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 老謀子一步步運用他的才能,從體制外走向權力中心,以歌頌帝王文化建立他的頂級地位。為了找回他過去失去的榮譽金錢和美色,一個都不能少。
最近在讀萊尼.李芬施塔的回憶錄。與公眾對她的印象不同,這位二○○三年去世時已經一百零一歲的老太太在回憶錄中不斷表示自己與希特勒政權毫無共鳴,甚至對其厭惡。
李芬施塔通過為納粹黨和衝鋒隊拍攝的一系列官方慶典,包括納粹德國主辦的奧運會紀錄片,贏得了官方的地位和讚譽,甚至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地位。
無可爭辯的頂級官方藝術家
○八年張藝謀主持和導演了奧運和殘奧的四個開閉幕式;○九年,張藝謀主持和導演了共產黨中國建國六十周年的天安門廣場大型活動。在此前後,他為不同的地方政府設計和導演了《印象》系列的大型表演......這些建樹使他成為當今無可爭辯的頂級官方藝術家。現在他的政治地位和官方榮譽與當年李芬施塔已不相上下。陳凱歌、馮小剛都難望其項背。
我看李芬施塔回憶錄時總是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張藝謀,無法想像他晚年對自己如何評價。
和李芬施塔一樣,張藝謀也是一個很有天賦的藝術家。在成為官方藝術家之前已有自己驕人的成績。《黃土地》、《一個和八個》、《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特別是《活著》,都證明張藝謀多才多藝,是中國當之無愧的電影藝術家。
但是,中國的意識形態管制制度也壓抑了他的發展。特別是《活著》在國外得到的巨大讚譽和他在國內因此被封殺的巨大反差,使他不得不屈服了。此後的幾部片子都是不疼不癢,並開始慢慢地走向對主流文化的歌功頌德,《英雄》和《滿地都是黃金甲》已經到了表現和宣揚帝王文化和精神的境地。
奧運的開幕式,各國基本上都是採用的民間慶典的形式,這與奧運的精神和非政府性的實質是相吻合的。但中國○八年的奧運開幕式從形式到內容與《英雄》、《滿地都是黃金甲》並無區別,也是基於歌頌中國封建文化和帝王文化。宣傳而不是歡慶成了開幕式表演的主要目的;宮廷禮儀,紀律、劃一、俄冠、長髻,成為其主要記憶形象。
張藝謀為爭取成為奧運總導演這一目的準備了很長時間。據說總指揮劉淇一直不同意聘用張藝謀,但最後還是用了。為什麼?劉淇的解釋很有中國的政府風格:我連張藝謀都用了,如果再不成功,總不能說責任是我的了吧!他不願意用新人冒險。
○九年天安門廣場的晚會就更離譜了。從上世紀建國以來,天安門廣場晚上的活動就是大聯歡而不是大晚會。雖然也是嚴密組織的,但各個院校,各個工廠進場後只是以自己的圈子為單位唱歌,跳舞,出節目,自娛自樂,不管天安門城樓上面的事。城樓上中間是茶水和水果,兩側是小型歌舞和雜技表演。出席的領導人或自己聊天,或與外賓寒暄,只是一種外交和高層的聯誼活動,與廣場上的群眾沒有關係。要說政治,就是第二天見報的登上城樓的名單,看看誰得意了,誰失意了。
張藝謀當上晚會總導演,就一改這種半個世紀以來的傳統,將中央電視臺大型歌舞晚會的形式直接移植到廣場,十幾萬參加聯歡的群眾被忽略,變成了陪襯道具!他將廣場變成下陷式俯瞰舞台,觀眾席是巍峨的天安門城樓,觀眾就是那幾個黨國領導人。
工於心計忍辱靠近權力中心
這樣大膽的,皇權式的設想,連文革那樣極左的時代都沒有,只有張藝謀想到也做到了。
如果沒有一點天才,這可能嗎!?
就像李芬施塔一樣,張藝謀將獨裁文化和強權精神的表現推向極致,用華美的包裝和誇張的形式將其介紹給全世界。
張藝謀原來是體制外的藝術家,那麼從《活著》之後他就開始轉變自己的立場,從申辦奧運開始,更是主動接近權力中心了。現在他是全國政協委員,但沒有聽說他有什麼提案和建言,他對媒體的態度也是保持低調。像李芬施塔一樣,他並沒有公開讚美過這個制度;甚至也和李芬施塔一樣,沒有加入執政黨。他是個工於心計的人。──老謀子人生真正的理想和目的是什麼?誰也說不清。他也不會說的。
張藝謀的父親是一個國民黨的小軍官,戰敗後被共產黨殺(鎮壓)了。這樣「關管殺」分子的後代在很長時間內是沒有前途的,尤其是被殺的敵人的後代。他從小生活就很苦,甚至靠賣血支持自己的攝影愛好。娶了個老婆,並不漂亮,據說還給他摜綠帽子。可見他當時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之低。
恢復高考後,張藝謀考電影學院攝影系,因為年齡超過標準而落榜。他寫信給當時的文化部長黃鎮,這位以左著稱的部長居然批示破格錄取,辦了一件好事。如此,有些同學就認為張藝謀是走權貴後門上的大學而對他有些不屑。可以說,他那時還是比較壓抑的。
因《黃土地》和《一個和八個》小有名氣之後,張藝謀用功和奮發不輟。長年的生活積累使他在後續的創作中迸發出充足的後勁,無論表演和導演都有獨到之處。他那時創作的影片從藝術到思想是成功的多,失敗的少。
以狠勁奪回前半身失去的一切
但在出口轉內銷的模式成功又受阻之後,他毫不猶豫地開始了向體制靠近的進程。為什麼?只能有一個解釋:他不能忍受失敗!名氣、金錢和美色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全部,他要保有它們!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他毅然靠近體制和後來大拍商業片的原因。
我們看到,今天的張藝謀要奪回自己前半生受到的一切損失,名譽、金錢和美色,一個都不能少;我們看到,今天的張藝謀可能就是在報復曾經使自己前半生受到屈辱的體制,報復的方法就是讓這個體制向自己下跪,並奉獻上他前半生求之不得的一切,一個都不能少。
也許有一天,張藝謀也會和李芬施塔一樣,說這個體制挾持和侮辱了他,他的妥協是被迫的。也許後來的讀者也會像我今天看李芬施塔回憶錄一樣,對書中的一切都將信將疑,不敢確定。
《羅生門》現象是永遠的。
張藝謀是一個有過屈辱經歷的人,是一個有自卑感的人,這樣的人一旦抓住生活和事業的機會,爆發的狠勁兒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老謀子的作品中,始終都缺一點雍容和大氣,缺一點幽默和寬容。
在這一點上,馮小剛好過他。
老 聲 2010-07-15 08:32:3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