遣興的工具,發展為歌詠人生的抒情文體。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象征、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 “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人留下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篇。詞作經過精心結構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合成諧和協調的藝術整體。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構藝術方面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來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國維說得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首《虞美人》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他的勇氣,是史所罕見的。李煜詞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這個特色在這首《虞美人》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這樣的不朽之作嗎!

 

   7、春花年年開,秋月歲歲圓,不知何時才能了結?往事如煙,又有誰知它有多多少少。春花秋月,本為人間美景,可是對囚于北宋的南唐后主李煜來說,卻容易引起傷感。春花秋月一年一度可以重來,而往日皇帝的地位及風雅享受的宮廷生活卻一去不復返,因此他觸緒紛來,感慨無端。

   李煜用自己悲劇的生命,為后人所有生命的悲劇做了注腳,為后來所有的悲涼做了代言人,而他自己的生命,也被這悲劇提純,升華,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永垂不朽。

   是的,他寫下的,看似個人的國仇家恨,為什么千年之下讀來仍然能令人痛徹心扉?就因為他其實寫下的是眾生的悲哀。他不屬于他自己,他是冥冥中的天使,上天降生他于七夕,收回他于七夕,在這四十二年之間,讓他代眾生歷經紅塵種種誘惑,繁華,富貴,恩寵,榮辱,代眾生歷經人世的緣起緣滅,代眾生于百轉千回之中了悟種種前塵后世因果,并將眾生的穎悟智慧賦予他一人,借他的筆寫盡生命的種種感悟。世事紛紜,紅塵擾攘,都不過是云煙過往,是鏡花水月的幻象,無需執著,無需計較,無需牽念,無需耿耿于懷。大江東去,逝水滾滾,一切都將成為云煙。

   在這些詞句里,他用字字句句的血淚,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

 

  8、“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我喜歡這劈頭蓋臉的一問。凡是大哲學家,大藝術家,總少不了這根本性的一問。這是敏感細膩的藝術家,在時空之中,在身世巨變之中自然而然涌現出的一種喟嘆。這種喟嘆,罩著全詩,構成了傷感的背景。“小樓昨晚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天又來了,又是明月朗照,但是國已經成為不堪回首的“故國”。雕花的扶欄,白玉做成的臺階(南唐宮殿)應該還都在吧?只是我已經漸漸老去。――李煜想說的,其實是國事變化吧?“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飛來奇句,又是一種沉溺的筆法。

    仔細體會,在晚唐五代,李煜的詞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征,即抒寫個人愁怨的婉約一路詞(晚唐五代詞都是婉約風格的,此乃詞之本質)通常會在細微處著力,如“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香燈半卷流蘇帳”、“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之類,但李煜的詞,尤其是后期的詞,常常善于大處著眼,不瑣屑,從而開辟出一種博大深沉的藝術境界。并且,個人的悲歡往往被放大,成為人類所共有的悲哀。這就是王國維所說的“有釋迦牟尼、基督担荷人類罪惡之意”。

    但放大的過程,同時也是稀釋的過程。在這里,“故國”是一個容易被誤讀的符號。對李煜來講,他所詠嘆的,始終是那個“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故國”,是那個藝術的烏托邦和富貴鄉,而不是一個政治意義上的“故國”。

    所以李煜之悲之痛,并非普通人之悲痛也。當他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時候,并非表明這種悲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恰恰相反,這是經過李煜心靈重重放大的結果。正如李白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并不代表李白和汪倫的情意比通常情意更為深重一樣。而讀者從這首詩中感受到的,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美”,與其說是感動于李煜的命運,不如說驚嘆于李煜的才華。

 

   9、歲月流轉,情懷依舊,時間在推移,山,還是那山;日月在轉換,水,還是那水;人,可已不是那人,已不是昔日在校的莘莘學子。時間在老去,厚厚的日歷如雪花般哪樣飄去,如看著歲月像流星機哪樣在面前劃過的痕跡……。

    昔日的往事一幕幕再次浮現在腦海里,正所謂“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逝去的往事好想讓它化作一柳青煙隨風漂蕩而去,可已經是烙印在心里,總是讓人揮之不去,往事雖然已逝去,但當夜深人靜靜坐下來品味的時候,確實又是另一種風景,確實又是一番滋味,有一種讓人說不明卻又道不清的淡淡幽香滋味,這又何常不是人生的一種樂趣消遣呢。

    今夜凄涼寂寞無人,心里暗暗在扣問自己,我是否真的是老了,我雖然人沒有老,但心境已經老了,沒有昔日年輕的心、沒有昔日渴望的激情,沒有昔日渴望的騰飛。此時有的是迷惑、憧憬、消沉、沮喪、落魄、苦澀……很多種滋味融合在一起。…… 呵呵,很無奈,心里只有苦笑的答案,生活的殘酷才是最深刻的。想到這些,鼻子感覺到有一種PH值小于7的氣體在刺激,酸溜溜的、眼睛有那么一點的不爭氣濕潤,原來,莫名其妙流下淚水。

 李煜 《虞美人》

  10、 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緣起緣落怎能數得盡倒明.人的一生便是由這一段接一段的起落組成的.然而在前一段即將落幕之時,你又知道何去何從?徘徊著,彷徨著,左顧右盼著,舍不得拉下那帷幕,也尋不到下一段的開幕.

  然而,慶幸的是,在你迷茫之際,總會有一個人幫你關掉鎂光燈,領你走出幕外,回望著幕中發生的事情.不經意間,一絲笑意飄上了你的嘴角.你轉頭對那人說:"吾釋然."接著,伸手拉下了帷幕,翻開了新的一篇.

  其實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的謝幕與開幕.因此,引你走出幕外的人也就不盡相同.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一個陌生人,亦或是你自己.彷徨的人兒,請你回頭看看,那人也許已在你身后.

 

  11、人的一生,不管在世時間長短,白發蒼蒼的老人固然有豐富的酸苦辣的遭遇,即使早喪,總多多少少有不同的經歷。凡是已經發生事,回溯到過去若干年月,都是往事。 托爾斯泰認為:“生活是真實的東西。人所體驗到的一切留在他心中成為回憶。我們永遠是以回憶為生的。”(高爾登維塞:《在托爾斯泰身邊》)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不是亡國之君李煌,當然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的往事不堪回首。 每個人因所處環境不同,對往事有不同的看法。易安居士李清照:“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丈夫趙明誠外出時所感受的離愁別恨,她“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所以她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高宗趙構用秦檜計,以十二道金牌召回抗金名將岳飛,岳飛嘆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南宋屈辱求和,達成協議。他有志難伸,內心痛苦,表現了對投降派的極端不滿,寫《小重山》以示反對。他所處的地位,已沒有表達心事的自由,只好不說,有誰聽他的往事呢? 

 

  12、究竟一個人為了怎樣的向往而漂泊、為了怎樣的目標而爭度,又是為了怎樣的年華而交付?停下行色匆匆的腳步之時,你一定記得回頭望望去時的路,再抬頭看看前方的道。
  
  且不思一江春水向東流、且不思黃鶴一去不復返;且不思白駒過隙、過往如煙、草木皆知秋;且不思大江東去浪淘盡、無邊落木蕭蕭下;且不思浮生若夢、今夕何夕、落葉總歸根。只思,每一個人都有著的苦樂年華,就像一杯加了糖的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如梭歲月,抑或在鏗鏘有力中你走出了一個強者的尊嚴,抑或在隨波逐流里你逍遙著一個弱者的曼妙。日升月落,朝華夕拾,兒女情長,無限繾綣,令你迸發對生命的無限感喟。
  
  在生命的某一個時期,春的爛漫會成為過去,夏的茂盛也成了飄散的歌里的余音,秋意生長著無比的喜悅,還是要盡力保藏,以備不遠的冬季。循環往復,令你看到生命的特質,也更加學會了知足。
  
  不求一世繁華、錦衣玉食,只思一生有愛、心懷感念;不求一世英明、功成名就,只思一生平安、淡然若蘭;不求學富五車、膽識過人,只思舉杯邀月,對酒當歌;不求海誓山盟、真愛永遠,只思驀然回首間的優雅超凡,那一切盡在明媚間。

  人生是一首歌。人類在悲壯奮進中或者飛揚跋扈里或者平庸無華里都寫著自己的年華流逝的故事,譜寫著自己的樂章。故事里的主角連同著配角的演奏,讓我們感受著音符的或美妙或抒情或高昂或低沉。

    歲月行走在每分每秒、每時每刻,行走在我們的身邊,更行走在我們的心頭,抒寫著一個個打動著人間的音符,流淌著感動著自己的旋律,不為這旋律多么優美動人,只為我們回首之時,還在不停地思索著,還是在自然地活著,活出了生命的基調。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0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