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游樂區中許多孩子在玩,突然一聲叱喝,一位爸爸大聲對著一個小孩喊“不準推人”,并把他從孩子群中拉出來。原來這位爸爸的兒子走“小木橋”動作緩慢,后面大一些的男孩就推了他。當然,爸爸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可卻嚇壞了別的小孩,孩子被拉出來后畏縮膽怯地站在一邊,不敢言語……
我們的討論從這個爸爸的“霸道”行為開始,參與座談的21位家長爭相闡明自己的觀點,看來,這是個較為普遍的現象。雖然父母的“霸道”行為,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但卻造成了新的傷害。
觀點一
先穩定孩子情緒,再教給公共場所與人相處的技巧。
上星期在少年宮,小朋友排隊滑滑梯,有個小女孩特別慢,后面的孩子就推了她,小女孩的爸爸很兇的罵聲,使小女孩和被罵的孩子都嚇哭了。我忍不住走到被嚇住的孩子身邊,輕聲對他說:“剛才你前面的那個小孩走得好慢是嗎?”先取得他的認同;“所以你才忍不住推了她一下,結果被她爸爸看見了,她爸爸好兇,對不對?”我將事情經過敘述一遍,幫助他整理一下情緒;“下次遇到這種情形,不要用手推人,這樣很危險。你只要告訴她,拜托走快點,或者別跟在她后面,先去玩別的項目也可以呀。”撫平了孩子的情緒,也教給他一些在公共場所和陌生人相處的技巧,他下次再遇到類似狀況時,就不至于再受到傷害了。
至于那位愛女心切而兇別人孩子的爸爸,我想,他如果看到我這個旁觀者的舉動,應該意識到“公眾”的態度,以后會稍微收斂些。(4歲女孩母親 楊鸝)
觀點二
愛自己的孩子,也別傷害別人的寶貝。
我兒子3歲時曾被大孩子撞倒,磕破了下巴,所以,我理解這位爸爸的舉動。可我看到父母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大聲訓斥大人不在身邊的小孩,也很心疼。我想,受到陌生人的斥責,孩子的驚嚇與恐慌程度可能是我們成人所無法體會的,所以我總是會去安慰孩子,不讓一時的驚嚇,在他們內心留下長久的恐懼。
碰到好說話的人,就告訴他們我的想法:愛自己的孩子,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寶貝。大家都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還是能相互理解的。然后再請他們協助,幫助孩子們成為朋友,給別的孩子學習的機會,也給自己的孩子交朋友的機會,可說是兩全其美。(5歲男孩母親陳中琴)
觀點三
緩和僵局,是旁觀者應有的態度。
公共場所出現這種事,旁觀者應有個態度,以便緩和僵局,這對孩子大人都有好處。我會替那位爸爸解釋一下,他是為了怕自己孩子被推倒才吼叫的,并告訴挨罵的小孩,只要不再推人就可以繼續玩。
就事論事,人為了保護自己,在情急之下難免會做出可能傷害別人的事。我想,這位爸爸的舉動,也是可以原諒的。畢竟與其讓人受傷,不如事先防范。
機會合適,我也想和這位爸爸談談,我的小孩也被人罵過,當場嚇得變了臉色,幸好幾位在場的父母給予安慰,才緩解了他的恐懼。以后我一方面注意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應有好行為,另一方面碰到這樣的事,盡量言辭委婉地告誡他們改正。生活中,孩子總會碰到吃虧的事,做父母的不可能一輩子保護孩子不受任何打擊。而父母文明的舉動,是保護孩子最好的方法。(3歲男孩父親 蔡耀林)
觀點四
安慰受傷害的孩子,讓霸道的父母自己反思。
當時如果我在場,眼淚可能已經在眼眶里打轉了。哪個孩子不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會安慰受傷害的小孩:你不要害怕,阿姨都看見了,大家都知道你不是故意推人的。但是推人是很危險的,會使人跌倒受傷,以后一定要記住。然后陪著他直到他父母來。霸道的父母,多半也是講不通道理的人,所以不必與他們當面爭辯,大人之間再吵起來,對孩子的影響更不好。只希望他們看到公眾的態度,心中能有所感受——假如今天被兇的是他的孩子,將如何?(3歲男孩母親 黃雨荷)
觀點五
孩子有自己的游戲規則和人際關系,父母不必干預。
參與今天的座談,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平日做事是否像這個霸道的爸爸那樣太過沖動。我也担心女兒在公共場所玩時被碰倒,因此對兒童游樂場所比較留意。其實,許多場所還是很安全的,像一些快餐店、百貨大樓的游樂區,規定了進內兒童的身高、年齡,并有服務人員陪伴,不用父母等在旁邊,過于操心。再說小孩有他們自己的游戲規則和人際關系,孩子從中獲得經驗,往后行事自有準則。(4歲女孩父親 張濱)
觀點六
隨機應變,機智地解決問題
也許普天下的父母都會有如此的舉動,猶如這位爸爸未覺察自己的兒子因動作太慢而影響他人游戲,只看到別人推自己的孩子。更不會想到,自己的一聲叱喝,已嚇到別人。
成人主觀性很強,男人又好面子,因此我不會當場勸誡那位父親,以免事態擴大。在這種情況下,隨機應變地打破僵局,解決問題比較好。我會和那位先生的妻子談談,大家都是母親能說得上話,而妻子也是旁觀者,看到這一幕可能已經在心痛那個被罵的小朋友,畢竟自己的兒子沒有受到傷害嘛。自己妻子出面勸說,相信那位爸爸會反省自己的行為。(4歲男孩母親 永萍)
觀點七
理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給孩子以正面的引導。
有次在公園喂鴿子,一個孩子將另一個孩子手中的鴿食碰翻了,小孩子哭了,他媽媽大聲訓斥那個惹事的孩子,并把他手里的鴿食奪走,結果他也嚇得哭了。許多人看不過都去安慰挨罵的孩子,帶他去找媽媽。我想,這畢竟是公共場所,不應該默許這樣的事存在。于是,我理智地對這位媽媽說“你嚇著孩子了。”我認為有些父母在公共場所有“霸道”行為,主要是他們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根本沒注意其他孩子的反應。我表明自己的態度,至少能讓他們知道,他們在保護自己孩子時,已造成另一種傷害,或者讓他們意識到作為父母的應有的行為,也給孩子正面的引導。(6歲男孩母親 宋倩)
主持:一位父親以自己的“霸道”行為面對別的孩子,而眾多的父母以各自體驗闡明自己的觀點,我們無法評判誰的方法最好,也無法給讀者一個最好的方法,我們只希望通過他們的觀點給更多的父母以啟發:每個人是家庭的一分子,更是社會的一分子,孩子以怎樣的形象踏上社會,是每位父母的社會責任。
《家庭教育》杭州18~19G51幼兒教育導讀肖梅20012001 作者:《家庭教育》杭州18~19G51幼兒教育導讀肖梅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