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During 1949-95,143 titles of books on indexingIa-nguages were published in China,among which works onclassiflsd indexing languagesaccount for 66.4% andpublcetions of the Bibliography & DocumentPublishing House account for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Theauthor analyses indicators and citations for 11representative works, 9 tabs.9 refs.
KEY WORDS Works on indexing languages.Studies.Cltation an-alysis.
CLASS NUMBER G354.2
* * *
情報檢索語言是組織、交流和利用情報的工具,是分類檢索語言、主題檢索語言、分類主題一體化檢索語言和代碼檢索語言等的統稱。檢索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采用的情報檢索語言的質量以及對它的使用是否正確[1],因此人們習慣地把情報檢索語言看作是圖書情報部門的基本業務大法[2]。作為情報檢索語言實踐理論化、系統化產物的情報檢索語言著作,則成了衡量一個國家情報檢索語言水平的重要標志。
1 概況評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1949~1995年的47年中共生產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見表1)。其中,編著104種(占72.7%),譯著39種(占27.3%)。
(附圖
)
1.1 內容分布
從內容上分,可把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區分為4個類別(見表2)。其中,以分類檢索語言著作的比例(占66.4%)最大。這與我國長期以分類檢索語言作為基本業務大法密切相關。但是,隨著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迅速發展,情報檢索手段的逐步現代化,主題檢索語言及其相應著作在我國也逐步發展了起來。尤其在第4階段,分類檢索語言著作所占的比率下降,而主題檢索語言著作的比率大大上升了。更為可喜的是,在這一階段已開始出現一批學術水平較高、影響較大的綜合性檢索語言著作,從而印驗了文獻[3]的預測——中國情報檢索語言的學科理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其研究在向國際水平靠拢。
(附圖
)
1.2 時間分布
從時間上考察,第4階段(1977~1995年),尤其是其中1981~1985的5年,是我國情報檢索語言著作面世的黃金時期(見表1、表2)。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著作數量可觀,80%以上的著作產生在這一階段。這一階段年均著作種數是第1階段(1949~1954年)的12.2倍、第2階段(1955~1965年)的3.2倍、第3階段(1966~1995年)的20.3倍。二是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廣泛問世。不僅表現在分類檢索語言和主題檢索語言領域,而且表現在分類主題一體化檢索語言以及情報檢索語言整體化建設的全新領域。
1.3 地域分布
在我國的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中70%(99種)產生在中國大陸,30%(44種)來自海外。47年來,大陸圖書情報工作者一直關心并大力引進海外學者的著作,并使其與大陸情報檢索語言的編制、使用和理論建設相結合。其中,引進最早的是《論蘇聯圖書分類法草案》[4],而影響較大的則是蘭開斯特[5]的《情報檢索詞匯規范化》等譯著。
1.4 合著率與合作度
我國的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由362位作者著述,人均著述0.4種。在362位作者中,包括349位個人作者和13位團體作者(見表3)。與其它學科論著相比,我國情報檢索語言著作有兩個特點,即:(1)合著率高;(2)合作度大。在個人作者中,如果把參與3或3種以上著述的人稱作多產作者,那末,共有17位多產作者(占2.0%。見表4)。其中,侯漢清研究館員的著述最多,張琪玉教授的影響最大。
(附圖
)
1.5 多產出版社
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由78個出版社(或圖書情報部門)出版,平均每個出版社(或圖書情報部門)出版1.8種著作。若把出版5或5種以上著作者稱為多產出版社的話,共有3家(占3.8%)。依次是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21種)、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9種)、武大出版社(出版5種)。顯然,書目文獻出版社在出版我國情報檢索語言著作方面獨占鰲頭。
1.6 代表性著作
在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中,質量較高、影響較大的有11種(占7.7%)。其中,分類檢索語言著作4種,主題檢索語言著作4種,綜合性檢索語言著作3種。按面世先后,依次為:
(1)《現代西方主要圖書分類法評述》。劉國鈞著,198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0章,約17萬字。對國外《杜威十進分類法》和《國際十進分類法》等逐一做了介紹和評述。
(2)《圖書分類學》。白國應編著,1981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共17章,約81萬字,書后附有分類習題及其答案。是我國較為全面而系統的分類檢索語言著作。
(3)《情報檢索詞匯規范化》。美國蘭開斯特著,楊勁夫等譯,孫榮科等校,1982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共25章,約42萬字,書后附有作者和50多種情報檢索語言簡介。是系統性、理論性和實用性較強的綜合性檢索語言著作。
(4)《圖書分類》。北大圖書館學系《圖書分類》編寫組編著,1983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共8章,約27萬字,每章附有思考題和實習題。
(5)《情報檢索語言》。張琪玉編著,1983年武大出版社出版。共8章,約20萬字。是我國系統性、理論性較強的綜合性檢索語言著作。
(6)《漢語主題詞表標引手冊》。錢起霖主編,1985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共10章,約20萬字,書后附有標引實例和常用術語解釋。是使用《漢語主題詞表》的實用性手冊。
(7)《主題法的理論與標引》。劉湘生編著,1985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共16章,約31萬字,書后附有標引實例及主題索引。是我國系統性較強的主題檢索語言著作。
(8)《情報檢索與主題詞表》。丘峰著,1988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共8章,約30萬字,每章附有復習思考題,書后附有主題詞表索引、情報檢索語言大事年表以及漢英、英漢對照常用詞匯表。是我國系統性較強的主題檢索語言著作。
(9)《主題法導論》。侯漢清等主編,1991年北大出版社出版。共9章,約28萬字。是北大信息管理系《圖書分類》的姐妹篇。
(10)《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三版使用手冊》。《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委會編,1991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共9章,約26萬字,有5種附錄。是了解、熟悉和使用《中圖法》的標準化專著。
(11)《中國分類主題詞表教程》。張琪玉等主編,1994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共8章,約30萬字,書后附有化學元素、化合物、合金的組配標引細則。是了解、熟悉和使用《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標準化專著。
2 代表性著作的引文分析
在11種代表性著作中,共有891條引文,種均引文81條。其中,《情報檢索詞匯規范化》的引文最多(342條),《西方現代主要圖書分類法評述》和《中國分類主題詞表教程》沒有引文。
2.1 引文學科
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科之間的親緣關系,引文分析正是透視和分析這種關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6]。在11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中,4種主題檢索語言著作的60%以上的引文引自主題論著;尤其是4種分類檢索語言著作的80%以上的引文都引自分類論著就具體地驗證了這一結論(見表5)。從表5還可看出:(1)我國情報檢索語言著作,特別是分類和主題檢索語言著作,97%以上的引文都引自社會科學。這說明情報檢索語言與社會科學具有極為密切的親緣關系;情報檢索語言屬于社會科學范疇。(2)綜合性檢索語言著作和分類、主題檢索語言著作相比,與自然科學、綜合科學具有更為親近的“血緣”關系。
2.2 引文文獻類型
從總體看,在11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中,圖書占有較大比例(見表6),這是因為圖書具有內容專深、論述系統、觀點成熟和可信度較高等特點。然而,期刊與圖書相比,因其具有出版周期短、內容新、容量大和檢索方便等優點,因而成為11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引文的主要來源。
(附圖
)
2.3 引文語種
語言是記述、傳遞和利用科研成果的工具。某一語種文獻被引用比較多,就說明該語種較為重要和常用。從11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的整體來看,漢語引文比例最大(見表7)是自然的事。同時,因有1種譯著,而其英語引文比例又較大(占96.8%)也是自然的事。但從11種著作的不同類型來看,存在這樣一種趨勢,即漢語引文比例依次遞減,英語引文比例則依次遞增。這顯然與兩個方面,即分類檢索語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的情報檢索語言及主題檢索語言和綜合性檢索語言是新型的,與國外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情報檢索語言相關。
(附圖
)
2.4 引文年代
從時間角度對引文年代進行研究是引文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可反映被引文獻的出版、傳播和利用情況。特別是在文獻老化和科學史的研究中,引文年代分布更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有效方法[7]。從11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來看,(1)分類檢索語言著作與其它檢索語言著作相比,雖然最大引文年限為2年,但它的引文半衰期卻較長(見表8),從而使其近5年的引文只占33.3%,而60%以上的引文都是16或16年以前面世的論著;(2)英語檢索語言原著與漢語檢索語言原著相比,被引文獻的年代分布較具規律性,引用16或16年以上的文獻相對較少。
(附圖
)
3 代表性著作的被引分析
任何一種論著在引用其它文獻的同時,都無法拒絕其它文獻對自己的引用。其中,前者(引用行為)表明的是論著的情報吸引能力,而后者(被引狀況)表明的則是論著的社會影響。在我國143種情報檢索語言著作中,學術水平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的有11種;在這11種著作中,公認學術水平最高、社會影響最大的是張琪玉的《情報檢索語言》。從表9可以看出,無論是被引總數還是面世后的年均被引次數,它都居于首位。
(附圖
)
4 引發的思考
述評是研究論文的一種重要形式[8]。編寫述評無疑需要查閱和分析大量文獻。在編寫本文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查找和獲得所需文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作。由此出發,使我們想到了兩點:(1)需要建立全國性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收藏中心;(2)需要建立統一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檢索體系(包括引文索引),形成全行業的檢索中心。考慮各種因素和條件,這兩個中心建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內較為合適。為此,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送繳本制度。這種制度由有關部門制訂,或者由本行業協商規定。在這里,關鍵是要想著“事業”,關鍵是要做到“互利”。我想,大多數同行會有此同感。我們期望我們能心想事成,事業興旺發達!
參考文獻
1 張琪玉.情報檢索語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
2 丘峰.中國情報檢索語言建設四十年(1949~1989).圖書館學通訊,1989,15(2):14
3 同2:26
4 (蘇)捷斯連科著;范文津等譯.論蘇聯圖書分類法草案.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事業管理局,1995
5 (美)蘭開斯特著,楊勁夫等譯,孫榮科等校.情報檢索詞匯規范化.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2
6 丘峰,翟鳳岐,張芝蘭.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引文調查與分析.中國圖書館學報,1992,18(1):35
7 邱均平.文獻計量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326
8 丘峰,趙世華.《中國圖書館學報》:稿源·選稿及其引發的思考.中國圖書館學報,1996,22(3):38
孫勇 山東省棗莊市圖書館特藏部主任、館員。通訊地址:棗莊市公勝街23號。郵編277101.
王秀玲 山東省棗莊市圖書館外借部主任。通訊地址同上。
(來稿時間:1996.8.12。編發者:徐葦)
中國圖書館學報京55-60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孫勇/王秀玲19971997 作者:中國圖書館學報京55-60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孫勇/王秀玲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