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平崛起的奠基人——鄧小平    為紀念鄧小平誕辰百年而作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從公元紀年開始一直到公元1820年,中國基本上是處在當時世界的強國之列。從1820年到上個世紀中葉這一百多年當中,中國先后遭受外國七次大的侵略,受盡了磨難。“振興中華”成為近現代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
    21世紀世界性的大事件將是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對“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正面回應。20世紀中國的偉人鄧小平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奠基人。
      一、鄧小平明確了和平崛起必需的良好國際環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在建設和規劃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的同時,始終注視著國際經濟政治態勢的嬗變,深刻思考著中國“和平的社會主義”同世界發展大趨勢的內在聯系,提出了一系列適應新時期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國際新戰略,并在實踐中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1.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20世紀70年代末,面對當時的國際形勢,究竟是世界大戰迫在眉睫,戰爭危險空前嚴重?還是世界大戰可以推遲,甚至可以避免?鄧小平同志立足新的歷史階段,面對變化了的“國情”和“世情”,以對中國和整個世界的歷史和現實的深刻了解,從國內建設的需要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出發,對時代特征進行了重新審視和判斷,得出了“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重要論述,并高瞻遠矚地指出:“現在的問題是要注意爭取時間,該上的要上。大戰打不起來,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險的問題。”80年代中期,他進而明確提出,當今世界的主題已經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的科學論斷,精辟地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同時,鄧小平同志把“較長時期不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時間段設定“希望至少有七十年的和平時間。我們不要放過這段時間。”所謂“70年和平”是指從1980年到2050年間的這個歷史時期,就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勝利實現時期,也就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嶄新歷史階段。可以這么說,鄧小平同志關于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的科學論斷,為中國的和平崛起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貢獻,它既指導著中國的今天,又規劃著中國的明天,為我國制定正確的內外政策,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2.堅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方針。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針對當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頂住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施壓和制裁,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非凡膽略和氣魄,對風云驟變的國際形勢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提出了“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戰略方針。這一方針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深邃的思想、非凡的智慧和務實的精神。它不是權宜之策,而是中國幾十年來對外關系和國際斗爭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是新形勢下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加以堅持的一個戰略方針。“韜光養晦”就是要求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審時度勢,量力而行。要收斂鋒芒,含而不露,善于守拙,避免張揚。要埋頭苦干,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過頭的話不講,過頭的事不做。“決不當頭”要求我們對自己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根本利益要有清醒的認識、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力量對比的現實出發,永遠不當第三世界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頭”,并以此作為一個根本國策。按照鄧小平同志辯證的戰略思想,我們不當頭,堅持“有所不為而有所為”的原則,就可以抓住一個又一個機遇,一個局部一個局部地占據優勢和主動,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取得全局的戰略主動權。實踐證明,“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戰略方針,在當時使我們擺脫了大量可能引起對抗和沖突的矛盾和摩擦,從而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和行動空間。特別是在當今中國綜合國力迅速上升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把握和貫徹好這一戰略方針,將有力地指導中國在和平崛起的新征程中,妥善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沿著既定的發展方向闊步前進。
    3.堅持“永不稱霸”的方針,妥善處理國際關系。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奴役中國的血淚史,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歷史,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貴。為此,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在考慮和制定中國的外交戰略時,首先提出的基本方針就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他一再指出,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要尋求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反對霸權主義。這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他反復強調,中國現在屬于第三世界,將來發展富強起來,仍然屬于第三世界,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人。無論是以前人們稱之為“中美蘇戰略大三角”的時期,還是現在世界政治多極化發展時期,我們既不能把自己與霸權主義綁在一起,也不能自己搞霸權主義。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制度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是靠全國人民的同心同德,把自己國內的建設搞好,而不是靠對外擴張和掠奪。在處理國際關系時,鄧小平同志指出,要從國家戰略利益出發,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西方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遠近都同樣對待。特別要妥善處理好中美關系,處理好了,就等于處理好了一半的國際關系。在對待一些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和矛盾上,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針,既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又注意策略的靈活性。有的問題該堅持原則,就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有的問題該作出適當讓步,則顧全大局,維護和平。鄧小平同志的這些思想,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找到適當的定位,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善于自處,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二、鄧小平規定了中國和平崛起國內發展的基本路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結合,提出了一系列實現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宏偉構想并付諸實踐,開創了一條獨立自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崛起的新道路,這是一種全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
    1.現代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對我國國情把握的偏差和思想認識上的急功冒進,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鄧小平同志正是基于這些歷史經驗教訓的分析,正確地把握了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提出了我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實現溫飽;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這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也就是中國和平崛起的發展過程。這個經濟發展戰略,既表明我們制定的不是一個過急的目標,又表明中國人民決心用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艱苦奮斗,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程,體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和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現在,經過改革開放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又基本實現了前兩步戰略目標,正朝著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既定目標大踏步前進。
    2.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和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解決當前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就是在這一點上,毛澤東同志曾長期處于一種內在矛盾之中,他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許多寶貴探索和思想閃光,但晚年卻轉向了“階級斗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最后導致了十年動亂,工作重心從經濟建設向階級斗爭逆轉。鄧小平同志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從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之中,徹底實現了工作重心的根本轉移,果斷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只要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始終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他主持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明確地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在當代中國,要實現民族振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解決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等各種問題,都離不開發展。因此,他語重心長地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即使是在1989年國際風云突變,國內發生風波,面對穩定受到挑戰,鄧小平同志也毫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把改革作為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這些政策概括起來就是改革開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鮮明的特點。改革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鄧小平的貢獻不在于一般地提出了改革問題。任何一個社會都要進行改革,這是一個普遍的歷史現象,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也要進行改革,恩格斯在理論上作過分析,毛澤東在實踐上作過探索。鄧小平的貢獻在于,不把改革視為只是一般地發展生產力的漸進的量變,而認為是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性的變革”,“是一場革命”。鄧小平通過對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的反思,認為只講發展生產力,不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實際狀況。鄧小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稱改革是一場“革命”,“是解放中國命運的一招”,即是在革了舊制度的命之后再革舊體制的命。他進而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名論述,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束縛,從而解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發展與整個世界經濟的融合問題,由此中國進入了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我們自己的新階段,開辟了中國和平崛起的全新領域。
    4.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鄧小平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選擇,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是我們在振興中華、實現富國強民道路上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強大精神支柱。黨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集中體現,因此,鄧小平同志鄭重地提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這是關系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問題,關系到中國能否擺脫近百年來受人欺辱的歷史,以強者的姿態屹立于新世紀的民族之林。鄧小平同志又說:“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么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歷史、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按照基本路線堅定不移地干下去,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的富裕幸福。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形勢日趨復雜、各種力量相互激蕩的歷史大變革中,使中國不斷確立世界經濟發展最迅速而且最富活力,最具親和力的和平崛起新的形象,站在世界各國發展的前列。
    5.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出發,鄧小平提出在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他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只是物質經濟的現代化,而是一個包括經濟、文化、政治和思想道德在內的整體性社會變革。在中國,由于生產力水平低,因而加強經濟建設是全國人民的中心工作。但是,中國又是一個文化教育落后的國家,舊思想觀念的殘余仍然嚴重存在;另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腐朽現象也傳了進來。所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如果放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那么,經濟建設和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就因缺乏正確的價值導向,缺乏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失敗。因此,鄧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走彎路。”不僅如此,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了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等一系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鄧小平同志的這一思想,為我國經濟社會規定了一條統籌兼顧、全面協調發展的道路,使我們從一開始就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6.中國問題的關鍵在于黨。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要順利地進行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社會安定和經濟進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鄧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國,在五四運動以來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國共產黨,根本不存在另外一個像列寧所說的聯系廣大勞動群眾的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在今天,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別的政治力量不可能組織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不可能組織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他進而又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作為執政黨,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經受著時代的考驗,在發揚優良傳統的同時,更要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正因為我們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使我國在世界的政治整合能力方面始終名列前茅,使我們迎接了一個又一個挑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因此,建設一個堅強的中國共產黨,是當代中國統一人民意志、提高社會組織程度、實現國家振興、和平崛起的重要組織保證,是建設有中國特色政治體制的重要內容。
      三、按照鄧小平的基調把握中國和平崛起的基本方針
    中國必須堅持和平崛起的道路,這就是在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下,既參與全球化又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靠對外擴張和軍事對抗崛起,而是在市場競爭中與各國實現共贏和多贏。經濟上,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走向世界,利用國外資金和資源,來推進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也要全面開放中國的市場,給世界各國提供發展的機遇。政治上,要善于通過融入世界秩序,贏得發展的空間,謀求自身更多的國家利益。
    中國的和平崛起,鄧小平同志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按照鄧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論述,結合社會發展新的特點,我們必須把握中國和平崛起的一些基本方針。主要是:堅持積極和平的外交方略,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解決制度障礙;大膽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弘揚民族精神;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始終堅定不移地加強執政黨建設。從面向21世紀,面向世界,領導中國和平崛起的要求來看,當前執政黨的建設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提高運用戰略思維,統籌發展全局能力。二是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方式。三是要完善經濟體制,履行政府職能。四是倡導求真務實,創造真實政績。五是確立群眾觀念,改進工作作風。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中國的和平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石。中國的和平崛起也是鄧小平同志一生追求的奮斗目標。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百年之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中國的和平崛起江南論壇無錫4~6A3鄧小平理論陳堯明/金政/芮永中/盧俊峰20042004鄧小平理論中最富魅力的華彩篇章之一: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突出實力外交,既量力而行,又有所作為;把高度復雜的外交戰略變得更易感知更易操作。理性、務實并且冷靜。因此,繼續深入貫徹這一外交思想,中國外交無疑會有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本文為作者所獨立承担的國家“十·五”社科規劃課題《求解思維邏輯研究》(課題 編號:01BZX034)的階段性成果。霍桂桓






李紅霞 女,1978年生,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究實習員,1007The Conversion of Metaphysical Ques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hilosophical Logos
  LIU Xiao-ying
  “Theory Discussion”Editorial Department,Party school of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of Heilongjiang,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陳堯明 金政 芮永中 盧俊峰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214002 作者:江南論壇無錫4~6A3鄧小平理論陳堯明/金政/芮永中/盧俊峰20042004鄧小平理論中最富魅力的華彩篇章之一: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突出實力外交,既量力而行,又有所作為;把高度復雜的外交戰略變得更易感知更易操作。理性、務實并且冷靜。因此,繼續深入貫徹這一外交思想,中國外交無疑會有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本文為作者所獨立承担的國家“十·五”社科規劃課題《求解思維邏輯研究》(課題 編號:01BZX034)的階段性成果。霍桂桓







網載 2013-09-10 21:26:37

[新一篇] 中國和印度不平衡發展的比較研究

[舊一篇] 中國和日本:《三國演義》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