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旅游學理論研究的若干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旅游學理論研究的三維滯后性
  考察國內外旅游研究的歷史進程,不難發現旅游學理論研究具有明顯的三維滯后性即時間維、質量水平維、業績維都遠滯后于旅游應用性研究。具體詳述如下。
    (一)時間滯后
  審視國內外旅游研究的發展史,可以得出如圖1所示的旅游研究歷程輪廓。
  附圖F99c01.JPG
  圖1 旅游研究歷程示意圖
  圖中可明顯看出,現代旅游作為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自19世紀40年代出現以來,已存在了一個半世紀,旅游研究也歷經了一百多個春秋。而旅游學理論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僅有半個世紀的歷程,要比旅游應用性研究晚半世紀。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恢復經濟的緊迫,旅游經濟研究占主導,旅游學理論研究被擱置,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又得以復生。由此時間滯后是十分顯著的。
    (二)質量水平滯后
  旅游應用性研究經過一百多年的坎坷,至今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已能為旅游開發規劃、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經營管理等旅游業務提供系統指導方法。而旅游學理論領域至今仍存在諸如旅游活動、旅游資源、旅游產品等基本概念的爭議,仍沒有普遍認同的基礎理念和概念體系。而且在所能見到的文獻中僅旅游基本概念上混淆不清的現象比比皆是。
    (三)業績滯后
  目前,有關旅游研究成果不僅見之于旅游報刊雜志專著,還散見于相關顯學科的文獻中。旅游研究幾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研究活動。但人見人愛的旅游研究多趨于微觀業務研究,多產旅游應用性研究成果,有關旅游學基礎理論、學科性質、方法論研究成果卻寥寥無幾。真可謂是旅游文獻連篇累牘,旅游學理論成果卻寥若晨星。據國外博士學位論文抽樣調查表明:199 篇與旅游題材相關的論文中與基礎理論相關的僅9篇,占4.5%。可見旅游學理論研究業績遠不及旅游應用性研究。
  縱觀旅游學理論的三維滯后性,察看實踐發展有理論指導才能得以騰飛的普遍規律,可以發現旅游研究中存在著理論研究滯后與旅游發展呼吁同步理論指導的尖銳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是旅游經濟騰飛的催化劑,是當前旅游學界應給以足夠重視的課題。
  在當前碩果累累、日趨直上的旅游應用性研究中,旅游經濟研究處主導地位,十分受研究工作者的親睞,且有跨越旅游應用性研究,占領整個旅游研究領域的氣勢,那么是不是研究旅游經濟就是研究旅游理論的全部,是否旅游的本質是經濟,對此筆者有如下質疑思考。
      二、質疑
  質疑源于旅游現象是一層次多、內涵廣、結構復雜的社會文化經濟復合體,旅游經濟僅是一個層次、一個側面,是其表象形式。
    (一)旅游現象的特質是經濟現象嗎?
  早在1942年,漢澤克爾教授就指出旅游現象是多方位、多層面的復合體,不是單純的經濟現象。而且從旅游現象內涵理解,它是旅游者外出旅行引起的各種現象關系的總和,不僅含有經濟現象,也含有社會現象、文化現象及生態現象,經濟現象只是其一。此外,從旅游活動理解,旅游者參加旅游活動不是為掙錢、不是為消費用不完的錢,而是為滿足觀光、休閑、探親訪友、實現自我等非經濟性需求;旅游經營雖然具有強烈經濟效益目的導向,但其為吸引“油水大”、“口胃闊”的游客,必須美化旅游環境,挖掘旅游資源的社會文化意蘊,保護旅游資源等,做非經濟盈利性工作,以獲得招徠游客的誘餌效應。由此,不論從哪一角度講,旅游現象的特質都不是純經濟現象,而是一種以文化心理現象為核心的復雜現象。
    (二)旅游活動的本質是經濟活動嗎?
  馬尼拉宣言認為:旅游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實踐活動。由此理解,旅游活動至少有兩個層面:一是旅游者拿錢購買旅游企業經營的旅游產品,旅游企業獲得旅游收入,這是人們能觀察到的、直觀的表面現象;另一層面是旅游者對旅游景觀的欣賞享受,是不易被察覺的一面,是只有通過分析判斷調查才能得知的深度層面,是旅游活動的深層結構、本質內涵。
      三、旅游學理論研究的基石
  旅游學是盤根錯節、似隱似現的社會經濟文化綜合體,致使旅游概念形成一龐大的復雜系統,統一認識這一復雜系統十分艱難。至今對一些旅游概念仍沒有達成共識,據70年代有關學者考察了80多篇關于旅游的文獻,得到43個關于旅游者的不同定義。此外對旅游概念理解錯位的現象仍存在,在1993年《中國旅游年鑒》的《報刊文章索引》列舉的29篇“旅游經濟學總論”文章中有16篇旅游文化的,1 篇旅游學理論文獻,其它為旅游地理文獻,卻沒有旅游經濟學文獻。概念是建立理論大廈的基石,旅游概念如此混淆不清,是不可能確定理論研究范式、明確理論研究內容及方向的。因此目前對旅游學理論研究而言,其首要工作是統一旅游概念,以便為旅游學理論研究提供基礎前提。
  下面筆者根據旅游概念與旅游學的關聯度、旅游活動的時間分形(注:旅游活動時間分形是把旅游活動作為復雜巨系統,借用幾何學、物理學的分形原理,解構旅游活動的一種有效途徑。)以及旅游現象屬性分維(注:所謂旅游現象屬性分維概括理解是:把旅游現象作為一混沌現象,借用幾何學、物理學分維原理,結合旅游現象的各種屬性本質,解構旅游現象的一種有效途徑。)對旅游概念進行粗淺概括歸納,從而形成相關組合,以明確旅游概念的范疇。
    (一)基本概念
  旅游、旅游學、旅游現象、旅游活動
  旅游系統、旅游資源、旅游者、旅游產業
  旅游產品、旅游接待設施
    (二)相關概念
  旅游經濟、旅游效益、旅游收入
  旅游營銷、旅游供給、旅游流、旅游阻抗
  旅游景觀、旅游風景區、旅游區
  旅游行為、旅游動機、旅游心理、旅游認知
  旅游形象設計、旅游宣傳、旅游廣告
  旅游開發、旅游規劃、旅游路線策劃
  旅游環境、旅游生態、旅游持續發展
  旅游協作、旅游地域組織
  旅行社、組團社、接團社、旅游委托代辦處
  導游、旅游外聯人員、旅游公關人員
  旅游包價、旅游浮動價、旅游散價
    (三)邊緣概念
  旅游符號、旅游法規、旅游條例、旅游規則
  旅行支票、旅游費用、旅游綜合服務費
  旅游觀、旅游研究方法、旅游思維范式
  度假村、公園、康樂中心、娛樂場
      四、旅游學理論研究的目的范式
  (一)旅游學內涵簡析
  近幾年來,旅游學內涵是旅游研究者積極探討的問題,出現了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旅游現象,并獲得對旅游學的不同理解:
  林南枝認為:旅游學是研究旅游活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旅游活動之綜合概括,包括了旅游史、旅游業、旅游文化、旅游經濟等。
  S ·科維奇認為:旅游學研究對象包括旅游業在現代社會中所具有的功能。
  李天元認為:旅游學是研究旅游者、旅游業以及雙方活動對旅游接待地區社會文化經濟環境之影響的科學。
  明慶忠認為:旅游學是以旅游現象和過程為對象,研究旅游復合體產生、演化運行規律,以及旅游活動運行規律的一門科學。
  由上述幾種理解可以看出,對旅游學的理解描述,都認為旅游學是以旅游現象為研究對象,以旅游業為依托的綜合學科。具體講是以旅游現象為研究對象、以旅游業為依托,研究旅游有機體的形成發展規律、組成要素、運行關系,以及旅游開發方式與措施,最終實現其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一門學科。
    (二)目的范式
  旅游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而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這使旅游學帶有濃厚的商品經濟色彩。同時旅游的社會文化生態綜合性,使旅游學具有高品位文化內涵及生態目的的導向性。此外,旅游學科地位的確定又要求旅游研究對基礎理論、思維范式及方法論研究的關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旅游學理論研究內容復雜、涉及面廣,概括起來講有以下幾點。
  研究旅游學思維范式、旅游研究方法論
  研究旅游學基礎理論系統
  研究旅游業務指導理論體系
  明確旅游學范疇
  確定旅游學發展目的及方向
  研究旅游系統和要素子系統的運行規律
  研究各分支學科的特質內容
  研究旅游產業
  研究旅游發展史
  研究旅游可持續發展
      五、旅游學理論研究的結構體系
  綜合上述對旅游概念體系、旅游學內涵及旅游學理論研究的目的范式的分析,筆者認為旅游學理論研究的內容應涵蓋旅游學科體系研究、旅游基礎理論研究、旅游業務理論研究、旅游系統研究、旅游思維方式研究、旅游方法論研究等多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內容。根據獨立學科的必備條件、學科研究對象,結合旅游學自身的特點,旅游學理論研究應包括如圖2所示的內容。
  附圖F99c02.JPG
  圖2 旅游學理論研究內容結構體系
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7F9旅游經濟陳玉英/明慶忠19991999旅游學理論研究是當前旅游學術界迫在眉睫的課題。文章在分析當前旅游學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旅游學的基本內涵、目的范式,簡單勾畫了旅游學研究領域范疇,并提出旅游學的理論研究內容結構體系,以期能引起旅游學術界對旅游學理論研究的關注。旅游學/三維滯后性/目的范式/結構體系韋夏嬋陳玉英,云南師范大學旅游系96級研究生;  明慶忠,云南師范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教授。昆明一二一大街158 號,郵編:650092 作者: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7F9旅游經濟陳玉英/明慶忠19991999旅游學理論研究是當前旅游學術界迫在眉睫的課題。文章在分析當前旅游學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旅游學的基本內涵、目的范式,簡單勾畫了旅游學研究領域范疇,并提出旅游學的理論研究內容結構體系,以期能引起旅游學術界對旅游學理論研究的關注。旅游學/三維滯后性/目的范式/結構體系韋夏嬋

網載 2013-09-10 21:33:56

[新一篇] 關于新華書店銷售電子出版物的探討

[舊一篇] 關于漢藏語語法比較研究的一些理論方法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