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折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發展,信息網絡化已經成為現實。“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網絡化的實質是信息資源的全球同步化,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是空前的和革命性的。與這種信息資源全球同步相伴隨的,是所謂“網絡文化”誕生。這種網絡文化是依附于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一種現代層面的文化。人們已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這種現代層面的網絡文化盡管其廬山真面目,人們還很難識得。但無論就其內容還是就其形式來說,它都是迥異于以往的所有文化即“傳統文化”的。而且,網絡文化來勢兇猛,儼然有雄霸天下之勢。——“傳統文化”向何處去,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天,正當網絡文化處于濫觴之際,我們從哲學的角度對“傳統文化”的命運予以關照,對于正處于現代化過程中的我們來說,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網絡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載體來說,是一種徹底理性化的數字文化。對于電腦來說,任何信息只有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它才能予以識別、理解和處理。這就決定了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網絡文化,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既有形態,即變革傳統的非數字化文化形態。面對這一要求,傳統文化的命運幾乎已被注定或是拒不加盟,或是脫胎換骨。因此,我們討論在網絡文化漸成大氣候的全球文化中傳統文化的命運問題,就簡化為這樣兩個具體的問題:一是傳統文化拒絕網絡文化的同化是否可能?二是傳統文化轉變形態后還是否是傳統文化?
  對于第一個問題,首先需要作出價值上的判斷: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孰優孰劣?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關系到我們對待二者的根本態度。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網絡文化無疑是高于傳統文化的一種先進文化,因為它是現代生產力的產物。不管人們多么鐘情于傳統文化,也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接受網絡文化,其二者之間的價值坐標是不能逆轉的。在確立了網絡文化高于傳統文化這一價值判斷之后,可以說這一問題歷史已經給我們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低級文化是無力抗拒高級的先進文化的同化的。盡管歷史上曾有過處于低級文化形態的民族和國家武力征服比它高級的先進文化形態的民族國家的事實,但最終還是在文化上被處于更高級文化形態的民族所同化。遠的不說,只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的政治倫理文化觀念——其基礎是市場經濟——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成為優勢價值這一事實,已不能讓人對這一點表示懷疑。既成的歷史我們不能不尊重。可是,現實也給我們留下了可以選擇、討論的空間,即在全球被網絡文化覆蓋下,傳統文化可以尋覓到一塊生存的空間。這個空間的存在當是不成問題的,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多層面的網絡結構,而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無疑都依附于具體的一定的物質存在層面。也就是說,整個世界發展的不平衡性是傳統文化在網絡文化時代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的現實原因。不過,傳統文化從此以后只能處于從屬的邊緣地帶,其生存權時刻都面臨著挑戰和危險。
  第二個問題,實際是對第一個問題的積極的但卻是心有余悸的探詢。這個問題又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傳統文化轉變形態是否可能;若不能,當被淘汰;若能,則如何轉變?二是轉變形態后的傳統文化還是不是“傳統文化”;若是,其本質是什么;若不是,其本質區別在哪里?
  理論上說,任何傳統文化都有自我更新的可能性,當然,這種可能性歸根結底在于這種傳統文化所依附的傳統生產方式或生活方式的更新。如果缺少傳統生產方式更新的條件,則傳統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難免被淘汰的。因此,傳統文化向非傳統文化或現代文化或具體到我們討論的網絡文化的轉型問題,歸根結底在于現代高科技生產力條件下的生產方式的確立。若不從這一點上來探討兩種異質文化的轉型問題,則無疑是本末倒置。文化無論在何種時代,都是一定的生產方式的反映,都是為一定的生產方式服務的。因此,傳統文化如何向網絡文化轉型的問題,實際上是依附于一個現實的生產方式轉型的問題,而并不全是文化自身的問題。這不外是說,傳統文化向網絡文化的轉型問題關鍵在于處于傳統文化形態的文化如何幫助自己的基礎——傳統生產力條件下的生產方式向現代高科技生產條件下的生產方式的轉型問題。這無疑給傳統文化規定了現實的任務和使命。
  當然,轉變形態——隨著生產方式的轉型一同到來的——后的傳統文化在本質上是不同于“傳統文化”的:“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傳統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籠統的非數字化文化,它缺乏科學的可操作性,與完全建立在現代高科技生產方式基礎上的數碼化的網絡文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轉型為網絡文化的傳統文化已無必要留戀“傳統文化”的桂冠,在新的文化中獲得新生命的傳統文化無須拖著一條“傳統”的辮子。
  對于正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我們來說,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要不要轉變傳統文化的問題,而是如何轉變的問題。通過以上我們的分析可知,網絡文化是依存于現代高科技生產方式基礎上的數字化文化,這種文化是為現代生產方式服務的,它將極大地促進現代生產方式的完善和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我國已經確立科教興國之戰略,因此,從正面接受而不是消極抗拒網絡文化的挑戰應是我們自覺的選擇。不過,對于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斷不可全盤拋棄,因為,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網絡文化應是揚棄傳統文化的產物。只有這樣的網絡文化,才是活生生的、有無窮創造力的新時代的全新文化。事實上,所謂的網絡文化也不是全球絕對同一化的文化,網絡文化也是一個具體的有特殊內涵的文化概念,超民族的網絡文化是不存在的。可以說,實現傳統文化向網絡文化轉型的民族或國家,其網絡文化都是具體的、特殊的、豐富的,而不可能是超民族國家的抽象的一般性文化。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換言之,越是具有民族國家內涵的網絡文化才越是真正的網絡文化。因此,網絡文化的概念與傳統文化的具體形態的轉型是并不矛盾的。人們看到網絡化時代的文化具有極其特殊的性質,往往以為網絡文化就是一種徹底西化的文化,這實際上是極大的誤解。任何具體的特殊的傳統文化,只要它能夠使自己數字化,就可以轉化為網絡文化。而使自己數字化,這應該是任何傳統文化自身為了適應變化了的社會所具有的意向性。可以斷言,任何有價值的傳統文化都將在網絡時代找到自己的棲身之地,而不可能灰飛煙滅。
  有了上述認識,則我們大可發揚、發展、轉化我們的傳統文化,使它伴隨著我們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而轉變為一種全新形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網絡文化。
理論與現代化津12~13G0文化研究朱魯子20002000朱魯子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哲學系 作者:理論與現代化津12~13G0文化研究朱魯子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18:06

[新一篇] 流媒體:網絡時代的新寵兒

[舊一篇] 父母要不要學電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