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充分條件?
目前,一個爭相建立中國“硅谷”的熱潮正在全國興起。從報刊上披露的情況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合肥、西安、武漢等十幾個城市已經先后提出在今后5年或10年的時間內建成“中國硅谷”,“華中硅谷”、“西部硅谷”等等目標。
為什么這么多城市都認為自己能夠成為“硅谷”呢?理由是,當地聚集了相當數量的高技術人才,或者當地有可能吸引來相當數量的高技術人才。以北京中關村地區為例,據提供的數字,中關村的技術人員有50多萬人,比美國的硅谷和中國臺灣的新竹都要多。硅谷的技術人員充其量只有30萬人,新竹加上在校生也不過8萬人。的確,由于高技術產業是一種“人本經濟”,在它的各種生產要素中,人力資本(智力資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大量專業人才集聚是發展高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只是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蘇東坡早就說過“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智力資源存在于人們的頭腦里,既不能進行國有化,也不能用行政命令調撥。怎樣使這些高智力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得以在高技術創業活動中有效地發揮,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硅谷的特殊優勢在哪里?
世界上有大量高智力人才集聚的地方何止千百個,硅谷具有什么樣的本質特征才使它能夠獲得特別的成功呢?對于這個問題,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我認為,目前被中外研究硅谷的學者較多認同的一種觀點可能比較好的概括了硅谷的本質特征,這就是:硅谷是創業企業(startups)的棲息地。Start-up本是來自一個動詞短語,是指從事創立新企業的活動。后來它變成了一個名詞,用來專指由這種創業活動建立的新企業。膾炙人口的1938年休立特和帕卡德用特曼教授借給他們的538美元在租來的汽車房里創立惠普公司、1976年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在自家汽車房里創立蘋果電腦公司等故事,講的就是這種創業企業的發跡史。硅谷的奇跡,就是由成千上萬個這各前赴后繼、奮勇拚搏的創業企業創造的。棲息地則是一個生物學名詞,它是指動植物棲生之地。動植物之所以在此棲息,是因為環境適宜,而環境則包括了復雜的因素,比如氣溫、濕度、植被以及其他尚未為人知的因素。
硅谷具有哪些特殊的因素,使它特別有利于高智力人才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揮呢?根據斯坦福大學研究硅谷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創業精神的專家羅文的分析,作為創業企業棲息地的硅谷,其特殊優勢可以概括為8條:(1)有利的游戲規則;(2)很高的知識密集度;(3)員工的高素質和高流動性;(4)鼓勵冒險和寬容失敗的氛圍;(5)開放的經營環境;(6)與工業界密切結合的研究型大學;(7)高質量的生活;(8)專業化的商業基礎設施,包括金融、律師、會計師、獵頭公司、市場營銷,以及租賃公司、設備制造商、零售商等。
任何一個想要使自己成為硅谷的地方,都必須考慮怎樣創建這樣的創業環境。當然,完全照搬硅谷的一些具體做法是不適當的,但是硅谷建功立業的基本原則,即為創業活動創造有利的條件則是普遍適用的。根據中國當前的情況,我認為,中國創業企業的棲息地起碼應當具備四個基本要素:(1)高素質專業(技術和商業)人才的集聚;(2)廣闊寬松的創業空間;(3)良好的法治環境;(4)充裕的資金供應。
要牽“牛鼻子”,不要“抬牛腿”
在營建中國“硅谷”的過程中,政府還將繼續起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與計劃經濟制度下政府的作用應當有原則上的不同。政府不要再直接組織、指揮和操辦高技術產業,而是要著重為包括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在內的各種專業人才萬馬奔騰、各展所長,創造適宜的環境。
1、為創業活動開拓廣闊空間
目前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政治體制改革也才剛剛起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大量高智力人才的創業積極性仍然受到存在多種缺陷的體制的束縛和抑制。如果不能加快改革,建立有利于創新和創業的新體制,在5到10年內建立中國“硅谷”的宏圖很可能變得和過去一再宣示過的某些類似設想一樣,成為鏡花水月。在我看來,目前迫切需要做、也完全可能做的事情有兩項:
(1)把數以百萬計的專業力量從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辦企業的舊體制下解放出來。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辦企業是一種中國特有的現象。硅谷60%到70%的企業都是由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或教師創辦的,但是斯坦福大學沒有一個校辦企業。現代社會分工很細,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管企業,是很難管得好的。而在校辦、院辦和所辦企業這種特殊類型的國有企業中,發明家和企業家缺乏切身利益的聯系,也使企業難于有效經營。這些校、院、所通常只能從它們所辦的企業中拿到有限的收入,可是由于精力外騖和資源分散,卻削弱了科研和教學的本業。因此,這種讓院校自行創收的做法免不了會影響基礎科研和教學的水平。國內一位大通信設備制造商告訴我,科研教學的削弱已經導致我國一些院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下降和研究院所的科學技術儲備不足,以致高級軟件要拿到印度去做。這種現象應當引起嚴重的注意。
(2)鏟除壁壘,降低門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國際經驗表明,小企業乃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泉源。在我國不少地方,個人創業還存在不少的困難。例如,進入門坎過高,初創企業往往難于達到規定的要求。再如企業登記注冊先要驗資,而創造發明、好的商業計劃的價值卻是無法估算和不能被計入的。另外,職工和經理人員持股這種高技術公司通行做法,在我國也因為技術股的份額限制、在職期間不得轉讓等規定而難于實行。這些障礙必須盡快加以消除。與此同時,小企業會遇到信息、資金、管理上的許多困難,政府要鼓勵建立各種各樣的官方或民間組織(NGO)來幫助它們加以解決。
2、建立良好的法治環境
市場經濟是以規則為基礎的經濟,以知識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需要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法治環境。因此,必須加強對各級官員的法治精神教育和加快法治環境的建設。目前有幾項基本的法律制度需要盡快建立起來:
(1)產權保護制度,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明晰產權界定一直是一個困擾著我們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本問題。例如,四通明晰企業產權拖了11年,聯想邁出第一步也花了兩三年。這對于爭分奪秒的高技術產業來說實在是太慢了。另外關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我國軟件業與印度幾乎是同時起步的,但10多年以后,我們之間的差距卻變得越來越大。雖然有語言、時差等條件上差異,但不能不承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是我們軟件業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2)信用體系的建立。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建立在穩定的信用關系之上的經濟,而在我國,失信行為十分普遍,騙子滿天飛,造成“守信吃虧、不守信得利”的怪現象。面對面的交易尚且能騙就騙,更不用說開展電子交易了。這極大的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資風險,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形成嚴重障礙。最近上海已經著手建設基礎信用信息體系。這項工作應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首先在大城市中鋪開。
3、疏通融資渠道
風險投資成為經濟界和科技界討論的熱門問題。政府和社會各界開始重視對高技術企業的融資問題。但是,它也暴露出兩個缺點:一是不少人把高技術產業融資的方式看得過于單一,以為僅僅限于風險投資;二是對風險投資的特點把握得不夠準確,以為可以主要靠政府的行政機構或事業單位興辦。實際上在高技術企業創業的各個階段對資金的需要是不同的,融資方式也就因時因企而異。
《科技與企業》京4~5N1科技管理吳敬璉20012001 作者:《科技與企業》京4~5N1科技管理吳敬璉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