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 孔子著名弟子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曾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末魯南武城(今山東平邑縣)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參之先祖為夏少康之子曲烈,封于曾阝,經四傳而至曾參。曾參父曾點亦受業于孔子,曾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灑脫志向而得到孔子贊許,謂“吾與點也”(《論語・先進》)。



    曾參小孔子四十六歲,是孔子晚年的學生。為人性格內向,處事謹慎。比較遲鈍,孔子曾評價地說:“參也魯。” (《論語・先進》)但孔子的“一以貫之”的“忠怒之道”是他首先揭示出來的(《論語・里仁》)。曾參非常注意修身,倡導“吾日三省吾身”的內省工夫,認為替別人辦事要講“忠”,與朋友交往要講“信” (《論語・學而》)。強調讀書人應該弘揚仁道,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論語・泰伯》)強調“君子”應該“動容貌”、“天顏色”、“出辭氣”,而且“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 (《論語・泰伯》)。同時,他又主張“君子思不出其位” (《論語・憲問》),考慮問題不要越出自己的地位,甚至還要“犯而不校” (《論語・泰伯》),縱被欺侮也不去計較。



    曾參以“孝”著稱,認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論語・學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據說傳世的《孝經》即是曾參所著,《孝經》在漢代和《論語》一起被升格為儒家經典。《漢書・藝文志》著錄《曾子》十八篇,一般認為《大戴禮記》中有十篇是從《曾子》而來,亦多是闡發“孝道”的。



    孔子去世后,曾參聚徒講學,有不少弟子,相傳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創始人。曾參在孔門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門十哲”之列,直到顏淵配享孔子后才升為“十哲”之一。唐玄宗時追封為“ 伯”。中唐以后,隨著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參的地位也隨之步步升主。北宋徽宗時加封為“武城侯”,南宋度宗時加封為“ 國公”,元至順元年加封為“宗圣公”,到明世宗時改稱為“宗圣”,地位僅次于“復圣”顏淵。


網載 2013-09-10 21:24:41

[新一篇] 曹操堂弟,有鬼神之勇的魏國名將

[舊一篇] 曾攪中原是殺星,最終投清的南明的最高將領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