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銜接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203(2001)01—0078—04
  經過兩年的擴招,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規模的急遽擴大是在倉促之中完成的,相關研究嚴重滯后。高職教育建立在中職教育基礎之上,高職與中職的銜接是影響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本文試圖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此作初步的探討。
   一、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銜接的形式
  發達國家中、高職銜接較為成功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單元銜接法。英國高職與中職銜接的具體作法是,把中職課程和高職課程統一制訂成數以千計的教學單元,并按程度分成5個層次, 中職的教學單元占Ⅰ、Ⅱ、Ⅲ3個層次,高職占Ⅲ、Ⅳ、Ⅴ3個層次。其中第Ⅰ層次的單元與初中課程銜接,相鄰層次的單元之間可以銜接。依據所學單元總數的最低值和高層次單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頒發畢業證。由于教學單元之間邏輯順序清晰,相互銜接緊湊,不斷檔,不重復,教學適應性強。這種形式存在的問題是編制教學單元的工作量巨大,而且教學單元的經常性增補、更新工作任務繁重。另一種是以法國為代表的分類銜接法。法國將中職(技術高中)按行業、職業分為17類,每一類都有統一的課程設置標準,高職(短期技術學院)各專業分別對口其中某一類,以該類的課程標準為基礎設計高職課程,從而實現銜接。這種形式使高職有較高的專業起點,有利于提高高職的質量,問題是中、高職專門課程之間有一定的重復。
  我國中、高職之間的關系與法國的分類銜接法相似,其主要作法是:把高職分成若干類,如農科、工科、經濟、旅游、醫藥、藝術等等,大類又分成若干小類,每一類都制訂入口標準(包括3 門文化基礎課和2門專業基礎課,即“3+2”)。 不同的類按各自的標準組織入學考試,新生在入口標準的基礎上學習高職課程。這種方法的突出優點是:第一,主要文化課(語文、數學、外語)有統一入口要求,有利于高職階段文化基礎課的學習。第二,招考部門命題、考試、錄取操作方便,中職學校組織復習、備考也相對簡便易行。其缺點主要表現在:中職與高職通道貫穿以后,中職階段的專業課難以滿足高職教育的要求,中職學生的感性認識不夠,基本實踐技能缺乏。因此,我們認為,若把“3+2”的入口考試改為“3+職業崗位資格初級證”, 即把兩門專業基礎課的考試改為考察學生是否具備“職業崗位資格初級證”,可能會更有利于高職教育以及中、高職之間的銜接。“職業崗位資格證書”是由勞動人事部門頒發的,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該證的取得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專業基本知識,還要考查學生的基本實踐技能,考試內容涵蓋面廣,難度適中。如果教育部門率先將其作為高職教育的入口標準之一,并會同勞動部門加強對該證的嚴格管理,必會擴大該證在社會上的影響,有利于加快就業市場的發育和“先培訓后就業”、“持證上崗”的進程。
  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另一種形式是中職學校“推薦入學”,已經在部分地區(如北京、上海)開始試點。這種方法對促進中職階段學風的轉變,密切中職與高職之間的聯系具有重要意義。如能對推薦生再輔以高職階段減免部分學費、提供獎學金及畢業后向用人單位優先推薦就業等鼓勵措施,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要注意增強透明度,做到指標公開、推薦的學生公開,發揮各方面的監督作用,以切實保證推薦品學兼優的中職生。
   二、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課程內容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問題的核心和落腳點。中、高職銜接的主要內涵是指中、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專業設置、課程內容等方面的相互承接、既相對分工又不重疊的有機結合狀態。要實現中、高職課程內容的有效銜接,必須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中、高職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課程體系結構)
  世界各國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概括起來可分為兩種。一是以前蘇聯、中國為代表的學科課程。如我國中專教育課程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設置,以學科為中心,強調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其優點是前后知識邏輯性強,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知識的內化與遷移,有利于構筑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便于繼續教育。但對職業教育而言,其缺點是基本脫離了職業活動,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后往往要相當長的時間(2—3年)才能適應職業崗位工作,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職業性和針對性。二是以加拿大、英國為代表的模塊式課程。該課程結構是通過對職業崗位的分析,以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構建的,完全打破了學科體系,課程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連,體現出很強的職業性和針對性。其缺點是不利于構筑扎實的文化科學基礎,影響學生的發展后勁。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究竟應該構建怎樣的課程體系結構呢?90年代中期以后,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率先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教理論和經驗。如加拿大CBE理論、 模塊教學法分別在我國機械工業部、衛生部、鐵道部和農業部所屬中專學校進行試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對我國職教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中職課程的開發建設。然而,就我國現有的條件,職業技術教育還不可能從學科課程完全轉變到模塊式課程。其原因是:第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勞動人才就業市場發育不完善,沒有形成先培訓后就業的有效機制。第二,作為教學的雙方,都難以很快從傳統的學科型的教學模式和思維定式中轉變過來。第三,教學條件跟不上。建立相關的課程模塊、實施模塊教學對實驗實訓條件要求更高,需要建立耗資巨大的仿真實訓基地,而我國中專學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經費欠缺的問題。
  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定位要求,筆者認為,在構建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時,不能把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對立起來,應該根據不同類型課程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課程體系。文化基礎課部分,可采用學科課程,以便于構筑較寬廣的文化基礎;與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專門課程,可采用職業分析的方法,以問題和職業活動為中心構建綜合化的活動課程模塊,以突出職業特色和職業針對性。在文化基礎課與專門課之間,可以根據專業的實際需要按學科體系設置1—2門簡明扼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起到“紐帶”和“橋梁”的作用。
   2.中、高職課程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限定
  (1)高職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限定。第一, 對文化基礎課和部分起橋梁作用的專業基礎課,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既要尊重知識的邏輯系統性,又不追求知識體系的完美性。應該掌握技術科學必需的基礎知識,剔除繁瑣深奧的理論推導。一些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建議統一定名,如應用高等數學、實用英語、應用語文、應用大學化學、應用大學物理等等,既體現了高職教育在科學文化素質上的高層次要求,又突出了應用的特點。第二,體現現代社會的要求,突出培養學生與國際接軌的觀念和能力,重視和加強英語、計算機應用、應用語文等工具性課程的教學。英語要求通過國家專科英語水平測試(三級),注重聽、說、譯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計算機應用分三個層次要求,除公共計算機應用課程外,還要增加計算機語言如FORTRAN 語言,以及與本專業相關的應用課程如建筑專業開設建筑CAD。 計算機水平要求達到國家等級考試二級水平,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書。應用語文作為表達思想、進行交流的工具之一,是職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要求學生能掌握專題研究、調研報告、函電、說明書、招投標書、合同等的基本寫作格式,并能順利起草。第三,專業課(專門課)要體現實用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要求。專業課的編排要徹底打破學科體系,盡可能遵循職業活動的操作管理順序,便于“做中學”和“學中做”。專業課內容要精煉、簡潔,線條清晰;要把行業的最新應用技術成果融合進去;要有一定的綜合性,要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第四,實踐課程安排要采取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方式,保證技術訓練內容上環環相扣,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如建筑施工專業,其實踐課可按以下順序:崗位實習——計算機仿真模擬訓練——測量實習——工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第五,通過專業課和實踐課的學習,要能達到相關職業資格崗位中級證或高級證的要求,以體現技能目標的高層次性。
  (2)中職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限定。 中職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限定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高職階段課程體系對中職在文化科學知識和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如前所述,高職的標準有兩大特征,即具備高中階段的科學文化基礎和具備相關職業領域的技術基礎,以保證高職的生源質量及其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第二,中職本身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層次,其培養目標對課程內容有一定的規定性。這兩方面的要求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前者要求中職階段加強科學文化基礎,后者要求強化專業技能訓練,以培養受社會歡迎的第一線熟練工人。這就預示著中職教育有構建兩種不同特點課程結構的必要。而目前我國中職教育層次實際上包含三類不同特點的學校,即中專、職高和技工學校。盡管它們的招生對象都是初中畢業生,且都担負著為第一線培養熟練技術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任務,但它們之間卻各有側重點和傾向性,其課程內容的設置及實踐性教學環節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其中,職高以高中文化課程學習為主,專業課學習為輔,部分畢業生通過高考進入地方大專院校繼續深造,大部分畢業生具備初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直接進入社會就業。相比較而言,職高為高層次院校輸送人才的功能相當突出。技工學校則相反,其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培養熟練的勞動者,它側重于專門課的教學,尤其是動手能力的培養,其技能培訓的特點突出,學生畢業后技能嫻熟,能直接在職業崗位上頂崗工作,甚至能達到熟練工人的要求,這一點深受社會歡迎。技校的文化基礎教學處于次要地位。中專學校介于二者之間,3年時間內, 要用近一半的時間系統學習高中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與專科、本科相類似。按學科要求具有完整的系統性,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也注意技能培養。從以上三者的比較中可以看到,中職教育的兩大功能,即培養熟練勞動者和為高層次院校輸送人才,在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這兩類學校中分別得以體現。在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很小的條件下,升學比率很低,課程設置指向以培養熟練勞動者為主。在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大幅度擴大以后,三類中職學校的升學渠道全面打通,那么,對中專教育進行調整,使中專教育向職高和技工學校兩個方面發展勢在必行。中專學生進校后應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進行分流。一部分采用技校模式,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直接為生產第一線服務,要求取得“職業崗位資格中級證”;另一部分采用職業高中模式,加大文化基礎課教學,同時輔以初步的專業課學習,為升入高職學院建立一定的實踐導向體系。中專分流后以職業高中的課程為基礎構建課程體系,銜接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中職學生進入高職后既不存在文化基礎課跟不上的問題,也不存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方面的重復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高職階段在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上提高。假設國家有關職能部門能為高職設立相應的“職業崗位技能高級證”,則職業技術教育在實踐技能上的層次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三、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順利銜接的保障條件
  影響中、高職銜接的因素很多,在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實踐中,必須創造條件,以保證中、高職教育的順利銜接。
  1.提高全社會對高職教育的思想認識 擴大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規模是應巨大的高等教育市場之所需,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近兩年高職教育的招生計劃竟難以完成。研究發現,重學輕術是深層的社會思想原因。人們對高職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這是一種低層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有的甚至把它劃入高等教育的“另冊”。考生不愿意報名,錄取分數線一降再降,使得高職入口質量不能保證,直接影響了中、高職的順利銜接。政府應當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不僅要使廣大家長、考生提高對高職教育的認識,而且要使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有正確全面的認識,能主動關心、支持高職教育的發展。
  2.改革社會用人制度,保證高職畢業生具有不可替代性 政府應敦促有關行業和主管部門(教育、勞動、人事部門)成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崗位等級考核機構,負責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崗位等級考試,頒發相應的職業崗位等級證書;政府應依法制定各級各類職業崗位標準,實行“持證上崗”、“先培訓,后上崗”的就業制度。勞動人事部門應通過法規加大對各類企事業單位用工制度的有效監督,規范勞動就業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密切行業與職業教育的關系,為職業技術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基本保障。
  3.進一步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層次 職業技術教育的層次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而逐步“上移”,這是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總趨勢。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既然定位于技術型人才,那么,按照不同職業崗位對技術型人才水平的要求,高職教育就可從專科提升到本科和碩士等更高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與《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將高職教育定位于5B類相接軌。
  4.盡快打開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銜接的教育體制,為學校畢業生提供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但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中,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壁壘森嚴,互相隔離。最近,教育部正在擬訂高職畢業生報考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條件,這使我們看到了兩類教育相互溝通的曙光。
  5.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為高職教育的質量和特色提供物質保障 教育經費短缺是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因素。從培養目標、人才特色出發,高職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的成本要高得多。根據發展中國家的統計,高職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1.46倍。據了解,從首批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至今,全國高職院校真正達到國家設學要求和年均教育經費標準的不超過5所。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一樣具有社會公益性, 因此,政府必須大幅度提高對高職教育的投入,以保證職業技術人才達到基本標準,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骨干力量。
  6.大力推行學分制 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實行學分制一方面選課靈活,模式多樣,能夠照顧學生原有的基礎、個人需要與興趣愛好,使每個學生在達到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上有一定的伸縮性和靈活性,使每個學生在智力、知識、能力和個性等方面都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學籍管理上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機動性,有利于貧困學生勤工儉學,還可避免學年制在升留級上給學生帶來的打擊。通過學生選課,可以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另外也促使學校想方設法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而開設相當數量的選修課,以最大限度發揮教師的特長和潛力。
  收稿日期:2000—08—10
  
  
  
高等教育研究武漢78~81G53職業技術教育夏啟中/解飛厚20012001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之間的銜接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層次,核心是教學內容的銜接。中、高職之間的銜接在形式上要體現出職業特點,要發揮“職業崗位資格證書”的導向作用;中、高職教學內容的構建需要在一個系統中通盤考慮,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教育工作的效率;順利實現銜接需要創造一定的保障條件。中職教育/高職教育/銜接   middle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successionOn the succession of the middl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IA Qi-zhong,XIE Fei-hou  (College of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The succession of the middl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es layers of both form andcontent,with the succession of teaching programs as itsnucleus. The formal succession of the middle vocational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refle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 and promote theorientational functions of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for occupational Post.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programsshould be systematically taken into overall consideration in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th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which would make certain guaranteeto the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the succession.夏啟中,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科研處,湖北 黃岡 438100;  解飛厚,湖北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夏啟中(1962—),男,湖北黃岡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副教授,教育學碩士,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解飛厚(1956—),男,湖北武漢人,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教育學碩士,從事高等教育學研究。 作者:高等教育研究武漢78~81G53職業技術教育夏啟中/解飛厚20012001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之間的銜接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層次,核心是教學內容的銜接。中、高職之間的銜接在形式上要體現出職業特點,要發揮“職業崗位資格證書”的導向作用;中、高職教學內容的構建需要在一個系統中通盤考慮,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教育工作的效率;順利實現銜接需要創造一定的保障條件。中職教育/高職教育/銜接   middle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succession

網載 2013-09-10 21:38:12

[新一篇] 論《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新哲學概念

[舊一篇] 論中國古代宗室人口增長的特殊性——兼評徐光啟“生人之率”三十年翻一番的理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