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民黨新基本綱領  ——《漢堡綱領》評析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2007年10月28日,德國社民黨在《柏林綱領》制定18年后通過了它戰后的第3個基本綱領——《漢堡綱領》。對此,德國輿論的普遍反應是社民黨在重回左派立場。本文通過對綱領內容的分析,認為社民黨確實在左轉,但宜看作只是應對當前政治形勢的策略性左轉。就整體觀察,社民黨并沒有把自己十幾年來根據時代變化作出的轉型一筆勾銷,而是依然據此確定自己的發展戰略。另外,《漢堡綱領》盡管被德國社民黨領導人稱為“對所有現實挑戰給出了應對的答案”,具有“歷史意義”,但它仍很難讓該黨擺脫困境。
  德國社民黨在2007年10月26—28日的漢堡黨代會上,通過了一個新的基本綱領——《漢堡綱領》①。那么這是一個怎樣的綱領呢?本文擬對此作一個初步的介紹和評析。
  一、德國輿論的普遍反應是綱領表明社民黨重回左派立場
  《漢堡綱領》是德國社民黨歷史上的第八個(戰后第三個)基本綱領,由于它距前一個基本綱領已過去18年,這期間該黨又經歷了風風雨雨,加上德國的政黨體系目前正處在一個分化重組的過程中,所以該綱領一問世就立刻在德國引起了不小的反應。就最初的情況看,無論處在德國政治光譜中的什么位置上,較為普遍的看法都是,社民黨在向左派立場回歸。
  比如在德國傳統上代表中右勢力的基民盟主席、德國總理默克爾就一改限制本黨批評執政伙伴——社民黨的態度,指責社民黨又“回去搞社會主義”,而“東德的社會主義已經讓我們受夠了”。該黨總書記鮑發拉也激烈攻擊社民黨說:“無論民主的還是不民主的,社會主義在德國都必將一事無成。”②
  而組成新聯合不久的德國左翼黨對社民黨的左轉盡管表示不僅“要觀其言,更要看其行”,但同時認為綱領表明,社民黨和左翼黨之間目前在地方一級存在改善關系的可能,并期待雙方實現中左聯盟的機會在社會中成長。③
  德國的工會顯然也因《漢堡綱領》重燃對社民黨的希望。德國總工會主席索馬就表示,盡管工會和社民黨的關系過去時緊時松,信任時有時無,但本次大會必將影響深遠。因為大會贊成自由、公正和團結,贊成工資自治、罷工、參與決定、雇員保護法、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贊成提供保護、開啟機會和預先防范的福利國家,贊成強大和獨立的工會,這一切都是真正面向未來的。④
  許多媒體也持有“社民黨左轉”的看法。比如《德國之聲》認為“《漢堡綱領》強化了社民黨左翼人民黨的特征”,《快報》稱社民黨在改革的路上剎車,《世界報》則認為“社民黨人通過新綱領證明,他們重又成為國家信仰者、資本主義批判者、財富的再分配者……重又更像拉封丹,終于不太像施羅德了”。⑤
  在德國社民黨網站的民眾論壇中,對《漢堡綱領》有人興奮,贊揚“漢堡之后社民黨又回到原版的民主社會主義了”;有人不滿,批評社民黨“與前東德統一社會黨演變來的德國左翼黨的主張已經區別不大”;有人迷茫,稱“我們已在黑暗中迷失”。⑥他們的理由都是認為社民黨在向左走。
  二、新綱領的主要內容
  人們普遍認為《漢堡綱領》表明社民黨開始向左走。那么這個新綱領到底說了些什么呢?這個有39頁的綱領,除了導言外,由四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的標題是“我們生活的時代”。綱領認為只有對人們生活的時代進行透徹的分析,才能把握未來。在當今世界,人類經歷著自工業革命以來最為深刻的變化,最主要的就是知識和技術推動的全球化時代的到來。21世紀是真正的全球化世紀,其中既充滿給人們帶來新的工作和財富的機遇,也充滿風險,尤其是全球資本主義帶來民主的缺乏和社會的不公正。為此必須在歐洲和世界范圍內強化民主、追求公正,以社會的歐洲和政治全球化來規范全球資本主義,使人們在全球化中享有同等的生活機會。
  第二部分是“我們的基本價值和基本信念”。綱領認為,德國社民黨是從工人運動中產生的政黨,但它同時又是民主運動、國際自由運動的一部分。從歷史經驗和資本主義全球化現實出發,社民黨只有在人們的民主參與下,在與工會、和平運動、婦女運動、環保運動、爭取公民權利運動和批評全球化運動的聯合下,才能有所成就。綱領認為,所有人享有同等的尊嚴是社民黨政策的出發點和目標,無論國家還是市場都不得蔑視它。民主是惟一能夠使人們自我負責,保護人權和公民權的政治制度。“自由、公正、團結”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自由、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另外,鑒于21世紀的挑戰,鑒于全球化和生態危機,社民黨要把可持續作為自己政治經濟行為惟一的和理智的基本原則,把民主多樣性、生態持續、社會一體化和參與文化作為社會民主政治的指導思想。
  第三部分是“我們的目標和政策”。綱領列舉了八項目標,包括和平和公正的世界;社會的和民主的歐洲;團結的公民社會和民主國家;性別平等;可持續發展和有質量的增長;所有人都有好工作;預防型福利國家;更好的教育,關照兒童的社會和殷實的家庭。這部分是綱領論述的重點,社會歐洲、公民社會和預防型福利國家是其中有新意的亮點。
  第四部分是“我們的道路”。綱領認為,未來是開放的,美好的未來不會自己到來,要靠人們立足于現實去爭取。社民黨要贏得團結多數的支持與合作,要為21世紀的持久進步和社會公正而斗爭。
  三、幾點評論
  分析輿論的認知和綱領傳遞的信息,本文作出下面幾點評論。
  1.《漢堡綱領》相對于施羅德時期確實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左擺
  德國輿論認為德國社民黨在向左轉,這確實不是空穴來風。在《漢堡綱領》中,出現了不少帶有較強左翼色彩的詞匯和概念,比如6次使用“民主社會主義”,18次講到“運動”,20次提到“資本”或“全球資本主義”,23次出現“公正”,213次涉及左派意義上的“社會”⑦。
  當然,綱領向左不僅是詞匯上的,而且是理論上的。比如“民主社會主義”這個社民黨當初用來標榜自己的社會主義不同于蘇聯社會主義的概念,由于有“社會主義”字眼,在蘇東劇變后基本上被社民黨放棄了。新綱領現在不僅重提這個概念,甚至以這個字眼作為標題專門在一小節中加以論述,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是“令人驕傲的傳統”,“我們的歷史打有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烙印”,“自從當代平等自由目標發展成公正的本質,自由、公正和團結就始終是自由和民主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強調“蘇聯國家社會主義模式的終結并沒有駁斥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反而是引人注目地證實了社會民主主義遵循基本價值的發展方向。民主社會主義仍是我們建立自由、平等、團結社會的理想,實現這個理想社會是我們的持久任務。我們的行動準則是社會民主”。
  另外,在政策層面,社民黨的左擺也許比在理論層面更明顯。比如施羅德在2003年出臺了以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和提高工作效率為中心內容的改革規劃——“2010規劃”,并在通過該規劃的特別黨代會上警告黨內左派人士不要引入財產稅。他說,不只是社會弱勢階層才需要安全感,“我們不應該反復討論是否應該增稅和采取強制措施,因為這樣只會使那些經濟上更有能力、更加獨立的人感到不安”。⑧然而社民黨現任主席貝克當前顯然更愿意突出黨的“社會”特點,為此他不惜與曾參與“2010規劃”制定的社民黨前主席、現任德國副總理明特費林激烈爭吵,把施羅德政府關于所有55歲以下的失業者只能領取12個月失業金的決定更改為24個月,試圖以這項抓人眼球的政策上的突破樹立社民黨依然關照弱勢人群的形象。
  2.左轉主要是策略性的
  相對于施羅德時期,德國社民黨的左轉雖然確實存在,但其中策略性成分更大一些。具體來說,這與其在黨內外感受到的一些形勢變化壓力有關。這種形勢變化除了幾年來拉美左翼崛起的影響外,更與德國國內的政治氛圍左擺分不開。
  由于前些年德國經濟下滑,失業率長時間在高位運行,拉大了社會的分化程度,造成不滿情緒的醞釀和積聚。然而施羅德時期的社民黨不僅沒能消除失業,反而全力推出改革福利制度的政策,這進一步增加了弱勢群體的怨恨,近幾年更是工潮涌動。結果造成社民黨出現分裂,前主席拉封丹帶動一批工會派黨員退黨,并與民社黨組成選舉聯盟,在2005年的大選中贏得超過8%的選票。2007年7月,該選舉聯盟組成左翼黨,并直截了當地挖社民黨墻腳,大張旗鼓地呼吁弱勢群體,呼吁德國社民黨黨員和“所有想重建民主社會主義的人一道參與”。⑨這使社民黨危機感大增。
  然而壓力不僅來自左邊,也來自聯盟黨的競爭。由于看到高失業率背后潛藏著大量的選票,聯盟黨盡管骨子里希望比施羅德削減更多的社會福利,口頭上卻大談“公正”是自己重要的基本價值,宣稱減少失業是自己的第一要務,并反過來批評社民黨侵害了弱勢群體的利益。比如默克爾一方面攻擊社民黨搞社會主義,另一方面又否定關于德國社民黨是惟一保證社會公正的黨的說法,強調基民盟要使每個人都受到關注,都享有平等的機會。⑩更為典型的例子是,針對上述“領取12個月失業金的決定”,基民盟就指責說這是社會公正的一大漏洞,“由此而出現的社會公正上的裂痕將難以愈合”,社民黨有責任與其一起彌補等等,使社民黨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11)
  在這種左右夾攻下,德國社民黨在民意測驗中得票率持續下降,目前只有30%,降到了戰后幾乎最低的水平,與50年代初相當。相比之下,左翼黨和極右政黨的得票率增加,中右政黨得票雖也下滑,但遠沒有社民黨那么慘。這些自然都刺激了社民黨的神經,激發它扭轉這種頹勢。而新綱領向左的所謂“回歸”,就是要奪回社民黨失去的地盤,而不是要與左翼黨聯盟。貝克對此曾一清二楚地說,只要他是德國社民黨主席,就不會與左翼黨在聯邦一級聯盟。(12)向左是為了反擊左右勢力拿“公正”話題擠占社民黨領地的策略之舉,從施羅德在漢堡大會上對黨代表們講的一句頗為引人注目的話也能略見一斑。他說:“你們是原版,他人是抄襲!”(13)德國綠黨兩主席之一彼蒂科費(Bütikofer)對社民黨左轉的用意看得也很清楚。他斷定大會最重要的成果是社民黨決定“不把社會性力量拱手轉讓給左翼黨”。(14)
  既然社民黨的左轉主要是策略取向,那么《漢堡綱領》的戰略取向是怎樣的呢?
  3.《漢堡綱領》的戰略取向是按社民黨理解的時代要求出牌
  應該說,在今天簡單地以“左”或“右”來評判《漢堡綱領》都是不準確的。因為起碼有一個坐標問題。如上所述,和施羅德時期比,《漢堡綱領》的遣詞用句在某些方面是顯得左一些。但和德國社民黨上一個綱領——1989年通過的《柏林綱領》比,即使拿被輿論認為是“左”的話題來看,新綱領也顯得右。
  比如新綱領盡管重提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但它并不是像以往那樣把“公正”作為自己的基本特征擺在最高的位置,而是強調“公正”、“自由”、“團結”這些基本價值互為條件、互相補充、互相支持、互相制約,是統一和等值的。不僅如此,即使講“公正”,其內涵也與以往大為不同,它看重的不再是通過再分配實現的結果平等,而是通過教育等手段實現的機會平等,所謂“預防型福利國家”就深刻透露出這個新特點。對此,拉封丹的批判能說明一些問題。他說:“新自由主義的奇談怪論充斥著世界,而且在那些互相競爭的黨派里,有些人沒頭沒腦地跟著學舌‘預防型的社會福利國家’。這是個多么恐怖的詞匯啊!”(15)可見,“預防型福利國家”不過是施羅德新中間道路(德國的第三條道路)的“社會投資型國家”的翻版。
  這說明,社民黨盡管根據政治形勢作出策略性左轉,但就整體戰略而言,它沒有遷就短期形勢,而是堅守自己對時代變化的認識。因此正如我們看到的,新綱領既然開宗明義把時代作為制定綱領的根本出發點,就不可能把按時代要求進行了十幾年的自身轉型一筆勾銷。
  又比如新綱領開拓出一些社民黨人過去不很在意或有抵觸的領域。較為典型的有“公民社會”。在上世紀70年代,以新社會運動為表現形式,公民社會在西歐大規模崛起。當時社民黨對其的態度是敵視和嘲弄,認為它是烏合之眾的運動,是“對民主政治的威脅”。(16)在新綱領中,社民黨不僅完全放棄了對公民社會的批判態度,更認為“民主的生命在于公民的參與”,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有活力的公民社會”,它“能并且應該監督、校正、鞭策和完善國家的行為,同時減輕國家的負担”。這種認識正是社民黨根據時代變化,在80年代末接受綠色運動,在90年代后期接受社群主義變革的順理成章的結果。另外,新綱領注意到新傳媒的發展,注意到大眾傳媒給現代社會日常生活打上越來越顯著的烙印,同時表示要學習與傳媒打交道,這同樣是適應時代變化之舉。
  正因為按時代要求出牌是新綱領制定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所以該綱領明確指出:“不存在退回到20世紀老工業社會和民族國家時代的道路。通過民主政治改造全球化是21世紀的偉大任務。”
  4.新綱領未必能使社民黨走出困境
  按照德國社民黨主席貝克的說法,漢堡大會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會,《漢堡綱領》“是現代的和具有前瞻性的”,“對所有現實挑戰給出了應對的答案”。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展現在德國社民黨面前的道路也不會因為新綱領變為一條坦途。
  首先,綱領盡管根據時代要求和政治形勢提出了黨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但這與現實情況的發展往往會相去甚遠。這導致社民黨常常會有兩種舉動,一是實用主義滋長,把綱領拋到腦后。實際上社民黨的去綱領化人們早已有目共睹。二是空談。比如綱領提出以“社會歐洲”和把全球資本主義納入社會和民主游戲規則的方法“重塑全球化”,但具體如何操作?沒有一步一個腳印的措施,目標難免落空。就拿上述“社會投資型國家”來說,施羅德政府講了多年,但德國的教育,尤其中學教育卻始終排在歐洲后幾名。
  其次,近些年來一系列困擾著社民黨的兩難問題不會隨著綱領的出臺而煙消云散。比如在凱恩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都遭到社會否定的情況下,如何協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在福利國家不堪重負,新中間道路改革又引起社會下層不滿的情況下,如何處理效率和公正以及生態平衡的關系?在社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協調和發揮政府、市場以及公民社會的作用?在社會結構變動使社民黨選民隊伍萎縮,又面臨其他黨爭奪選民的情況下,怎樣才能走出夾縫求生的窘迫,獲得更多的政治支持率?面對強大的傳媒社會,如何處理遵循媒體規律和堅持黨的原則的關系?在全球化和歐洲化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怎樣把握主權讓渡和維護主權的尺度?在移民和恐怖主義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多元文化的一體化?如何恰當處理反恐和保護隱私的關系?
  再次,綱領的策略性左轉和按時代要求出牌之間存在明顯矛盾,這起碼在兩個方面現實地增加了社民黨的困難:一個是如何與大聯合政府伙伴——聯盟黨共同執政?對此,敏感的社會輿論已頗有微辭。另一個是如何克服黨內異質化的加深?代表大會前黨的領導人的激烈爭吵證明這并非杞人憂天。
  最后,綱領無法克服所謂“政黨政治”危機。這種與時代變化相聯系的更為深刻的制度性危機起碼表現在兩個層次上。一是“政黨危機”。它不僅指與德國社民黨類似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存在意識形態混亂的信仰危機,民眾支持度持續下降的信任危機,黨員人數日益減少而異質化卻更加嚴重的組織危機,而且指西歐幾乎所有主流政黨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二是“競爭性政黨民主危機”。為了克服政黨危機,所有主流政黨,無論是過去的左派還是右派都在變革和轉型,雖然其間有策略性回轉,但長期發展的方向都是“中間化”。這個總趨勢既弱化了政黨作為“部分意見代表”的存在意義,又弱化了政黨民主之所以成立所依賴的競爭性。政黨政治的這種雙重危機目前還看不到解決的方法。漢堡綱領自然也無力回天。
  注釋:
  ①《漢堡綱領》原文出處:http://www.spd.de/show/1731549/Hamburger_Programme_final.pdf。以下未加注的綱領引文皆出于此。
  ②Merkel sieht Sozialdemokraten auf dem Weg in den Sozialismus, http://www.spiegel.de/politik/deutschland/0,1518,513903,00.html.
  ③SPD muss sich an Taten messen lassen, http://die-linke.de/presse/presseerklaerungen/presserklaerungen/.
  ④http://parteitag.spd.de/servlet/PB/menu/1731275/index.html.
  ⑤Die Welt, 2007. 10. 29.
  ⑥Sascha:http://www.blog-spd.de/.
  ⑦不包括指社會形態的“Gesellschaft”,比如全球社會、公民社會、人道社會或社會危機等等,而只“sozial”,比如社會民主、社會公正、社會德國、社會歐洲等等。
  ⑧www.dw-world.de/chinese,2003.6.1.
  ⑨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707/20638.html.
  ⑩Merkel sieht Sozialdemokraten auf dem Weg in den Sozialismus, http://www.spiegel.de/politik/deutschland/0,1518,513903,00.html,26.Oktober 2007.
  (11)http://www.tor.en/dw/article/0,2144,2847662,00.html,2007.10.26.
  (12)Beck:Kein rot-rot im Bund,www.vorwaerts.de,2006.4.13.
  (13)http://parteitag.spd.de/servlet/PB/menu/1731153/index.html.
  (14)http://www.gruene.de/cms/default/rubrik/0/3.htm.
  (15)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707/20638.html.
  (16)傅劍鋒:《他們為何反對發展核能——與德國綠黨議員的對話》,《南方周末》2007年3月8日。
國外理論動態京22~26D3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羅云力20082008
羅云力,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作者:國外理論動態京22~26D3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羅云力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1:35:31

[新一篇] 影響成人遠程學習者自律學習的心理與背景因素之分析

[舊一篇] 德育學科性質的科學取向與規范取向:從教育學到德育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