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在漢字規范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就漢字字形來說,修訂并重新發布了《簡化字總表》(下簡稱《總表》),使簡化字有了更明確的規范;進一步調整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下簡稱《一異表》),使該表更加趨向合理;制訂并發布了《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下簡稱《通用字表》),規定了印刷通用漢字的字形標準。這些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從漢字規范化的要求來看,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例如,《總表》《一異表》《通用字表》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還應當進行研究;待規范異體字仍有一批,應當進行整理;異體詞數量較多,應當抓緊進行整理。
《總表》簡化的方針正確,方法得當,減少了筆畫,減輕了學習和書寫的負担,成績是非常突出的。但是不可否認,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些字簡化得缺乏系統性,不便于學習。例如,
(附圖
)這些都需要分別記住,增加了麻煩。其次,不適當地運用假借法和草書楷化法簡化的少部分字,有時會造成表達不明確或出現無法稱呼的部件。如用“干戈”的“干”代替“乾(gān)”和gàn@①gàn”,在看到“干了”時,就不知道是“gān了”還是“gàn了”。“yáo@②”簡化為“堯”,出現了非“戈”非“弋”的新部件“”。另外,國家標準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收的6763個字中有138個漢字不能進入15×16構成的柵格內,而這些字有不少在群眾中已流行相應
(附圖
)解決。另外,還有一些《一異表》未收錄的異體字,在《現漢》《新華》收錄的漢字范圍內還有800多組異體字,如“埯ǎn@③ān、屜tì@④tì”等,也應當抓緊時間進行整理。
印刷字形歷來存在著混亂現象,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收字6196個;1988年3月25日國家語委、新聞出版署又發布了〈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收字7000個,具體“規定了漢字的字形結構、筆畫數和筆順”,印刷字形有了明確的標準。在字形整理方面成績是很突出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宋體和楷體的區別是不必要的。例如,“王”在宋體合體字的左邊,末筆基本上變成提,如“珠、琪”等;惟獨“琴、瑟、琵、琶”幾個字左邊的“王”,宋體末筆是橫,楷體末筆才變成提。這種特殊的例外,必須死記才行,給掌握印刷字形增加了負担。“小”和含“小”的字,第二筆宋體是撇,楷體是點。這種區別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負担,而且不利于識字教學;在編寫索引和計算機字庫時,如果按同筆畫數依筆形的橫、豎、撇、點、折排列,那么有不少的字的排列順序就不一致。如6畫帶“小”的幾個字的排列順序:
塵尖劣光(按宋體排)
光塵尖劣(按楷體排)
由此看來,印刷宋體進一步向印刷楷體靠擾,是非常必要的。
異體詞是社會上并存并用的、同音、同義而異形的詞語,如“令媛-令愛”等。異體詞數量較多,據我們的統計《現漢》《新華》和其他方面收錄的,有1500組左右。異體詞的運用比較混亂,不僅不同作者可能用不同的寫法,如“縹緲(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飄緲(呂叔湘《談談虛和實的關系》)-漂渺(魯迅《社戲》)”,而且同一個作者也可能在不同文章或同一篇文章中用不同的寫法,如“浮水(魯迅《范愛農》《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鳧水(魯迅《社戲》)”。無論報紙、雜志、書籍,還是文秘工作者起草文件,都會遇到異體詞問題,這是漢字規范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應當抓緊時間進行整理。
(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250014)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朝去月加(人加干)
@②原字堯的繁體
@③原字埯的繁體
@④原字屜的繁體
語文建設京8-13H1語言文字學高更生19971997 作者:語文建設京8-13H1語言文字學高更生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