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

  [譯文]  伊尹和姜太公遇到了商湯和周武王,就能發揮他們的作用,在笑談之間建立起偉大的功績。

  [出典]  王安石   《浪淘沙令》

  注:

  1、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亡只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2、注釋:

   浪淘沙令:唐教坊曲。 “令”字的意義,不甚可考。大概唐代人宴樂時,以唱歌勸客飲酒,歌一曲為一令,于是就以令字代曲字。宋人書中引述到各種詞調,往往省略了令字或慢字,不必因為有此一字之差而斷定其不是同一個曲調。

   伊呂:指伊尹與呂尚。伊尹名摯,尹是后來所任的官職。他是伊水旁的棄嬰,后在有莘(今河南開封)農耕。商湯娶莘氏之女,他作為奴隸陪嫁給商湯。后來,湯王擢用他滅了夏。伊尹成為了商的開國功臣。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稱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濱垂釣,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輔武王滅商,封侯齊。

  衰翁:衰老之人,即指伊尹與呂尚大器晚成,很老了才被重用。

  窮通:窮困潦倒,呂尚在50歲前做什么生意賠什么,老被夫人責罵,伊尹則淪為奴隸。

  釣叟:指呂尚在磅溪空釣,以等待周文王;太公望呂尚,字子牙,號飛熊,生于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文王西伯出獵,路經渭水之濱,果然遇見呂尚于釣魚臺垂釣。兩人一見如故,交談后周文王大悅,說:“自從我的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果真是你啊?我的太公望之久矣。”所以,呂尚從此又號稱:“太公望”。

  耕傭:耕田的傭工,奴隸。伊尹名摯,尹是官號。生卒年不詳。商朝杰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相傳他生于伊水,故名伊尹,甲骨卜辭單稱“伊”。伊尹是商湯妻有莘(今山東曹縣西北)氏陪嫁的奴隸,初為“小臣”,后執國政,協助商湯伐夏桀,被尊為阿衡、保衡,是夏末商初重要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商滅夏的主要籌謀者。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呂二人若不遇湯文二王,也就終老山野,無所作為。

  風虎云龍:虎下山如風,云霧從龍,指人得際遇,堪大用,立大功。易經中有“云從龍,風從虎”,此句將云風喻賢君,龍虎喻賢臣,意為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從虎,建邦興國。

 

  3、譯文1:

   伊尹和呂尚兩人曾是農夫和漁翁,他們曾經歷所有的窮困而發達。如果不是湯王、文王發現并重用,他倆也就老死山野了。湯武二帝雖然是偶遇賢臣,使得如云生龍、風隨虎一般,談笑中建起了王業。可是直到千載之后的今天,伊、呂兩人的功勞又有誰敢與其爭比!

   譯文2:

   伊尹和呂尚這兩位老頭兒,困窘和順利在一生中都經歷了。初始之時,一個當漁夫,垂釣于蹯溪(指伊尹);一個做農夫,耕耘于田野(指呂尚)。如果這兩人當時都碰不到好機會的話,那么,即使有經天緯地之才,英雄也只能被埋沒掉了。后來兩老翁時來運轉,偶然遇到明君成湯和周武,從此君王得到賢臣輔佐,賢臣得以報效君王,君王和賢臣相得益彰,在談笑之中,輕松愉快地成就了商周兩朝的霸業。從那時到現在,直到幾千年以后,又有誰的功勛可以和他們兩人相比高低呢?

 

  4、王安石生平見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和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這首詠史詞上、下闕的前三句都運用了“敘”的手法,后二句則是用“議”表達。“敘”的部分講述伊尹、呂尚兩人出身卑微,曾歷經了種種困窘。“議”的部分則是說如果伊呂兩人不是遇到商湯周武這兩位慧眼識英才的明君圣主而被重用的話,他們就只是被埋沒了的英雄,不可能建立一番功蓋當世、超越千載的事業。這些議論寄托了王安石的感慨和希冀。寫此詞時,他作為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正要推行自己的變法主張,他希望神宗皇帝能象“商武”一樣知人善任,支持變法。同時,他也希望自己能象“伊呂”一樣幸遇明主,建立一番豐功偉業。這表明王安石從史實中獲得了精神力量,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也使此詞不同于一般古代詩人詞客那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

 

 

  5、這首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詩人詞客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鑒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處。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后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后來所担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于莘(《孟子。萬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于商,后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于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于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后通,度過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幸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并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云龍”的局面。《易。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意思是說,云跟隨著龍出現,風跟隨著虎出出,人世間如果出現了圣明的君主,那末,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所以“興王”一句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后,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于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6、王安石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具有極高的文學才能。同時他又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詩文深刻剛健,見識高超,擅以文托志。《浪淘沙令》即以詞令充分表達了其政治家的胸襟氣魄。
  表面上看,全詞寫的是伊尹、呂尚(姜尚、姜子牙)的故事,實際上是在用典寄志,委婉地抒寫個人的理想和抱負。
  上闋寫伊尹和呂尚兩位老者,一生經歷了困窘不得志和通達顯揚兩種截然不同的處境。當年呂尚是江邊的釣魚翁,伊尹是別人家中耕田的奴隸,如果沒有得遇明主,英雄老死也無人知曉。
  下闋寫商湯偶然得到了伊尹,周武王偶然與呂尚相逢,二人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后,在談笑之間就幫助商湯、周武王成就了統一天下的偉業。那差一點老死世間無人識的衰翁,從此名揚天下,雖歷千年,可誰又能與他們比較功勞的大小?
  詩言志。詩人多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意緒,而在詩詞中用典來抒寫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與直抒胸臆相比,則更顯得隱晦、含蓄,可說是“借人家杯酒,澆自己塊壘”。此種寫作手法在古詩詞中并不鮮見。中學課本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一個長于用典的典型例子,其中“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借廉頗遭遇抒發了作者想要為國出力卻又報國無門的憤慨。同樣,此詞也是借曾經不得志的伊尹、呂尚遇到明主后輕而易舉興復工業的故事,寄托自己要直追先賢甚至超越先賢,建立千秋功業的遠大政治抱負。此等胸襟,何等豪邁!真乃用典寄志,顧盼自雄!

 

  7、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進士,宋神宗年間兩任宰相,實行變法圖強的王安石(1021-1086),在他的詞作《浪淘沙令》中感慨道:“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這首詠史詞表達了時勢造英雄,伯樂遇千里馬,彼此成全,功業成就而萬古留芳——“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 好一句——“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伊尹是夏末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隸,因其才干卓越,被成湯所識,湯任以國政,得以滅夏桀而建商朝;成湯死后,伊尹還輔佐了兩朝國君,鞏固了商政權。呂尚(又稱姜太公),早年貧寒,老來垂釣渭津,于渭水邊遇周文王,后輔佐武王伐紂,完成了滅紂興周的大業,造就幾百年的基業。 伊尹和呂尚,是歷來儒家所稱頌的著名賢相。才能的發揮,功業的成就,除了需要杰出的才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才干得以發揮的環境和條件。 今天,大家都已經知道,商戰也好,國家也罷——競爭是實力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胸懷與眼光的競爭。愿天下英雄皆有用武之地——千里馬縱橫馳騁紅塵展雄風;伯樂慧眼識才運籌帷幄笑談從容! 盡己無愧,勤勉提升;相信你我都是這紅塵中的英雄—— 萬里征程,讓我們腳踏實地,步履從容;天高路遠,愿我們涵養道德,自強自愛。 知福福常在,隨緣緣自來——朋友們,祝福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與人生,在機會與把握中得到成全與自己愿望的成功!

 

   8、王安石表面上是詠史,實則是借古喻今,以伊、呂自況,抒發自己秉國政、行新法、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表達了自己強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細細品味一下詞中的“若使”、“偶”、“談笑”、“興王”、“直至如今”等字眼,不難發現,王安石用意是抬高自己,是他當時春風得意、自負自信心情的流露。

    本詞出現在充滿脂粉氣的北宋前期,題材開闊,意境宏大,風力剛健,是豪放詞早期的力作。

 

   9、“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一個人才干的發揮、功業的成就,除了需要杰出的才干外,重要的是還要有發揮才干的機遇;沒有時勢,也就難以造就英雄。若得遇明主,則可如風從虎、如云從龍,建立奇功,青史留名。

 王安石

   10、 王安石所倡導的改革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說,為北宋的政治墮落與道德淪喪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商鞅變法獎勵耕戰,以利誘之,開疆拓土,舉國一致,變法終成強國之基;北宋變法求利為先,斂財富官,天下攘攘、舍本逐末,變法猶如無本之木。由于北宋統治者在變法過程中,片面追求“理財為先”,“籠地利,窮地寶,取利太甚”“上有其好,下必順焉。”這直接導致了官府爭利,士大夫言利,老百姓趨利。

    北宋變法反反復復,翻云覆雨四十年間,主流知識分子禮儀廉恥之心日趨淡薄,以討巧取媚為榮,原有社會道德與是非標準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與其說北宋在變法中喪失人心,還不如說在變法中搞亂人心,更為恰當!王安石變法給北宋社會帶來的最大的弊端,也莫過如此。

   如果,沒有突然來臨的“靖康之難”,那麼這個擁有一億人口的大國也許不會滅亡,但是一定會在物欲橫流的陷阱中繼續沉淪下去。或許一個王朝的式微,必先從“禮崩樂壞”開始,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對“王安石變法”的最好的一種詮釋。

   往事越千年,昔日“功過是非”已是煙消云散。但是面對歷史的沉淀,今人的智慧并不一定能夠超越先人。掩卷而思,這是我最深的一段感觸。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19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