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促管理,向管理要質量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00)04—0014—02
  我校原是一所薄弱校。近年來,我們針對學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科研促管理,向管理要質量”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校“校情”的教學管理之路。
      教學常規管理改革
    1.變滯后管理為超前管理,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
  過去的教學常規管理主要是對教師已完成的工作進行檢查,出了問題再亡羊補牢。如果我們把管理工作做在前面,教師在工作中就會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把滯后管理變為超前管理。例如:過去,我們是在開學初對教師的教案進行檢查。由于教師上課時要使用教案,所以,每次收上來后又匆匆發回去,教案檢查流于形式。現在,我們把檢查教案變為檢查教材分析,要求教師在假期對新學期的教材進行分析研究(寫出書面材料),以教材分析指導教學。對于教案,我們只進行階段性檢查。
  加強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管理,即把靜態管理變為動態管理,是我校教學常規管理改革的又一項重要內容。例如:我校為鞏固教學基本功達標自檢工作取得的成果,要求每個教研組推薦兩節研究示范課。在組織教師聽評研究示范課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請有關專家進行理論講座,武裝教師的頭腦;另一方面抓住好的典型,進行階段性講評,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由于實施了動態管理,所以此項工作進展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變“被動執行”為“主動研究”
  過去,教師往往是被動地執行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有的甚至是在應付差事。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師主動地執行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呢?我們的做法是:改變一些原有的管理方法,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
  (1)作出教材分析,把備課過程當作研究過程。 我們要求教師做到:①不僅要掌握教材中每個章節的具體內容,而且要熟悉全學年教材的結構體系、本學科各年級教材間的聯系及本學科教材與其他學科教材之間的聯系;只有掌握了教材的結構體系、順序安排、編寫特點,才能恰當地處理教材。②除了要對教學目標、知識結構體系、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外,還要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教學方法、學生的思維特點等進行分析;要把分析教材內容與分析學生特點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
  (2)把教案編寫過程變為教學設計過程。 我們要求教師以“過程設計”的形式編寫教案。這種教案采取表格形式,強調對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過程”主要是指教師講授、媒體使用、學生活動按一定的時間順序協調統一的實施過程。“設計”主要要求教師在處理教材、選擇方法、使用媒體、安排學生活動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
  (3)把分析試題的過程變為分析學情和研究教學的過程。 試題分析主要是將學生的答題情況或帶有傾向性的錯誤作系統的分析,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供依據。
  我們對試題分析的要求是“三張表格一總結”。第一張表格是原始分數統計表。教師把每個學生答每道題的情況以“1”和“0”的形式記錄下來。第二張表是原始分數匯總表。各班教師在此表中不但要統計每道試題答對和答錯的人數,而且要分析每道試題的考試目標以及學生出錯的原因。這張表可以反映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情況。第三張表是年級考試結果統計表。我們把一個年級各班學生錯答某題的百分比列表進行比較,以此觀察整個年級的教學情況。“一總結”,是根據以上三張表,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班級教學情況、年級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從中發現各自的問題,制定措施,把教學向前推進一步。
      課堂教學管理改革
    1.實施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特別提倡教師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有:
  (1)打破班級界限,分層次教學。 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把學生分為“學習較順利”和“學習有困難”兩個層次。在某兩個學科的教學中,將某兩個班的學生重新組合,分層次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使用。
  (2)同一班級內的教學分層。 我們主要使用“分層測試卡”進行教學分層,用不同層次的測試卡來檢驗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每層學生都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同時,教學分層還體現在教師在講解和提問時,注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強化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師生互動的正面效應。
  (3)輔導分層。在課后輔導中, 我們注意對優秀生進行“提高性”輔導,對后進生進行“補習性”輔導。有的教師還把后進生進行再分層(如分為有學習愿望但基礎較差和不愿學習且成績較差兩個層次),針對他們的問題選擇不同的輔導方式。
    2.實行課堂教學質量的量化管理
  如何實行課堂教學質量的量化管理?過去,我們的做法是看學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這種做法不但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不科學的。現在,我們采取的方法是:以一個集體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幅度為標準,考查教師的教學工作情況。具體做法是:①制定統一的學生分類標準。②對(一個集體中)學生此次考試的成績或本學期的操行評定進行分析,按照統一的分類標準,將這一集體中的每個學生都歸入不同的等級。③將該集體中各個等級人數的分布情況進行前后比較,以各等級人數變化的情況計算出集體進步的幅度,以此評價教師(包括班主任)的工作。
    3.運用雙向反饋表,建立監督機制
  過去,我校只建立了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反饋表。學校要求教師認真記錄學生學習的情況,每月公布違紀學生的名單。在實踐中我們感到,這種單向監督是遠遠不夠的。為了發揮學生對教師的監督作用,我們又建立了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表。通過這張表,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及學生的滿意程度,增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和教師的責任感,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科研促教學改革
    1.以教育理論為指導,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
  實踐經驗豐富,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一線教師在教科研方面的優勢。我們要求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時,既要注意培養自己以研究者的眼光發現和審視當前的教育現象、對現存理論的科學性進行檢驗的能力(實踐證明,教師掌握了教育理論,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會更敏感,解決問題會更有創見),又要注意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及時將理論研究的成果運用于教育實踐。一般來說,教師所進行的科研是一種特定的教育科學研究,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以科研促教學改革
  走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改革的道路,能夠有效地提高學校教學管理的水平。為此,我們要求各教研組在教研活動中,抓住本學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以研究促改革。比如,過去我校的生源較差,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不得不延長輔導課的時間。結果,師生疲于補課,而效果卻并不理想。1998年期末考試后,我們對通過電腦派位進入我校的初一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了分析。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些原來的“雙優生”或“單優生”現在退步了,學習和紀律方面都較差的學生也沒有明顯提高。這使我們認識到,打疲勞戰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帶著問題搞教科研、搞教學改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數學組教師從分析“學情”(包括分析學生在小學時的學習情況、在家復習完成作業的情況、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入手,尋找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并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外語組教師根據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存在的兩極分化的現象,按學習水平把學生分為A、B兩個班,分層次教學。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為A班學生補充新的內容;而對B班學生,則著眼于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這項實驗現已取得初步成果。
  近兩年來,我校堅持以科研促管理、促改革,使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教師基本上能夠做到“備課時想學生,上課時看學生,考試時研究學生”。教師的變化也帶來了學生的變化。尤其是后進生不再認為自己是被遺忘的角落。他們有的開始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有的從強制自己坐在教室,向想從課堂上學到一點東西轉變。尤其在我們開展的課堂教學情況雙向反饋活動中,學生們認真填寫每一項內容,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學生們逐漸感到:自己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人。
  (本文作者還有:梁維琪、李增彬、李蒂雅)
中小學管理京14~15G30中小學管理郭友/李京生20002000針對薄弱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科研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辦學質量提高的思路和方法。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管理/教科研郭友/李京生等,北京市新街口中學,北京 西城區 100035 作者:中小學管理京14~15G30中小學管理郭友/李京生20002000針對薄弱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科研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辦學質量提高的思路和方法。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管理/教科研

網載 2013-09-10 21:33:28

[新一篇] 以人為本:生產力發展的起始點和歸宿點

[舊一篇] 以色列兒童的早期發展與父母的參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