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譯文]   有時醉臥不知白天黑夜,有時將內心的清高,寄托于碧空中的孤云。

  [出典]   李頎  《送陳章甫》

  注:

  1、  《送陳章甫》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2、注釋:

    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虬須:卷曲的胡子。虬。蜷曲。

  大顙(sǎng嗓):寬腦門。顙:前額。

  我曹:即我輩。

  津口:一作“津吏”。 津吏:管渡口的官員。

  故林:故鄉。


   3、譯文1:

     四月的南風,吹得田野里的大麥金光泛黃。棗花還未凋謝,梧桐葉已長得又密又長。早上辭別青山,到日暮黃昏依然還看得見,騎馬出門與友人餞別,青山為伴,坐騎鳴叫,我多么思念生長的故鄉。陳侯心胸坦蕩性格豪放,前額寬廣儀表堂堂,滿腹經綸博覽古今,怎肯屈身淪落草野。他從東門買來佳釀,與我們同飲共醉;心清飄揚,人事間萬事萬物如同鴻毛。他有時醉臥不知白天黑夜,有時將內心的清高,寄托于碧空中的孤云。長河風急浪高,天昏地暗一片,往來的船只已停止擺渡。鄭國的游子你還未返家,洛陽的行客我卻望空嘆息。你故鄉親朋好友眾多,罷官回去,他們不知會怎樣看待你?

    譯文2:

    四月南風吹得大麥一片金黃,棗花尚未飄落桐葉便已抽枝生長。早別青山晚又見面,出門時駿馬嘶叫留戀故鄉。陳章甫立身處世襟懷坦蕩,虬須虎眼,額頭寬闊,儀表堂堂。胸藏詩書上萬卷。怎肯屈身住于草莽?你在城東門買酒請我們歡宴,又視人間萬事如鴻毛。醉酒時高臥睡到天黑,有時仰望高空的孤云。如今正趕上黃河水漲連天翻涌,舟船泊岸不得渡過。你這鄭國的游子回不了家,我這洛陽的行客空自嘆息。聽說你在家鄉有不少知心朋友,不知此次罷官還鄉他們會對你如何呢? 

    譯文3:

    四月南風吹拂大麥一片金黃,棗花還未落梧桐的葉子卻已伸長。清晨告別了青山到了晚上還能看見,出了門聽見馬叫不由得思念故鄉。陳兄立身處世胸懷多么的坦蕩,你龍須虎眉真是儀表堂堂。你胸中藏著詩書上萬卷,怎能夠低頭屈身衰老在家鄉。在城東門買酒與我們暢飲,把人世間各種事情看得如鴻毛一樣。你酒醉高臥不知白天黑夜,有時抬頭望著天空心如白云一樣孤傲。長長的大河浪頭翻卷水天一片昏黑,擺渡的人都停了船你從什么地方過。你這鄭國的游子還回不了家,我這洛陽的行客也枉自嘆息。聽說你家鄉故友很多,你罷官回家,他們對你的態度會怎樣呢?


   4、李頎最著名的詩有三類,一是送別詩,二是邊塞詩,三是寫音樂的。

    生平見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5、李頎的送別詩,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稱。此詩即為一首代表作。朋友陳章甫罷官回家,李頎作此詩送別。

  陳章甫是個很有才學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過長期隱居嵩山。他曾應制科及第,但因沒有登記戶籍,吏部不予錄用。經他上書力爭,吏部辯駁不了,特為請示執政,破例錄用。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贊美,使他名揚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達,因此無意官事,仍然經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動于洛陽一帶。這首詩大約作于陳章甫罷官后登程返鄉之際,李頎送他到渡口,以詩贈別。前人多以為陳章甫此次返鄉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據詩中所云“舊鄉”、“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詩中稱陳章甫為“鄭國游人”、自稱“洛陽行子”,可見雙方同為天涯淪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詩的開頭四句,輕快舒坦,充滿鄉情。入夏,天氣清和,田野麥黃,道路蔭長,騎馬出門,一路青山作伴,更懷念往日隱居舊鄉山林的悠閑生活。這里有一種曠達的情懷,顯出隱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詩,用生動的細節描繪,高度的藝術概括,贊美陳章甫的志節操守,見出他坦蕩無羈、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寫他的品德、容貌、才學和志節。說他有君子坦蕩的品德,儀表堂堂,滿腹經綸,不甘淪落草野,倔強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頭在草莽”,指他抗議無籍不被錄用一事。后四句寫他的形跡脫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實隱的情形,說他與同僚暢飲,輕視世事,醉臥避官,寄托孤云,顯出他入仕后與官場污濁不合,因而借酒隱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這樣的思想性格和行為,注定他遲早要離開官場。這八句是全詩最精采的筆墨,詩人首先突出陳的立身坦蕩,然后寫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現性格;寫才學強調志節,又能顯出神態;寫行為則點明處世態度,寫遭遇就側重思想傾向。既扣住送別,又表明罷官返鄉的情由。“長河”二句是賦而比興,既實記渡口適遇風浪,暫停擺渡,又暗喻仕途險惡,無人援濟。因此,行者和送者,罷官者和留官者,陳章甫和詩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沒有著落。一個“未及家”,一個“空嘆息”,都有一種惆悵。而對這種失意的惆悵,詩人以為毋須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試問語氣寫出世態炎涼,料想陳返鄉后的境況,顯出一種泰然處之的豁達態度,輕松地結出送別。

  就全篇而言,詩人以曠達的情懷,知己的情誼,藝術的概括,生動的描寫,表現出陳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為不滿。而詩的筆調輕松,風格豪爽,不為失意作苦語,不因離別寫愁思,在送別詩中確屬別具一格。


    6、李頎的這首詩是入選了《唐詩三百首》的。能夠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可見是淺顯易懂、膾炙人口的了。

     李頎是河北趙縣人,“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李頎的身上,也有燕趙之士的這種風骨,表現在詩中,除了格調悲壯、境界高遠之外,對人物形象、性格乃至精神面貌的刻畫也是飽滿酣暢、云煙滿紙。比如《別梁锽》:

    梁生倜儻心不羈,途窮氣蓋長安兒。回頭轉眄似雕鶚,有志飛鳴人豈知!……世人見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遠圖。忽然遣躍紫騮馬,還是昂藏一丈夫。……

    又如《送陳章甫》一詩,寫陳的相貌,是“虬須虎眉仍大顙”;寫陳的品節行事,是“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寥寥數筆,就把人物的巨大形象,以及人物內心狂傲不羈、氣魄蓋世的精神面貌,十分鮮明地浮現在紙上了。

     一首詩里能夠有一句這樣的句子,已經是好詩了。李頎的詩,是通篇皆好,排山倒海而來,頗有點韓愈所說“氣盛言宜”的味道。

     不信的話,你試著把他的詩反反復復地吟誦幾遍,我不相信你的心胸不會為之開敞。詩人海子有一首著名的抒情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起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讀了李頎的詩,你是不是也有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呢?你是不是也感到生活的陰霾一掃而空了呢?你是不是也看到一條金光大道又在你的腳下鋪開來了呢?你是不是也感到心靈的一種溫暖的激動呢?你是不是也有一種沖動:要把你心中充溢著的幸福與快樂告訴每一個人呢?

    胸闊千愁似粟粒,心輕萬事如鴻毛。這是怎樣敞亮開闊的一種幸福和快樂啊!

    古人云:大事小事看担當,順境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在李頎的詩中,陳章甫說:我本來結交就多,罷了官又能怎樣,有朋友呢。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豈非担當?還有,詩里所表現的不以外物攖心,把世間萬事看得比鴻毛還輕,這種灑脫,豈非襟度?君子相交,坦坦蕩蕩,沽酒共飲,脫略行跡,這種真誠,豈非涵養?腹藏萬卷詩書,那是為國家出力的本錢,雖然還沒有表現的機會,卻萬萬不肯低頭埋沒草莽,這種自信,豈非識見?李頎為我們樹立起來的陳侯這一巨大精神偶像,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7、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浸淫數千年而不絕。說起來這門淵深的學問,很難窮一個人畢生的精力,探源浚流,盡入腹笥。舉凡文字的別開洞天,文體的精奇瑰麗,意理的澄澈簡明,意境的高華淡遠……眾妙畢俱,大美難言。

那些零星的詩句,“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月明林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有的是一種渾如無理的深妙,有的是一種拔劍四顧的茫然,有的是一種欲濟無舟的愁悵,有的是一種榴花照眼的明媚,不知道自然山水、人事際遇、家國時世、親情疏離是如何在前人的心頭盤旋縈繞,而又在回腸百轉之中過濾、提純、結晶,散化為萬千珠光玉屑的。

那些醒章警句,發乎心,傳乎情,合乎道,順乎義,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幽暗長徑中的點點松火,使人在漫漫探索中洞開心扉,擎明心燭,腳下生風,前行不悔——

閑讀詩書可解憂。行走的世路對于個體性的每個人來說,都是唯一,繁燥的生活對于群體下的每個人來說,卻常常雷同。不論時代如何變化,時尚如何變臉,做人內心要常存磐石般的重拙厚實,常葆蒲葦般的柔順綿韌。古詩書不啻于一劑醒神安腦、活筋通絡的良藥,可以療燥理煩,安寧心神。特別是古詩詞蘊含的持中正大的天人合一觀念,取相于物,師法自然,天人順應,各守其道,少頹廢而多剛健,少造作而多直樸,少覬覦而多慰藉,少固陋而多通明,用以濟世則社會和合,用以養性則身心泰達,用以修德則思念無邪,不正是當今時代所倡樹的科學發展的精神嗎?


8、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我本閩人,更乃俗人,稀里糊涂幾四十春。 于陽春白雪,唯心往之,力實不逮;于風花雪月,唯神往之,情實不堪;于縱 橫捭闔,唯意往之,趣實不屬;于笑傲江湖,唯夢往之,醒實不敢。獨獨之于舒服,則無論我貧我富、我眾我寡、我喜我悲、我俗我雅,皆可于米粒淺華、 螻蟻微餐、劣童頑戲、寒山殘林之間,覓到一二展顏事,遇上一二開心人,擺下一二無憂席,啜干一二舒服茶。


9、盛唐一直是氤氳在文人雅士心底的舊夢吧,那“不以雄名疏野賤,唯將直氣折王侯”的狂放;“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的豪邁;“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的豁達;“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的超然;“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的適閑;“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的繁盛;“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的清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嘆惋;無不是文人騷客向往之雅境。這些流金的文字以另一種方式把發生在那個時代的雅事夢一般地呈現出來,陌生而熟悉,熟悉又陌生。我常常莫名地想:往生的往生,也許我就是生長于彼時的一介士子,晚春獨步庭院時,發出“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的感嘆。

倥傯之間,彈指又過千年。路旁的槐楊,在我們為功名利祿奔忙時,閑閑看過歲歲朝朝的花開花落,王朝興替。盛唐的腳步遠了,但它華貴的倒影借由文字的光芒遙遙地投射過來,成為被我們眼睛擊中后一聲幸福的呻吟,成為靜夜孤燈掩卷后一聲輕輕的嘆息……


10、夕陽不僅僅是勾起我們那些未解心事的,夕陽有的時候也有一種門掩黃昏漁樵晚歸的靜謐和溫馨。

  李頎寫送給朋友陳章甫的詩章說,“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你想一想這樣的一個時刻,買來酒,大家一起喝酒,喝得心輕萬事如鴻毛,人心里把事看輕了就放下了。雖然也是白日,雖然也是暮色,但是醉臥不覺。在這個時候,望望天上,只能看見閑云遠去,一朵一朵高飄天空。其實這是一種安頓,這是一種人在夕陽之中的放開。


    11、青年半愚,好看詩,乃合意氣風發時。稍解人事,更喜讀詞,雋詠回味的感覺讓人沉溺。及涉莊老禪理,始悉“心輕萬事如鴻毛”的豁達。那種“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的意境,才是人生的真實瀟灑。只是,這樣的心境難得有。書中雖有千鐘粟,書中也有爛觴曲。


12、人行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天地之大,懂我者何人?

    天地獨醒,我獨醉;天地獨醉,我獨醒。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眾人獨醒,我獨醉;眾人獨醉,我獨醒。是醉也,亦是醒也。究是醉或是醒也,唯此我自知!
 
    陳王昔日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余不飲酒亦醉也,為何而醉?為其而醉;為憂而醉;為才不得以施,抱不得以展而醉……
    醉者空自知,他人豈可曉?
    既醉留心天下事,何況醒悟時?
   問曰:“醉否?”
   答曰:“非醉。”
   再問曰:“醒否?”
   再答曰:“非醒。”
   終問曰:“是醉也?抑或是醒也?”
   終答曰:“非醉非醒。”
 
   醉與醒,唯此空自知,他人豈可曉焉?

 
   13、人生如酒,濃烈也好,清淡也罷,都需要細細地品味。淺嘗輒止的人永遠也不能體會什么叫暢快淋漓,什么叫“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當然更沒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與豪情;而豪飲狂醉者,亦無法真正感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境和“風吹柳花滿堂香,吳姬壓酒勸客嘗!”的含義。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這才是喝酒的最高境界。


   14、習慣了憂傷的青春

在冬水泛起了圈圈漣漪,你如此溫柔地握起了我的雙手,只是手掌中長滿繭的記憶,只有你能讀懂。

然而青春,只是青春,都已有了憂傷,都已習慣有了憂傷!

在走在鋪滿落葉的童年泥路上,拾到了一串珍珠,它是如此的光彩耀目,不要驚訝,這也絕非偶然,這只是你人生路上上天對你的回贈,猶如--青春。

拿起了青春,卻不知青春為何,卻不知青春何為!于是乎感醉人之癡語,作閑人之夢囈,于是乎‘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于是乎習慣有了憂傷。

于是對于青春,我已便真正成了一個閑人,一個癡人!不去理會曾擁有的快樂,于是又愛用幻想去消磨永遠流不完的時光,任時間在飄渺中生了萬重繭;于是也習慣了大眾用四十五度的角去仰望那片天空,然而在天空下起了雨時,卻仍在那里低著頭搗著布滿泥的鞋;于是喜歡上了海子的詩,后又竟然達到了瘋狂的地步,不為別的,只因那里有了憂傷;于是又愛上了《萌芽》,期期必看,再寫點幼稚的小文章,寫壞了鋼筆也不悔。

于是便也有了響亮的吶喊:就算讓我醉上一萬年又何妨!就算讓我閑上百世有何妨!

時已至今,青春已過半吧!卻仍不知青春為何,青春何為!便又翻箱倒柜,倒出所以的書和自己全部不成文的文章,上面都不滿滿的兩個字:憂傷!

原來連那高原的曠達,江南的清秀,或是山間叢生的小草,還是窗前嬌羞的花兒,都也被我刻上了那兩個字!

都已忘卻了。面對這樣的句子‘生命美如斯,意氣風發時,舉杯共飲,此時何妨把酒問盞;困頓失意時,更應笑談風云,豪飲滄桑’都是一陣莫名其妙的鄙夷!

這,只是青春,都已習慣有了憂傷!

所以不要猜疑:我滿心的蒼涼與低落都不是裝出來的,我的冷淡與孤遠也不是裝出來的,我的惆悵與喟嘆更不是裝出來的!

青春真的只有一次,僅此一次,當蕭瑟的秋天飄然而至,昨日的萬紫千紅在陣陣的涼風侵襲后,便已在不經意間,已落紅滿地。然而對于裝滿憂傷的青春,如同現代,誰還會像林黛玉那樣哀傷的葬花呢?

習慣了憂傷的青春,失去了很多,拋棄了很多,得到的只是一臉的落寞。值么?

愿青春,也請青春溫暖的握住我的手,因為手中長滿繭的記憶,只有你能讀懂!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0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