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序問題研究綜述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0引言
  語序是一種重要的語法形式或語法手段,不僅是表示語法結構的語法意義的形式,也是語言表達或修辭的手段。有些語言(如印歐語)由于有豐富的形態變化,很多語法意義不是通過語序來表示,因此語序相對比較自由。漢語由于缺乏形態變化,很多語法意義和句子類型往往要通過語序來表示,所以語序在漢語語法里顯得特別重要。張世祿(1939)提出“憑語序而建立范疇,集范疇而構成體系”,把語序在語法研究中的作用提到了極高的地位。
  語法現象里實際存在著兩種序列:各種語法單位(如語素、詞、短語、分句等)的排列次序,簡稱“單位序”(word order),可以認為是廣義的詞序;另一種是語法結構體(主要指短語或句子)內部的各種結構成分的排列次序,簡稱“成分序”(constituent order),也叫語序。任何語法結構的結構成分都存在著排列次序問題。范曉(2002)詳細論述了語序和詞序異同。
  以往的研究注重描寫語法結構的語序規則,歸納靜態的句子的基本類型和動態的句子的語序變化特點,注意區分靜態的語序和動態的語序,注意區分句法、語義和語用的語序。近幾年研究視野更加開闊,不斷引進新的理論和方法。本綜述僅限于介紹功能認知方面的研究。
  §1語序類型學的研究視角
  1.1結構主義前的漢語語序觀。《馬氏文通》大致上以SVO的框架來描寫古漢語,把馬氏的分析用類型學的思路來表述,就是承認古代漢語除了SVO和有條件的SOV外,還有大量沒有明確條件的OiSVOi、OV、OiOiV等語序類型。這種分析的最大問題是與不帶標記的被動句相矛盾。現代漢語小句類型和古代漢語的差別突出表現為兩點:(1)借助前置詞“把”的受事前置句;(2)沒有古代漢語那種明確的代詞賓語前置。黎錦熙以“變式的賓位”為題系統提出了“提賓”說。提賓位到V前,主要包括“把”字句、“連”字句、不用任何虛詞的“提賓”、“提賓”的同時動詞后用代詞復指等。實際是承認現代漢語有大量的沒有明確條件限制的SOV和OSV句式。馬、黎基于語義的分析有主觀任意性,對主語;賓語的認定都較隨意。以此為基礎難以討論漢語的語序。20世紀50年代以前,漢語語法學界普遍以語義為標準確定主語、賓語,采用“提賓”、“倒裝”的說法。
  1.2結構主義的漢語語序觀。趙元任認為漢語主語就是一種話題,應根據位置來確定賓語和主語。唯位置論的分析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國內語法學的主流,可以避免“倒裝”、“提賓”造成的明顯的矛盾及主觀隨意性。缺點是:(1)使漢語的主語成為很空洞的概念,沒有任何語義基礎、句法屬性;(2)難以據此發現小句結構和論元結構;(3)機械地增加了主語的數目,掩蓋了漢語實際存在的語序變化及內在規律;(4)沒有跨語言的可比性。
  1.3類型學觀念下的語序研究。學界憑借類型學說發現漢語不同結構在語序上的相關性。語序遵循這樣一條規律:語法單位所在的層次越高,其語序越自由,反之,則越固定。各級語言單位按語序從固定到自由的大致順序是:詞內的語素<短語內的詞<小句內的短語<復句內的分句<篇章或句群的句子。動源介詞的位置跟動賓語序有關,名源介詞跟領屬結構的語序有關。Dryer發現差比句中基準和形容詞的相對語序分別高度對應于動詞和賓語的語序。連詞與介詞有最密切的語序和諧關系,在歷史來源上的相關性可能是原因之一。
  1.3.1話題與漢語小句語序。Shibatani(1991)認為雖然有些語言的主語有時兼有話題的功能,但本質上主語來自施事這一語義角色的泛化和語法化,而句法上的話題來自話語話題的語法化。句法化的話題不一定是話題語法化的唯一結果或最終結果。在典型的主語—話題并重型語言(如日語)中,話題成為與主語并存的句法成分,可以憑句法標準區分開,如日語主語后帶主格標記が(ga),話題后帶話題標記は(wa)。不同語言的話題可能優先選擇不同的題元,造成不同的歷時結果。假如一種語言的話題優先選擇施事論元充當,則比較容易語法化為主語,所以主語就以施事為原型;如優先選擇受事為話題,語法化的話題就會和施事主語競爭句法的基本性,如受事話題最后獲勝,可能導致向作格語言的類型發展。
  1.3.2漢語是SVO型語言還是SOV型語言?以戴浩一(1973,1976)及李訥、湯姍迪(1974b)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漢語基本詞序由SVO變成SOV,雖然此過程尚未完成。戴浩一(1973)是漢語是SOV語序論的初創者。他根據Greenberg(1963)所提出的一些普遍原則引申出自己的觀點,下面(1)至(7)項為判斷漢語是SVO型語言的證據:
  (1)“形容+被形容”語序 (3)數詞+量詞+名詞:一本書
  形容詞+名詞:好人 (4)動詞+詞尾:我買了筆
  副語+動詞:明天去 (5)句尾疑問標記:你昨天去看電影了嗎
  前置詞片語+動詞:在這兒上學 (6)“把”字句:你怎么把錢掉了呢
  關系子句+名詞:昨天買的書 (7)后置詞:睡在床上
  (2)比較句型:你比他高
  除了(6)以外,其實都不是基本語序,而僅僅在統計上與基本語序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根據Greenberg(1963)的說法,這些特征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認為與基本語序有共同出現的趨勢。可是,人們常常都忽略這種共同出現的條件,而將其視為基本語序的鐵證。
  戴浩一(1976)認為,漢語的語序由SVO變為SOV,主要原因是受北方阿爾泰語的影響。他發現北方方言有很多SOV特征,而在南方方言(如閩南語、粵語)里沒有。例如:
  北方:公牛/母豬 南方:牛公/豬母
  北方:你比他高/*你高比他 粵方言:我比較你高/我高過你
  戴認為漢語由SVO向SOV的演變,由北方開始,然后向南方擴散,并提出了語序變遷的過程:a漢語從北方開始,先采用“修飾詞在被修飾詞之前”;b這個原則,最先影響了名詞組,然后又影響了動詞組;c由于副詞必須出現在動詞前,所以前置詞片語也移到動詞前。
  以李訥等為代表的另一派學者認為漢語復合句H1R463.JPGH1R464.JPG漸漸由H1R464.JPG變成格標記小品詞,使這種句子就具有SOV形式了。其他簡單句受到了這種新句型影響漸變成SOV。例如:
  ①王婆收拾屋里干凈了。(《水滸傳》)
  戴對李的看法提出疑問: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這一段時間內,究竟有哪一個動詞可以放在下列公式的位置,同時又變成格標記:
  H1R465.JPG
  1.3.3劉丹青的介詞理論。一種語言要素要成為語種覆蓋面很廣的類型學參項,條件之一是該要素體現的范疇本身具有較強的語言普遍性。介詞能成為類型學參項與它在小句語義結構中的賦元作用有關。Dik認為連詞、介詞、格標記、各種從屬小句引導詞(subordinators)修飾語標記(屬于形容詞標記,如traditional中的al,-ly,領屬標記’s)等都是“聯系項”(relator)大家族的成員,其共同作用是將兩個有并列或從屬關系的成分連接成一個更大的單位,并表明兩個成分之間的關系。聯系項的語序原則為:(1)聯系項在兩個被聯系成分之間;(2)如果聯系項位于某個被聯系成分上,則它會在該被聯系成分的邊緣位置。
  據孫朝奮(1998)的考察,兩千年來語序穩定的唯一重要例外就是前置詞短語由動詞后移到動詞前。張赬(2002)認為這一過程到元明時期最后完成。上古漢語介詞短語作狀語有后置于動詞核心的傾向,使用前置詞。語序改變后,介詞短語位于動詞前,出現了后置詞。聯系項居中原則在這里起了顯著作用。劉丹青認為前置詞用為后置詞的基本動因是維持介詞的中介位置。介詞位于中介位置最符合相似性,核心相近原則、直接成分盡早確認原則。
  §2從語義的角度進行研究
  李英哲(1983)討論語義單位的排列次序主要是看名詞和動詞的概念順序,這種順序可能不同于句子表面的排列次序,但它制約著某種可能出現的格式。
  陳平(1994)認為最基本的語義角色是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他總結原型施事的語義特征:自主性、感知性、使動性、位移性、自主性;原型受事的語義特征:變化性、漸成性、受動性、靜態性、附庸性,并給出語義角色優先序列:
  充任主語和賓語的語義角色優先序列: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點>對象>受事
  充任主題的語義角色優先序列:系事>地點>工具>對象>感事>受事>施事
  語義角色的語義特征:工具:漢語學習延吉44~51H1語言文字學安玉霞20072007
語序/類型學/語義/信息/認知
本文從語言類型學、語義、信息論、認知等不同的側面,對漢語語序問題的研究進行簡要的綜述。在類型學視角下,以S、V、O為參項引發了漢語是SVO型語言還是SOV型的爭論,劉丹青主張以介詞為參項;研究語義的學者認為任何語序的改變都和句子的內在語義有關,句法位置蘊涵了豐富的語義特征;語言以交際為目的,語序的排列要符合信息傳遞的要求,同時還受語言內部機制的制約;在認知的框架下我們又可以看到語序的線性排列具有象似性。
作者:漢語學習延吉44~51H1語言文字學安玉霞20072007
語序/類型學/語義/信息/認知

網載 2013-09-10 21:36:40

[新一篇] 漢語語序研究要略

[舊一篇] 漢語語法化問題的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