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rn |
[譯文] 喜慶的日子里我要放聲歌唱盡情喝酒,明媚的春天正好作伴返回故鄉。
rn[出典] 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rn注:
rn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rn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注釋】
官軍:唐王朝軍隊。
收:收復。
河南河北:泛指黃河以南以北地區,相當于今河南、河北、山東一帶。
劍外:劍門關之外,即今四川劍南一帶。
薊北:今河北省北部。當時為安、史叛軍根據地。
初聞:乍聽到。
涕淚:眼淚。
卻看;回頭看。
漫卷:胡亂地卷起。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春天。
巴峽:在今重慶市東的嘉陵江上。
巫峽: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
襄陽: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3、【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
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須縱情飲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穿過巫峽,
然后經過襄陽再轉向那舊都洛陽。
4、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rn5、由于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仿佛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后人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此詩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當的評語。
rn6、首聯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詩人當時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動蕩流離的生活,多少個憂愁凄苦的長夜,多少軍民的浴血奮戰,就要結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終于實現了,怎能不教人喜極而泣?
rn7、頷聯以轉作承,落腳于“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又一高峰。“卻看”,即回頭看。當自己悲喜交集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漫卷”,是一種無目的、下意識的動作。動亂結束,第一個長期深藏在心里的愿望自然冒出來:從此可以回鄉,過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亂的詩書卷起來,詩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歸的自然流露。
rn8、頸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并轉入極欲回鄉的心情。放歌、縱酒是狂喜的具體表現。青春、還鄉是詩人的設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與下句中的“青春”顯得重復,故作“白首”較好。“青春”,指春季。
rn9、尾聯就還鄉作進一步抒寫,展望中的旅程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平易坦蕩。實際上,從劍外到洛陽,路途很遠,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處相距也不近,但在歸心似箭的詩人筆下,簡直就像朝發夕至那么容易、那么快速。
rn 10、詩的開篇就“忽傳”,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快”至。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涌。這是第一個“快”。
“忽聞”緊承“忽傳”。一浪高過一浪;一“快”緊接二“快”。詩人8年在外漂泊,有家不可回,想想那種游子之痛是怎樣熬過來的,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奮筆疾書。這是第二個“快”。
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腳于“狂”,是表現情感之“快”。由“喜”變作“狂”是情不自禁。于是便“縱酒”、“還鄉”這是第三“快”。
尾聯中“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其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顯現出疾“快”如飛的氣勢。這便是第四“快”。
11、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突出一個“喜”字,集中表現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這一喜訊突至時,詩人的驚喜之情。“喜”是貫穿全詩的主線,無論是“初聞涕淚”,“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還是想象中的“放歌縱酒”、“還鄉”,“從巴峽穿巫峽”,“下襄陽向洛陽”,無不貫穿這種“歡喜”的感情。詩人一反往日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不以含蓄蘊藉見長,而以爽朗明快取勝。詩人的激情出自于胸臆,發自于肺腑,有如江堤決口洶涌澎湃,一瀉千里。全詩從頭至尾一氣呵成,毫無斧鑿痕跡,感情真切,筆勢奔涌,旋律輕快,是杜甫詩中絕無僅有的生平第一快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rn12、 該詩沒有采用一般的比興寄托的手法,其驚喜若狂的激情的抒發,主要是通過鋪陳的手法來完成。火一樣的感情,借住鋪敘手法,因而痛快淋漓一瀉千里。不僅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詩人的狂喜神態,而且也感染了千百年來的無數讀者,在窮形盡相的鋪陳中詩人不排斥其他手法運用。“滿衣裳”“喜欲狂”是夸張,“卻看妻子”是襯托,“青春作伴”是擬人。“白日”、“青春”是雙關。還鄉的計劃又是想象。多樣的手法的運用,使該詩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同時把眼前的驚喜之情,還鄉的奇妙幻想融化在詩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渾然一體,恰到好處地寫盡了在聽喜訊忽傳時,剎那間由悲喜交集轉為喜欲狂的激情,從而使詩人在喜訊突至時奔涌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rn13、如果寫分鏡頭劇本的話,該詩可依次分解為:飛報喜訊圖、喜淚盈巾圖、回家歡樂圖、高歌狂飲圖、春日啟程圖、“劍”外返“洛”圖。后者,還可無限分割下去。這一幅幅畫面,都色彩明快,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rn真可謂:快詩一首傳千古,詩圣遺風啟后人。
rn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3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