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 雄武過人的國君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魏武侯,名擊,魏文侯之子,從有限的資料可以得知,魏武侯是位雄武過人的國君,在歷史上名聲雖不及他的父親大,但在魏國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魏武侯為太子時,因受到父親魏文侯和田子方等儒家名流的教導和影響,遂成為一個明理識道也很注意自身道德修養的人。


    在經國大業上,他是魏文侯的得力助手,據《史記:魏世家》載,魏文侯十三年(前412年),魏擊奉父命率軍田攻繁、龐二地(屬何國及今地俱不詳),將當地百姓遷入魏國。十七年(前408年),魏伐中山,使魏擊守之。說明魏擊有率軍才能,并在軍事方面為魏國立過功。


    魏文侯三十八年(前387年),文侯卒,魏擊即位,是為魏武侯(次年為魏武侯元年)。魏武侯不是只守父業,而是希望干出一番更大的事業的國君。元年,即助趙公子朔襲趙的邯鄲。二年在安邑、五垣筑城。七年,又發動伐齊之役進軍至桑丘(在今河北徐水縣,本是燕地,為齊所占),九年又伐齊,進軍至靈丘(據《通鑒》胡注,在今河北清河縣)。


    但是,魏武侯在用人方面與其父相差甚遠。文侯之世,魏國人才濟濟,為諸侯所側目。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又有李悝(又作克)、吳起、西門豹等名臣名將,各司其職,文武相濟,魏國大治:開疆拓土,盛極一時。魏武侯承繼基業,老臣猶在,但控御無道,致使人才流失。他任田文為相,吳起以功高與田文相爭,他不能妥善安置吳起,失之于前,后又任公叔痤為相,還聽信公叔痤讒言,懷疑吳起,吳起懼誅逃往越國,再失之于后。至于禮賢下士,招引人才,則更無從談起。故武侯之世,文侯時“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魏武侯一生中為魏國作出的重大貢獻,是十一年(前376年)與韓、趙共滅晉而分其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故事的最后一幕,三家滅晉,魏武侯完成了魏文侯的未竟事業,使魏國的地盤更大,國力更強,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魏武侯在位16年,完成分晉大業后的第五年,于周烈王五年 (前371年)卒。卒前,還發動了伐楚之役,攻占魯陽(今河南魯山縣)。魏武侯在文侯十三年(前412年)即率軍出征,當時即使很年輕,也當在20歲以上。由此推斷,魏武侯享年在69歲以上。


網載 2013-09-10 21:25:07

[新一篇] 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懷才不遇的布衣詩人

[舊一篇] 魏絳 春秋時晉國卿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