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淫法語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1)戒淫歌

 

淫欲如猛火,燒掉精氣神。邪淫生煩惱,貪心是根本。貪不是本性,你心本純真。戒淫關鍵處,都攝眼耳根。電視不要看,電腦請出門。電視畫面露,引發淫欲心。情歌流行曲,躁動靡靡音。色網黃書碟,嗎啡海洛因。少年難控己,遠離是根本。修學佛法好,戒貪斷淫心。佛法如清泉,洗滌心上塵。佛法如真火,燒掉煩惱薪。佛法如慈母,最知兒女心。佛法如明燈,指引迷路人。法門難選擇,凈土快又穩。一句彌陀佛,五經一部論。佛號日夜念,善法不離心。念念不忘本,聲聲滌心塵。工作認真做,努力求上進。隨順善良本,惡業遠離身。追求真善美,修習清凈心。斷除淫欲心,斬斷地獄根。快樂天天有,自在心神穩。

 

(2)世界名人素食觀

 

我的朋友們,不要讓罪惡的食物玷污你們的身體……只有畜生才用肉來滿足自己的胃口。甚至不是所有的畜生都這樣啊!牛、馬、羊等都吃草維生。

——畢達哥斯(Pythagoras,畢氏定理的發現者、西方的素食主義之父)

 

我對人權和動物權益一樣重視,這也應是全體人類該有的共識。

  ——林肯(Abraham Lincoln,美國總統)

 

禁絕肉食就是遠離罪惡,重拾純真。

  ——塞尼加(seneca,著名文學家)

 

我在年輕的時候便開始吃素,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人類會以他們現在看待人類互相殘殺的心態,來看待謀殺動物的行為。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不要使你自己的胃成為動物的墳場。

  ——一位回教先知

 

人類謀生的方法進步之后,才知道吃植物。中國是文化很老的國家,所以中國人多是吃植物,至于野蠻人多是吃動物。

——孫中山(中國國父)

 

一個國家偉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它對待動物的方式評斷出來。
  ——甘地(Mahatma Gandhi,印度國父)

 

以下兩種人絕不會是好人:一種是揮動武器的人,另一種是大啖肉食的人。

——提魯克魯經(Tirukural印度教手稿)

 

 

(3)古代“情深嬰美”之理論

  

祖國醫學認為,精生于腎,腎是生命之本,精是構成人體一切組織器官的基本物質,是人身的“元氣”。古代醫學家指出: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精不可竭,竭則真散。蓋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于此。故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中醫認為,有精則有神,不易得病;房勞縱欲則會使腎精虧損而損害健康,正如祖國醫學中所說的“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由此可見,新婚期間性的保健與日后身心健康關系極大。

 

(4)地震,可以說是人震

 

地震,可以說是人震,因為人與地通著。人震,地就震;人不震,地也不震。1 你歡喜,是地震。發脾氣,是地震;悲哀、恐懼、愛、惡都是地震。有欲念,情情愛愛更是大地震。2 里面動,外面才動;有里面的地震,才有外面的地震,互有連帶關系。3 種地震因,結地震果。種因時不怕,結果時都嚇死了!

 

修行只需埋頭苦干。

 

“迷人信風水,智人信心水。”,一切唯心造。

1 “世人皆言學在山,豈不知學在方寸間”。

2 有德行,風水自然好,因為心好。

3 智人看理,不看事;愚癡的人看事,不看理。

4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養生獨睡藥丸

 

宋朝的包宏齊,官拜朝廷密使,年高八十八歲,耳目聰明,滿面紅光,皮膚潤澤,精神飽滿,健步如飛。當時宰相賈似道,非常仰慕包宏齊身體如此強健,于是向包宏齊請教養生之術,包宏齊說∶“我有一服養生藥丸,乃是不傳之秘方。”賈似道再三要求其公開秘方以益眾生,包宏齊見賈似道真誠懇切,才微笑回答說∶“幸虧是我吃了五十多年的養生獨睡藥丸”。令滿座百官聞之捧腹大笑不已,真正醒悟到要強健長壽,清心寡欲乃人生養生唯一秘方。勝于皇帝的任何御制補品。

 

(6)戒淫養生之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樂不可極,樂極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啟迪:

風流容易浮蕩,狂放容易昏亂。

金錢能買妓女的笑臉相迎,金錢難買妓女的真心之愛。

木有根則榮,根壞則枯;魚有水則活;水涸則死;

燈有油則明,油盡則滅;人有精則壽,精干則夭。

酗酒者德必敗,好色者身必傷。

 

(7)南無阿彌陀佛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最能銷蝕掉人的精神的,一樣是金錢,俗語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可以降服厲鬼,肚子里裝著欲望的活人則更不在話下了,什么樣的精神硬骨頭都可能在金錢面前失去硬度的;再一樣東西就是肉欲,借用色情文學中勸人警惕女色的詩,就可知道那女色的厲害:“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伏劍斬愚夫,分明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髓骨枯。”三十六計中,美人計至今仍屢試不爽便是證明。據報道,美國人在審問伊拉克戰俘時,面對腦子里灌滿了“教義”的戰士,較為有效的法子就是美人計。所以,倘要消磨掉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只要將這兩樣東西釋放出來就可以了,人們會放開手段去逐錢,弄來錢后便去女人的胸脯上享受,如此一來,什么樣的精神戰士都不會再有。

 

這個方法很簡單也很有效果,在淫欲起的時候,不管你在任何地方任何場所,馬上口念或者是心念十遍“南無阿彌陀佛”,一口氣念完,什么也不想,效果很好的。

 

(8)迷惑失正道

 

“迷惑失正道”,為什么我們叫迷惑失正道呢?因為當你呢,有這種追尋的身心意識的時候,你就忘記了世間的真實相。為什么你貪戀自他的身心、貪求自他的身心。既然你有所貪,你就沒辦法客觀的看清楚這宇宙的苦空無常的本質。你就把這世界上看得是什么呢?很美好的常樂我凈,那么當你追求不到的時候,你就起嗔恨心、不擇手段的追尋、耍手段種種。所以這樣子,你看看就違背正道而行,所以說:“迷惑失正道。”

 

印光大師教給我們一些根除淫念的辦法:

 

"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凈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于母姐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姐妹女,則理制于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蝎,砒霜鴆毒,烈百千倍。于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凈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當淫欲熾盛,不能自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以已陽納蛇口中想,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矣,此又窒欲之簡便法也。"

"(此法妙極,若是女人,當想毒蛇入己女根。)"

 

文昌帝君在《蕉窗十則》(白話)中也告訴了我們戒除淫念的辦法:"在沒有見到的時候,不可以去想;當在見到的時候,不可以亂來;已經見到之后,不可以回憶。"

 

(9

 

一位居士說:“當知色欲一關是我等修行人最難斷的煩惱,因為它屬于‘貪’這一習氣,其他的煩惱有若布沾了土,抖一抖就能去除,但‘貪’這一煩惱就象布沾了油,不是輕易可去。古大德尤其把色欲比做口渴之人飲咸水,那是愈飲愈渴,所以斷不能指望其物極必反也。古人常喻此為無底深淵,無大毅力,非大丈夫不能出離。”原始佛教中,必修到阿那含果才斷除了貪欲。依大乘的理論,八地以下的菩薩于貪嗔癡都不清凈。

 

在如是種種“現代”因素的影響下,現代家庭有如狂風駭浪中的孤舟,漂泊不定,隨時傾覆。

 

情欲的泛濫加深了燈紅酒綠、糜爛腐化的生活。當今社會,許多人已經不把邪淫當一種惡行看了,他們認為只要追求到真正的情愛,一切都無所謂了。

 

且看今日都市里林立的夜總會、歌舞廳、按摩房、桑拿浴室,以及屢禁不止的黃色書刊、黃色影碟,有多少人在過著朝生暮死、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這種肆意渲染、煽動的環境之下,情欲的吸引力、粘染力會有多大?況且這本是人最容易被吸引甚至拋棄一切而投注的地方,也是人性中最為脆弱的地方。明朝時,士子王大契問蓮池大師:“弟子自看師戒殺文,遂持長齋,惟是色心熾盛,不能滅除。乞師方便教誨,使觀欲樂,一如殺生之慘。”蓮池大師答云:“殺是苦事,故言慘易。欲是樂事,故言慘難。今為一喻,明明安毒藥于惡食之中,是殺之慘也;暗暗安毒藥于美食之中,是欲殺之慘也,智者思之。”

 

是否人人都將欲樂執為人生的最大快樂而緊執不放呢?事實上并非如此,在修習不凈觀的行者眼里,人間欲樂被視為糞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脫離愛欲染縛的成就者則見欲樂本如空花、了不可得。這是由于他們在各自相應的層次上觀察照見了事物的真實本相,從而遠離了普通凡夫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們依循佛菩薩的教言來觀修,同樣能化熱惱為清涼,使情欲之火當下止息。

 

(10

 

首先對于異性,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暫的光輝時刻,應該觀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觀察她的出處——從父母經血腥臊交媾而來,又從污穢之處而出,從一個意識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漸長大而成。作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愛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會很多。在她容顏光耀、青春艷麗的數年中,這時人們最愿去留意、關注她,然而此后她必將走下坡路,隨著容顏的衰敗而慢慢地退出人們的視線。如果她結婚生育,那將忙于操勞家務,日常生活中大眾面臨的煩惱她也不能例外地一應俱全,煩惱將踵接而至,生活的壓力使她平庸,身體也日漸臃腫、膚無光澤。到了老年的時候,則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這時病魔和精力衰竭將籠罩著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無能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難以逃脫而在茫然無奈中死去。在家中停放幾天,再往火葬場的鋼鐵爐里一放,即刻灰飛煙滅,化為一堆灰燼。往日的身形連一個影子都找不到了。難道這個曾經容顏姝麗、令人心蕩魂銷的美女不是和夢幻泡影無二無別嗎?再多多回憶一個女人一生的痛苦艱辛,則同情心悲憫心亦會油然而生。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現前的絢麗一刻,要把時間拉長,觀想一個人一生的整個過程,把整個過程連起來觀察思考,再熾熱的欲念也會變得索然無味。所以我們不應該被世間的愚癡粉飾所蒙騙,隨順世間的矯揉粉飾永遠也見不到真實面目,不應躲避而應面對真實的情景。

 

以下再次觀察所貪對象的本質。比如星級賓館的廁所,燈光輝煌,里面還灑上高級香水,點上濃香,擺放著各種鮮花且有侍應生站著服務,然而不論如何裝扮修飾,都改變不了其藏污納垢的本質。同樣,一個女人無論用什么飾物、化妝品、香水來打扮自己,無論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變不了其為活動廁所的本質。在身體里頭包裹著的仍然是污穢的膿血屎尿,更何況其相續中尚有無邊的貪嗔癡等五毒。這里里外外何有可貪之處?

 

(11

 

我們再略述關于不凈觀方面的教言(詳見《觀住輪番凈心法導修歧路燈》)。首先歷歷明觀貪執難舍的有情身體,以文殊智慧寶劍從右眼處剖開表皮,將它撕下來,隨著表皮的撕裂,隨之汩汩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及身體,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著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漸露出頸骨、鎖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腳骨,此時血肉狼藉,撒落四處,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又五臟六腑、胃液、濃痰、膽汁、屎、尿一并涌出,臭氣熏天,流布滿地。

 

這樣清晰觀想之后,就能清楚地了知人體實為一堆不凈物,另外,人的九竅排出的也全是不凈物,所以這個軀體不用到死后,現在即是活動廁所。了知此理,如何會生起擁抱親近之心?如何會與之如膠似漆、纏綿不舍呢?然而就是這樣一堆不凈物,經過分別心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后,就變成了悅意可貪戀的對象。而作深刻細致全面的觀察,可以使我們看清它的本來面目。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觀察下去,這三十六種不凈物,每一種又歸于五大,都可分析至微塵,最后析為空無,這樣經過分析觀察,所得到的是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人體如空花水月。然而人們以非理作意卻將此泡影一般的身軀觀想為美妙的身軀,認為與此“美妙”身軀相處是人生的快樂所在。人們以非理作意再三生起猛烈串習,不加抑制反而火上添油,這樣相續中的欲念會如森林中的火遇上大風勢必焚毀整個森林一樣,必將愈演愈烈,由此人們深陷迷亂之中不能自拔,有人因失戀而精神崩潰,有人甚至不顧一切、施暴造惡。人們對這層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松。在生生世世中,盲無慧眼的人們多少辛酸淚,都付癡情中!

 

最后從生死流轉的角度來看情欲。

 

欲樂如美食中的毒藥,初嘗使人愉悅歡喜、趨之若騖,然即此情欲將人死死系于六道之中,只因纏綿則如春蠶吐絲一般,一絲絲、一層層自身作繭還將自縛。正因為歡愉,所以異常難以醒覺,于此中沉迷最深。古往今來圣者們千呼萬喚亦莫肯清醒,世間無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難有第二者比此更難看破。帝王將相、學士才子、英雄豪杰、少年老者在此一關俱難得過。

 

而此纏綿極為深細,深者多生累劫都在此屢屢失誤,為之纏縛流轉卻難以覺醒。細者乃至一念一思皆如游絲,不絕如縷,難以根除。雖說愉悅,然而誤者何過于此,苦患者何過于此。古人云:“愛不重不入娑婆。”《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由于情愛的重縛,在漫長的生死之中,我們難以解脫。若無文殊的智慧寶劍,我們如何能斷除這藕斷絲還連的癡情呢?

 

——《警世鐘》

 

(12)戒淫法語

 

虛云和尚戒淫法語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圣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圍,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好似墻頭上的草,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常在喜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眼見色,耳聞聲,鼻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念頭。

 

凡夫皆容易退轉,戒邪淫之道路決不輕松,淫欲習氣往往在你最松懈的時候來襲,不管戒淫多久,都不要自以為已經斷除淫欲。

 

寧坦真情被人笑,不裝圣人求人敬。

 

養氣

 

少思慮以養心氣,寡色欲以養腎氣,

常運動以養骨氣,戒嗔怒以養肝氣,

薄滋味以養胃氣,省言語以養神氣,

多讀書以養膽氣,順時令以養元氣。

 

三法:一、注意飲食,飽暖思淫欲;二、存濟世利物之想;三、生活充實注重鍛煉

 

(13)家庭寶筏

 

《家庭寶筏》中周思敏曰:"人生天地間,圣賢豪杰,在乎自為。然須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業。

 

茍不先于年富力強之時,除去欲心,節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筑好根基,則雖有絕大志愿,想做絕大事業,往往形空質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廢,一無所成矣。"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場夢,過去的風流,而今安在?剛剛的念頭,現在也沒有了。所以古人說:“靜心一返觀,男女真兒戲。”如果一個人常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事如幻,那么他對美色就不會貪著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規律是:吃飽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沒有受教育,就和禽獸差不多。故“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這段話就是儒家的五倫。孟子還指出:“仁也者,人也;義也者,宜也;禮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實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盡心章句下》。注:有的版本沒有說的那么全,據朱熹《孟子集注》說:“如此則理極分明”)

 

中醫名著《景岳全書》中說:"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心有所動,腎必應之。"

 

那修行人為什么要斷淫呢?因為我們修行人是為了解脫,得大自在,不被外界一切所束縛。要做到這個就必須破除自己的執著,貪愛,一切放下。所以佛說,淫心不出,塵不可出。斷欲才可出輪回呀。

 

《(太上)感應篇直講》中說:"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腎、大小腸、膀胱),榮華百脈,及欲火一動,合聚流通,都從命門(命門附于腎上)出?,極是可怕。"

 

《重寫戒淫輯證集(白話)》中明代保陽子說:"大凡見美色而起貪愛,使身體奔逐于聲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內心之欲。凡貪愛于美色,身心二欲就纏綿不斷,最是損精傷氣,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遠離色欲,那么精氣不露泄,腎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致上炎(意思是亢盛),而可以下交于腎。水火能獲調劑,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滅。這就叫善調身心,不用藥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太上感應篇》云:"夫心起于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于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鐘離仙祖戒淫歌》中告誡犯邪淫者:"折爾祖宗遺下福,削爾前生修下祿,損爾悠悠好壽數,斬爾綿綿廣嗣續。"

 

《壽康寶鑒》中汪舟次云:"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于此。……夫一動淫心,未必實有其事,已積惡造業如此,況顯蹈明行,罔知顧忌者乎?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后不昌;才士文人,而終身潦倒者,其病皆由于此。今欲斷除此病,當自起念?,截斷病根。太上不言私美色(私通美色發生淫亂行為),而言'見他色美,起心私之'(看到美貌的人心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蓋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

 

那么當淫念產生時,我們如何克制和根除?

 

印光大師教給我們一些根除淫念的辦法:"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凈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于母姐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姐妹女,則理制于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蝎,砒霜?毒,烈百千倍。于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凈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當淫欲熾盛,不能自制之?,但將女陰作毒蛇口,以已陽納蛇口中想,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矣,此又窒欲之簡便法也。"

 

"(此法妙極,若是女人,當想毒蛇入己女根。)"

 

文昌帝君在《蕉窗十則》(白話)中也告訴了我們戒除淫念的辦法:"在沒有見到的時候,不可以去想;當在見到的時候,不可以亂來;已經見到之后,不可以回憶。"

 

《重寫戒淫輯證集普勸流通序》中夢醒居士說:"淫念一生,惡意纏綿,若見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時即應謹慎,不要親近整日荒于嬉,追逐聲色的邪友。更不可隨人進入酒家、茶館、舞廳、妓女戶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對于描寫男貪女愛,誨人于淫的邪詞小說,切不可觀看。也不可去聽人談論淫穢之事的邪語。因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會日益被疏遠。而常與邪友接近,自然會漸漸被染引誘,終致心為所動而隨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進入,耳濡目染,心念難以克制,終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貪色縱欲、邪淫不但對人身體和福德有極大的害處,而且由于貪色縱欲、邪淫和其他罪惡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更能使人快速地喪節、喪命。

 

《戒淫歌》云"萬惡淫為首,死路不可走。天配夫婦緣,淫孽可造否"。

 

明代文學家陳繼儒,也曾極力主張戒嫖。他在詞中寫道:“紅顏雖好,精氣神三寶,都被野狐偷了。眉峰皺,腰肢裊,濃妝淡掃,弄得君枯槁。暗發一枝花箭,應弦倒。病魔纏繞,空去尋醫禱,房術誤人不少。這煩惱,自家討。填精補腦,下手應須早。快把凡心打疊,訪仙翁,學不老。”

 

《壽康寶鑒》中周思敏云:“色,少年第一關,此關打不過,任他高才絕學,都無受用,蓋萬事以身為本。血肉之軀,所以能長有者,曰精曰氣曰血。血為陰,氣為陽,陰陽之凝結者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貫尾閭,人身之至寶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則耳目聰明肢體強健,如水之潤物,而百物皆毓(養育);又如油之養燈,油不竭則燈不滅。故先儒以心腎相交為既濟。蓋心,君火也。火性上炎,常乘未定之血氣,熾為淫思。君火一動,則肝腎之相火皆動,腎水遭鑠(消損),泄于外而竭于內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后娶,蓋以堅其筋骨,保其元氣。且氣血稍定,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

 

近世子弟,婚期過早,筋骨未堅,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拔其本根,既婚而益伐其萌蘗,不數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雖具人形,旋登鬼錄。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為立三大則:曰勤職業以勞其心;別男女以杜其漸;慎交游以絕其誘。如此則內外交修,德定日進,而父兄之道盡矣。”

 

喻育之一生雖歷經坎坷,但也活到了100歲以上,他也自有一套經驗之談的"長壽三字經":夙光好,夜寂早;早餐好,晚餐少;讀讀書,看看報;常笑笑,莫煩惱;勤為福,恒常要;忙到老,壽到老。

 

《家庭寶筏》中周思敏曰:"人生天地間,圣賢豪杰,在乎自為。然須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業。茍不先于年富力強之時,除去欲心,節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筑好根基,則雖有絕大志愿,想做絕大事業,往往形空質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廢,一無所成矣。"


網載 2011-02-23 05:37:05

[新一篇] <戒淫> 著者回家人(下篇)

[舊一篇] 關于十二星座——由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