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展學校的構想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任何社會現象都是鑲嵌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畫卷上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的這句話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
    人類生活的世界正在發生著歷史性的變革,知識社會的生成、全球化與地方化復雜的交互作用促使整個人類社會發生深刻的變遷,現代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實踐轉向和主體間性轉向、現代社會科學的重大變化、我國社會的歷史性變遷,促使人們對以往的思想理論進行再思考,出現了元哲學、元語言學、元文學等元研究潮流。教育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思想的起點,是教育的意義和理解的根和源。教育的意義是在人類社會的實踐中被理解的。盧卡奇言:讓思想回歸故里。這是我們思考教育發展服務區和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論。
    這一切啟示我們不是僅以現成概念的推演,而是從生動的歷史現實、從豐富的生活世界和當下實踐中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發現教師、重新認識學校,我們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如何回應新時代的要求,回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
    21世紀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教育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人。而新人的培養靠教師。高水平的師資是新人培養的關鍵。過去那種脫離實踐的教師職能培養和在職教師培訓已不適用,急需改革。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積累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經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了教師發展學校的構想。這一構想也就是產生在人類社會過去和未來歷史的交匯處,是當代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我國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協調互動發展,深入改革合乎邏輯的結果。
      一、性質
    教師發展學校是在原學校建制內由大學和中小學合作建立的旨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研共同體,這種學校一邊連接著中小學,另一邊連接著大學教育學院,是一種新型的跨越原有疆界的學校。教師發展學校建設不是一個校本培訓,或加上校本教研能夠概括的,它是在重新理解教育過程中,對教師教育改革與基礎教育發展在思想與實踐上的新探索,是教育專業化、終身化和一體化的新途徑。是建立在大學與中小學平等合作基礎上的新的教師教育模式。它不僅包括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更包括職前教師的培養。大學與中小學平等合作將從根本上改變大學和中小學的面貌。
    因此,可以說,教師發展學校是一種功能—結構性或問題—功能性建設。教師發展的功能促成了大學和中小學合作伙伴關系的形成,為解決提高教師素質這個重大問題,時代要求必須從院校合作中內生出教師發展的功能,而這種由大學和中小學合作實現的功能必然引起大學和中小學相應的結構性改變。中小學不只是培養學生的地方,而且還要與大學合作參與培養教師和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共同担負起教師教育的歷史責任。這即是當代中小學功能的拓展,也必然引起中小學和大學教育學院結構上的微妙變化,這是教師發展學校應當研究的問題。
    教師發展學校在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互動中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用教師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建設教師發展學校,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意識,充分開掘師范生的潛力,促進未來教師和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抓住了發展學校的內驅力、原動力。因為一切教育改革都要通過教師去實施,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是任何一場教育改革的潛在領導者。
    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從根本上講也是中小學性質的變化。這一變化實際上在國際教師教育改革中已有突出反映。這一變化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顯示出來,當時在美國、英國都出現了以學校為基地的教師培訓模式。培養教師不是主要在大學,而是開始注意以中小學為基地培養教師,同時實施職后培訓。大學與中小學關系不再是簡單地接受實習生,提供實習場地。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在與大學合作中,中小學也成為培養與培訓教師的搖籃和基地。這些都是歷史性的重要變化。在很多國家這也是大學職能變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在國內則是高師院校與中小學關系上的變化。
    發展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義。西方國家所面臨的教育危機也就是人的發展的危機,或者是這種人的危機的發展。人的發展的各種意義蘊含于教育的所有方面,教育是人的發展的基礎性力量。
    教師發展學校的關鍵詞是“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1)教師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發展;2)教師水平、能力、知識的建構從低級走向高級的發展;3)教師工作從舊質走向新質的發展。“發展”是教師發展學校應首先關注的問題。教師發展指什么呢?教師發展既是教師,包括未來教師作為社會人的一般發展,包括個性、情感、世界觀、人生觀、身體等,也包括教師專業成長。而對在職教師來說,教師專業成長主要的又是不斷溝通前概念文化和概念文化,不斷從緘默知識創生出新的教育學知識的過程。在教師發展中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兩者融合在一起。沒有作為一般社會人的一般發展,專業發展將使人工具化,失去主體精神,也不會有真正的專業化。教師一般發展是基礎,沒有教師,包括未來教師的一般發展,專業發展就會導致教師單項度的成長,專業發展就會蛻變為工具改進。而沒有專業成長作中心,一般發展也將失去可能。北京市南宮小學一位老師稱教師發展學校是人性化的學校。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把豐臺教育發展服務區協議書上我們提出建立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改名為教師發展學校的理由。這里需要強調,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整體概念,他不僅包括廣大一線教師,也包括校長和學校其他行政管理人員。而校長的專業發展水平關系到一所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狀況,所以,應當充分重視校長和其他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
      二、目的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目的在于關照職后和職前中小學教師的一般發展,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特別是教學研合一的工作方式的形成,進而提高職前教師培養的質量,促進在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中小學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改進。學校教育可以定義為是幫助青年一代發展的事業,是教師和學生生命意義相屬的教育藝術。學校教育工作就是使年輕一代健康成長,和諧發展。而這種發展的條件是,只有教師獲得發展,學生才能獲得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則是在學生發展中實現的。教師發展學校就是把教師發展功能賦予大學和中小學合作建立的新型學校結構。這種功能—結構性的建設有很積極的現實意義。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抓住了發展學校的內驅力、原動力。因為一切教育改革都要通過教師去實施,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是任何一場教育改革的潛在領導者。教師發展了,才會有教育改革的真正成功。但是,對教師專業發展重要性的重視,決不能改變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核心地位。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在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過程中曾出現過“學校的本職和中心任務—教育與學習的改革卻有所忽視”的現象。
      三、愿景
    教師發展學校要設置建設愿景,它追求的不是行政單方面設置的目標。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提出的是學校、教師和師范生共同分享的發展愿景。這種愿景既包括核心價值、核心使命和核心目標,也包括學校發展在一定階段要達到的水平,更包括教師發展,核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情況,教師的責任感、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學科知識掌握、教師反思態度、教師研究能力和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教師教學研合一的程度、教師對學生了解和理解的情況、教師對家庭和社區的關系等。這是可見的大家共享的學校教育景觀。
    教師發展學校的愿景是由學校領導、大學教育學院和教師共同討論編制的。這種愿景成為學校和老師們的共同追求。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過程就是在所有參與者的合力奮斗中不斷將愿景變成近景的過程。這種愿景不是外在于每一位教師和師范生,而是與所有教師都密切相關,學校領導、大學教育學院和中小學教師共同生活在朝向愿景的努力中,他們共同憧憬著可見的共同的未來。
      四、范圍
    合作就意味著活動范圍的劃分。教師發展學校是大學和中小學合作建設。當然有一個工作范圍的問題。從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目的上,教師發展學校不是原有學校和大學教育學院的全部工作,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教師專業發展。這是工作范圍的核心。同時,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行政、教育、教學發生聯系,與學生、家長、學校領導發生聯系,但教師發展學校工作應集中于對教師發展最重要、最經常起作用的因素。而這一范圍也是大學和中小學共有的領域,非大學專屬。大學與中小學合作范圍必須由雙方領導班子的認可,大學教師切不可超越這一范圍。
      五、參與者
    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依靠教育的集體力量,依靠大學教育學科整體性的學術支撐,依靠校內外教育因素的合作。主要參與者包括:中小學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人員、區市有關部門人員;大學教育學科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的院系領導和教師,各學科教學法教師、師范生(含研究生)等。教師發展學校的豐富生動的實踐是大學和中小學教師的共享的生活世界。而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的自主性、大學文化、中小學文化的獨立性以及交往的透明性則是共建這一生活世界的前提。所以,從大學角度,參加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教師和師范生必須尊重中小學領導和教師,高度評價中小學實踐文化的價值;從中小學角度,中小學領導教師必須誠心接納大學教師,吸收大學文化的營養,在平等的大學文化與中小學文化的交流中推動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合作各方在觀念上要改變傳統的單方面致力于單獨獲得成功的“零和”的思維方式;合作的各方要樹立,并習慣經過共同奮斗爭取共贏的新思維方式。
      六、制度建設
    制度是理論發揮技術力量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基本保證。必須建立一整套旨在實現教師專業化、教師教育一體化、終身化的機制。只有理念和行動,而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理念就會流于空想,行動就成為泡影。
    我們建議:縱向上,在學校層次上,由合作雙方建立教師發展學校工作小組,建立教師發展學校會議,由校長和一名大學教師任組長、召集人。成員有學校其他領導、教研組長、教師代表等。教師發展學校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工作。要組成師范生專業發展指導小組,有大學、中小學領導和教師參加,并編制活動計劃。同時,為實施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發展學校會議每1-2月召開一次全校性會議;在年級和教研組層次上建立教師發展例會制,每月2-3次不定期舉行活動。橫向上,建立教學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師范生參與制度等,將教學與研究與學習聯系,將德育與研究與學習聯系,形成教學研合一的教師專業工作方式,建立教師研究制度,將教研和科研整合,建立德育網絡,鼓勵教師參與并建立學術性社團,高度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這是具有時代特點的教師專業發展內容,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為提高未來教師和在職教師的信息素養提供盡可能充分的條件。這些既是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需要,也是師范生在實踐中獲得專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教師發展學校要十分重視建立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穩定的聯系制度和大中小學現場見習、實習,以及做研究的機制,并在一所優秀中學的教師發展學校建立教育碩士培養基地。
      七、建設教師發展學校要素
    教師發展學校建設共有四大要素,這是從我們闡述的教育發展服務區理念轉換過來的,即從服務社會,合作對話,實踐生成的理念中引申出:合作對話,實踐生成,反思建構,專業發展。這四大要素包括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目的:教師專業發展;建設方式: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對話,對話包括服務社會、文化交流的思想,主要指與原有經驗的對話、與理論的對話、與政策的對話、師生在內的行動者之間的對話;建設原則:在實踐中,通過實踐,為了實踐;建設途徑:形成教師教、學、研合一的專業工作方式。
    以上每一個要素都要有思想、制度和行動不同方面的支撐。各個教師發展學校要素相同,而情景迥異,各具特色。
    這里專門談一談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問題。教師成為研究者是否又給負担已經很重的教師又增加一個新的負担呢?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天職的回歸,不是給教師額外增加負担,也不是師范生的多余課業。教師成為研究者也不是給現在教育改革添個花瓶、做個裝飾。
    教師發展不是教師角色的增加。現在關于教師角色有很多提法,教師成為臨床專家、學習者、領導者、管理者、學者等等諸多角色。在演藝界角色指的是演員,角色是扮演的,演員要聽導演的。教師角色論沒有充分體現教師在當代教育改革中的歷史首創精神和歷史主體地位。教師專業發展絕非角色扮演而已。教師真正的專業發展必須超越角色的限制。教師成為研究者不是簡單的角色扮演或角色的增加,主要不是理論研究,而是記敘自己的日常的教學教育故事,主要作敘事研究;不是作為專門學術研究人員,而是做教育實踐的研究者。這樣的研究有助于形成教師的反思,有助于增進對教學、學生的理解,有助于推動學校改革。教師發展學校要面向中小學教育實際,著眼于鮮活的實踐自身和教師內在的精神力量,充分認識到教師本身的潛力和天職,認識到教師的差異,并把這種差異看成是形成具有不同教學風格的專業發展的力量。通過人們的共同努力,把這種天職現實化,使其能力在一個個具體情境中釋放出來,這個力是很大的,它對今天、明天的教育可持續發展都極為重要。
    科學知識總是同我們實踐的具體場景相聯系的。教師發展學校也密切結合實踐,在每一節課、每一次談話中去探索、去研究,這既是反思,又是建構。教師工作本身就具有研究性,但這種研究性、這種思考的魅力被機器大生產下產生的標準化教學和完全量化的評價所扼殺了。教師成為研究者是對教師工作性質的揭示,是對教師主體地位和教師緘默知識意義的確認,是教師緘默知識和概念文化的溝通,是教師從緘默知識不斷創生出新的教育學知識,而不是外在于教學的無關干預,不是大學專家恩賜給中小學教師的榮譽符號。
    當然,與研究緊密相連的是學習。學習是貫穿教師專業發展始終的活動,沒有學習,反思就沒有方向,研究就會失去基礎,教學將缺乏生命力,教師很難獲得發展,學生健康成長就會受到消極影響。學習包括上面談到的與理論對話,與經驗對話,與政策對話,與學生、同行、領導、社區、家長的對話。所以,只有反思和研究是不夠的,必須重視學習。美國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中提出實現教學研合一的教師專業生活方式,是一個有益的、值得借鑒的經驗。
      八、操作建議
    以下提供的操作建議實際上是一個在教師發展學校建設過程中沿著一定的方向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該過程充滿著不確定和偶然,也充滿著發展的多種可能,這種發展既包括教師的發展,也包括教師發展離不開的學生的發展。現將操作建議簡述10條如下:
    ●合作形成 大學教育學院通過協商與中小學建立正式合作關系,中小學校長和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做發展學校校長(顧問)。合作是通過對話建立的。對話是人社會實踐的基本形式,是一個人際發生的過程,它展開一切,擁有無限的潛力。對話使人人在對話中找到他者,并發現自身,促進人們的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共識。對話的基本前提使對話雙方的平等和相互尊重,醞釀著可能的伙伴關系。教師發展學校建設要在充分的對話中實現大學和中小學的合作,并建立健康的合作關系。
    ●機制建設 建立各種相關的制度的建議,見上面的制度部分。機制的建設對教師發展學校極為重要。有了機制,就會使教師發展學校有序地躍動起來,是教師發展學校的思想要素成為物質的運動,成為現代教育思想和當下中小學教育實踐的有機結合,其實也是新的東西得以在活的教育內部成長出來。
    ●訪談調研 大學教師帶領師范生深入學校的教學教育情境,開展多類型的訪談,訪談的對象包括學校教師、領導、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訪談調研是經常使用的方法。但是,在建設初期,或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主要是通過訪談了解學校情況,特別是教師發展狀況,為確定發展學校建設的起點,建設愿景、促進雙方溝通理解做好準備。
    ●規劃安排 在充分訪談調研的基礎上,雙方在中小學教師的積極參與下共同編制建設愿景、最初階段的工作的具體日程,并與社區和家長做好溝通。教師發展首先要著眼于教師整體專業成長。同時,要注意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的不同需求、和面臨的不同問題,根據這些不同需求和問題考慮規劃安排,具體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開掘經驗 任何一種發展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生,和原有經驗的對話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重要發端和伴隨始終的行動。充滿著生命力和表現力的中小學文化是學校教育經驗的豐富積累,是教師發展的沃土。開掘經驗就是認真開展對中小學文化價值的理解、交流和提升。離開原有經驗,離開中小學文化的特質,就離開了教師發展的基礎。
    ●學習理論 理論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學術營養。在實踐中開展多種理論的學習對于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波譜所講的“理論先于觀察”會給我們以啟發。這種學習應當是緊密結合教師工作的需要,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有分析有討論的,這也是一種對話。與理論的對話會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理論思維的水平,有助于教師尋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學術支撐。對國外的各種教育理論,切不要盲目追逐,既要積極吸納,又要冷靜思考,采取“和而不同”的態度。大學發揮學術文化的特點促進教師發展學校建設,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為中小學教師學習理論提供適合的幫助,最重要的是使理論成為中小學教師自覺的需要。
    ●執行政策 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是在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國家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下進行的。作為中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專業發展是我國教育政策的重要內容,教師發展學校建設則是落實我國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改革政策的積極嘗試。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離開具體國家政策的所謂純學術的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和教師發展學校的探索。與政策的對話就是實事求是地將政策校本化,即結合學校實際執行國家教育政策。這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政治學。
    ●問題解決 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是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具體問題中實現的。教師專業發展也是在解決日常教學和教育問題中實現的。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包括全校性的、某一學科性的、某一學年性的或處于某一發展階段教師的等多層次的問題。要從解決具體學校一定時期存在的這些具體問題出發,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大學和中小學教師密切合作,交流溝通,師范生積極參與,注重已有經驗的開掘,注重發揮理論的技術力量,注重政策的校本實施.不斷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
    ●修訂計劃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教師發展學校的領導要細心地體察教育教學實踐的新動向、新問題,廣泛經常地開展與教師、師范生、學生、家長、社區人員、上級領導的對話,適時地調整修訂原有的計劃、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妥善穩步地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評價促進 教師發展學校要分階段進行評價,以促進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這種評價要緊緊地圍繞著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進行。重點在于這種評價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施,并應采取大尺度原則,以描述性評價,采用檔案袋等切實可行的具體評價方法。
    真實的情境是豐富、動態、多樣的。教師發展學校建設不可能有共同遵循的統一、有嚴格標準、準確順序的操作模式。一切應從實踐出發。
      九、編制評價標準
    教師發展學校的評價標準決定著教育理念的導向,教育實踐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依據,以是發展的動力。標準又應是具體的可測量的。其內容應涵蓋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所有方面。以下是教師學校評價標準的建議內容:
    1.大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合作狀況。2.校長對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理解。3.教師、師范生對教師發展學校的理解。4.制度建設進展和效果。5.對政策的理解。6.對有關教育理論的理解。7.學校、年級組、教研組經驗交流情況。8.教師、師范生對工作的情感。9.教師、師范生的反思態度。10.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情況。11.教學與教育的個案質量。12.校長對教師的態度。13.教師、師范生對學生的理解程度。14.以師生關系為核心的教育關系的變化。15.與社區和家庭的聯系。16.與周邊學校的關系。17.中小學學生在情感、品德、知識、能力、體力等方面的變化。18.學校的改進。19.社會期望指數。20.上級行政部門的評估。
    以上標準的編制應用質的分析和量的說明相結合的方法。
      十、教師發展學校的宏觀制度關照
    學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運行在教育系統中。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是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對教師教育新模式的探索。首先,大學教育學院必須得到大學領導對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深刻理解和在政策上的真正支持,實現教育學科的各種力量的整合。否則,教師發展學校將舉步艱難,甚至會出現生存危機。同時,個別學校成為教師發展學校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但這是十分有限的。因為大學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有對中小學教師的職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明確具體的剛性要求,這些要求與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行動相矛盾,爭時間、爭經費、爭機會、爭人員、爭場所。沒有區縣一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的充分理解、協調與支持,很難有寬闊的發展可能。首先納入區縣一級教育部門的政策視野,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才可能從改革運動逐步成為制度的正式安排。而教育發展服務區的建立在為區域教育改革的深入作各方面的安排和努力同時,也為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如沒有建立教育發展服務區,則每所教師發展學校都應當有1名區縣教育委員會的代表。
    每所教師發展學校的具體情境各異。建設模式不同,這是必然的、健康的。在教師發展學校建設中服務、合作、對話、反思、文化融合、建構、創新等成為一種嶄新的話語系統,這些話語集中地體現了我們提出的教育發展服務區的理念,反映著對教育的重新理解,反映著大學的教育研究面向教育生活世界的實踐方式,也反映著當代教師教育發展的共有屬性。這些共有屬性代表了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發展,代表我國教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培訓長春3~7G3中小學教育王長20042004如何促使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一個需要探討的新課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對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必須重視“自主發展”和“專業對話”的觀點。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自主發展/專業對話本文系桂建生同志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研課題“人的發展教育觀原理及應用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閻鳳橋劉Just Another Day
  by Charlotte"Charlie"Volnek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eps a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mode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which is full of human concern guided by "the human orientation though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the course especially concent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need, growth, value and personality of human.王長純 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 作者:中小學教師培訓長春3~7G3中小學教育王長20042004如何促使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一個需要探討的新課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對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必須重視“自主發展”和“專業對話”的觀點。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自主發展/專業對話本文系桂建生同志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研課題“人的發展教育觀原理及應用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閻鳳橋

網載 2013-09-10 21:35:56

[新一篇] 教學理論與實踐 關于中學歷史學科能力的研究

[舊一篇] 教師的社會角色探析  ——專業知識分子與公共知識分子的視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